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性员工 作者:陆明-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不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老板怎么会青睐你呢?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 
现在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脚”更难。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算你曾是公司的三朝元老,就算你是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你不能应付自己的工作,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老板也会为了公司的利益,把你扫地出门。 
要想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胜出,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吸取,以新的技能来支持你的成功。 
麦克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朋友问他:“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 
麦克摇了摇头,不解地望着朋友。 
朋友建议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把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 
看着麦克一脸迷惑的神情,朋友解释道:“公司是免费学习的地方,你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麦克听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学偷记,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麦克,问道:“你现在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加薪,并委以重任,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工,通过学习以后,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 
在公司里,与其抱怨老板不重视我们,不如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能力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工作经验、人生的阅历和长者的传授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是和真正不断学习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赢在各个起跑线上。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员工,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公司而言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好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技能落在时代的后头。 
当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一定非要脱离现在的工作。只要你想要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也是一样的,只要你用心就能学好。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随时都可以在身边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那是最有用的、最适合你职业的学习内容。 
学习是发展进步的阶梯。《三字经》说得好:人不学,不知义;少不学,老何为?一个人不注重学习,就会孤陋寡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当代社会知识横流、信息密集,各种新科技、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学习还怕跟不上,不学习就可想而知了,将会远远被时代所抛弃,令你将来后悔莫及。 
有一个寓言故事讲得好:一个年轻人在沙漠中行走,忽然,他听到一个声音告诉他,小伙子,从地上捡些石块放到你的包里,明天你会既惊喜又后悔。小伙子想,我怎么会既惊喜又后悔呢?带着这个问号,他随便往包里装了几个石块。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小伙子打开包一看,石块变成了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宝石。他真是又惊喜又后悔,惊喜的是石块变成了宝石,后悔的是自己捡少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学习是为将来做储备,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本领,你才会拥有发展的基础。机遇,永远等待有准备的人。 
学习是“打得赢”、“不变质”的总要求。“没有文化的、一个不注重学习的人,无所事事,接受不了新鲜事物,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慢慢地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移。缺乏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政治上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政治上就不可能清醒,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就会迷失方向,就难以抵御社会上“酒绿灯红”等不健康东西的诱惑,从而也很难不犯错误,甚至滑向颓废堕落的深渊。不难看出:只有加强学习,有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才能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只有加强学习,有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掌握,才能正确认识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怎样更上一层楼,楼梯是什么,是知识,靠学习。未来,是靠知识和能力来支撑的。 
每个员工都需要有很强的学习力作为支撑物。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地通过勤奋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你很可能从一个“人才”变成企业乃至社会的包袱。人才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永恒的。它需要不断地晋级,不断地发展,只有学习力不断地加强,不断地提高,才能保证人才的新鲜,这样的人才才是信息时代的人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对于优秀员工的成长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从不懂到懂,直到成为专业能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不学习将失去竞争力,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 
   
在原始森林里,狼永远是吃肉,鹿永远是吃草。狼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食肉,而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吃草。在一个企业当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组织将个人核心能力形成合力,二者相辅相成。狼的组织只适合于狼,一只狼率领一群羊不可能形成狼的团队;一只羊也无法统领狼群。 
就个人核心竞争力而言,一般由四个方面组成,即知识、技能、经验、职业素养。过去个人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为主体,也就是说拿到了MBA文凭,就意味着有很好的机会进入比较好的企业。但是,现在企业不再重视知识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更加关注求职者曾经做过什么,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年代,是学习力竞争的年代,如果你今天还没有具备几招过人的本领,那么最终遭殃的不但是公司,同样你自己也要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21世纪已经到了选择的年代,你有选择能力吗?你了解你自己吗?你清楚地知道你的个性优势在哪里吗?个性的优势就是你有没有个人核心竞争力,什么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别人根本无法复制你。如果你没有具备个人核心竞争力,你一定要小心,因为随时有人可以顶替你的位置。 
