《清朝的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朝的皇帝-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懔晟€谀奚盐琛保柏辈桓绰淙思淞耍灰怀荆腿松钏迹我悦反遄晕健鞍胝矍锓缁谷胄洌嗡髟伦酝旁病本洌暮系笔鼻槭轮担坪跚恐乱辔闯⒉豢桑悦氨俳⒍⊥鹄此担疾皇谴厦鞯陌旆ǎ氨俳蚨龆ò帐郑忠蚨擞行级⊥稹俺な拧敝佟V劣凇缎新纺选分褰峋洹盎刮矣资泵髟轮椋懔詈笕嗽鱿蛹伞保寐薹蟮牡涔剩笔欠叫⒈晗蛐⒆汕胫铩J榘⊥ !∠肟词槔

董小宛入宫为妃考证(1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毛奇龄对《月》的评语,“叶家小儿”两句加圈有夹批:“使旧事如创获,笔端另有炉锤。”所谓“另有炉锤”,即熔铸叶法善、罗公远、鸿都客三典而为一。又诗末总评:“奇材秘料,奔赴毫端;思入云霄,如坐蕊珠深处。”此“奇材秘料”四字,可确证有此仿佛不可思议的方、董相晤一事。
  “行路难八首存三”的第三首,即原来的最后一首:“峨峨箕山高,孤踪邈奕世。句曲既金笼,弄云谈何易?远志徒来小草讥,东山漫为苍生计。我闻蓬岛多奇峰,金花瑶草纷茸茸。琼楼朱户郁相望,陆离矫拂凌清风。仍留刀圭赠灵液,圣石姹沙唯所逢。又闻弱水三千里,蜃楼海市参差起。圆海方诸须飞行,安得云车供驱使?辟谷老翁尚鸣珂,导引身轻徒尔尔。计穷决策卜林丘,豹嗥虎啸难淹留。更有人兮披薜荔,空山窈窕来相求。不如且尽杯中酒,醉后颓然偏十洲。”
  这是讥刺冒辟疆之作,笔端微伤忠厚。箕山为许由隐居之处;起两句言从古至今,真正不慕荣华富贵者,只许由一人。次两句言既受羁勒,则欲如天马行空又岂可得。“远志”双关,有“小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名“远志”,见《本草》。“东山”则兼讥冒起宗了。
  “我闻蓬岛”以下,谓冒辟疆想过神仙生活。当时水绘园中,胜流如云,歌儿捧砚,红袖添香;冒辟疆又是有名的美男子,望之真如神仙中人,因而诗中有此仙境的描写,而归于“安得云车供驱使?”为言终不过幻想而已。
  “辟谷老人尚鸣珂”,这是说冒辟疆颇务声气,人品不无可议之处。“计穷决策卜林丘”谓神仙做不成,只好卜居长林,贪图丰草了。此语已嫌刻薄;下句“豹嗥虎啸难淹留”,言冒辟疆家居连番遭难,语气微觉幸灾乐祸,更欠忠厚。“更有人兮”两句,谓荐举博学鸿词。冒辟疆没有做过明朝的官,如应试入仕,本无所嫌,但他什么朝代的官都可做,就是不能做清朝的官,因为对清帝有夺爱之恨,做清朝的官即等于印帐碌校驳酶床抻谇辶鞲呤恐校
  末二句言其家居多难,入仕不能,则唯有寄苦闷于杯酒,历仙境于梦中。
  今按:末首既言及博学鸿词,则为康熙十八年后所作;而第五首应为顺治八年二月,董小宛初为孝庄女侍时事,前后相隔几三十年,则知《行路难》八首,非一时所作。
  以上释陈其年《水绘园杂诗》第一首十八句,暂告一段落;结尾尚有两句,关系特重!恕我卖个关子,先加一段插曲。
  接周弃子先生二月廿四日书:
