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大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时空之大中华- 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三边互助条约的谈判过程是很长的,三方在主要政治问题上协调它们的观点时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的确,早在第一周的末尾,当萨拉若卢必须在大国民议会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问题时,他就说过(并得到英国大使的默认),就政治立场而言,英国和土耳其两国政府可以被认为是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英国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须得到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应使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义务与英国的义务协调一致,或者至少不应使英国的义务更难履行。关于希腊,没有发生什么困难,因为在5月12日的英土声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将自动地卷入,如果希腊受到攻击的话。罗马尼亚的情况较为复杂。3月间英国政府曾询问土耳其是否准备帮助罗马尼亚,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于土耳其显然不愿考虑把它的义务扩大到罗马尼亚,这就使得英国政府只好首先集中力量来促成在地中海地区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关于罗马尼亚的地位问题留到谈判的第二阶段去澄清。英国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罗马尼亚被认为是正处于紧急危险之中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占据一个优越地位,以便履行对罗马尼亚的保证。依据蒙特勒公约的条款,英法政府没有把握确信它们的战舰在战时可以获准通过海峡进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战的一方并且是他们的盟国。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使土耳其在西方国家需要把援军运入黑海的任何冲突中,从一开始就至少在名义上应该是一个参战国。英国政府对于获得一项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直接保证也给与相当的重视,因为这会加强这些国家抵抗侵略的决心,但这一点并不认为是很重要的。英国在6月4日交给上耳其人的一项暂时协议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证希腊和罗马尼亚这一条列了进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建议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罗马尼亚人对于接受另一个直接保证也感到难为情。英国政府然后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议中的一个办法,即给予间接的保证。按照这个办法(它被写入最后条约的第三条),土耳其政府同意只要英法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保证继续有效,它将给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们由于保证的缘故而卷入战争的话。这就满足了基本的一点,即土耳其在一场由于罗马尼亚受到攻击而引起的、从而使英法保证生效的战争中应成为一个参与者。

    在土耳其方面,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尽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确保英法所承担的义务是既广泛而又具有约束力,而土耳其的双手则只是松松地束缚着。土耳其人特别渴望:确保他们不会为了罗马尼亚的缘故而卷入对俄国的战争;尽量避免承担对地中海以外地区的援助的额外义务;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来防备一个非地中海国家对土耳其的直接进攻或对它的安全的间接威胁。

    这几点中的第一点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了。英法两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保证它的独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国家担心的是德国的侵略,而不是俄国试图收回比萨拉比亚的可能性;它们十分愿意让土耳其解除同它与俄国达成的协议条款相冲突的任何义务。这个问题最后在互助条约的第二议定书中得到了处理,其规定如下:“土耳其由于上述条约而承担的义务,并不能强迫该国采取具有与苏联进行武装冲突的效果或后果的行动。”

    在土耳其的相对义务和反对非地中海国家进攻土耳其的保证这些有关问题上,双方开始时所要求的都比它们最后得到的要多。英国的暂时协议草案和土耳其拟的对应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声明所规定的在地中海地区的相互义务进行磋商,但没有对在地中海以外地区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建议。另一方面,土耳其的草案建议,给予土耳其以单方面的援助保证,如果发生对土耳其领土的侵略行为,或土耳其认为已威胁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战争。据认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这种保证时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况,是保加利亚或通过保加利亚境内的进攻(即只是保加利亚一国的进攻或加上德国的帮助,或由德国部队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进攻),和德国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终目的则为开辟一条穿过保加利亚以进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对这些危险给予保证是有道理的;但是虽然两国政府都准备答应帮助,如果发生来自保加利亚的或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而来的攻击,英国政府却不愿意在德国侵略南斯拉夫时保证采取行动。它考虑在这第二种情况下的义务应限于进行以共同行动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它极不愿意使其介入取决于土耳其的这样一种决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为两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动的威胁。

    英国政府还觉得,它被要求承担的对土耳其的附加义务需要得到补偿。因此,在英国起草的最后条约草案的第一条规定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时互相援助之后,接着又有两条规定:在一场意大利不是参战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或磋商。这一英国草案的第二条规定,一旦英国、法国或土耳其受到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时应相互援助(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亚的攻击,或受到德国通过保加利亚国境或从海上来的攻击)。草案的第四条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进行以联合行动为目的的磋商:“一个欧洲国家侵略另一个欧洲国家,而缔约国的一方经取得该被侵略国的同意后已承担给予援助的责任,以维护其独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这将包括以下各种情况:德国侵略波兰,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协定保证的西欧小国,以及侵略俄国,如果那时正与法英谈判的互助条约已经签订的话);“一个欧洲国家的侵略行动虽然直接指向另一个欧洲国家,但据缔约国政府之一的意见,这种侵略已构成对它自身安全的威胁”(这适用于德国侵略南斯拉夫的情况)。