你每天工作所做的事情是你的个性优势吗?你应该思考一下。你的个性适合发展什么行业,根据你的个性来设计人生会更精彩。 
比如:力量型的性格比较适合领导团队,你如果是平和型的性格,比较适合内部管理或者财务会计等。你如果是完美型的性格,比较适合搞设计和规划、研究等。你如果是活跃型的性格,比较适合外交或者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等。 
你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吗?你清楚你每天干什么吗?你千万不要像一只苍蝇一样整天在那里撞玻璃。死在玻璃下面,你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死得这么惨…… 
“核心竞争力”(core petence)一词最早源于C·K·普拉海拉德和G·海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具有标志性的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对个人而言,同样具有核心竞争力问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的独特创新专长,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源泉。其关键是创新,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赢得竞争优势。不过,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可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个体、一定领域、一定时期内显效的;也是依赖于个体素质和一定客观条件而成立的;当然也可以在学习探索中增长、在培养教化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这三个特点正切合创新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可变性、可塑性特征。由此可以看出,个人创新人格正是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源泉和基础。 
一、创新人格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心智基础 
面对信息的瞬息万变,竞争的日趋激烈,任何人或多或少地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就连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形成一时的竞争优势容易,要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困难。创新人格作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持续表现出创新意愿和创新倾向的习惯性,坚定的自信、坚韧的毅力、开放的思维、自制的意志等都是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心智要素,离开自信与进取,离开独立思考与自制自控,个人缺乏一种积极、向上、进取的学习和创造心态,持续竞争能力就不可能形成,也就无所谓竞争优势了。 
二、创新人格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基础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具有优势的竞争能力上,而竞争能力是由资源的整合能力、新知的学习能力、技术的革新能力、人际的协调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得以综合体现的,而这些能力正是创新人格的外化。创新人格不仅仅意味着思维的质疑性、独立性、原创性,还意味着行为的有恒性、敢为性、灵活性和自律性。具有创新人格的人在追求创新目标上的有恒性、在实施创新构想上的敢为性、在克服创新困难上的灵活性和在控制创新行为上的自律性,都为其提升竞争能力、凸现竞争优势,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潜能训练,每一个人的力量没有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中注定不能够成功,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世纪的领航者。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老师认为是愚笨的学生而失去了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大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地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他是人的大脑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一个人不可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关键是要拥有属于自己较为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一定的再学习,来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和提升。 
打工者在每个企业都会面临提升发展时的瓶颈问题,解决方式要么是学会“做人”,要么是做老黄牛,慢慢熬着吧,因为在国内企业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按优提升、公平竞争的用人制度的企业很少很少,绝大多数企业在员工的提升发展问题上都是搀杂了太多的非工作因素,逼着许多员工为了生存和发展去学会“做人”,要不然,纵然你再才华横溢,对不起,慢慢等着吧,笔者认为,当个人的才华和优势在一个企业充分发挥后若是得不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回报,与其等下去不如直接换东家。 
人人都有自己很难改变或者说是不想改变的性情,也犯不着为了职业发展,生生地强迫自己来接受一些并不是很好的东西,例如陪着领导赌钱之类,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提必是以你个人的兴趣所在及性情所能接受的范畴内。千万不要委屈自己,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勉强自己去做也没多大意思。 
意大利著名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有句名言:人有两只眼睛,一只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只观察自己,人要清醒地看待自己和身边的环境,看待自己就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欠缺,以及相关的弥补方式,当然,这个弥补方式有很多种,如果的确是弥补不了,那也没什么,完全可以从强化其他方面的特长来掩盖。 
在一个企业里等待成长的时间成本太高。只有跳槽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跨越性的飞跃,况且,不断更换新环境,能非常有效地锻炼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 
   
以商品化的运营发展意识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注重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自己在职场上的立足之本。每家企业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也有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花点力气,把这点东西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不亏,在寻找新东家的时候,同样要考虑新东家多大程度上要用你发挥你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新东家还能学到多少东西,或者是能强化你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能,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而这也恰恰验证了一句名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有一个心理学家想知道自信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吓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木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内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又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