  近读报端连载大作,谈董小宛入宫事,援据浩博,论断成理,不胜赏佩。今(廿四)日引邓之诚《清诗纪事》,邓字文如,报载作石如,恐忙中笔误也。此事自孟心史考析后,世人多认为入宫不实,已成定论。孟老清史专家,宜为世重,然其“丛刊”各篇,亦非毫无疵类者,如有关“皇父摄政王”之解释,即十分勉强。小宛事,孟所持两大基本理由,即:①清世祖(顺治)与小宛年龄悬殊;②小宛葬影梅庵,且有坟墓。关于①,兄已提出“畸恋”一解,弟则以为“徐娘风味胜雏年”,小宛秦淮名妓,迷阳城,惑下蔡,以其“浑身解数”,对付草野开基之“东夷”幼主,使之“爱你入骨”,斯亦情理之可通者也。至于②,兄已提出“坟墓”之可能为“疑冢”。弟只指出吴梅村诗一句:“墓门深更阻侯门。”如小宛真葬影梅庵中,友朋随时可以凭吊,有何“深”“阻”?“侯门”又作如何说法?梅村号称“诗史”,非等闲“凑韵”之辈,孟老何以视而不见耶?兹更就兄今日所引邓文如介绍李天馥诗集云:“别有古宫词百首,盖为董鄂妃作”;“后来因有避忌,遂未入集”。此数语尤堪注意。鄙意倘此宫“词”主题果属“真董鄂”,则必不能作出百首之多。且既作矣,亦必不敢妄触“真董鄂”之忌讳,而“真董鄂”亦必无如许之多之忌讳。于此只有一种解释:“董鄂妃即董小宛。”其人其事,“一代红妆照汗青”,尽堪描画,百首亦不为多。而其中有“忌”须“避”,自亦必所不免,以此删不入集欤。“邓文如从何得见?”今固暂难质究。唯邓博涉多闻,其他著作如《骨董琐记》等,皆极详密,当信其言之必有所本。窃意孟老博极群书,于兄所征引,未必不曾览及。况如《同人集》等,与兄援用,本是一物,而结论乃若背驰。盖自来作者,论事引书,每多就对其主张有利者立言,心之所蔽,名贤亦难悉免。孟老“丛刊”主旨,意在为逊清洗冤雪谤,于自序固明言之。而“诗无达诂”,本亦“横看成岭侧成峰”者。故凡兄之持以驳孟者,虽不遽谓字字铁案,而条贯分明,确能成立。即此时起孟老于九原,正亦不易为驳后之驳。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孟老地下,其掀髯一笑乎。

董小宛入宫为妃考证(12)
所论警辟而持平,极为心折。如谓容斋百首宫词果为“真董鄂”而咏,则必不能作出百首之多;而“真董鄂”亦必无如许之多之忌讳,尤为鞭辟入里的看法。台北一天不知要发生多少件斗殴凶杀案,但事主为王羽,便成满版大新闻,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有鲜明的迹象显示,李天馥为对此一重公案所知内幕最多的一个。他久在翰苑,且一生为京官,于方孝标的关系为小同乡,为翰林后辈,所闻秘辛必多。李与冒辟疆气味不投,似无往还;但王渔洋与李同年至好,而与冒踪迹极密,所以闻自水绘园的秘密,亦必不在少。此未入集的百首宫词,将是细考此案,最珍贵的材料。
  邓文如(笔误为石如,承弃子先生指出,附笔致谢,并向读者致歉)收“顺康人集部”,先后所得过七百种,绝无仅有者五十六种,可遇而不可求者三百余种。自谓采诗“但取其事,不限各家,率皆取自全集”,然则所收李天馥的《容斋千首诗》集,必为未删的初刻本,只不知为“绝无仅有”者,抑或为“可遇而不可求”者?读者先生中,如藏有此集,赐假一观,馨香祷祝;或知何处有此藏本,请以见示,亦所铭感。
  插曲既过,归入正文,陈其年《水绘园杂诗》第一首最后两句是:
  妾年三十余,恩爱何由擅?
  为了一清眉目,兹将全首分段录引如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飞燕。
  绮态何娟,令颜工婉娈。
  红罗为床帷,白玉为钗钿。
  出驾六萌车,入障九华扇。
  倾城畴不知,秉礼人所羡。
  如何盛年时,君子隔江甸?
  金炉不复薰,红妆一朝变。
  客从远方来,长城罢征战。
  君子有还期,贱妾无娇面。
  妾年三十余,恩爱何由擅?