    英国政府已预见到土耳其会反对草案第二条中的建议:如果法国或联合王国受到直接袭击,应即给予援助。当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给法国政府时,已告诉后者,如实在不行,它愿意取消这个规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们不要坚持对等互助的原则。最后,在条约的第一条内规定,英法保证土耳其反对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但是从土耳其这方面能够取得的最大好处是,它答应一旦英国或法国受到直接攻击,土耳其将立即与它们磋商,并将“至少对法国和联合王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条)。不过,土耳其的确接受了如果波兰或西欧的一个小国受到侵略时进行磋商的相互义务,这项规定见于条约第五条的第一款。第五条第二款则载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击时的相应的承诺。

    在从8月开始的条约草案谈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全都属于说明土耳其对西方大国的诚意表示疑虑的性质。例如,土耳其政府坚持签署的文件应采取国家首脑之间的一项条约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间的一项协定的形式,条约的期限应先定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国建议的为了与英波协定一致而定为五年。土耳其人还要求条约应该既是三方的又是双边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条约的规定对其他两方仍继续具有约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对土耳其人的愿望作了让步。协定被改成为条约的形式,并在第七条中宣称它的规定“对土耳其和其他两缔约国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双边义务的约束力”。英国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为十五年的第九条,原希望这一让步可以导致条约的早日签字,但结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极大的勉强来接受这一条的,只是在一再试图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这一规定而未能成功之后才勉强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经六个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终止本条约。

    英国政府还感到关切,因为土耳其政府坚持条约必须经过批准,这样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们是这样希望的话,无限期地推迟条约的生效。英国政府因此强烈要求条约应附有一份议定书,规定条约自签字时起开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欢这个建议,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它,于是在第一号议定书中作了这样的规定。不过,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种方式赢了这一点,因为在附带的财政和经济协定中加了一个秘密的暂时停止条款,它可以使议定书失效。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三章 拉人助拳

    第三百五十三章 拉人助拳

    张伯伦4月13日在下院的演说主要是讲意大利在阿尔巴尼亚搞的事变的背景和影响,以及为英国政府决定不把这个侵略行动作为废除1938年4月16日的英意协定的理由辩护。首相宣布给予希腊和罗马尼亚保证的那一段原文如下:

    我……乘此机会代表陛下政府声明,它对于设法避免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来扰乱地中海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的现状一事给予最大的重视。它因此得出结论,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希腊或罗马尼亚的独立的任何行动,而希腊或罗马尼亚政府也分别认为使用它们的国家武装进行抵抗是极为重要的,那么,陛下政府将觉得自己有义务立即尽其全力,视情况需要,给予希腊或多马尼亚政府以一切援助。我们正在把这项声明通知直接有关的政府和其他方面,特别是土耳其,它与希腊政府的密切关系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得知,法国政府今天下午也在作一项相同的声明。

    这种不明确的英国义务的扩大,甚至在几星期以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但竟没有引起议员们的只字批评,有几位议员在张伯伦演说后的辩论中猛烈地攻击他没有作出更有力的挑战——宣告废除英意协定。

    同一天(第向报界发表了如下声明:

    法国政府以极端重视的心情提出警告,反对以武力或武力威胁来改变地中海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现状的一切行动。

    考虑到上周发生的事件所引起的特别忧虑,法国政府因此已给与罗马尼亚和希腊以一项特别保证,如果发生显然威胁到罗马尼亚和希腊的独立的任何行动,而罗马尼亚政府和希腊政府认为以它们的国家武装部队进行抵抗是符合它们的切身利益的话,那么,法国政府有责任竭尽全力立即给予一切援助。

    法国公众善意地接受了法国承担的义务的扩大,既给予它现在的盟国波兰和罗马尼亚以援助,同时也给予希腊以援助,他们总是希望作出抵抗的姿态就能制止住敌人。的确,在达拉第的声明发表之后,巴黎证券交易所的行情有了显著的好转,这还是几周来的第一次。

