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 1。1(1)
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ú亦yì说yuè○悦乎hū?有yǒu朋pénɡ自zì远yuǎn方fānɡ来lái,不bú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ú愠yùn,不bú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
这三句不需要解释了,都懂。
先别忙着说都懂。我问你,孔子这三句话,一会儿讲学习,一会儿讲远方来客,一会儿讲知人不知人的……是不是有点乱啊?
这个……
我再问你,这三句很平常的话,孔子为什么要用反问句?通常我们使用反问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问题……
嗯,他为什么不正面讲呢?比如:学而时习之,很悦;有朋自远方来,很乐……
是啊。我想,眼前这本《论语》,不是孔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写的,里面的孔子语录,
大多是回答学生的提问,或者是针对某些具体事情有感而发……
你是说,孔子这三句话,是针对某个同学讲的?
是的,一定是孔子对班上的一位同学有意见,那天下课后特意留下他,关照了几句……这位同学呢,平时功课很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不太合群,有点孤僻——对了,你们班有没有
这样的同学?
嗯,有一个,就是刘雨辰,功课也很好,老师都很喜欢她,可她总是一个人,不怎么和我们一起玩,我们玩的时候也不大叫她。
孔子的这位学生,大概和刘雨辰一样,平时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在一起演习礼乐,他却一个人关门读书;同学们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举办聚会,他也没兴趣参加;同学之
间有什么误会,他总是耿耿于怀……
哦,是因为他不太合群,所以孔子才留下他,对他说……
孔子对他说:“学了之后,时常和大家一起练习,不也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看望大家,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你却不抱怨,不也是很君子吗?”
这三句话,讲的就是一个合群的道理……不过,这里说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吗?
学习的“习”字,我们通常解释为复习、温习,其实孔子这里讲的习,是大家一起练习、演
习。孔子教的不是数学、语文、外语,他教的是礼仪、音乐、舞蹈、诗歌、射猎、驾车等,
是需要大家一起互动、一起演习的……
很有趣啊,他专门教一些副课……
他觉得这才是主课,他教这些课程,就为了让大家在一起,学习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和规矩,培养合群的快乐感觉。
君子,就是一些合群的人吗?
是啊。通常越聪明的人,越不容易合群,他们一般比较自以为是,也比较敏感——比如
说,有同学误解了你,或老师不赏识你,你心里会抱怨、会思前想后吗?
这个,没那么严重吧,郁闷会有一点。
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即使人家误解你不赏识你,你都看得开,不郁闷也不
抱怨,这就像个合群的君子了。
所以,这一段应该是孔子关照那个优秀学生,除了人聪明、功课好,还要学会与人相处——这道理,其实也蛮简单。
简单的道理,要做到也不容易。孔子喜欢的,是大家相处,都有一种心胸很开阔的君子
之乐,一种单纯的、合群的快乐。
这很重要吗?要放在《论语》的开头……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很混乱的,不要说抱怨和郁闷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事天天发
生,到处是诱惑和竞争,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紧张——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一班优秀的子弟
,在老师带领下,远离名利的争夺,保持着单纯的学习之乐、朋友之乐,是不是很难得啊?
是,是有点“不亦乐乎”——这后来成了一句成语。
学而第一 1。1(2)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后多用来表示极度、非常的
意思。
[造句]
不亦乐乎——要开学了,同学们在新教室里,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出黑板报,有的排练小品,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学而第一 1。2
有Yǒu子zǐ曰yuē:“其qí为wéi人rén也yě孝xiào弟tì○悌,而ér好hào犯fàn上shànɡ者zhě,鲜xiǎn矣yǐ;不bú好hào犯fàn上shànɡ,而ér好hào作zuò乱luàn者zhě,未wèi之zhī有yǒu也yě。君jūn子zǐ务wù本běn,本běn立lì而ér道dào生shēnɡ。孝xiào弟tì
○悌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之zhī本běn与yú
○欤!”
●[同学录·有子]姓名:有若,字子有。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三岁。据说长得很像孔子,孔子死后,曾受到同学们的推崇。在《论语》中出场四次。
孔子去世后,一些学生继承老师的遗志,也当起了老师;有子就是其中之一。
这段话,是学生变成老师以后对学生讲的?
听口气蛮像。他这段话,主要讲孝悌。
孝悌是什么?