  以上共分六段,第一段写董小宛的仪容,以赵飞燕相拟。第二段写入宫封皇贵妃,摄行后职。第三段写冒辟疆留连扬州,而家已生变。第四段说明劫掠者为睿亲王多尔衮所遣。第五段写冒辟疆归来,已不能复见小宛。第六段自然就是写董小宛真正之死了。
  “妾年三十余”为对心史先生辟董小宛非董鄂妃“两大基本理由之一”的年龄问题的最有力的答复。董小宛封妃时已三十三岁,色衰则爱弛,早就有此顾虑;就当时她的处境而言,生子而殇实为一致命的打击。结句“恩爱何由擅”,有太多的不尽之意。
  我前面就吴梅村《古意》前五首分析,世祖嫡后之被废,为妒忌董小宛之故;继后亦几于被废,御制端敬皇后行状曾记其事。顺治十四年冬,孝庄违和,继后无一语询及,亦未遣使问候,世祖以为孝道有亏,有废立之意,董小宛长跪不起,表示“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因而得以不废。
  由此可以想象得到,董小宛必已成为亲贵国戚的众矢之的;她所恃者孝庄母子之宠。顺治十四年十月诞皇四子,生四月而殇,尚未命名,而竟封和硕荣亲王,并建墓园,为自古以来绝无仅有之事。由此推断,世祖必以此子为太子;东宫一立,不论贤愚,废即不易。因为废太子不比废皇后,后者可谓之为家务,大臣争而不得,无可如何;前者则动摇国本,为大臣所必争,观乎前之万历欲易储而不能、后之康熙废太子引起弥天风波,可知其余。是故董小宛虽忧太后不能长相庇护,世祖必因其色衰而爱弛,但生子为东宫,犹有可恃。退一步而言,她跟世祖的感情,有子即有联系,无子则爱弛曾不一顾,彼时博尔济吉特氏联络亲贵,群起而攻,以其出身种族而言,欲加之罪,岂患无词?下场之悲惨,恐有不可胜言者。
  因此,生子一殇,旋即憔悴得疾。大学士金之俊奉敕撰传:“后患病阅三岁,癯瘁已甚。”董小宛殁于顺治十七年八月,其子殇于十五年正月,“阅三岁”乃前后通算,故知子殇未几即病。
  又世祖御制行状:“当后生王时,免身甚艰,朕因念夫妇之谊,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称好合?且朕夙耽清静,每喜独处小室,自兹遂异床席。”在世祖彼时,可信其出于体恤;但董小宛的出身是以色事人,于此事自必敏感,以此为失宠之始。憔悴加上忧惧,岂得复有生理?
  至于御制行状中所谓“朕夙耽清静,每喜独处小室”,则是装点门面的话。世祖自少嬉游好色,示多尔衮以无多大志,为忠于太宗的大臣们所设计的一种自晦的方式。《汤若望传》中,数数提到世祖“易为色欲所燃烧”,第九章第六节记:“1658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生产后不久,即行去世……顺治自这个时期起,愈久愈陷入太监之影响中……这些人使那些喇嘛僧徒,复行恢复他们旧日的权势。还要恶劣的,是他们引诱性欲本来就很强烈的皇帝,过一种放纵淫逸生活。”

董小宛入宫为妃考证(13)
按:1658年即顺治十五年,荣亲王夭折于此年正月。于此可知,世祖不但不是独宿,而且相反地更为放纵,这对董小宛来说,是她色衰的充分反映,独擅专房之宠的局面一去不返了。冒辟疆说她“善病”,加上这些刺激,以致痼疾缠绵,终于不治。如仍在冒家,则夫婿体贴,上下和睦,而最主要的是,在冒家得疾,必为全家关怀的中心,不让她操劳忧烦,得以早占勿药。而在宫中,体制所关,就不能有这种调养的机会。此为“薄命曾嫌富贵家”的另一解。
  陈其年《读史杂感》第二首,咏另一董鄂妃,即殉世祖的贞妃,名义上为董小宛的从妹。诗是七律,为之笺释如下:
  董承娇女拜充华,别殿沈沈斗钿车。
  一自恩波沾戚里,遂令颜色擅官家。
  骊山戏马人如玉,虎圈当熊脸似霞。
  玉柙珠襦连岁事,茂陵应长并头花。
