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的名义 []作者:管杀不管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革命的名义 []作者:管杀不管填-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萨仁娜长大成人的时候,在父兄们一个个惨死之后,她便肩负起重振西蒙古部落的重担,只是乾隆皇帝将防范东蒙方式施加到东归的蒙古部落身上,而且做的相当成功。清廷安置土尔扈特人为6路,以渥巴锡为首的旧土尔扈特为4路,以舍楞为首的新土尔扈特为1路,以恭格为首的和硕特为1路。清政府“以众封而分其势”的政策,使得渥巴锡由重大的汗权变成难以名状的小小的札萨克之权,汗尊贵的王权变成了和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几乎同等的封爵和职务。种种举措,无非是挑动土尔扈特的内部矛盾,让这股蒙古人彻底驯化下来。
生活的重重艰辛,以及政治上的迫害,让萨仁娜的母亲将她远送他乡,回到伏尔加河北岸,土尔扈特人世代生活的地方,希望她能有机会带领俄国与满清境内所有土尔扈特部落,让西蒙古人团结在一起,寻找自己合适的家园。
而俄国境内的土尔扈特人虽说在东迁之后,通过联合其他弱小部落,仍旧保留了20多万人,但始终处于沙皇的高压统治之下,比起生活在满清地域的族人,反而更差。更为困苦。为此,萨仁娜曾一度绝望。直到得知,有个汉族人不仅成为两个国家地统治者,而且获得了俄国沙皇的友谊,她便心想着去西班牙碰碰运气。那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便是一个漂泊异地的汉族女子,曾向萨仁娜讲述过,汉人的善良与无私。还有种种菩萨心肠。于是,萨仁娜在族人的帮助下。以被俘鞑靼女奴的身份来到西班牙王国……
“哦,哈哈哈,我可没有什么菩萨心肠!”安德鲁狂笑一阵,继而说道:“其实,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土肥水美,而辽阔地伏尔加河草原,绝对是土尔扈特等蒙古部落放牧的好场所。何必要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向东迁徙。实际上,满清皇帝给予你们地却是贫瘠的土地,同样的奴仆地位。从一个专制统治,跑到另一个封建皇帝的统治下,值得吗?”
安德鲁口不遮掩的一席话,却让一旁的凌兴汉深感不满。凌兴汉幼年时代,正好是乾隆皇帝的盛世。那时。土尔扈特人地回归,也表达成为鞑子皇帝的宏伟功绩,曾经下诏颁旨其臣民,大书特书过的一个事件。尽管凌兴汉痛恨满清皇帝屠杀过自己的父辈与祖辈,但抱着对外族势力更为痛恨的他,自然有些信同清廷官府的那类说法:
土尔扈特人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他们熬茶敬佛。在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喇嘛教。无耻的沙俄政府懂得要牢牢控制和占有土尔扈特,必须改变其宗教意识形态,断绝他们与蒙古各部和内地各民族人民的宗教联系,而代之以俄国人地宗教意识——东正教,用上帝的旨意来驯服、奴役土尔扈特人,使之能在“上帝”的安排下,逆来顺受,自觉归顺沙俄的统治。
在叶卡德林娜二世统治时期,对土尔扈特部采取进一步掠夺、控制和民族压迫的政策。沙俄一方面在其周围加强驻兵,以武力相威胁。形成包围之势;另方面。又派出大使基申斯科夫驻于土尔扈特部,对土尔扈特人的行动和动向进行直接监督。试图建立傀儡政权。妄图使土尔扈特成为沙俄管辖地行政区域。
面对土尔扈特固有的政权机构即将被废除,民族独立即将丧失的危机,土尔扈特部从王公贵族至广大的牧民都表现了极大的忧虑和不安。土尔扈特部一些热爱本民族和祖国的王公志士,为了使土尔扈特蒙古免遭灭亡和**,挽救土尔扈特及其与祖国各民族的血肉联系和兄弟情谊,经过秘密酝酿,决定选择一条东返伊犁河流域的光明之路……
经历千辛万苦,最终回国之后的渥巴锡,却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775年1月9日)因病去世,终年33岁。
