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明天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李世彦和洪成畴等人回到帅府,唐龙因为首战不利,跪下向钦差请罪。
李世彦道:“唐将军作战勇猛善战,今日本督和诸位大人亲眼所见,怎么会说到请罪呢?况且今日险些就斩杀了对方一员猛将,使敌军不敢贸然攻打我军,有功无过啊。”
那唐龙自出仕以来,因为没什么背景,什么时候得到过这样的优待?官场上本来就是如此,上面有人的话,即便是一条虫,也能让你变成一条龙;如果朝中没有人的话,就算是一只猛虎,也得给一众上司、同僚变成一只病猫。
唐龙见钦差大人言辞温和,对自己显是比较维护,心下大是感激,只感到自己如果不努力作战以报,岂不是辜负了钦差大人的一番赏识?何况这李世彦李大人现在是皇上当前的红人。如果能够攀上他的关系,谁还敢用眼角看自己?
李世彦本就进入官场不久,虽然得到孙承宗提点,却是如何防止朝中之人的暗箭。今日见那唐龙勇猛,和杨大彪、雷冬显是一个档次的,心中爱他武艺,所以态度温和,却没想到竟然能够得到唐龙心下效忠。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众人见李世彦如此,自然都无话可说。
李世彦便和洪成畴等人计议了一番如何对付张献忠的大军,但看这张献忠部下虽然装束不整,军容却是甚好。他既然敢尽提大军前来攻打,自然已经作了万全的准备,偷袭之类肯定没有什么效果。各路大军正在严守各自驻地,也无法抽兵前来救援。计议来计议去,却是没有什么建树。李世彦无奈,只得吩咐下去,众军士须得严加防守,以免敌人偷袭。
―――――――――――――――――――――――――――――――――――――
李世彦回到自己居住的跨院。进门换下了戎装,穿上儒衫后。又细细想了一番眼前的形势,但那张献忠帐前军士甚多,这两军对垒,手下军士战力又不及边军将士,取胜的把握实是不大。若说突袭的话,这大荔甚小,驻军情况那张献忠全知道,几千上万军队的调动,想瞒过张献忠的耳目,只怕没那么容易。
他心中闷闷不乐,便起身前往武青若的房间。‘吱呀’一声,进了房门,武青若却不在。李世彦走到桌子前,茶杯中的茶尚是温的,心知武青若并未走远,就坐下等候。
他心中想事,手下意识的便端起了杯子,往嘴边送去。却听得一声:“你干什么,那是我喝过的。”
随即便闪进来一个身影,正是笑容满面的武青若。
李世彦笑道:“你喝过的,便喝不得么,何况……”,话没说完,已经将茶喝进了肚子,接着道:“我觉得这茶里有胭脂香气,这胭脂茶却是好喝得很呢!”
武青若听得,又羞又急,跳上前两只粉拳好似擂鼓一般敲在了李世彦的背上。李世彦回手抓住武青若的手,板着脸道:“你上城头前答应过我什么啊?怎么不遵守你的诺言呢?”
武青若一听,知道事情不秒,这家伙是秋后算账来了,便耍赖道:“什么事啊?”
“我看那一箭是从我左肩射出去的,那时我的左边可只有你一个人哦。”
武青若笑道:“不是我射的,你又没看见是我。”眼珠子转了一转道:“说不定是你运气好,天上那路神仙帮你的忙呢。”
李世彦知她胡扯,他本就爱那唐龙的武艺,便道:“这次就算了,下次再犯的话。”甚是阴险的笑道:“嘿嘿,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武青若拉长了声音‘哦’了一声,又趴在他肩头声音甜腻腻的道:“要是再犯的话,你准备怎么样啊?”
