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决心南下大干一场。 
由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隼鹰”,战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轻型巡洋舰“长良”以及6 艘驱逐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尚未获悉敌舰队情报的情况下就拔锚启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冒险之举啊! 
10月24日晚11时左右,南云舰队被美侦察机发现,并于凌晨0 时30分遭到攻击。美侦察机一向是携带着炸弹外出执行任务的,而且往往是在返航的一瞬间实施高空轰炸。结果,有一颗炸弹落到了“瑞鹤”和“翔鹤”之间,掀起了高达百余尺的水柱。凌晨4 时许,美侦察机投掷的一枚炸弹击中航空母舰“瑞凤”号的甲板。美侦察机采用的战术是:进行投弹攻击,若击不中,也给对方制造恐慌,若击中目标,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总之,日本舰队意欲寻敌作战,不料却被敌机首先发现,惊慌之中,只好立即退到作战圈外。 
凌晨3 时30分,日机动部队开始了第二次侦察搜索,充分借鉴了中途岛失败的教训。 
凌晨4 时50分,日机终于在东南250 海里处发现了美特混舰队,南云立即派出了由67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队,由関少佐率领,径直扑向美特混舰队所在海域。上午6 时,第二攻击队的48架飞机在村田少佐的指挥下也腾空而起。这两支攻击队的成员都是身经百战的空中勇士,他们抱着不获巨大战果决不轻易返航的信念踏上了征途。果然,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机队先后命中了美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1 艘、重巡洋舰5 艘、驱逐舰4 艘。敌舰有的被击沉,有的受重伤。因为这一天正是美海军纪念日,所以,美国方面没有公布损失的确切数字,只报道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失。其中,遭到猛烈轰炸的美国舰只中有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1942 年4 月18日曾载机空袭东京的航空母舰) ,当它拖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在海上漂流时,山本五十六曾下令将该舰“拖到特鲁克去”,但因该舰烈焰熊熊,无法靠近,不得已只好命令日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对日本来说,“大黄蜂”号的沉没总算报了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使日本官兵欢喜若狂。 
另一方面,日本舰队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旗舰“翔鹤”的飞行甲板被炸得残缺不全,母舰“瑞鹤”受中等程度的损伤,损失了70架飞机以及全部技术熟练的飞行员;而美方的损失除上述数字外,还有约80架飞机尸沉大海。从双方胜败的比例来看,可以说70% 的胜利在日本一方。 
与此相反,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70% 胜利则在美国一方。这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回到濑户内海,增援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的重任,已由近藤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承担。日本方面计划在瓜岛隆加泊地进行“舰队杀入”式的作战,以舰炮同美护航舰队进行一决雌雄的遭遇战。11月12日,战列舰“比睿”、“雾岛”率水雷战斗队在进入隆加泊地的途中同美舰队相遇,双方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夜海炮战,结果美方被击沉了4 艘舰只,日本方面损失了战列舰“比睿”号。 
11月14日,为补充瓜岛兵力而必须强行向该岛运输日本陆军第三十八师团的行动开始了。如要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海军必须派遣强有力的舰队进行护航。于是,近藤长官亲自指挥,率领由战列舰1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型巡洋舰2 艘、驱逐舰9艘组成的护卫舰队迅速出动了。美军为阻止日本海军的这一行动,派出了以2艘新战舰( “爱达荷”级16英寸炮舰) 为骨干的特混编队北上迎击。经过数回合残酷激烈的夜战,3 艘美舰被炸沉,日本战列舰“雾岛”也被美舰击沉海底。三川率领的护航运输船队也未交上好运气,11艘之中有7 艘丧命,舰队的重型巡洋舰“衣笠”号也被敌舰击沉了。 
在这场被称作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之中,就双方的损失来看,日方较大,约占60…70%左右。 
海战之后,美机动部队撤离了瓜岛海域,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舰只也返回内海修整。这时,美军的飞机完全能够从瓜岛基地起飞,并以此实现空中增援。相反,日本的基地空军只能从遥远的布干维尔岛起飞( 仅拥有战机30架,而陆军飞机对越海飞行是无能为力的) 。在美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日军无论如何也无法同美军相抗衡了,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五)驱逐舰的狼狈相——瓜岛海战的悲剧 
11月18日黎明,根据日本水上侦察机发回的情报进行分析,确认美国在瓜岛南部建立了6 个飞机场,配备了数百架飞机,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了原先的推测,表明美航空兵力量得到了迅速加强。 