……
上述清廷记录的史事,安德鲁在前世也听及书籍讲解过不少。但自己对于来自清廷记录地看法,从来都是**历史、歌功颂德地混帐描述。明王朝固然荒yin无道且腐败无能,但其史书的真实性,却是任何时期地历史学家们所不容置疑的。即便是明朝各阶段皇帝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准确无误的记录在明朝的各类史书中,详详细细,毫不掩饰,其间也包括宫女们因为清晨采露太过辛苦,而阴谋行刺嘉靖皇帝的事实;以及魏忠贤如何帮助朱由校(即:天启皇帝)yin乱宫廷,三人同玩**的不雅典故。那是史官们始终保留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天子可以罢免、囚禁、甚至杀死自己,但不能剥夺自己真实记录历史的合法权益。
安德鲁相信自己在大清国的亿万民众中,绝对找不出一个记录历史真实性的史官。因为鞑子们每几年一度玩弄的残酷文字狱,一场场针对有血性的读书人的大规模屠杀,使得神州大地万马齐哀,再没有耿直的东林党人来充当的史官,惟独忠心无二的卑鄙奴才在竭力欺瞒后世。在满清王朝长达260多年的统治历史时期,比起遥远200年的明王朝而言,更像是一个迷,那是所有的历史真相被假象覆盖着。令人可笑的是,从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莫名其妙的死亡,到顺治、康熙、同治等鞑子皇帝为何病故。来自清朝史官们地记录中,总是在遮遮掩掩着什么,没有一段说的清楚,让人看得明白,引得后人猜疑的太多……
同样,对于土尔扈特部落东归添油加醋般的夸张描述,也是太过牵强附会。不错。长期遭遇沙皇俄国的民族与宗教压迫,这倒的确不假。但那是弱者必须服从强者的过程。数百年前,蒙古各个部落联合在成吉思汗,及其数代子孙地战旗下,纵横北方广阔草原,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不也曾通过杀人掠货,实施**游戏。来促进所谓地“各民族大融合”。不仅如此,狂妄的蒙古人甚至要求莫斯科大公国的主人及其妻子,每年一次,携带大批珠宝,千里迢迢跑到自己的帐篷里接受朝拜。莫斯科大公在接受皮鞭在背脊上的亲切伺候,还必须眼睁睁望着异教徒的大小首领,一个个在**自己的妻子……忍受种种无端地折磨。
历史就是这么公平,不思进取的野蛮民族总是会同样遭遇。曾经施加给自己敌人的虐待,不久之后,便能返还置身于自己头上。突厥人如此,蒙古人如此,日后的满清鞑子们同样如此!天底下,从来没有只许你欺负他人。不让他人欺负自己的道理。除非自己的势力始终够强、够大、够猛,永远拥有足够的资本去飞扬跋扈。
前世,在网络中曾流传这样一类说法:满清利用东蒙古镇压汉人,同时又达到蒙人减丁的目地,一石双鸟。对妄想统一蒙古的西蒙古人(准葛尔部)则斩尽杀绝。西迁的土尔扈特人还不知道自己有突厥血脉;甘当沙俄的帮凶,对自己的土耳其堂兄大开杀戒;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在俄国混不下去了。后听说准葛尔亲兄弟被满清屠杀殆尽,土尔扈特弟弟放心了;可给有个安生的地方。还是回去给满清当奴才吧,什么杀兄仇人不仇人地;有草就是蒙古人的放牧的方。归途中,又被世仇哈萨克堂弟(伊斯兰化的蒙人加突厥)打得抱头鼠串。十不存一。 
或许上述说法太过片面、武断或是不雅。还附加了太多的汉民族情绪。但对于土尔扈特东归目的,由此产生的林林种种的说法。安德鲁不想搞清楚,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即便是在俄国,或是满清地域下的土尔扈特人想要依附自己,寻求帮助,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安德鲁当然明白,向保罗一世地所谓请求,决不可能换来沙皇对该部落地赦免,使得滞留伏尔加河北岸的土尔扈特众部落,20多万人自由无拘地生活。即便是现任的那个沙皇再怎么无能与白痴,喜欢自毁长城,或是与自己如何交好,同样不会凭借自己的一、两句话,就可以随意更改。那是因为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实施对少数民族的严格控制,是罗曼诺夫王朝的历代沙皇流传下来的,不可更改的最基本国策。沙皇俄国存在、发展与强大的最牢固根基,便是形成其境内200多民族的大炼狱。