  “充华”为九嫔之一;董承为汉献帝之舅,受密诏诛曹操,事机不密,为曹操所杀,夷三族。其女为贵人,方有妊,竟亦不免。用此典故来咏宫闱,不谈内容,就这一句便足以加上诅咒的罪名,杀身有余。陈其年是大才,亦是捷才,但下笔不免有粗率之处;而用此不祥之典,其重点完全在一“董”字,是一望而知的。
  第二句颇费解,累我半日之思,方知应自元微之诗中求得答案。元诗《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钿车迎妓乐,银翰屈朋侪。”此言世祖在别殿张宴,召教坊伺候,钿车争相奔赴。别殿非南苑即西苑,自九城应召,非车不可。
  三、四句“一自恩波沾戚里,遂令颜色擅官家”,可注意者为“一自”、“遂令”。宋人称天子为官家;“擅”为并擅的略语,言姐妹并皆得宠;但并擅在鄂硕因小宛封皇贵妃以后,始得由一等子晋封三等伯,此类似无功受禄,心所不安,因更进从女,借报雨露;用“一自”字样所以明其由来。
  第二联皆言殉葬,“骊山戏马”四字,类似八股文的截搭题,原为渺不相关的两典故,“骊山”秦始皇葬处,“戏马”则隋朝宫人葬处。“戏马”为戏马台的略称,《扬州府志》:“戏马台其下有路,号玉钩斜,为隋葬宫女处。”下一句“虎圈当熊”为汉元帝冯倢伃故事。此典双关,一谓妃嫔从猎;一谓冯倢伃后遭傅太后诬陷自杀,影射贞妃自裁殉葬。“人如玉”、“脸似霞”并言殉葬宫人皆在妙年;然既“如玉”,不必再言“似霞”,可知殉葬者不止一人。世祖所尊玉林国师弟子行峰曾作《侍香纪略》一书,谓“端敬皇后崩”,玉林另一弟子“于宫中奉旨开堂,且劝朝廷免殉葬多人之死”,可知彼时原有殉葬的制度。
  结句“玉柙珠襦连岁事,茂陵应长并头花”。玉柙即玉匣;《西京杂记》:“汉时送葬者,皆珠襦玉匣,形似铠甲,连以金缕,匣上皆缕如蛟龙。”“连岁事”明言先丧端敬,继崩世祖。汉武茂陵,即指世祖孝陵;“并头花”即姐妹花;端敬祔葬,她的名义上的从妹贞妃又殉葬,故云。
  按:“贞妃”为殉后追封,原来的位号不明;追封明诏颁于顺治十八年二月壬辰,是年元旦为辛亥,则壬辰为二月十一或十二,但当随梓宫移景山寿皇殿时,已知有贞妃从死之事;唯会典谓贞妃薨于正月初七,则必有所讳而更改日期。因为世祖之崩,已在正月初七深夜;贞妃即令愿殉,亦当先有遗嘱,而后自裁,事在初八以后了。
  从这些日期上的不尽符合事实,参以其他史料,我认为贞妃殉葬一事中,隐藏着一场绝大风波。心史先生在《世祖出家事考实》一文中,谈吴梅村《读史有感》八首,为咏贞妃,其说甚精;谓“第三首言,不殉且有门户之忧”,我的看法相同;但何以有门户之忧,心史未言缘故,试为进一解。
  原诗为:
  昭阳甲帐影婵娟,惭愧恩深未敢前。
  催道汉皇天上好,从容恐杀李延年。
  此用汉武李夫人的典故。李夫人既死,李延年亦失宠被诛。第二句谓“贞妃”不愿死,“惭愧恩深未敢前”,诗人忠厚之笔。三、四句颇为明白,不速殉将有大祸;换一句话说:以贞妃之殉,换取董鄂一家无事。然则何以如此严重呢?即因有废后乞殉之故。

董小宛入宫为妃考证(14)
在笺释“银海居然妒女津,南山仍锢慎夫人”一诗时,我因废后下落不明,推断为殉帝以求恢复位号,得以合葬孝陵。废后之殉,出于己意抑或出于家族的授意,固不可知;但既殉而“南山仍锢慎夫人”,则后家之不平,可想而知。此时太皇太后、太后皆为博尔济吉特氏,是故废后父吴克善欲为女争名分,满朝亲贵,无奈其何。此事势必仍须由孝庄解决。孝庄本人极喜董小宛,又因“君王自有他生约”,世祖必有使端敬祔葬的遗言,孝庄不忍令爱子抱憾于泉下;而复废后位号,则必葬孝陵,又绝非爱子所愿。生前争宠已闹得天翻地覆,如“银海”真成“妒女津”,死亦不得安宁,岂亲人所能不顾?因此虽吴克善为胞兄,孝庄仍不能不断然拒绝。这样,吴克善必迁怒于董鄂家,则唯有亦死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