日本海军方面以强行运送陆军部队为目的,计划重新组编一支新的舰队,但是,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形势下,日本军舰和运输船只若向瓜岛接近,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而且,哈尔西的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势力日趋雄厚。至此,所罗门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已置于美国制空权之下,日军向瓜岛进行运兵增援已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全部用高速驱逐舰输送,要么隐蔽地从海底用潜水艇进行运输,二者必居其一,别无其他良策。如果动用驱逐舰在夜间担任运送任务,那就意味着包括巡洋舰在内的日本军舰全部在所罗门群岛销声匿迹了。 
就这样,日本海军的驱逐舰群白天就象出租汽车一样全都集结在布干维尔岛的肖特兰湾内,一俟夜幕降临,立即出动增援。白天,美机每天都来轰炸,日本海军称它为“班机”。当美机空袭时,日本的驱逐舰就在海面旋转航行,进行躲避。若美机投弹,日舰就左避右闪,巧妙地与美机周旋。此种状况,每天如此,反而练就了驱逐舰高超的避弹技能。有些操舰技术高明的舰长竟饶有兴致地在等待着敌机的到来。当时的水面舰队司令官小柳在他的著作《太平洋海战史论》中描写驱逐舰的回避动作时,称它为“盂兰盆舞在日本,从旧历7 月13到16日,在盂兰盆会期间,男女合着歌曲和音乐跳的民间舞蹈。”。联想起血腥苦战中这一滑稽可笑的场面,人们忍不住要笑起来。 
然而,驱逐舰每晚的运输任务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的任务是强行向瓜岛的守备部队运送粮食,岛上接近1。5 万名官兵完全依靠驱逐舰运来的粮食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海上有上千名官兵身患营养不良、疟疾、慢性痢疾等疾病,全军将士整日都潜伏在热带原始森林中,躲避美机致命的空袭,可以说,战火中的瓜岛就是人们的活地狱。 
粮食运送的方法确实令人震惊——首先把粮食装进类似汽油筒一类的圆筒中,100 多个为一组,用麻绳系在一起,把它们吊在舰舷两侧。当驱逐舰靠近海岸时将粮食筒投入海中,在万籁静寂的夜晚,由瓜岛日兵数人游到粮食筒处,抓住绳子拖到岸边,其方式就象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只不过这是在默默无声中进行的比赛。然后,必须在黎明前把粮食全部运抵热带森林处隐蔽起来。有时候,由于水流过激而把粮食筒冲走,必须赶紧组织水上敢死队进行抢救。 
更困难的是,这一系列深夜海面上的“激战”,原则上必须在15分钟之内完成。这是突破美机、鱼雷艇、驱逐舰的警戒而采取的冒死之举,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计算的。对日军官兵来说,为维持万余名生命的这一友爱精神和应尽义务的观点就是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 
想一想吧!在驱逐舰舷两侧吊着上百个粮食筒的那副姿态,再回顾一下停战后两手搭肩,背着粮食在车站上飞跑的老太太,人们会有何感想呢?曾经先后担任过28次运输任务的一位驱逐舰舰长这样感叹地说:“我到底为什么要参加海军自己始终也搞不清楚,但是,每当我想到拴在这粮食筒上的绳子就是瓜岛将士们的生命线时,我只好忍耐着干下去。”当昭和18年2 月1 日20艘驱逐舰分3 次先后把1。3 万人从瓜岛运出,在接受热泪盈眶的日军官兵感激的行列中,就有这位出色的舰长。 
最后的瓜岛大撤退,日军是分3 次由20余艘驱逐舰担任运输的,在运送过程中,虽然每次都遭到美机猛烈轰炸,但是,并无1 艘损伤,这大概是因为驱逐舰目标小,速度快,敌人很难捉住目标的缘故。尽管这样,能够安全地将1。3 万人撤离瓜岛,也是因为两个半月来日舰官兵夜复一夜地在频繁运输中提高了航行技巧和机动灵活性的缘故,否则,决不会在敌人猛烈的空袭下成功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估计完成这一撤兵任务可能要损失半数左右的驱逐舰,若将此估计与实际战况相对照,把这一撤兵视为大获全胜的海战而加以庆贺,恐怕也并不为过。 
但是,很早以前就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把驱逐舰用于运输并打算失掉它,必将会给今后的海战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近3 个月以来,驱逐舰大量被用于运送粮食及其他物品而损失甚少。从这一事实出发,有人提议要建造不装鱼雷和大炮的“专门用于运输”的驱逐舰,就在要着手对此进行设计时,因决定从瓜岛撤退而停止了。 
细想起来,脱离了舰队海面决战还算什么海军军人。这种怀疑态度和士气的沮丧,不能不对海军战略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这种不良影响也蔓延到潜艇部队。   
(六)出动潜艇运输——瓜岛悲剧的结论 
日本驱逐舰不仅扮演着跳“盂兰盆舞”的角色,还被作为“出租汽车”指利用夜间快速定时运送兵力及物资增援瓜岛的日本驱逐舰。美军称其为“东京快车”。而驱使,对此,即使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来——战局的前景一片暗淡。 
同驱逐舰一样,将潜艇部队现有大部分兵力专门用于瓜岛运输又是一大失误。38艘潜艇接受潜送任务,成为一支“潜水运输队”,其中有6 艘被敌舰击沉。由于潜艇上的全体人员无一幸免,因而潜艇被击沉时的详情不得而知,但是,损失了当时潜艇部队有生力量的30% 以上却是一个事实( 在这期间,所罗门海域丧失潜艇总计共达20艘) 。如果说丧失2 艘战舰和为数甚多的官兵一事暂时尚可忍耐的话,那么,从根本上颠倒潜艇的真正用途,如同用剃刀来砍柴一样,把潜艇用于运输所犯下的错误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就这样,日本潜艇卸下了鱼雷装上了罐头,对此,官兵们神态沮丧地说:“哎,今天又是运输。”然后慢腾腾地钻进了潜艇。官兵们深知保国之责重大,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把用鱼雷攻击敌航空母舰为使命的潜艇改为满载着罐头去大搞运输工作,更何况敌人的潜艇就在眼皮底下逞威风,正在凶猛地截断日军运输线。目睹这一现实,日舰官兵们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 
