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生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佛人生课-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您的错,因为站台上有4台打票机,而另外3台是正常的。这个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您的疏忽还是使它不幸地发生了,所以必须接受罚款,以示惩罚。”
上述这个故事中,安德鲁觉得自己很冤枉。在他的内心觉得是别人的失误造成了自己的损失,这一点他深信不疑。但是,事实确是如此吗?这不是因为自己着急、慌乱之中而犯下的错误吗?所以很多时候,当你认为整个世界都错了的时候,极有可能错的是自己。有些人可能不会理解,但是仔细回味,其实自己的身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这一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个班上的同学相约一起爬山。爬着爬着,他们看见山顶上有一座异常豪华的城堡,城堡的大门敞开着,受好奇心驱使,一行人便走进了属于城堡的花园。这时整座城堡警铃声大作,一群法国军人冲过来将他们团团包围,他们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并不许离开城堡。他和大伙一起表示抗议,理由是他们不知道这儿属于军事区域,也没有看到城堡外面那块“闲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一个士兵说:“那块牌子已经挂了很多年,也许以后应该换块看上去更醒目的,但是请问你们各位有没有错?并不是所有上山的人都会闯进城堡来的。”于是学生们被要求强制配合工作一个多小时,直到事情调查清楚后才被允许回去。
上面的事件,透露出一种态度,对待问题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法国很普遍,那里很少有学生因考试迟到而用抱怨天气或堵车来辩解。他们认为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再去强调客观已于事无补,而这时应该扪心自问有没有错或怎样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自我检错的习惯,不仅可以减少摩擦,还可以帮助自己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面对错误时,无论是生活方面的错,还是工作上的错,几乎都要强调客观因素,在人们的意识中,就很少从主观上、从自身去找原因,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一错再错,错上加错。因此要注意再遇到问题时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不要总以为全世界都错了,只有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发现错误并不是坏事,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处世者成功与否,不是看他犯不犯错误,而是看他对待犯错的态度以及有没有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通用汽车的总经理斯隆曾这样说过:“人生本来便是一种充满实验和错误的过程,那些一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毫无成就的人。”
诺尔斯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承认错误就等于为自己增添了新的优点。”
由此看来,错误是进步、成功的推进器。如果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为对方和他人着想,主动发现、检讨、承认和改掉自己的错误,就会得到和谐圆满的结局。


不要忽视细节,宇宙由原子构成



正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已经成为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真正想成就大事的人,从来不小看小事的作用,而是把工作做到每一个细节处,从而赢得老板的赏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细节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功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能够看得见细节的人,不仅能够认真对待工作,而且可以把小事做细,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细节都是很小的东西,它们往往隐藏在一件大事情中的某一个角落,事情成功后似乎与之无关,但是一旦在事情成功之前,这个细节被忽略或者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大事件也不会顺利完成。
某服装公司的业务员经过多方调研为公司定制了一批上等羊皮。他在签署合同时这样写道:“每张大于0。4平方米、有疤痕的不要。”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顿号本应是句号。这个小小的细节被供货商利用,供货的羊皮全部都是0。4平方米以下的,而这位业务员除了捶胸顿足之外,什么办法也没有。
美国的一位商人与英国的一位商人之间有生意往来,他们通常都是通过发电报进行业务往来。有一次前者给后者报价,这样写道:“一万吨大麦,每吨400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而英国的那个商人本来是想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中间的句号,就成了“不太高”。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使这位英国商人损失掉数十万美元。
上面的事情,在今天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也许不会再发生,但细节的重要性却清晰地显现出来。因小失大,是非常不值得和愚蠢的行为。能够最终取得事业成功的人,他们在工作中不会满足于“差不多”、“还可以”,他们追求的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
每一个职场人士,要想得到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注重细节,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美。数不清的伟大发明、商业奇迹、事业成功都来自于对细节的关注和支持。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无意间发现苹果成熟后由树上向下掉这一细节而提出的。
青霉素——是弗来明对葡萄糖菌被污染这一细节深入思考之后发明的;
浮力定律——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注意到洗澡水会溢出澡盆这一细节,并由此获得灵感而发现的。
沃尔玛——世界零售业巨子的产生,是坚持从“降低成本,为顾客省钱”这一细节入手,逐步发展而来的。
丰田汽车——享誉世界的声誉,也是从精细化的生产管理落实到细节之中而创造的。
海尔——“精细化、零缺陷”的经营理念,一步步将一个亏损企业推举为世界家电巨头。
……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康·尼·希尔顿就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他要求他的员工:“大家牢记,千万不要把忧愁摆在脸上!无论饭店本身有何等的困难,大家都必须从这件小事做起,让自己的脸上永远充满微笑。这样,才会受到顾客的青睐!”正是这小小的要求,看似与增长业绩关系不大的细节,使希尔顿饭店享誉世界,成就了一个商业佳话。
细节往往能把个人潜在的智慧和力量更有效地发挥出来,能少走弯路,少出纰漏,在通往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稳操胜券。细节如此重要,如何培养注重细节的好习惯,提高善抓细节的能力呢?
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学习过达·芬奇画蛋的课文。为了把一个蛋画好,达·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画圆圈。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把细节做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小事进行训练,形成习惯。奥运会上的跳水运动员,她们在取得冠军时,就在于那么微小的一个动作,而这个动作却是日积月累,长期训练的结果。可以说,对细节的注重与否,决定了人生的成败。
培养细节能力就是要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细节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比如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下班时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这就是细节;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养成随手关灯、关门窗的习惯是细节;出自自己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没有错误,这都是注重细节的表现;对手头的工作,考究其来龙、去脉、渊源、具体的环节、如何操作、如何规划等都是注重细节;生活中给同事、亲人的一句安抚、一句问候、一杯暖茶、一张椅子,都是细节……
不注重细节,往往不会有体会,一旦养成了关注细节的习惯和能力,就会慢慢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了,工作效率越来越高了。


