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抗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时空之抗日-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区的那几个人怎么可能做得到?”

    实际上林BIAO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绥远军分区的几个主要干部都有迹可循,只是这个刘云的来历实在是不可思议!而且以前麾下是否有这个“干部”,以自己过目不忘的记忆居然也找不到任何印象,而且他还经过了苏联的“过手”,这其中的情况就更加可疑了!

    张H思索了几秒钟没有任何头绪,只好摇摇头,无奈地回答道:“但是这本手册的指导作用是无需质疑的!”

    “有意思!”林BIAO轻声笑了笑,“我今天在总参看了各根据地的近期战况汇报,绥远分区将主力分成三分!一部休整、一部待令、一部在外线作战,主力带着民兵不断地对鬼子的坚固据点进行攻坚作战!如果绥远的主力全部出动进行作战,恐怕取得的战果会更大!”

    张H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前些日子总参内的高级干部、甚至主席,都曾经希望绥远分区能够持机打下几座中、小城镇,以扩大政治影响,并且还过发电报做出了明确指示!但是绥远分区司令员不但没有执行总部的战略意图,相反还发来了措辞强硬的分辨声明。”

    “哦?”林BIAO立刻来了兴趣,立刻问道:“后来呢?”

    “绥远分区的政策是‘让开大路、占领农村’,并且后来又接连打下了三岔沟、黑石铺、养马场、高坊这四个地方的日伪军据点!

    所以主席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也命令下面的人不要再发任何催促电报!”张H想了想后又点点头,“人家绥远分区的根据地一直没有萎缩,连他的民兵都可以打攻坚战,所以他有这个本钱说‘拉架子’的大话!”

    林BIAO点点头表示赞同,如果换成自己,恐怕也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汇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电文!思索了两秒钟后又分析道:“绥远分区的主力部队已经有七个团了,如果再进一步发展,恐怕最迟明年就会成立‘绥晋察二级军区’。”

    “这还不得而知!”张H突然想了一件事情,“绥远分区频繁对第五分区提供了支援之后,晋绥军区有将第五分区和绥远分区合并的意思,并以上报中央,而且第五分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也期望能够和绥远合并,借以取得绥远的人力优势和军火装备。”

    林BIAO轻微摇摇头,绥远的资历差得太远了,合并后的人事安排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合并后还指不定谁吃掉谁、到底谁受益!沉默了片刻,林BIAO又轻声说道:“绥远的战术与我的战略思想倒是非常符合——都是希望通过打大歼灭战,来达到削弱对手的战略目的!”

    张H暂时沉默下来了,三弟的战略思想与党内(毛泽D)的战略构思有冲突,毛泽D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与林BIAO的“运动战、大兵团作战”战略意见相左。

    “不过他们的运动战好像并不怎么突出,绥远和鬼子争夺地盘完全依靠地道、地雷,以及兵器技术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咦?!哥?”林BIAO说了一气,却发现一旁身体虚弱的二哥早已沉沉地睡去。林BIAO只好吹熄了油灯,丢下手头上的文件、资料,也倒头睡下。

    窑洞外的风“呼呼”地刮着,但却不复往日的那种刻骨寒冷,此时的天气已经一日接一日地变得暖和了。
第三卷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三十九章喀秋莎(上)
    趁着天意已经转暖,绥南区开始下达了全民挖防战车壕沟、修筑简易阻击阵地的动员令。

    在分区政治处“保家卫国、让日寇有来无回”的口号下,绥南全体军民以指挥部附近的“钢铁坟场”为样本和中心,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事建设!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用于军事目的的庞大土木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根据地几乎所有的要害地域、交通路口,都修筑了密如蛛丝、犬齿交错的战壕群落(阵地工事)!

    除了挖掘人工天堑般的防战车壕沟以外,军民们还献计献策,挖掘了大量的陷战车坑(可以过人、以及承受相当的重量,但是不能承受战车的巨大重量),有些坑内还装了触发式集束炸弹。

    紧接着,刘云又在绥远组织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技术兵种大练兵运动!打骑兵、打坦克、提高各种武器的命中率,成为此次练兵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训练场上的战士们见识什么是战车,刘云特意招募了地方上的大批木匠,制作了一批比例为一比一的日军坦克和装甲车模型,然后让教导队抽调教官,讲解战车的火力要点、教战士怎样打步坦协同的集群、怎样就地取材地制造简易路障和反坦克器材,并且还将两个有光荣传统的老连队,组建成打战车的尖兵连队。

    在让部队掌握工兵方面的知识、学习爆破技术的基础上,兵工厂紧急生产了一批训练设备,供练兵场上的主力部队和挑选出来的民兵部队练习使用,并且凭借着一再增加的机床设备,又将破甲抛射弹的产量提高到了五天一枚(原料充足的情况下)。

    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刘云秘密让地方上收集了四百条健壮的土狗,准备学苏军那样训练狼狗炸德国坦克。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在模拟坦克的下面放上一些肉骨头,让饿极了的土狗,背上沉重的“书包”,钻入战车下面抢骨头、饭团吃。