因为大本营企图倾注陆海两军的全部力量来进行瓜达尔卡纳尔作战,所以,潜艇和上述驱逐舰的情况一样,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没有表示异议,即使有人抱有不满情绪,也必须忍气吞声、全力以赴地去干。对潜艇部队丢掉“本行”而被迫忙于“副业”,官兵们只能感到遗憾。 
所谓“本行”,系指切断美国和瓜达尔卡纳尔之间的海上运输线,或者是攻击澳大利亚和瓜岛之间的交通线。美军在瓜岛上驻扎的兵力达3 个师以上,常备飞机数百架,因而美国要向这个岛屿进行弹药和粮食的补充供应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同日本从布干维尔向瓜岛补充供应相比,因供应量大且距离远而加大了难度,这是对美国方面极为不利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其交通线不断发动袭击,肯定会陷敌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而且,只有这种攻击才是日本潜艇部队应该倾其全力、符合其主要使命的作战。 
如上所述,在瓜岛西岸巡逻的3 艘潜艇中的1 艘用鱼雷击沉了美航空母舰“黄蜂”号,看来,如果给潜艇部队这种作战自由的话,无疑将取得相当大的战果。现在,潜艇部队之所以战绩甚微,主要原因是采取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仅从瓜岛争夺战来看,如果当时动用全部潜艇兵力( 拥有潜艇30余艘) ,在该岛以东或以南海面撒下截击网,狙击敌运输船队,肯定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这一设想通过日海军潜艇部队( 第六舰队) 从协助基地作战的战斗中解脱出来( 昭和20年) ,转向对海上敌船舶进行攻击战之后,马上多次击沉敌舰船,获得较大战果一事,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反过来,让我们再冷静地分析一下瓜达尔卡纳尔的战局。为了避免岛上作战人员病死、饿死,确实已无力顾及作战是否合理。虽然明知这种作法是不符合作战方针的,是不科学的,但不得已仍把海军力量倾注于去搞粮食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潜艇用于运输似乎又是无可非议的。 
说到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连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氧气鱼雷”的日驱逐舰都在竭尽全力地从事运输工作,那么,潜艇部队又有什么理由愤愤不平呢?导致这种局面只能用“作战失败”这一句话来概括。实际上,迫不得已而进行这种不合理的作战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失败。 
局部失败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扩大为全面失败。昭和17年的除夕,失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停止瓜岛作战的论调一时在最高统帅部蔓延。昭和18年1 月4 日,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大本营终于决定从瓜岛撤兵。大本营把撤退称之为战略“转移”。当时,笔者以“战略撤退”这一军事术语给大学生作了一个报告( 笔者当时担任庆应私塾大学国防论课程) ,为此,后来还受到宪兵队的警告。在这次战斗中,军队的神经变得十分脆弱。作为军事术语,确有“战略转移”一说,但是,日本位于北方,向北方挺进就是撤退,所以,对“战略转移”这个词,凡是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都不会苟同的。 
“瓜岛撤退”于昭和18年2 月中旬结束,海陆军都从历时6 个月的艰苦作战中解放出来了。然而,这种“解放”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美军反攻的步子没有停止,他们以更加迅猛的气势以所罗门群岛为踏脚石,开始向北长驱直入。因此,确切地说,吸取日本血液的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倒不如称之为“所罗门吸血战”更为恰当。   
(七)惊人的航空消耗战——盲目进击所罗门的严重后果 
所谓的所罗门消耗战,指的是自昭和17年8 月美军从瓜岛登陆开始,到昭和19年2 月日军放弃腊包尔为止,大约历时1 年半的日美双方在所罗门群岛进行的争夺战。这次战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美军登陆瓜岛至日军从瓜岛撤离历时6 个月的激战为第一阶段;日军在瓜岛争夺战中失利后至日本航空兵从腊包尔撤离历时1 年的战斗为第二阶段。对于日本来说,以第二期的空战所造成的伤亡最为严重。 
在瓜岛争夺战的6 个月中,日本丧失飞机893 架、驾驶员2362名。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残酷的海空战总共使日本丧失飞机6203架,驾驶员4824名。在整个所罗门航空消耗战中,日本合计损失飞机7096架,相当于开战初期所拥有的2172架飞机的3 倍以上,可谓损失惨重。虽然日本的工厂日以继夜地进行大规模的飞机生产,但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前线的损失。再说,即使生产的飞机能够弥补损失的一大部分,但飞机驾驶员配备不上也无济于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7000余名飞行员的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