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卡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世卡徒-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错,如果这真的是事实,这株冬青,肯定可以用来改进咱们的晶核动力炉。”
  相信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在山都高层,以及杨帆的身上,有这么一种改进型的动力源。
  这种动力源同时受释能物镰骷晶核与激活物冬青树二者限制。
  晶核那肯定是好说的,每年军方收集到的不计其数,光杨帆就上缴了数以千计,只可惜限于冬青只有旅级,所以一直以来只能达到旅级的释放速度。
  不过,如果能得到眼前这根冬青的肢体来进行激发,晶核动力炉的功率至少能提高五倍以上,说不定……能达到以前十倍。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光是这根冬青的收获,可能就足以抵上此次废墟之行的其他所有了,杨帆又怎能不心向往之。
  第16章 最容易的探索
  但向往归向往,第一件事还是下到五百米深处,把基地遗迹先探了再说。
  冬青树的事弄清楚的时候,四人一狗至少已沿着电梯井下了四百米以上。
  这样垂直的一段距离,就算异能者也懒得折腾啊,还是等探完了基地回来的时候再说吧。
  抱着这样的心思,一行人很快穿过电梯井,抵达了地底第一层。
  就跟地面上一样,这层依旧是基地防御层,出了电梯口就是扫描通道,可以进行可见光、不可见光、X射线、Y粒子、Z震荡等等几乎所有五花八门扫描手段的特殊区域。
  于上个世纪人来说,几乎无法破坏的异能材料结构之后,自然是隐蔽于两侧的监察室以及驻兵防区。
  监察室没什么好说的,可以将之想象为住宅小区的保安室,保安室过去,便是驻兵的防御区段了,会有一些搬运用的器械,防御用的工事,以及其它一些设备,兵人宿舍,娱乐室,训练室等等。
  唯一连接外部的电梯井就通到这里,也只通到这里,无论什么人或者什么货物进出,都必须经过此地的监测扫描与守卫的检查。
  搁置了千年的防御措施当然早已失去了其原本的功能,甚至那些个仪器用具都已被人收了起来,可仅仅是残留此间的痕迹,就已可以让人想象出来,当年这里的防御措施是多么的严密。
  可是……这跟杨帆独孤古的推理出入相差太大了啊!
  如果,这里如两人所想的那样,是一处末世避难所的话,绝对没有必要,把门口的防御整的如此森严的啊!
  避难所的话,防御如何都是次要的,一是要坚固,二是要交通……
  念头转到这里,杨帆已经明白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
  这里绝不可能是个避难所,避难所除了深埋地下之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迅速快捷的转移人口至安全区域。
  假设这里是一个能容纳百万人的避难所,空间大小倒还是可以忽略的问题,可是那同时仅容数人上下的电梯井……
  如果真的爆发需要用到避难所的核战之类危机的话,百万级别的人口,就凭这部电梯,几十天恐怕都运不完吧?
  有这几天功夫,核战都爆发无数轮了,哪里还轮得到避难所起作用……
  又何止是电梯,联系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以这个世代人的素质而言,交通都不能说是便利,更别说八百年前了!
  这样想的时候,一行人已经穿越了遗迹的外围防区,来到了真真正正的基地主入口。
  钢铁的大门上方,“华亚行政区第五生化秘密研究所”的大字,第一时间证明了杨帆的猜测。
  这里的确不是什么避难所,而且隶属于政府的秘密研究单位。
  不远处的小城既是一种掩护,同时也是安置基地里家属的地方,只不过大辐射过后,发现到外界的危机,小城里所有人都转移到了这个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外面的小城虽然破旧,却几乎没发现什么尸体,更加很少挖掘出通常都会有的日常用品之类的原因。
  而且……因为自己专业的关系,这个研究所杨帆还听到过,跟自己所学领域有重叠的地方,如果没有大辐射发生的话,说不定他毕业之后,工作的地方就会是这里。
  当然,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所以杨帆成为了一个挖掘者,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则变成被发掘的对象。
  这算是杨帆第一次真枪实弹的挖掘遗迹经验了,在不远处的魔鬼林废墟,他就只是站在外围,给学生老师们讲解提点罢了。
  这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轻松容易的遗迹挖掘之旅吧?