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反思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个能与心灵对话的话筒,他可以使你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听到使自己受益的批评或建议。
一个著名大学的外语系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开始了自己的求知之旅。他寄了许多英文简历给一些外国公司应征。但他所接到的答复都是不需要这种人才。其中有一家公司甚至还写了一封信给他:“我们公司并不缺人,就算我们有需要,也不会雇佣你。虽然你自认为懂得英语,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更为严重的是,连基本的语法也出现了错误。”
这位毕业生接到信后很不服气,打算写封回信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当他平静下来之后,转念想了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者自己在语法及用语上犯了错,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谢谢你们的指正,我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
信发出几天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收到了那家企业的聘书。
回想一下,当你在面对类似于上面那种使人难堪的批评时,会不会像那个毕业生一样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谦受益,满招损”,当你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时,你最好静下心来,反省自身。这样,就会变得虚心,变得更加成熟。
一只狐狸为了抄近路,决定翻越眼前的篱笆到大路上走。就在狐狸跨越篱笆的时候,脚下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我从来不会去刺任何人,都是人们不小心、不注意才会被刺到的呀!”
上面这只狐狸,在遭遇挫折时不仅不反思整个过程,反而迁怒于人,这又有什么用呢。
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才能不断地学到新东西。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还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家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公司为其安排了三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结束,艾玛以98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名,艾丽达则以94分的成绩位居第二。
第二次考试开始,令所有人不解的是:试题竟然与第一次考试的一模一样。在监考人员反复强调,试卷没有错以后,艾玛便不加考虑,用上第一次的答案,还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自信地交了卷。多数应聘考生交卷的时间也都大大提前。考试结果,艾玛仍以98分的成绩位列第一,而艾丽达则以97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三次考试开始了。令人不解的是,还是上两次考试的试卷。监考人员大声宣布:“这次试题同前两次一样,都是公司的安排。谁认为这样考试不合理,可以放下考卷,退出考场。”应聘考生不得不安下心答卷。绝大部分考生都同艾玛一样,用前两次的答案,很快答完了卷。不到半个小时,考场已经空空如也了。唯有艾丽达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直到最后一刻,她才交上自己的答卷。
第三次的成绩揭晓了,艾玛、艾丽达都是98分,并列于第一名的位置。随后的录用结果也公布出来,只有艾丽达被聘用了。
艾玛苦思不解,她决定找到公司负责人问个究竟。在总经理办公室,艾玛理直气壮地质问总经理:“我三次都考了98分,为什么不被录用,反而录用了前两次成绩都比我低的人?这种考试公平吗?”总经理心平气和地对艾玛说:“小姐,我们的确欣赏你的考分。但公司并没有说,谁总分最高就录用谁。总分的高低,只是录用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不错,你每一次都答了最高分,可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是用一个思维模式,一成不变地经营,公司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仅仅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从反思中发现错误、漏洞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公司用同样的试卷进行三次考试,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更是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而你在整个考验的过程中,都没有表现出具有反思的才能,我们也只能感到遗憾了。”
职场中的每个人,每天做的工作都看似是简单的重复。但事实上,身边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这时自己的工作还是僵死不变,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总结、对比,才能作出合乎逻辑、顺应实际的变化,这样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这就是反思的力量,它会助你前进。过于优秀的人往往没有反思的机会,因此也就难以实现更多的超越。所以说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最大的问题



哈佛大学毕业生斯丁在一家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的经历。斯丁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毕业后到一家大型企业去应聘。人事部对他的资料和面试表现十分满意,很快就被正式录入财务部工作。由于部门里只有他一个名牌大学生,大家对他很尊敬。这本来是正常的事,他却因此不知不觉产生骄傲情绪,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我很能干、没有问题”的派头。开始时财务经理好心地提醒过他,他却总是一笑而过,并不当真。
一次,财务经理让斯丁将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本来是件极为简单的工作,1000多张凭证他两天就抄完了。但他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言语之间颇有微词。不久开始核对总账时,他竟惊奇地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对不上账。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是细致地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是开始怀疑总账有误。

于是,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他自己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则要他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账目,却被他拒绝了。看到这种情形,财务经理就亲自来复核,很快就发现了他做账时出现的一个致命错误。尽管斯丁也感到很羞愧,但最终还是被辞退了。
走时,财务经理与他谈了一次心:“小伙子,你很聪明,但不能聪明得过了头。你很傲气,这可以理解。但工作需要的不是傲气,而是脚踏实地。别小看一个数字的错误,公司可能由此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责任由谁来负?我的年龄足以做你的父亲,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是我想如果不让你遭受一点挫折,你就很难吸取教训。希望你从此不要盲目地说‘没有问题’,凡事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或不够!”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讲究职业操守的时代,以这种“没有问题”来敷衍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不受到欢迎。而事实上,许多无法挽回的失败,正是由于某些人“没有问题”造成的。哈佛有句名言,“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存在最大问题的时候。”当你在工作中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往往你正走在通向犯错误的路上。
英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业务很稳定,也极少开除员工。有一天,资深车工卡特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卡特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卡特的举动被主管怀特逮了个正着。怀特大怒,令他立即装上防护板,并声称要作废卡特一整天的工作。
次日一上班,卡特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你是老员工,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多重要。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在别的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时,卡特流泪了——他在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