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阳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还阳草-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后又回到原处来,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说:不行。我们要“求方来之泉”。
那么,“方来之泉”是个什么样?它又在哪里?我们说它就是“大同世界”。我们大圣先师孔子两千多年前就说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为大同”。现在太平军又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外洋有:“自由、愽爱、平等”的学说。西洋有美利坚合众无君之国;法兰西正在进行推翻王朝建立共和的革命运动;这两个国家现在都比我们大清国强盛;我们为何不吸取前述的“大同”之源而开中华大国之新流?鉴于前述种种新旧道理,我们数辈同仁不干心旧秩序,发起创立“中华万众大同会”,研求“大同”新道理,以求中华万众从今以后脱离过去的苦难,享受合理的人生。
今依“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之古训,采天国“均匀平等”之精神,照“自由、博爱、平等”及“共和”的新型,创立“天下万众大同会”。愿热诚接纳中华民族中忧黎元,爱众生,赤诚救国拯民之仁人志士,共同为“大同”事业献仁献义,献忠献力,以促其大业早成,民生少苦,国族速昌,与世同流,人类永福。
六、“大同”解:大同事业应举世同行,方能世界大同。世界大同,应是世界万帮汇为一体,形成一个人类的汪洋大海;如象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一个时期,遍及世界的大争小斗,都不过是各个细流、小溪、大河、长江中涌塞的泥沙,阻流的乱石;是这些,阻挡着水流的奔赴入海。一些人企图逆潮流而做万世君王之梦,这必将有一天他们醒悟过来;是不成的。也有些人抱着狹獈之见,要在一地区,一国家建立平等邦国,这是大同之初步,但不能久远。这行为犹如阻山河成平湖而已;须知,此乃是违反自然,人为强力之举。强力的含义是“压与抗”的对立;堤挡住了水,暂时平稳,但水的趋势终久是在压堤,一旦溃堤,水终归入海方止。所以,强力所成之“平湖”只可一时一地,绝无万古长存之“平湖”。汪洋大海才是水的永恒归宿。海洋虽然也会有风浪,但它是“大同”大体相同也。其它种种,都是使水流枉自兜圈子而已。
我们的古圣先贤,诸子百家,也各自提出过救世之道:老子讲虚无而主张“无为”;庄子辨是非而主张“混沌”;孔子讲“大同”而主张“忠君”;墨子讲“兼爱”主张“非攻”;韩非子主张“法治”,重君势。济世之法实为良多,然而千古以来,仍是世道纷杂,战乱不绝;其根源,还是人世不平。
人世,群龙无首,不行;有“首”而自利妄为也不行。
人未落世之先,自己不知强求其生,既生之后便有求生存的欲望和权利。人人求生存,而天然的生存条件——物资不足,况有“龙首”们的自利忘为,于是产生了争夺,进而至于争战。人们求生存尚且不得满足,一面受贫困的煎熬,一面又要被驱使去赴死,这就是人生的痛苦与悲哀。为此,仁人志士怀抱不忍人之心,谋求着济苍生,救黎元的义方。诸子百家之说,多数为救治时弊面产生,只是见事不同,各自岐异而已。千百年来,良方虽多。但至今我们没有得救,依然争夺,厮杀如故;可见众家“良方”之无效;另也是人人自私自利之劣根难除。
要达到世界大同,首先得让人明白:人为什么要生存?也就是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对此,有许多探讨。而我们认为,人生真谛无非就是: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人类发展。所以一切活动都是在求得衣食充足,之外又要开拓新领域——上探天文,下察地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无不求索其精深之底极;财富资源,开发、积累,求其多多益善而无止境;自身之资养而外,又留与子孙,唯恐其匮乏不支。所有这些活动,无一不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但是,古语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当今又有“社会周期律”之说,也讲的是“一世创业,二世守业,三世败业”的问题。任是创下铁打江山,世上终没有万世一系之皇统。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世事与人愿何其相背如此呢?答曰:不平也!