倘若要是保罗一世一意孤行,舍弃这个彼得大帝流传下来的信念,那么将是“从而使罗曼诺夫家族和头戴彼得大帝王冠的守护神鹰,蒙受了永不磨灭的耻辱!”。等着这个沙皇的唯有提前到来的军事政变,而保罗本人将会被无情的谋杀。
没有一个欧洲的统治者,能够被背叛自己国家的利益,因为欧洲的君主们,不同于东方的皇帝。其封建专制从来都不是为一个人牟取无上的权益,而是在竭力保障整个上等阶层,一个势力盘根错节,异常庞大的贵族得益阶层。上述看法,是由于安德鲁站在200多年的历史高度上,自然看得十分清楚,看得长远。
西班牙王国之所以臣服自己,并不是安德鲁的军力如何强大,而是胡安国王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做法,严重损害了西班牙贵族阶层固有而合法的利益。而安德鲁实在投机取巧,利用索非亚公主的血缘身份,时世提出符合大部分民心的种种口号,这才迎合了部分保守派贵族,以及所有新型自由派贵族的意愿,进而成功控制住伊比利斯半岛,掌握到西班牙的军政大权。否则,单凭安德鲁自己一两个军团的微弱实力,即便是能够顺利攻克马德里,但也会陷入长久的反抗之中,其最后的结局,同样将是步入拿破仑皇帝在西班牙境内的悲惨下场。
所以,安德鲁在法国南部一直的按兵不动,一方面是在竭力寻求法国利益团体的支持,就像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前的战略准备,当然也包括其他不见光的手法,譬如利诱、恐吓、绑架、甚至暗杀,等等;另一方面,安德鲁则是在大力培植依附自己的实力阶层,或许需要耗费一段时间来营造,但这部分的人绝对要比巴黎的利益团体要忠心。因为前一类人仅仅是暂时的利用,而后一类却是值得安德鲁绝对信赖的,是统治的基础。
由此可见,安德鲁不会为一个对自己帮助不大的民族,去让自己的强大盟友,保罗沙皇自取灭亡。毕竟在现阶段,能够与实力强劲的北极熊继续保持亲密的战略同盟关系,是安德鲁在西班牙、法国之外,所能获取的,来自欧洲的最大帮助。至于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相信在安德鲁统一法国之后,随时都可能与自己发生利益上尖锐冲突。
安德鲁花费了大量心思与金钱,才扶植一个倾向自己的糊涂沙皇,让保罗一世艰难的提前上台。所以,后者最大效能的释放时机,必须发挥在安德鲁最为需要的紧急关头。到那时,这位保罗沙皇即便是被亲儿子谋杀,或是被众多贵族们赶下台,也都物有所值了。而现在,决不可能,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收获却实在太少!
一个拥有异心的蒙古部落,能够给予自己多少帮助。20万人?看似不少,但安德鲁在同等代价下,宁可选择2000名懂得机械制造的工程师或科学家。而且,即便是依附自己,将是天大的包袱,而又要如何为他们寻找生存空间。向西,无论欧洲各国将会反对自己,而西班牙人和法国人,也会抛弃安德鲁;向南,土耳其绝对不会答应,他们向蒙古人举起的屠刀,并不比俄国人慢;向东,更是荒谬,要么成为1771年苦难的翻版,要么为满清皇帝白白增加大批实力……
这些想法,安德鲁自然不会告诉房间内外的任何人,只能停留在安德鲁脑海里,逐步实施。很快,在安德鲁再度拒绝萨仁娜的请求后,三个人的谈话便无果而终,安德鲁叫来侍卫将自己的女奴,那位鞑靼女人关押在马赛郊区的一隐蔽处,有宪兵实施严格看管。供吃供喝的同时,但不准她见到任何人,也不让她迈出囚笼一步,除非安德鲁亲自到来,在那里过夜。同时,安德鲁还要求凌兴汉务必保守萨仁娜的真实身份,不得外泄。
……
事实上,“鞑靼女人”的命运应该定格在此,而数月后,在安德鲁成功入主巴黎,获得法国统治权的时候,他很快就忘记了还有那么一个蒙古女人,正被自己囚禁在马赛郊外,孤苦伶仃,且无依无靠。似乎一切都像强者想象的那么美满,因为弱者决不会掀起什么风浪,但安德鲁却错了,大错而特错。很多年之后,一个能够毁掉安德鲁亲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的人,却是……
~~~~~~~~~~~~~~~~~~~~~~
以**的名义,希望有票的兄弟姐妹们继续投月度VIP选票啊!