  研究基地跟别处毕竟是不一样的,别处大辐射过后,充满了危机,无论动物、植物抑或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难免会惴惴不安,难免歇斯底里,无论一个人面临死亡,还是一个种族面临灭绝,那种恐慌那种无力,都不是未经历的人能够明白的。
  所以以往的遗迹挖掘,里面往往一片凌乱,恍如经历过战争,人类与外物的对抗或者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都有,混乱不堪。
  可这地方是不一样的……
  这地方深埋于地下,外界的危机根本没多少机会侵入到这里;这地方后勤补给充分,根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的问题。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这地方的人本身就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大辐射过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并且非常的清楚,经历这样一场危机的后果。
  虽然他们并没有产生与罗教授类似的危机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逆反基因,但他们的确也没有普通人的惊慌失措。
  人类的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当这种未知变成已知,人的承受力就要强的多了,所以呈现在一行人面前的,是井井有条没有一丝杂乱的研究所实景——
  照明球下,基地里一切都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丝杂乱,虽然地面不能说是洁净,千年的光阴在上面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土,可是透过那层尘土,还是可以让人强烈的感觉到,研究所原本是多么的整洁。
  不能搬动的大型仪器依旧静静的伫立在原地,彷佛抹去了表层的尘土,随时都可以运作的样子,而其他一切可以称之为杂物的东西,都已经装盛在数据卡里,静静的摆放在研究所控制室里。
  不要奇怪一行人为什么这么顺利的就找到了中枢所在,因为一路的墙上,全都是清晰明了的指向标记,能将闯入者指向这处所在的标记。
  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约略几平方米的方桌上,指甲大小的储物卡一摞摞摆放在上面,然后按照不同的标记整整齐齐摆放着——
  日记、程式、日用杂物、实验仪器、读卡器……
  这个基地里的人已经在临死之前,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统一存放在了这处,仿佛一直在期待着,能有后世之人来到此处,将所有这一切带出去,善加利用,不辜负了他们的等待。
  第1章 论文
  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里,这个基地里的一切,就好像完全没受到末日来临的影响一样。
  残存的人迅速弄清楚了灾变的情况,然后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他们所能做到的一切。
  就好像……罗教授将死的时候所做的事一样。
  他们收集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书籍、影像资料,所有能够进行文明传承的工具。
  他们凭借脑海里记忆,恢复了本地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程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他们回忆着脑里的所有知识,将所收集到的书籍资料里没有的部分一一默写出来,汇集成了一人一本的末日笔记。
  最后,他们修复了读卡器,将所有这一切存储到了数据卡里,令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在这个过程中,基地里的人一个个倒下,但活着的人丝毫没有被这样的恐怖境遇所击败。
  每一天,他们是如何挣扎着醒来,如何艰难的寻求,又是如何疲累的睡下,直到最终无奈的倒下,都在数据卡的日记部分一一记录着……
  桌面上的卡片细细一数大概有过万张之多,日用杂物实验仪器近万,程式书籍资料卡近千,其中日记就占了半数之多。
  读完了基地之人所遗下的简明记录文字,杨帆不由心潮起伏,心生肃然敬意的同时,却又涌出丝丝悔意。
  卡片的规模看起来很多,甚至已到了夸张的程度,但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并不多,因为大多都是直接将某件物品数据化的单一卡。
  如果用空间卡的储存方式,最小体积的空间卡,几百张可能就够了。
  可能因为此间卡片资源缺乏,已凑不够足用的空间卡,才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吧。
  这近万张卡片里的东西若是好好整理一下,他随身携带的超大空间卡说不定就装得下,不过……那可就费了劲了,林林总总也是万余件东西呢。
  可若是不整理……虽然每张卡片只有指甲大小,万余张卡片凑起来,那也是一大包呢。
  数据卡又只能压缩不能够再放进空间卡里,难不成,得找个提兜兜着,就这么拿到外面去吗?
  杨帆感到后悔的就是,山都明明有那种可以压缩千余片数据卡的卡匣,除了零界商人,几乎没有别人会用的东西……如果随身携带那么十几个,现在又何必烦恼?
  他慨然摇头,将无谓的情绪赶出脑海,扭转身欲行向不远处的另一个房间。
  按照日记文字里的叙述,那应该是基地里所有人临死之前所呆的房间,除了尸体,里面应该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的。
  他只是单纯的想去拜祭一下,在拾掇这些东西之前……研究所那些可亲可敬的英灵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努力与等待没有白费。
  这个时候,沐母已经小心翼翼观察完了房间环境,确定不存在机关陷阱之后,来到了桌边。
  随手拿起另一张放置的很明显的数据卡塞进读卡器里,她啧啧称奇:“我见识过的遗迹也算不少了,像这地方这么整齐这么有条理的还是第一次呢……”
  说完这句话,卡片里的内容已经在读卡器上显现出来:“贝……贝鲁塔……粒子……屏蔽……可行性……分析……”
  沐母结结巴巴的诵读,令得杨帆第一时间转回了身来。
  贝鲁塔粒子屏蔽可行性分析,没错,的确是这样一篇论文。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跟随罗教授进行毕业论文的习惯似乎还没从杨帆的身体里面彻底消除,以至于听到那几个字,就条件发射的窜了过来。
  可这样的分析报告,对现在的自己会有什么用呢?将论文抢在手里,杨帆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由苦笑起来。
  无意识的翻动着这篇研究所同仁的论文,他们对于贝鲁塔粒子的了解,似乎还不如罗教授所组织的科考队呢,尤其是在贝鲁塔粒子促进生物进化的方面。
  什么东西都能作假,实验数据做不了假,看实验记录就知道,他们的研究跟罗教授相比,差了两三年的潜心研究,至少……他们都从来没有意识过,逆反基因存在可能。
  只不过,虽然对贝鲁塔粒子在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没有罗教授走的远,在传统物理学的领域,他们却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让杨帆渐渐抛弃了鄙视,越来越认真的翻看起来。
  而这,也正是这篇报告精华所在——如何屏蔽贝鲁塔粒子!