世态是:一家饱暖万家寒;而人心是:一人富贵万人怨,由此便产生争斗,厮杀。社会动荡,战乱无穷。人们保命尚难,又何谈发展!

四十六鱼龙变化荷花洲(4)


通观古今,详察世情,为今之计,唯有大同、平等可救世。此外,别无它途。大同乃普天之下,千邦万国、亿万众生共存共荣之宏大事业。宏大事业,须普天下之人来共同努力才可实现。因此,凡诚意为大同奋斗之士,必须心怀天下,容纳古今中外一切济世学说、流派;不论儒、道、佛、耶、伊,也不论其学说是劝善、是惩恶、是克己、是仁爱、是平等,凡是为了求得众生一体生存、发展者,都为我同道。
然奋斗的道理、方法有千差万别,只要最终目的一致,其差别都可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取长补短,择善而从,逐渐统一起来。因为,只要是真诚救世,而非其它,他都会为救世的大目标而从善如流。倘没有这种风范,那就一定是个伪善者。
为达大同,就要人人都为大局着想,为公益献力,做事,而不是像以往和现在这样;恃强凌弱,以大压小,巧取豪夺,挖空心思的去从别人身上找好处,以致闹得你死我活;你坐船上摇扇,让他人拼死拉纤;你坐桥子享福,让他人奔波抬轿;拉纤、抬轿的也是人,他不知苦累难受吗?难受就要在肚里骂娘,就要思谋改变,就要把你摔下地,再踏上一脚——造反。
若是人人都能想明此理,大家都来按已所长,做有益于人群的事情,不是去想从别人身上讨好处,而是用科学的方法,从海里多获得鱼盐,从田里收获丰富的粮食、棉花,从山里采掘无边的矿藏,用巧思制造出各种机器,用火力推动火车、轮船,从无形中获取强大的电力,从人体上祛除疾病,用各种手段制造出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使之大大丰富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人们都有了充足的养身活命物质,温饱之外而又无馈乏之虑,也就勿须思量过多的佔有。大家都坐上用火力推动的火车、轮船,用电力,机器为大家作工、耕田。这样,难道他还能骂娘、谋反要打翻你在地吗?
我们讲大同,就是要达到人人为群体的大局着想,各尽其能向自然界讨取利益,增益人群,以满足、丰富群体存活的需要这才是人类的大出路。为一己私利而争斗、侵夺,和为人群大体而奋斗,这只是一念之差;这个“差”好比一个叉路口上的两条路,一条通往和平幸福的天堂,一条通往争斗无休,苦难无边,艰危、毁灭的地狱。由于人们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为己”劣根,一时不易改变其固有的私心,我们“万众大同会”就是要当这个叉路口上的“指路标”,让人们在这里警醒起来,不要再循老路滑下去。如不警醒,少数人做人王地主,将相官宦,高居于大众之上,人群大众都在困苦危难中挣扎,他们如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天下怎能安生呢?