孝敬父母是孝,敬爱兄长是悌。
仁呢?
仁是孔子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把《论语》一点点学下去,大
致能明白。这里只要记得,仁有很多表现,但基础就这两个字:孝悌。
孝悌了,就不会犯上作乱……
冒犯上司,就是犯上;捣乱造反,就是作乱。后来用这句成语,多指对抗朝廷。
听上去,“作乱”比“犯上”要严重……
那当然。有子说:“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人,很少见;不喜欢
冒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从未有过……”鲜:少的意思。
听他这口气,好像是为了不犯上作乱,才需要孝悌的……
说得有意思。我想,孝悌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应该为了别的什么目的。有子这个话也许是对国君讲的——对一国之君来说,总希望大家懂规矩、守秩序,所以他会提倡孝悌,多少有点功利主义。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呢?
有子接着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就自然产生了
。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吧!”
哦,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做人的根本,他讲的也是人与人相处的道理……
是的。从孝悌开始,培养自己懂规矩、守秩序的习惯,然后引申到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再到君臣关系,都是同样道理——所以说“孝悌”是根本。
可是我曾听说,一些对父母很孝顺的人,也会造反……
看你,又扯远了,我们暂时不讲。既然是成语,就根据你的理解造句吧。
[造句]
犯上作乱——《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还自称齐天大圣,在玉皇大帝眼里,这简直就是犯上作乱。
学而第一 1。3
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令lìng色sè, 鲜xiǎn矣yǐ仁rén”。
孔子很会看相的……
真的吗?
他说:“花言巧语、堆满笑脸的人,很少是仁人。”令色:讨好的表情。
从一个人的表情,就能看出他是不是仁,为什么?
一个字:假。
反过来说,“仁”就是“真”?
差不多,“仁”就是真,有时候真得有点傻,像小孩一样——对了,你们班有没有巧言令色的同学?
没有吧,不过,有几个同学见到老师或大人,嘴巴比较甜……这算不算?
那要看他的用心了,比如想叫妈妈买个玩具,想当小干部,有的就花言巧语……
但我发现大人都喜欢嘴巴甜的小孩。
大人也一样啊。比如,当领导的一般都喜欢嘴巴甜的下属,喜欢奉承,喜欢听好话啊。有领导喜欢,下属才会这样;有长辈喜欢,小孩才会这样——真叫人没办法
,你看孔子那口气,“鲜—矣—仁”,用了一个倒装句,很感慨的感觉。
你是说,在当时,也是巧言令色比较吃香,所以孔子才这样感慨?
是啊,因为他吃亏就吃在这里呢!
孔子也会吃亏?
吃了一辈子亏了,有时还是哑巴亏。所以我想,你将来是做巧言令色之人呢,还是做个真实一点的“仁人”?
当然做“仁人”啦——不过也是哦,巧言令色比较容易讨人喜欢。
学而第一 1。4
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 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ú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
●[同学录·曾子]姓名: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晚年所收的优秀学生之一。性格鲁
钝,为人孝顺,注重修身。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论语》中出场十五次,名列同学第七。
曾子很年轻啊,孔子如果七十岁,他才二十四岁……
曾子不属于才思聪颖的学生,也就是说,反应比较慢。但他可贵的地方,就是认真——认真这两个字,我们经常用,但什么样才是认真,看看曾子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布置他功课,他还是自觉地每天反省自己……
是不是这样——每天对着墙壁,闭上眼睛叽里咕噜:上帝,原谅我的过错吧……
不知道他反省的样子,但一定不像你这样不诚。
我开玩笑——他反省什么呢?
他反省的内容,也就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出主
意办事情,是否不够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没和
大家一起演习?”三:多次之意。传:传授。
曾子用的也是反问句……
这很重要,说明他对自己很苛刻——比如,同样一句话,如果说成“为人谋而忠乎?”
感觉就没那么苛刻,名为反省,结果也可能是为自己评功摆好……
这样做人是不是很累?
这是修身啊。
修身,就是自己修理自己?
差不多,就是自己找自己的碴。在孔门弟子中,曾子是很讲究自我修养的一位。当然要
做到他那样苛刻,而且当做每天的必修课,不要说你,大人也很难做到。
那还要做吗?
这样吧,我们从小事做起,比如,经常反省自己:借同学的东西,是不是还了?答应朋
友的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完成了?每天读一段《论语》,是不是坚持了?
