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开始侵犯马本斋家乡河北献县东辛庄,肆意烧杀抢掠。在这危难时刻,马本斋组
织了一支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义勇队。10 月,回民抗日义勇队在东辛庄子牙河大
堤伏击日伪军,一举缴获日军1 门迫击炮和10 余支枪。
1938 年5 月,八路军来到了冀中平原。马本斋率队参加了八路军,所部改编
为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队长。7 月,回民教导队与另一支回族抗日武装回民干部
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8 月,回民教导总队在河间、献县、
青县、沧县等地袭扰打击敌人,作战30 余次,毙伤日伪军500 余人。10 月,马
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 年初,马本斋率部开始在定县、无极、藁城、新乐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
8 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回民教导总队改称为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
令员,郭陆顺任政治委员,兵力约200 人。随后,回民支队开始在深南开展游击战
争,曾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取得了衡水康庄战斗的重大胜利,受到了冀中军区的
嘉奖。之后,又组织精干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
从1940 年冬开始,回民支队转战至深泽、徐水、无极、藁城、河间、献县等
地,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军。在献县交河地区活动时,曾两次攻打景河据点,消灭日
军100 余人,击毁日军汽车4 辆,并缴获物资一批。毛泽东为此专门题写了“百战
百胜的回民支队”的题词。1942 年,回民支队在阜城、景县等地经过“五一”反
“扫荡”的激烈战斗后,6 月,转入冀鲁豫军区。9 月,到达范县、观城、濮阳一
带活动。回民支队非常重视政治工作,严格部队纪律,维护民族团结,广泛研究游
击战术,不断总结战斗经验。1943 年转战鲁西北朝城、冠县、莘县、尚和等地。
11 月,回民支队参加濮阳八公桥战斗,采用了“牛刀子钻心”的战术,夺取了战
斗的胜利。数年中,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 余次,歼日伪军3。76 万余人。
冀中回民支队在抗日战争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广
大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冀中回族
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通过抗日战争的斗争锻炼,更加强了同汉族人民的团结,
增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凝聚力。这种全民族的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
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基本保证之一。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1940 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
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 年度“肃正建设计划”
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
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
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 年8 月20 日至12 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
使用105 个团约40 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和
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正大铁路为重点,开展交通总破击战(8 月20 日至9 月10日)
这次进攻战役于8 月20 日首先从正大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
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要线之一。敌人在正太铁
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 旅团(司令部驻阳泉),独立混成第8 、9 旅团(司令部
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
20 夜,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8 个步兵团、1 个骑兵团又
2 个骑兵营、5 个游击支队组成左、中、右3 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
立混成第4 旅团一部发起攻击。经历了3 小时激战,右纵队攻人晋冀交界的要隘娘
子关,歼灭日军一部。随后又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及通信线路。中央纵队连克
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23 日后,因阴雨连绵,
河水暴涨,致使左纵队攻击岩峰、上安等据点未成。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
对铁路、桥梁、隧道实施全面破击。
八路军第129 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8 个团又8 个独立营的兵力,
于8 月20 日夜开始对正太铁路西段之敌展开攻击。另以2 个团会同乎定、辽县、
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了破击,以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
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向芦家庄发起攻击,连克碉堡4 座,歼灭日军80 余人;
右翼队一部向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发起进攻,歼灭日军130 余人。21 日,为阻止
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该师预备队一部抢占了阳泉西南4 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
之后,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连续向狮垴山猛攻。我军据险英
勇抗击,顽强坚守6 昼夜,歼灭日军400 余人,有力地保障了破击部队的翼侧安全。
经数日激战,该师先后攻占了正太铁路线上的10 多处据点和车站,除寿阳、阳泉
等少数几个城镇外,正大铁路西段基本为我控制。从而使日军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
痪。
八路军第120 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20 个团的兵力,担负同蒲铁
路北段的破击任务。从8 月20 日夜开始至31 日止,先后攻克了北龙泉、康家庄、
丰润村、阳坊口等多处据点,歼灭日伪军800 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静、
汾离、太汾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八路军还出动了50 多个团的兵力,
在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北宁、同蒲(南段)、白晋、津浦、
石德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
击。
25 日后,敌人从白晋铁路、同蒲铁路南段抽调第36、37、41 师团各一部,
配合独立混成第4 、第9 旅团向八路军第129 师反击;从冀中、冀南抽调5000 人
的兵力,配合独立混成第8 旅团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发起攻击。9 月2 日,敌人合击
正大铁路南侧的安丰、马坊地区的第129 师。该师以4 个团的兵力顽强抗击,毙伤
日军200 余人。9 月6 日,第129 师第386 旅和决死第1 纵队各2 个团,于榆庄西
北双峰地区包围日军1 个营,击毙400 余人,打破了敌人的合击。晋察冀军区为策
应第129 师作战,以4 个团向正太路北侧盂县地区的日军出击,迫使正太铁路南侧
的日军北援。第120 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
太铁路的增援行动。
9 月10 日,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遂命令部队结束第一阶段作
战。在第一阶段作战中,由于我军准备充分,部署周密,充分发挥了战役的突然性,
因而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二阶段: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9 月22 日至10 月上旬)
在这一阶段中,我军主要进行了涞灵、榆辽战役。9 月16 日,八路军总部发
布了第2 阶段的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深入我抗日根据
地内的日军据点。任务区分是: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灵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