我们自己先要明白以上道理,再通过我们向所有其它人去说清,让大家都觉醒起来,共同为大同事业奋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免除互斗互杀之灾,使全人类都进入大同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现在太平天国的宗旨已合大同之道,我们目前就要与之取得联系,如能实现合作,共同推进大同事业,我们的力量就壮大起来,成功之时便早日到来。这样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事情。”
付振扬、燕明凯二人一面医伤治病,一面教医带代徒,又是抽空宣讲“大同”道理,成日间忙碌异常,因此,觉得这样干不是长法;于是,经过研究,认为该把事务分派开,让更多的人动手方好。于是派定童国靖、关志平、汪仲年等几人分头教习掌医;凌汉、班佐、巴东等去各处宣讲“大同”道理。待一批教熟之后,再分派他们去教习另一批,如此星火燎源遍地播撒,滚雪球、布种籽样的扩散开去,教医和“大同”道理两条战线都有极大进展。这样付振扬、燕明凯虽然还是忙碌,事情可也总算有了头绪。燕明杰的兵事教练见他们二人这样做得益处,便也如法办理了。
正当这时,淮北地方的战事形形势突然紧张起来:满清朝庭旨派帮办团练大臣袁甲三和钦差大臣周天爵等督率数路人马来攻剿捻军。这两个朝臣都是阴谋老手,一下马先玩儿一番诡计,利诱招抚。捻众多是乡农起反,其首领多无知识;一经利诱,便倒戈归降。先有正阳关捻子张凤山反水;不久,雉河集捻军盟主张洛行、龚得树受招抚;于是一带地方捻众群龙无首,人马星散。但不久,周天爵、袁甲三又称“薪晌无着”,把各路降众遣散,令其归乡为民。
东平南来的周炳一路人众和大同会人员,才来此地,由龚得树出手安置,天夏邑县韩道口驻扎。这里是捻军王贯三属辖。王贯三虽给予一些照应。但因人地生疏、处境终是艰难。
夏邑和砀山接埌,但二县分属豫、晥两省。这里还与南四湖下角的重镇徐州相邻;南四湖位属山东境,而徐州又属江苏;所以这一带便是四省毗连的地方。世事、人情从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四省交界之处,而况又在战乱时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四省各官府便互相推委,谁也不愿多管那一方的事,于是这一带便是清国政府管理最薄弱的地带之一。中国之大,省份众多,三不管、四不管的地区也多,可是唯独豫、鲁、晥、苏四省交界的这地方最为多事。这里地势低平,物产富庶,人口稠密;更重要的是连带南四湖的京。杭大运河贯穿于其侧。在这当时,水路是人们交通、商旅往为最方便、最省力的途径了,以此,这大运河就是中国南北信息交流,物资流通,人事交往的主干走廊。不独此也,这一方又常因黄河夺淮,淮河泛滥而使广大地区成灾;每一遭灾百姓便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穷则思变,也是这一方多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切也就形成此地龙盘虎踞之势。
世上的事本来就是人的事;没有人哪来的事?因而人多了——特别是人才多了,事也就多了。
自从中英鸦片之战一役,中国战败,使这个老大帝国似乎猛烈一震,千年死水一下子荡起了大波澜;而鲁、豫、晥、苏四交界四不管的这一带由于前述种种原因,似乎就比他处格外的敏感,早就潜伏着危机了:早年的白莲教暗暗演变为八卦教;于今,八卦教又派生出捻党,並于咸丰初年发展成捻军。眼下捻军已分别布满了鲁西南、豫东南,晥北和苏北这一广大地区了。目前,捻军声势最大的是晥省北疆,豫省南邻的毫州鴙河集地方的张洛行、龚得树两股人马;其次还有韩奇峰、苏天福、候士伟,冯金标、张凤山和王贯三等多路,分别活动在此邻接的四省之境内,又都互通声气互有联系。
