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不说,却默默在做的30件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人士不说,却默默在做的30件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期限的学生,则表现得很糟糕。

所以,要完成一项大的任务,最好把其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任务,并分别给每项小任务设定最后期限,确保眼前总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最后期限。如果〃最后一刻〃总是在〃眼下〃,你将成为效率最高的一位。

这些人有好的想法,也有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但是没有给自己设定实现这一方案的期限,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句空话、一个梦想。不管你的目标多么伟大,听起来多么动人,没有期限的目标只是说大话、吹牛皮。所以,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一定要把相应的步骤和期限设定好,然后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你才会成功。

 有人问,如果我定了期限,但到期了仍然完不成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再定另一个期限来完成。只要你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原因不是拖拉,不是偷懒,只是因为你低估了事情的难度,或者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你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你的最后期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期限一拖再拖,总要有一个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不能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了。

07

坐第一排的位子

坐第一排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凡事都争先,必定会培养他超强的自信,激发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偌大的一个教室,前面几排空着,中间的位子偶尔有几个人,而角落里和最后几排却坐满了人。这个习惯一直跟随我们到了工作和生活当中,领导开会、培训、听讲座等,这些人永远会挑最后一排就座。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在选择座位的时候,喜欢选择坐后面,坐在不起眼、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不喜欢坐前面,尤其不愿意坐第一排。

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个性的羞涩;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心理的封闭;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内心的排斥。有的人认为开会坐第一排就是讨好领导,引起领导的注意,为了不让别人误解自己,就坐到了后面;有的人认为前面的位置比较重要,理应让给资格老、辈分高的人,也坐到了后排;有的人认为坐在后面比较自由,在心理上会感到轻松一些,脱离会议主持人或报告人的〃视力范围〃,可以听主持人讲,也可以不听,可以开小差,可以小声地跟旁边的人说说话,可以〃养精蓄锐〃,甚至可以趁主持人不注意从后面悄悄溜走……这些大众化的心理,在带给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也宣告了我们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

坐第一排,我们会有压力。正因为如此,也会迫使我们努力,迫使我们认真,迫使我们专注。无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我们都要给自己勇气,敢于坐第一排,大胆地展示自我、自信地推销自己。









■坐第一排〃带来的成功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永远要坐第一排。〃就是这句话,在撒切尔夫人幼小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萌发生长,为她铺垫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许,在别人眼里,这只不过是一句励志的微不足道的话,但就是它铸就了撒切尔夫人光辉的一生。

当撒切尔夫人(那时叫玛格丽特)才5岁时,父亲罗伯茨就给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永远坐第一排。〃哪怕是坐公交车、听讲座,父亲都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包含了多少生活哲理,它告诉我们事事要力争第一,要积极进取,要敢于竞争。经常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充满高昂的斗志,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抑我们前进的步伐呢?随之,成功必将来临!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岁月里被证实是非常宝贵的,也给撒切尔夫人后来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撒切尔夫人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刻牢记着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前排〃 的真理。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撒切尔夫人这颗耀眼、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明星。她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最终连任三届英国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2年之久,创立了〃撒切尔主义〃,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处世的态度,对他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坐第一排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凡事都争先,必定会培养他超强的自信,激发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一个集体,总有人坐第一排,有人坐最后一排。一般如果不是因为人满或者有固定的座位,可以自由选座位的情况下,有自信、有进取心的人一般会选择第一排,而混日子、散漫的人则喜欢坐在后面。

很多时候,你的位置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坐不坐在第一排,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这是一种进取的习惯,一种人生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总爱坐第一排,他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做过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了解一个公司的招聘工作,你会知道很多HR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招聘一个职位,一周内可能会收到上千封电子邮件或者应聘简历。根本没有时间一一看完,怎么办?看最前面的一二十个,适合的就通知来面试。如果首批面试的人里面有合适的人选,后面的那些邮件或者简历就没人看了。你不要怪HR不给后面的人机会,换成是你你也会这样做。

如果你认为越早发简历越有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电子邮件里,最新的才是在〃第一排〃。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投简历的小技巧:遇到你非常希望得到的工作职位,你要在每天早上上班前30分钟,和晚上下班前30分钟,或者在中午前后,发应聘邮件因为很多HR都有在上下班的时候打开邮箱、处理邮件的习惯,因此这样可以让你有更多机会保证你的邮件总是在前面。

无论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社会,每天都会自动把我们和周围的人进行排序。一个人,如果他能与很多成功者成为朋友,那么他就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我们如何能与很多成功者成为朋友并靠近成功者的圈子呢?那就需要你在参加任何一次集会时,争取选择坐在第一排。因为在任何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站在讲台上的,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分子。只有坐在第一排,你才能获得更多与成功者交流、结识的机会。

■找座位的〃玄机〃

小A,大学刚刚毕业,开始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办完入职手续后,小A被安排参加一个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地点在一个会议室,座位有5排,每排8个位子。培训师对大家说:〃大家随便坐,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认识彼此……〃











 不多时,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小A特意选择了最后一排靠外的座位。当然,选这个位子,小A是有考虑的:首先,自己是新人,更是职场菜鸟,要保持低调,后排角落里不引人注意;其次,这个位子可以看到所有的人,便于〃察言观色〃。

〃这个会议室有40个座位,我们一共只有20几个人,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座位,也就是说每个人找到的都是自己理想的座位。〃所有人都坐定了以后,培训师开始反复强调〃座位〃二字。很多人开始不露声色地撇嘴:有必要拿个座位大做文章吗?