两县城,第129 师重点破击榆辽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两县城;第120 师主力对同
蒲路北段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
9 月22 日,晋察冀军区首长指挥8 个团、3 个游击支队、2 个独立营组成左、
右翼队和预备队发起涞灵战役,右翼队主攻涞源县城,由于攻坚器材缺乏和敌人顽
强抵抗,经一夜激战未果,23 日即转为攻击沫源县外围日军据点。26 日,相继
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十几处据点。28 日,日军增援部队3000 余人开抵涞源县
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
磁窑等日军据点。10 月9 日,大同日军1000 余人前来增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
结束战役。此役共歼敌1100 余人。
9 月23 日,第129 师首长指挥第386 旅和决死第1 纵队2 个团、第385 旅
(附第32 团)组成左、右翼队,发起榆辽战役,向日军独立混成第4 旅团发起攻
击。到30 日,左翼队攻占榆社县城,歼敌400 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
岭底、石匣等敌人据点。此时,武乡、和顺的敌人同时出援,第129 师遂决定停止
攻打辽县县城,向红崖头、官地恼地区转移兵力,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敌人。第385
旅在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 余人遭遇,经一天激战,歼敌大部,残敌依托有利
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与此同时,辽县西援日军已突破我狼牙山阻击部队
的阵地。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决定第129 师撤出战斗,结束了战役。榆辽战役
共歼灭日军1000 余人。
第120 师为配合沫灵、榆辽战役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实施了新的破击,同
蒲铁路北段再次被切断。第129 师所属的冀南军区以12 个团的兵力,对石德铁路
和邯济铁路进行了破击,歼敌1700 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南军区以12 个团
的兵力,对石德铁路和邯济铁路进行了破击,歼敌1700 余人。
晋察冀军区所属的冀中军区从10 月1 日起至12 日止,进行了任(丘)河
(间)
大(城)肃(宁)战役,攻占日军据点20 余处,歼敌1500 余人,破坏公路
150 公里。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作战(10 月6 日至12 月下旬)
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日军的部署陷入混乱局面,敌痛感中共军队威胁极大,为
稳定战局,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对
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在各根据地军民的有力配合支持下,
展开多种形式的游击战,破袭敌据点,断其交通,先后在大行地区、晋察冀地区、
太岳地区和晋西北地区抗击了日伪军六七万人次的“扫荡”。晋西北地区的反“扫
荡”作战一直延续到1941 年1 月下旬。与其同时,在太南、冀南、冀中、大青山
等地,均有局部的反“扫荡”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山区军民反“扫荡”作战。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参战兵团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进行
作战1824 次,毙伤日军20645 人、伪军5155 人,俘日军281 人、伪军18407 人,
日军投降47 人,伪军反正1845 人,拔除据点2990 余个,破坏铁路470 余公里,
破坏公路1500 余公里,缴获各种火炮50 余门,各种枪5800 余枝(挺)。八路
军伤亡1。7 万余人。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
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遭到严重破坏,
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
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
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声望,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写下了难忘的篇章。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
1938 年10 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中日双方经过前段激烈的较量,使日军妄图以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幻想破灭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开辟敌后根据地,严重威胁敌人后方,使日军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
逐步将其主力转向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并开始实行新的侵华方针,即轻视
国民党重视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把主要
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反复“扫荡”、“蚕食”、“清乡”,
加强沦陷地区的法西斯统治,“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下,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于1938 年12 月叛逃投
日,并于1940 年3 月在南京建立汪记国民政府,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卖国贼。以
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也开始投降从事反共活动。面对中国抗战出现的新形势,中
国共产党在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指引下,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
务,这对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和团结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日军按其既定政策,首先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区“扫荡”。于是,华北
各地八路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扫荡”斗争。据此间不完全统计,日军对华北根
据地的“扫荡”达109 次,使用兵力达50 万人左右,其中1 万人到2 万人以上规
模的“扫荡”有7 次,3 万以上的有2 次,6 万人以上的有1 次。八路军在反“扫
荡”作战中,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其中,晋察冀边区军民在雁宿崖、黄土岭
两次战斗中,歼灭日军1500 余人,并击毙了日军自称从未打过败仗的独立混成第
2 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第120 师和地方武装在1940 年夏季反“扫荡”中,
与敌进行大小战斗251 次,毙伤日军4990 人。晋冀豫边区军民在1939 年1 月至
3 月与敌进行较大的战斗100 余次,毙、伤日军3000 余人,粉碎了敌人幻想控制
冀南平原的计划。
从1941 年3 月至1942 年12 月,日军先后在华北进行了“扫荡”、“蚕食”
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治安区着重于“清乡”,实行“三光政策”。
其目的是断绝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军
事力量。1941 年至1942 年中,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千人以上规模的
有174 次,总兵力达83 万余人。各解放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军进行了英勇
顽强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其中晋察冀根据地军民歼灭日
伪军扳本旅团长以下10600 余人。曾创造了以2 个连歼灭日军1200 人的最著名的
宋庄模范战斗的战例。
皖南事变后,日军把在华北用的“扫荡”、“蚕食”办法,也同样用于华中根
据地来对付新四军。日军对华中根据地的“扫荡”,重点是苏中和苏北解放区;对
苏南解放区重点搞了“清乡”运动;同时,对华中其它解放区也加强了“扫荡”、
“蚕食”和“清乡”等活动。
1941 年至1942 年,华中根据地军民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广泛
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1941 年7 月7 日至1942 年7 月7 日,八路军、新四军共作
战14000 余次,平均每天作战40 次,毙、伤、俘日伪军13 万余人。在抗战的第
六年,共作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