周炳原是应龚集寺捻军总目龚得树之邀来到这里的。到此不久,鴙河集的捻军举行了十八铺大聚义;然后便协同太平天国北伐军攻打晥、豫一线各州、府、县,使北伐军得以迅速北进。但因捻军都是乡土之人,故土难离,不久便又都各归本地;再过不久,便受袁甲三、周天爵这两个清庭老吏的先是进攻,后是招抚而至解散。
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河南项城人,其时官兵科给事中之职;周天爵的官职为河道总督,暂署钦差大臣。这两人向来以酷虐著称,在官惯于玩弄权术,他们之容许捻军受降是因为有太平天国这个当时的头号敌人待攻战,又见捻军起势甚旺,故此采取受降这个软招子。可是,受降一成,袁、周二人马上断绝其粮晌,使捻众离散消歇。
且说周炳、付振扬众人在王贯三这里暂住。王贯三夏邑县三官集王楼人,武秀才出身身。为人有胆略,有见识;其它捻军受谝、星散,唯有他这里只是表面应承受降,暗地里却还在进行反清活动,因此他接纳下周炳等人众暂时隐匿下,以待日后见机起事。
付振扬、燕明凯哥儿俩,三人已看到捻军众人的行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也和历来的起反一样,缺乏坚定如一的目标,一遇风浪便摇摆无定。和他们一起绝难成大事;至于大同事业这千秋大计更难以指望他们来同路了。于是几人秘商,想南下天京,奔赴太平天国,去考察一番,是否可以做同路。议定之后,就暂且把会众诸人分散开去,到四乡八寨去行医,教馆。他们三人辞离周炳,离开韩道口,在一处叫李寨的大镇上开了一间药店,一面行医卖药,一面应援会众往来的诸般事务,也同时观察着时局变化;更主要是看天国情形。就这样转眼过了一个冬春。
五月间的一天傍晚,在莱州假扮洋人救出的几名捻子之一的石海,俏俏为到付振扬的药店,找燕明凯,说是:“今天早有个老尼姑,在周庄的一个捻子家,让那个捻子给请个医伤的医生,说:她的两个俗家侄儿在芒砀山中摔伤,动不得地方,请医生到山上看给治一治。那个捻子是老尼姑的熟人,便找了个在捻军里当过掌医的人去了山上。他回来后又问我知不知道燕先生的下落,说燕先生家里来了人找你,是个女的,现在和老尼姑在一起,在芒砀山上照看受伤的人呢。”
燕明凯听到这话,心中一怔,暗想:千里迢迢找这里来,又是个女的,这是谁呢?是她吗?
明杰在一旁见他在猜摸,便笑说道:“这准是王锦屏姐姐无疑了!”
付振扬已听说过明凯和王锦屏的婚事了,此时听明杰这么一说,便也笑着说道:“是了是了,除了她那样一个人,还有哪个女子能万水千山的奔到这里来呢?”说着,回头在明杰肩上一拍,说:“明杰,收拾一下,咱们不要躭搁,咱俩陪他,连夜赶往那里去;人家千辛万苦的找到这里来,咱们不赶紧去迎接,岂不冷淡了人家!”他拉起明凯,说:“快收拾一下我也带上些治伤药去。她们在那守护着,那一定是都有瓜葛了”。
明凯也猜定是锦屏了,心中自是喜悦,但还是一脸沉稳的说:“既是家里来人,是谁咱也得去了”。
于是当即用过晚饭,三人出来,反锁了门,便同着石海一起往芒砀山而来。半夜时分几人来到周庄。石海让明凯三人在外稍等,他进庄去找来那个陪医生进山的捻子,让其带路,一个时辰不到,便来到白蟒洞。

四十七千苦万难都为伊(1)

四十七节情义牵千苦万难都为伊
侨装改扮避风波到底风波从此起

且说那日燕明凯、燕明杰于路上与王家母子三人分别,去寻付振扬之后,王家母子三人乘骡车,路行两日,这天来到燕家庄。在庄桥外停车后,锦屏锁柱扶着娘下车,卸下车上行囊什物,打发车子去后,娘儿三个活动一番腿脚,一面仔细朝庄子前后上下打量,只见:这是一座水泊山庄。在水泊中凸出一个形似覆螺、又像甲盔的山峦。看样子,绕泊一周约为五、七里之遥;山脚与外岸相隔半里左右的宽狹。面前的庄桥为庄子正面,粗木搭造,桩柱排列架设于水中,甚是稳固。桥面高出水上丈许,宽可两车並行。水泊四周,岸枊低垂浓荫匝地;树干粗可合抱,那浓荫映在清沏见底的水中,让人有些分不清是水在岸上还是树在水中。再看那山丘,高于水面约十数丈,山势平缓。从庄桥端起,盘山筑就路径,螺旋而上,直至山顶。沿路依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