  根据以往的研究,贝鲁塔粒子可以轻而易举的穿越地球,无论高温真空还是其他各种介质,都无法阻挡它的传播。
  不过在罗教授的科考队里,所有成员就都知道,地球上某些地方,是存在贝鲁塔粒子无法穿越的区域的,可能因为某些矿石,也可能因为其它一些存在。
  反正是一种人类未知的东西,因为所有可能的介质都已经有人试过了……
  但是这个研究所里的研究员,却提出了另外一个迥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觉得,深埋于地壳当中的阻断点实在很难确定位置,就算是确定了,也很有可能根本挖不出来,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另一样东西上。
  一种诞生了地球上所有生命,并将整个世界联结起来,形成了风云雷电,产生了冰尘雨露,维系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物质——水。
  他们觉得,假如真的有那么一种东西,可以隔绝贝鲁塔粒子的穿射的话,假如这种东西,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的话,那么在海水当中,一定会有它的存在,哪怕只是一点点……
  然后,他们在大洋里进行了一些测试,还真证明了他们的推测。
  海水里的确含有这种能阻断贝鲁塔粒子穿射的物质,只不过……含量很少,非常的少。
  这么说吧,就算有贝鲁塔粒子从海平面直射进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粒子的总体损失也不过在一成左右。
  第2章 推断
  一成,这根本不足以改变什么。
  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尚且如此,其他只会更浅的海域就更不要说了。
  但是不要忘了,这里说的只是直射。
  事实上,贝鲁塔粒子笔直穿越地壳的几率很小很小,还有更多时候,它们是倾斜着穿过大洋的。
  假如角度合适,不要说海水深达万米,就算深只有一厘米,如果范围够广,也是能穿出完全屏蔽的效果来的。
  所以,杨帆当初按照大辐射的爆发强度,结合地球的大小形状,所进行的辐射强度分析基本上是错的,或者说,是不确切的……
  更加接近真实的数据在这篇论文最后的部分,按照时间,也就是大辐射爆发之后那段日子里所写下的。
  基地里的研究员按照杨帆的思路,根据这种新的观点、他们所监测到的数据以及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推演了这场大辐射的全过程。
  根据他们测算,这场爆发的总体强度,还在杨帆与罗教授所估计的数倍之上,只是由于大洋的屏蔽效果,北半球的强度远远不如预期。
  而且,也并非如杨罗二人所预计的那样,越往南半球辐射越强,越往北半球辐射越弱。
  事实上,除了南极洲因为正对辐射源的关系,上面的生命产生了数以亿计乃至十亿计的辐射进化之外,南半球的很多地方辐射强度还在北半球之下。
  因为地球表面弯曲,海水呈球形分布,因为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包裹的关系。
  所以论文的最后部分,研究者们根据他们推算出的结果,给出了一个可能没受辐射影响的幸存区域图。
  这张图包括了十几个大大小小有人生存的都市,零落的散布南非、南美、澳洲、华国东部区域……某些个地方。
  它们的唯一共同特征就是,与南极湮灭反应堆用绝对的直线连接起来,线上被海水浸过的距离绝对够长够远。
  根据研究员们推算,大辐射爆发的时候,这些地方的生物应该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就算有,也极细微达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又岂止是生物,这些地方的机械该也是完好的,因为背景辐射达不到消除程式的强度……
  如果有备用能源的话,那么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这些地方简直应该跟往常一模一样,根本没有任何差别。
  只不过……看完这些个结论杨帆就知道,那大抵是这些人的一厢情愿,因为他们从开始就算漏了一件事——辐射热。
  湮灭反应堆的爆发融化了南极洲相当大的一片冰川,导致海平面上升了百余米,而研究员所给出的这些城市,大多数都濒临大海,辐射的刹那他们可能没事。
  但是继辐射而来的水位上涨,以及由水位上涨引发的地壳压力变化继而导致的火山地震海啸运动,就不是这些地方的人能够避过的了。
  或许研究员们并非是漏算,他们只是不想那么算,只是一厢情愿的希望,人类能够更多的保存一点火种下来,让他们临死之前的努力不会枯费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