李世彦转过身来往武青若腰上一揽,便将武青若抱坐在了自己的膝上,正色道:“青若,我已经想过了。待这里的叛乱平定,我就禀明皇上,带你回我家去见我的父母。”
武青若猝不及防下,挣扎了两下,却那里挣脱得开,待听得李世彦的话,挣扎的力道渐渐奸笑,头却越降越低,声音几不可闻:“你……你回家自己去便去,谁说过要和你去的了。”
李世彦长叹一声,一脸失望地道:“你不愿意啊,那我也不好勉强了,唉,……”
“谁说人家不愿意了。”武青若急道,却正看见李世彦充满笑意的眼神。心知着了这家伙的道,顿时羞不可抑。
二人正自打闹,杨大彪突然急火火的冲了过来,门也没敲,直接就闯进了屋子。他人虽然大条,却不是笨蛋,要不又如何能在京营中混到如今的地位。看见眼前的情形,甚是尴尬,也只得装作没看见。对李世彦拱手道:“禀大人,张献忠率军攻城,攻势甚烈。洪大人等已经先去了城楼,着末将来禀报,请大人指示。”
武青若看见二人的亲热情形落在了杨大彪眼中,虽知这是李世彦手下大将,量来也不会乱说,但终归心虚,站到李世彦的后面不敢抬头。
听杨大彪说完,她心中也甚是想跟随前去,便在后面拉了拉李世彦的衣服,李世彦心知其意。便对杨大彪道,你先行前厅作好准备,本督马上就来。
两人收拾妥当,还没爬上城楼,便听得喊杀声震耳欲聋,想必是战况甚烈,急急冲到城楼上。
洪成畴等人看见钦差大人亲自赶来,一个个便上来见礼。
李世彦还没来得及回礼,闪眼看见城下情形,不由惊呆了。
第二十七章 尖刀
    且说李世彦等人上得城楼往下一看,立时便惊呆了。只见映衬着火光,杀声震天。远远望去,旌旗招展,战马纵横来去,腾起一股股尘土,小小的大荔,竟似给合围了一般,敌军一眼只见漫山遍野,实是不可计数。
这城池甚小,周围此时已经搭满了云梯,云梯上爬满了叛军士兵。城上驻守的士兵守城已久,也不慌张,只把滚木擂石望下砸去。云梯上的士兵纷纷坠落城脚,但后面涌来的士兵前仆后继,竟是悍不畏死。
大荔原来的驻军经历过多次叛军来攻击,但这次是张献忠无奈之下欲强行突破,倾其全力而来,声势大盛,却不比往日,城头守军大多都面带惧色。只是钦差及诸位本官都在城头督战,却是不敢懈怠,只得奋力守城。
此时城中士兵除了李世彦带来的二万多兵外,就是洪成畴调来驻守此地的三卫一万八千兵丁,共计四万六千兵丁。与城外张献忠的八九万部队若是殊死一战,也未必就占了下风,
但这些兵丁除了孙显祖手下从太原带来的三卫兵外,临时从祁县、灵石带的两卫兵却没经过什么战事,战斗力根本不敢保证。
洪成畴带的陕西三卫兵虽然在这里驻扎时日甚久,但都是守城居多,若让他们冲杀出去,恐怕也当不得什么大用。
须知这正面作战可不比守城,若部队没有战意、战力的话,给敌人一冲,往往给自己部队带来的伤害远甚于敌军。
在大凌河时若不是突然袭击,让清兵摸不清楚敌人虚实,再加上四围大喊‘皇太极已死’,清兵人心惶惶,李世彦也未必会赢得那般漂亮。
――――――――――――――――――――――――
叛军面对城头的拼命死守,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两个时辰过去后,叛军丢下了二千余尸体,暂缓了攻势。
但没有多长时间,叛军复又围了上来。
此时,远远的地方,火光映照下,一面‘张’字大旗出现了,叛军气势立时大盛,原来是张献忠见久久不能取胜,便亲自上去督战。
一个传令官骑马往来大喊:“大王有令,谁能抢先攻上城头,赏金千两,城内女子,任其挑选三人。”
叛军立时大声欢呼,奋不顾身的往前冲杀,那传令官四处骑马传令,所到之处,叛军无不声势大振,城头压力大增。
这时李世彦看周围士兵面对张献忠军的攻势都有惧色,便拔出佩剑厉声喝道:“今日叛军攻城,我等皆食朝廷俸禄,当死守以报皇上,若有胆敢退后怯战者,斩。”众人皆凛然。