    至于被挑选出来的训练员们,除了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以外,还都换上了鬼子军装。对于这些一手拿狗粮、一手拿木棒并且还大声呵斥的假鬼子们(饲养员),狗儿们又怕又喜欢。

    为了尽量模拟真实的环境,刘云从兵工厂弄了一台闲置的、噪音大的柴油机,日夜不停地在狗儿们的耳边轰鸣,再配以突如其来的巨大爆炸声,来训练土狗们的胆量。

    同时,为了避免几只土狗同时钻一台战车、浪费狗力资源,刘云还积极培养这些狗儿们先到先得的意识!凡是抢先钻入战车的狗儿,就可以享用独食(当第一条狗钻入“战车”内抢到了食物,其他后续跟进的狗一律用棍子赶走,以此来形成条件反射的作用,保证一辆战车只钻入一条狗)。

    当训练“战狗”的事宜走上正轨之后,兵工厂的技术员已经试制成功“战狗书包(大威力炸药包)”。

    随着近期大范围地制造触发式炸药包、一再加大对炸药原料的需求,加之兵工厂日趋成熟、对炸药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即便是在炸药坊的规模一再扩大的情况下,原定两百个“战狗背包”的生产任务,一个月的时间内仅仅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月底,为了减少繁琐的后勤指挥、臃肿的办事效率,军分区干脆将炸药坊从兵工厂内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炸药局,由汪直兼任局长!此时火药局及其分散在各地的下属单位,差不多达到了一千余人,要接近一个团的编制了!

    炸药局虽然从兵工厂中划出去了,但是兵工厂凭借源源不断到来的技术人才、东拼西凑购买来的机床设备,依旧是仅次于炸药局的后勤单位!包括其下属单位在内,有近八百余人的编制!

    月底还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水泥厂!由新近到来的大学生——齐可书担任厂长。

    水泥可以用来加固地道和工事的,石膏、石灰、煤灰、粘土是最简单的无熟料水泥配方(现在农村还在大量使用,但是碱度太高),可以到达最低硅酸盐水泥的硬度(中学化学课里面有炼制方法。现在水泥厂之所以泛滥,主要是技术含量低、太简单了)。

    只是水泥厂的规模太小、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作为,不像根据地其他两项战略物资——粮食、炸药的专管和生产受到重视!

    整个绥南包括炼铁厂、皮毛厂、炸药局、水泥厂等庞大后勤单位,已经快要达到了绥南作战的编制,虽然单位显得很“臃肿”,但是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刘云竭尽所能的布置下,绥远分区不但保障了自己的装备,而且还能够频繁支援第五分区大批装备!

    当然,如果刘云用现代的角度来看,绥南后勤的装备生产水平绝不是一般的差、技术含量也不是一般的低!但按照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绥远兵工厂的规模和制造能力,已经远远地站在所有敌后根据地的顶峰上!

    #

    武器试射场。

    兵工厂的技术员们来来回回测定距离、风向、搬运器材。

    在刘云的前面,竖起了一门一百多公斤的薄皮铁壳土制“喀秋莎”!贺高兰正耐心地用测量仪器一点一点地抬高弹体的仰角!几个技术员蹲在一旁协助,进行最后的安装、测试。

    技术总是逐步积累得!先有粗糙的“轰天炮”再有抛射弹,然后就有了枪榴弹和破甲枪榴弹;当抛射弹发展到了极致之后,其发射原理就不再是炸药抛射,而是简单的火箭技术,这就使得类似于“铁拳”的破甲抛射弹能够被研制出来!

    随着兵工厂抛射弹的火箭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刘云就开始秘密布置兵工厂研制一种能够实施远距离攻击、技术含量低、便于制造、巨大威力的重型对地火箭弹!经过数次空弹体的发射之后,现进入了第一次实弹射击!

    绥远区的部队没有重炮,也用不起重炮!也就只能使用这种对地的土质大威力火箭弹了!如果兵工厂的技术发展得好,以后计划进一步缩小火箭弹的体积、增加其射程和威力!

    现场观摩员李向阳等人围着这个大家伙不停地转圈,但很快就被技术员们赶走了!

    这“导弹”内装了三十公斤的烈性炸药,加上发射用炸药,万一有什么不慎,在类似于数枚重炮的轰击下,附近在场的所有人恐怕连尸体也找不到!

    “一旦试射成功,这玩意的威力就和‘轰天炮’差不多!不过其射程和准确性可要比‘轰天炮’强多了!”刘云在一旁指着“导弹”,笑着对李向阳等人上起了历史课,“在中国的宋、明两代,就有制造多级火箭的记录!名字分别叫做‘火龙出水’、‘神火飞鸦’,其中用于攻击水上船舰的‘火龙出水’,其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一点五公里!”

    ……

    半个小时后,武器试射场安静下来了,人员全部撤离至两百多米外。

    在平缓的山丘地带突然火光一闪,紧接着又爆发出“轰”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附近执行戒严的部队和民兵纷纷侧目向爆炸地看去,试射场的山头上,一缕粗壮的硝烟急剧腾起!