〃坐在最后一排的4位都刚毕业吧?〃小A和另外3个人都一怔,相互看了看,并点了点头。

〃提醒大家,以后开会千万别主动选择靠后的座位,特别是最后一排,这是很糟糕的位子。你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是新人、职位低希望不引人注意,却给领导一种你们'胸无大志'的感觉。〃培训师接着说道,〃你们希望低调,不引人注意,老板如何发掘那些自甘隐蔽的人?升职、加薪跟你还有关系吗?

〃开会时应该选择坐第一排,其中有诸多好处。坐第一排,是自信的体现,是态度认真、工作积极的表现。别人不敢坐,你坐了;别人不好意思坐,你坐了。这不仅表现了自信,更培养了自信。把这种自信带到其他工作中,同样也有相当的好处,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每次开会坐第一排的人,大都是工作积极认真、能力强、不怕压力、工作出色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充满了自信,有一种敢作敢为、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的魄力。

接着,培训师将前后左右各个〃关键〃位置一一做了点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仅让小A在集体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细节来正确把握公司的人际关系。

最后,培训师说:〃一个人在职场上生存,就是一个找位子的过程。你可以通过勤奋努力,自己去早点,占位子;也可以有几个朋友,相互帮忙,抢位子;还可以依附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帮你挑位子……不管怎么样,你只要进了场,总会有个位子。几轮下来,基本上大家都有了相对固定的位子。纵使你偶尔去得晚了,那个位子还在,没有人会动你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各就各位。所以,开一个好头,在竞争的初期,占一个好位子很重要。〃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坐第一排的好处,第一排的人多了,并不意味着坐在第一排的人都是佼佼者。争坐第一排的真正寓意,不只是指你的身体,不是说一定要抢坐第一排、永远第一,而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工作学习中就不会有激情,会缺少一种动力,每次总会以观望的态度人云亦云,别人做就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做。虽说这样很保险,不会发生大的问题或犯大的错误,但这种随大流的心态也抑制了个人的发展潜力和机遇。难道这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一个人只有在思想上超越了他人,才会比他人离成功更近一步。

也许有人从来不想坐第一排,那是因为他没有理想;也许有人想过但从来没坐过第一排,那是因为他没有行动;也许有人从来都想但只是偶尔坐第一排,那是因为他没有坚持。而最后真正成功了的,是那些树立了理想、付诸了行动、不懈地坚持的人……因为他们养成了〃优秀〃的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永远都要坐在第一排〃,为什么不让自己也养成这样一种优秀的习惯呢?一旦有了这样的习惯,相信我们会变得不仅聪明,而且卓越。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无论怎样,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去争取坐在第一排的权力吧!在漫长的人生中,人们一定要有〃永争第一〃的精神状态,才会不断进步,达到事业的顶峰! 

如此好的位置,竟然没有抢着去坐,真是浪费啊!










 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

在职场中,优秀的人很多,各有所长,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向别人学。而离你最近,和你的目标最相似,你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你的顶头上司。

巴菲特曾经说过:玩高尔夫球要找老虎伍兹,谈论健身和政治就找施瓦辛格,讨论未来科技得找比尔·盖茨……因为想成为最优秀的人,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

优秀者,出类拔萃也。结交优秀的人,学习其优秀的经验,就像读一本好书,不仅能成为我们的益友,而且能成为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良师。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观察前面的,是为了寻找成功的经验,以资他人借鉴;发现优秀的,是为了发掘其独到之处,以供他人参考。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并虚心向优秀者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与做法,从中得到启示,找到差距,从而实现工作赶超一流的目标。要敢做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地去越超自我。

■〃看到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除此之外,马云还担任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马云的成功人所共知。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创办50多年来,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成为其封面人物的企业家,并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

在中国,恐怕还没有哪一个企业家能比马云更火。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说:〃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为失去这样一个由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巨型企业感到相当遗憾〃,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甚至专门组团到阿里巴巴参观,〃我特地来看看,马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看完了说:〃马云,浙江的一个宝。〃就连比尔·盖茨在博鳌论坛上,也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是〃亚洲的盖茨〃。

在众多媒体的聚光灯下,马云被神化了。他的每次出场发言总能引得满堂喝彩,掌声与笑声不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一段狂言〃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马云坦陈自己确实说过这句话,不过那只是前半句,后半句是:〃我看到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家公司不错,我得好好学学,咦,这个也不错……〃

马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学习。向走在前面的人学习,得到更多先进的经验;向失败和错误学习,积累不可多得的教训。

他总是向最优秀的人学习,他说自己〃有幸认识了人类最顶尖的四五个人,感受他们,学习他们〃,但他同时又很清醒,该向那些人学习什么:〃和稻盛,我必须要和他在经营理念、哲学层面、人的层面、道的层面上交流。理的层面必须要和杰克·韦尔奇谈;机会层面要和比尔·盖茨谈。要学习生态系统的层面,要和沃尔玛谈;希望获得长期发展的思想,就去看巴菲特……〃











马云比任何人都懂得向别人学习。马云说:〃如果你到了这一阶段,人文的关怀,终极的思考一定要跟得上,不然底蕴不够了。〃所以,他去日本,向日本经营四圣中唯一存世的稻盛和夫请教〃人的问题〃,来〃修炼内功〃。在国内,他又组建了〃江南会〃,人数极少,但是高手云集。

除了向走在前面的人学习经验,他还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马云曾说过:〃我努力不犯致命的错误,但我并不能保证。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每一次错误之后,能够迅速改正。〃

收购雅虎中国对马云来说算是一大失误,但是他从中学到了东西,〃这样的并购经验可以保证我们以后再碰到公司并购时,少犯错误〃。错误谁都可能犯,马云也不是完人,但是他犯了错误后,会及时改正,会变得更加机警和好学,那么他犯的这个错误就是值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