李世彦复转身拽过杨大彪身上的硬弓,奋力向那传令官射去,那箭‘嗖’一声,滑坡火光,向那传令官飞去,正中那传令官的面门,倒霉的家伙还来不及哼一声,就被后面填补上来的叛军碾为肉泥。周围叛军见状,不由一阵慌乱,攻势顿时缓了下来。但没多久,后面一队叛军又复攻了上来。
守军见钦差大人神箭,均是气势大振,奋力向前。一时攻守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却是僵持之势。
武青若在旁边看见李世彦指挥若定,白衣飘飘的神态,心中不由泛起一种说不出的爱意,眼见敌军攻势甚猛,心中却不自禁的一阵心酸,今日刚这冤家刚说要带自己回家见父母,但看眼前情形,胜负实在是不可预料,却莫要自己历经困苦才得到的这冤家的承诺,一日幸福生活还没有过,今日便葬送在这里。
待看见他一箭射下那传令官,雄姿英发,更是倾倒。心中却转念道:“即使今日便和他……他同时葬身此处,但能与他有此一番经历,也不枉此一生了。”
孙显祖眼见敌军攻势越来越猛,便趋身过来对李世彦道:“大人,若这样困守下去,我军恐怕难以支撑,不如使人领一支人马出城冲杀一番,搅乱敌人的部署。”
李世彦沉吟了一会,觉得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但四顾之下,派哪个出去却是拿不定主意,便道:“哪位将军愿意领军出城冲杀一番?”
唐龙、雷冬、杨大彪三人齐道:“末将愿去。”
三人都是各不相让,一时相争不下,城下喊杀声愈来愈大。
杨大彪便道,:“大人,在京营之时,我们便时时操练以一队骑兵以尖锥之势破敌阵势之法,不如我们三人都去,只是却得雷大哥、唐大哥依我的阵势而来方可。”
李世彦听得,便道,既然如此,你可将京营带来的人马全部带去,再请孙大人拨付四千人马给你。
三人领命而去,叛军攻打李世彦等人所在的北门最剧烈,是以便大开北门,率五千精骑冲杀而出,人人皆是顶盔贯甲,手持长枪。那京营乃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人人都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在杨大彪、雷冬、唐龙三人的带领下,犹如一把尖刀刺入叛军阵中。
城下叛军正自奋力攻城,那里想得到官兵竟敢在这时出城,但张献忠军队出身,平时对士卒训练颇为重视,是以叛军虽然见突然冲杀而出,也是丝毫不慌张。正在攻打北门的部队反身过来,向三人的部队包围过去。后面的两支部队迅即填上来接下了包围过去的两支部队的战线。
李世彦等人在城头,看那五千精骑以京营的一千人马打头,人人都是以一当十,奋勇向前,却不管后面追赶的叛军部队,只是向前方突进。两侧的敌人若想攻击,却根本赶不上骑兵的速度。前头阻挡的部队,遇上的正好是打头的刀尖——三头猛虎,手下那有一合之敌,城下火把亮如白昼,映着枪尖的寒光,犹如万道银蛇。从城头望下去,却是一道银光刺入敌军之中,实是一场大战。
张献忠将帅旗安在一个小山包上,亲自督战,身边的大鼓敲得震天响,见自己部下奋勇攻城,却是一个个浑身血淋淋的抬了下来。他和官兵作战,官兵大多望风披靡,就是守城,也从来没有这么勇猛过。他和那洪成畴也曾交手过几次,也是互有胜败。这时见到城下的血战,也不禁暗暗心惊,若官兵都是这般的悍勇,只怕自己等人的起事早就失败了。
正自暗怀心事,张献忠突然看见官兵一队人马冲杀出来,初时还不太在意,待看见自己部下一遇上这队官兵,就像雪遇滚汤一般,纷纷溃散。便将帅旗一挥,护在身边的五支千人队便冲了上去。却见那领头的三员大将,将武器舞得犹如梨花乱舞,遍体银光,竟没有一合之将,自己手下部队远远的放箭射去,却给三人拨得满天乱飞,分毫挨近不得三人的身体。
便对周围的众将道:“这三人是谁?”