这应该能做到吧!
学而第一 1。5
子zǐ曰yuē:“ 道dǎo○导千qiān乘shèng之zhī国guó, 敬jìng事shì而ér信xìn, 节jié用yòng而ér爱ài人rén, 使shǐ民mín以yǐ时shí。”
●[小知识·千乘之国]千乘,即千辆兵车。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代的战争,主要使用兵车,国家强弱常以拥有兵车的多少来计算。春秋初期,千乘之国为大国;春秋晚期,万乘之国为大国,千乘之国为小国。
孔子这几句话,是讲给做国君的听的——你要领导一个千乘之国……
这和我们有关系吗?
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孔子对上级领导、对普通人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都是从做人做事的
基本道理来讲……
那就不妨听听。
孔子说:“领导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对待政事要严肃认真,说到就要做到;既要
节省财用,又要体恤大家;使用百姓的人力,要安排在农闲时候。”道:即导,领导、治理
。时:农闲之时。
嗯,他还挺照顾人……
不单单是照顾人。孔子的时代,已是春秋晚期,千乘之国属于小国了,生存不容易,所
以孔子要提醒那个国君: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国君了,就可以忘乎所以,而应该时刻小心
谨慎,勤政爱民……
嗯,就像现在的发展中国家……
对啊,发展中国家可不比那些超级强国,有积累有本钱,稍微乱来一下还不至于伤筋动
骨,发展中国家一不小心就会完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学而第一 1。6
子zǐ曰yuē:“弟dì子zǐ入rù则zé孝xiào,出chū则zé弟tì○悌,谨jǐn而ér信xìn,泛fàn爱ài众zhònɡ,而ér亲qīn仁rén。行xínɡ有yǒu余yú力lì,则zé以yǐ学xué文wén。”
这可能是讲给刚入学的新生听的——孔子说:各位弟子,你们来做我的学生,主要学些什么呢……
他在宣布他的教学内容?
对。孔子说:“当学生的——在内要孝敬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言语谨慎,但说到就
要做到;博爱大众,但要特别亲近其中的仁者。这样修行之后,还有剩余精力,就用来读书
学习。”
这些,就是孔子的上课内容?
是啊。你仔细听他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在讲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啊?
孝、悌、信、爱、亲……果然都是,而且,讲的也都是一些合群的道理。怎么他都教这些,读书学习的主课,反而都放在剩余时间?
孔子的学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不像现在的小学、中学、大学,以读书为主课,它更像一所礼仪学校,同学们在一起,读书,练习,交流,娱乐……
顶多是个中专、大专吧,档次不高。
你以为现在的大学档次高啊?第二,孔子不单单“教书”,而且还“育人”。
教书,是教知识;育人,是教做人……
对,孔子觉得,先要学会做人,有余力再去学什么语文呀、数学呀、外语呀……
哦,他的主次,和我们正好倒一倒。
学而第一 1。7
子Zǐ夏xià曰yuē:“贤xián贤xián易yì色sè;事shì父fù母mǔ,能nénɡ竭jié其qí力lì;事shì君jūn,能nénɡ致zhì其qí身shē;与yǔ朋pénɡ友yǒu交jiāo,言yán而ér有yǒu信xìn。虽suī曰yuē未wèi学xué,吾wú必bì谓wèi之zhī学xué矣yǐ。”
●[同学录·子夏]姓名:卜商,字子夏。孔子晚年所收的优秀学生之一。出身贫贱,学问扎实,文学专业的成绩比较突出。曾在鲁国的莒父担任长官,后收徒讲学。比孔子小四十四岁。《论语》中出场二十次,名列同学第四。
子夏的出场次数比曾子多,又比曾子大两岁,他和曾子谁厉害?
差不多吧。孔子死后,他俩都当了老师,招了很多门徒,而且都教出了很厉害的学生——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子夏这个话,是对他的学生讲的?
可能吧。子夏说:“重视品德才学而轻视美色;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国君能奉献
生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学习过了。”贤贤
:前一个“贤”作动词,看重和尊敬之意;后一个“贤”,指品德才学。易:怠慢,不重视
。
和上一回孔子讲的差不多,好像还要绝对一点——照子夏的说法,如果你能做到那几点,
即使没上过学,也很不错了。
是啊。打个比方说,你们班有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功课很好,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