本书仅仅是娱乐罢了,与现实生活没有丝毫关联!而书中的种种观点,老管也不尽同意,之所以写出来,无非是增加该书的情节性而已。不过,老管还是恳求读者们大胆评论(但请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因为笔者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谢谢!
第65章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上)
1795年上半年,倘若有人问及安德鲁,“尊敬的部长先生,此时,您最需要上帝赐予您什么东西?”那么安德鲁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是钢材,大量的优质钢材!”
经过1年多的苦心筹建与快速发展,在马赛等地一带,竖立起来的大大小小钢铁厂多达10余家,而来自市政厅的报告中称:相信到1795年的年底,整个地中海南部的钢铁总产量,会从2年前的1万吨不到,迅速提高至8倍有余,产量接近8万吨。
虽说这8万吨的产量,与大英帝国每年出产12万吨的绝对数量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但在安德鲁不留余力的产业政策扶植下,拥有来自北非各地源源不断的廉价优质的高品位富铁矿,足够的资本金投入,还有工艺上的革新、创造与大胆尝试(包括,仿效英国最先进的冶炼高炉模式,采用焦炭全部取代欧洲传统的木炭加热方式,以及加热鼓风试验新技术,等等)使得马赛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英国本土。
安德鲁颇为自信的认为,最多一到两年,马赛各地的钢铁厂的总产量势必将超越12万吨。因为后者却因为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导致铁矿的开采与钢铁的冶炼方面仍停滞不前。
然而,这一切都是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数字而已,无论是8万吨,还是12万吨。那仅仅是集中在生铁方面的产量。生铁因含炭量过高显得太脆,而熟铁不能大批量生产,均无法满足工业,尤其是安德鲁特别强调地军事工业方面的要求。
至于含炭量在0。03~2的钢材,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而言,似乎可以拓展到1万吨以上。然而,由于在韧性、延展性、以及可塑性上表现的很不尽如人意。导致数倍代价得到的钢材的质量,其综合性能根本比不上钢炉冶炼出来地熟铁。以及黄铜的效果好。
故而,钢材地提炼与加工一直实施于军械所所属的特制工厂实验室内,那是耗费大、缺乏经济性的劣质钢材,无法被诸多冶炼工厂的董事会认可,进而大量投入生厂。因为同等条件下,出产黄铜,或是生铁更为划算些。质量更为可靠。
军械所出品的钢材,要么只是有硬度,但缺乏必要韧性的高炭钢;要么仅有韧性,却没有多少硬度的低炭钢。来自北非一带,以及法国中央高原上地铁矿石原料,虽然都属于富铁矿(磁铁矿、赤铁矿)一类,它们的含铁量可以高达50%到60%以上,但矿石内的杂质(炭、磷、硫等)显得太多。太频。
因而,这两类钢材出厂成本大,产量不高,尤其在脱炭、脱硫、脱磷方面的工艺太过繁琐。必须使用大量的昂贵焦碳,在利用加鼓风后一定时间后,温度在1600度以上才能融化一般钢料。但钢料中相关成分的无法预见性,使得其间各类杂质的含量很不稳定,难以剔除。如果仅仅是要满足一般的机械零件,或是金属工具等车床加工,虽说成本有些颇高,但倒也马马虎虎;不过,当谈及用于制造线膛炮地优质钢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