手下一个千人长道,“左边那个就是罗汝才大王手下的雷冬,只是不知道怎么投降了官兵,另外两个却不认得。”
张献忠道:“原来是他,我早听说他是罗汝才手下的头员猛将,果然名不虚传,另外两个也不输他分毫啊!”
手下众人听张献忠当面称赞对方将领,心里那里肯服,李定国和另外两个千夫长立时纵马迎了上去。
当日李定国和唐龙战了个难舍难分,这时便向着他冲去,另外两个千人长便迎上了杨大彪和雷冬。
雷冬当日被杨大彪所擒,心中甚是不服,但碍于两人都在李世彦手下共事,却不便找杨大彪的麻烦。再加他知道杨大彪性子直爽,更是心中郁闷。只得把这个哑巴亏暗暗吃下。今日三人一起出战,他便存了和杨大彪较劲的念头,不曾想两人身手相差不大,战了多时他虽然不输,却也没占到上风。
正自暗暗生气的时候,李定国和那两个不知道死活的千人长冲了上来。他在叛军呆过,一见二人装束,就知道了他们的身份。也不说话,泼风刀一晃,当先迎了上去。前面就说过杨大彪性子虽然大条,但也是粗中有细,见雷冬抢了上去。他见二人装束有异其他叛军,也知道二人定是叛军中的头领。那里肯落在人后,也抢了上去。
那两个千人长还没认清楚面前的是谁,只见刀光一闪,自己的人头已经飞上了天,看自己高高在众人头顶之上,还没反映过来怎么回事,再望下一看,方看见自己兀自喷着血的无头身子,才省悟自己已经给对手砍了头,一声惨叫才发出来。雷冬二人还是没分出个高下。便拨马杀向李定国。
那唐龙迎上李定国,知道对手厉害,不敢大意,只是谨守自己门户。李定国也是不敢大意,待见杨、雷而人冲过来,知道抵敌不住,虚晃一刀,跳出战圈,拨马往回而去。
三人也不追赶,拨马便往张献忠的帅旗处冲杀而去。三人正自策马狂冲,前面突然一排长枪迎来刺来,只见戟影森森,三人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枪尖上闪烁着的寒光。
第二十八章 异变
    上回说到杨大彪、雷冬、唐龙三人勒束部下,犹如一把尖刀,向土坡上帅旗下的张献忠杀去,面前却突然一排长枪迎面刺来。眼看三人便要相继自行送上去串羊肉串了。好个杨大彪,他本自冲在最前面,眼看情形不妙,当即把手往马鞍上一按,人便从马背上腾起,在空中一个翻身,已经跳到了那排枪兵的上方。手中大刀一舞,斜斜向众兵丁削去。那马却悲嘶一声,已被数支长枪刺入胸口,已是不能活了。
众兵丁看见杨大彪飞到自己头顶,忙不迭将长枪高高举起,一时间枪戟如林,便是一只飞鸟也难找立足之地。好个杨大彪,临危不乱,待就要落到枪尖上时,左脚往脚边的几支枪上一拨,那几个兵丁掌握不定,长枪便向一边倾去,杨大彪那肯让其他士卒再行填补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的缝隙。
大吼一声,右脚随即往那几支枪的中段踢去,那几个兵丁迎不住杨大彪的大力,纷纷向后跌倒。其余兵丁看杨大彪就要落到地面,却那里肯放松,齐齐发一声喊,将手中长枪平举。便往杨大彪身上刺去,但这时候杨大彪已经借那一踢之力,重又一个翻身,却立在了众兵丁手中平举的长枪上,随又一个空翻,跳到了这排士卒的后面,手中大刀旋身长伸,顺势一抹,众士卒的包围圈顿时就出现了一个缺口。
众兵丁待想回过身来,雷冬、唐龙已带同部下铁骑冲了上来,那群兵丁那挡得住这群猛虎,一个冲锋,便即打散了阵形,向四外纷纷逃命。
雷冬策马奔上来,向杨大彪一招手,杨大彪心知其意。在这乱军之中,任你身手再好,坐骑一失,不免给周遭敌军群殴而死。是以也不敢稍缓,在雷冬马儿掠过自己身子时,伸手搭住雷冬的手,一个翻手便骑上了雷冬的马。
这马儿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