    我们已经看到,向希腊和罗马尼亚提供的保证,这两国政府是怀着既感激又困窘的复杂心情来接受的,毫不奇怪,这两国政府是不会觉得给予张伯伦和达拉第的声明以公开的热烈欢迎是明智之举。在发表声明那一天(4月13日),又得悉德国海军的春季演习将在靠近西班牙海面举行,这个消息加上最近谣传墨索里尼对马其顿问题正发生兴趣,使梅塔克萨斯觉得比往常更需要小心谨慎。有一两天,受控制的希腊报纸和电台对英法声明的评论是克制的和甚至是冷淡的——虽然事前对西方援助的前景毫不知情的公众却立即显示了安心和感激的迹象。不过,在4月16日和17日,正式宣布了希腊政府已分别向英法政府发出热诚的感谢电,17日的公报还说,英法声明“已被希腊政府以极为喜悦和满意的心情接受,这种心情也是希腊人民所一致共有的”。另一方面,希腊政府在4月19日采取了预防措施,通知意大利政府说,英法的保证是“自发地”向它提供的。这时,罗斯福4月14日发出的通电要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保证他们不打算进攻一些指明的国家,其中也包括希腊,这就有助于减轻希腊的忧虑,和出现公众信心恢复的迹象,其中包括4月8日至15日那一周银行被大量提款之后现金又开始回到银行。4月24日,梅塔克萨斯离开雅典去伯罗奔尼撒半岛巡视,这次出巡因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后出现的危机而被推迟。在他启程之前发表的演说中他宣称,他能够看到很多迹象,表明事态正在向一个更加和平的未来转移。

    在罗马尼亚和在希腊一样,公众听到英法保证的消息后感到惊异和高兴,但官方的反应起初是有保留的。罗马尼亚外交部竭力强调英法声明“自发的”性质,并在4月14日发表一项声明否认罗马尼亚曾经要求保证。按照外交部的说法,英法声明是完全来自西方的一种政策的表述,罗马尼亚接受保证并没有束缚它的行动自由或使它承担任何责任。同一天首相发表了如下一项声明以阐明政府的态度:

    本政府努力发展与那些和我们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的密切的经济关系,从而表示了它的友好善意。本政府还曾表示,罗马尼亚人民一贯准备捍卫他们的独立和他们国家的边界。法国和英国自发地以友好的条件支持我们的和平努力的声明,是对巩固普遍和平的一个宝贵的贡献。

    同希腊一样,罗马尼亚的人们也觉得罗斯福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通电是对“巩固普遍的和平”的另一个宝贵“贡献”;它大大减轻了人们对于柏林正在准备接见罗马尼亚外长一事感到的焦虑。加芬库于4月16日到达柏林,正是接到美国总统的通电之时。他在几天以后离开德国时并没有任何不愉快的发展,受到控制的罗马尼亚报纸不但表示安慰也表示高兴。柏林对加芬库表示的热情和他的访问没有产生戏剧性的结果,被解释为执行一项既依靠西方大国道义上的支持、又准备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德国让步的政策是有成效的。

    第六章 英法两国与土耳其的谈判以及巩固并扩大巴尔干协约问题

    第一节 导致5月12日英土声明的谈判

    英国政府1939年3月18日对土耳其政府的首次接触在19日获得了一项许诺:对于英国组织抵抗侵略的任何建议,土耳其将以友善的精神来加以研究。此后土耳其就随时得到各有关谈判的进展情况的通知,这些谈判导致了分别于3月31日和4月13日宣布的、首先是给予波兰的英法两国保证,然后是给予罗马尼亚和希腊的同样的保证。3月21日,土耳其驻伦敦大使阿拉斯向哈利法克斯解释了土耳其的“既定政策”。他说,他的政府

    对于它现有的一切条约安排感到十分满意,将坚决履行这些条约所规定的一切义务。但在任何进一步的承担义务和离开中立地位之前,土耳其希望在两点上得到保证。第一点是,一般地说,英国将和它站在一起吗?第二点是,更加具体地说,如果它在地中海地区受到攻击,它能够得到英国的直接援助吗?……一旦在这两点上得到了满足,就不再有产生任何困难的其他问题,它将准备竭尽全力与英国站在一起。目前,在某些不测事件中,根据条约安排,它将保持中立。……无论如何,它只有在与英国站在同一边时才会离开中立的地位。

    十天以后,在与卡多根的一次谈话中,阿拉斯明白表示,土耳其政府并不象他在21日所讲的那样能够自由地“竭尽全力与英国站在一起”。

    依据土耳其…苏联条约的规定,任何一方在未得到对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