    两公里外的着弹点上,“导弹”炸出了一个至少两米深的大土坑,四周的土壤被炸得向外翻卷、呈焦黑色!以爆炸点为半径的五十米范围内,石块、沙土全部被气浪“吹”走!地上有一道道被震开的足有几寸宽的口子,就像蜘蛛网一样成不规则地向外扩展!

    包括观摩人员、兵工厂技术员在内的等一大群人,顾不得刺鼻的硝烟味,向发热的着弹点狂奔。近了后,一堆技术员开始围着爆炸点忙碌地测量数据!

    刘云在距离爆炸点大约三十米的地方,捡起一只炸弹被震死后,身体扭曲成一团的野兔子,摸了摸完好无损、体温尚存的皮毛,丢给李向阳吩咐道:“拨开看看!”

    一分钟后,李向阳惊异地抬头说道:“好厉害!内脏全部震碎了!但是皮毛却丝毫无损!”

    如果这种威力巨大的抛射弹落在鬼子阵地中,挨了炸弹的鬼子将毫无疑问地和这只兔子一样,不但外表看上去就像睡熟了一般,而且还没有伤口和血迹!

    “贺厂长!近期你们还要辛苦一下,先赶制几枚火箭弹!部队要急用!”刘云看了看一身邋遢的贺高兰,提示道:“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弹片太少,可以试着装填钢珠增加杀伤力!”

    在火箭弹体内装填钢珠后,会出现杀伤力会成倍增加、日军群死群伤的现象!

    “司令员,兵工厂的钢材及其短缺!哪里来的那些钢珠?”贺高兰忍不住皱起眉头提醒道,沉默了两秒钟后又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枚火箭弹所需要的材料,差不多可以让兵工厂其他几个作坊歇业一天!”

    如果成批制造火箭弹,抛开技术条件的限制,仅仅是炸药所需一项,就要用“吨”来计量!这是包括兵工厂在内的所有后勤单位,决不能办到的事情!

    “就用小圆石代替钢珠!这样火箭弹爆炸后,杀伤效果与钢珠也差不多!”刘云想了想,又笑着说道:“多打几次空弹,我需要准确的射击仰角、弹道飞行、着弹点等方面数据!”

    和贺高兰所关注的事情不同,刘云考虑得更多的是火箭弹什么时候能服役!在相关的数据没有出来之前,准确打击就是一句空话!而且要改进火箭弹,也非需要准确的数据不可!

    #

    绥南军分区,指挥部一墙之隔的情报分析室。

    刘云拿着贺老总已经回延安的内部资料随便看了看,就丢在一旁。现在应该是贺老总和林统帅坐在一起开欢迎会的时候了!

    自从一个多月前,刘云向总参发出“将在外”的强硬电报后,虽然当时很快就后悔了,但是在心惊胆战之余却并没有等来中央的“调令”和处罚!倒是军区的批评,却是实实在在的!贺老总在第一时间内就声言要撤掉自己!后来还是和李远强一起,合伙写了一份沉痛的内部检讨电报递上去,这才马马虎虎过关了!

    但是刘云也并没有料到,此时除了贺老总回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以外,还有人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一边吃着黄豆、一边一门心思的研究他。

    这个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冷眼看待(历史上他没有参与到“ZF”运动中),但却出于兴趣和爱好,将刘云从出身、到资历;从当初拉杆子组建队伍、到现在部队干部的名单;从练兵的方法、到每次战斗战况的详细绝密资料,特别是对刘云写的各种情报分析、战略报告都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除了对《〈论持久战〉的使用方法》不屑一顾以外,他对刘云在军事上的理论非常赞同!

    其中,对绥远情报分析室编写的《关于建立各根据地统一情报侦查网络的试行办法》、以及刘云准确预测随着冈村的上任,华北战场上各个不同派系的国军即将大范围倒戈、出现大量伪军的预测表示了充分肯定(这个时候,在华北的敌后战场上,并不止只有八路军这一家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还有很多和八路军一样,在敌后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国军官兵,但是随着冈村卓越的政治能力脱颖而出,特别是对国军敌后军队又打又拉的情况下,使得国军部队成建制地向日军陆续“投诚”、缴械)!

    华北局势的演变,使得刘云给军委提出的“抗战近期的重点在伪军身上”,这个观点已经落实!GCD对华北伪军展开地下工作已经近在眉睫!除了不让伪军掉转枪口祸害八路军的根据地以外,还要从中进行策反。

    ……

    “刘司令员,中央已经下达了,关于晋绥军区建立统一情报分析网络的决定。”黄文杰拿着一份电报递给刘云,“你们绥远分区的侦察科除了向你们分区负责以外,还要向军区负责,但是我们情报分析室还是受总参直接管辖。”

    对于这个迟来的、关于建立统一情报站的命令,刘云只是有点心事般地点点头。

    黄文杰继续念道:“……情报网络初次运转,就有极大收获!总参通过周密分析,得出了日军即将对冀南采取大范围的‘扫荡’的绝密情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