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突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语言的突破-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运用好体态语中的动作呢?第一,抓住关键词语。就是把动作用在需要特别强调的词语上,这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如果动作用得不准确就会适得其反。第二,动作要与演讲辞的结构相适应。这样可以起到声情并茂的作用。例如《与自己和谐地相处》的一段演讲辞:

有位歌唱家大家都知道,她有个特征,她长着一副爆牙,每次登台演唱的时候,她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缺陷,所以她的歌唱一直不成功……从今往后,她每次上台表演时,她让它充分地暴露,她用心地投入歌唱,引起了听众极大的共鸣。

当你正式登台演说时,只选你最自然的姿势来做好了。但在你练习的时候,有时必须下一番苦功,强迫自己练出一些良好的姿势来不可。只要时日一久,就不难在无形中渐渐从容自然起来。请你合上你的书,从此不要再从书本中去找你的姿势了,记住这句话:“你的姿势,必须是在你演说时你自己的冲动。”这比任何导师千方百计教给你的方法更有价值。

5.即席演讲的技巧

即席演讲是演讲者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的场面、情境、事物和人物即席发表的演讲。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讲是最能看出演讲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应变能力的时刻。即兴演讲要靠平时的积累一“台下刻意训练,台上听其自然”。另外,要弄清楚即兴演讲的主题,否则,开口就离题万里,说得再好也白搭。其次,在脑海里迅速拟一个大致的提纲,避免泛泛而谈。最后是不要急躁,不要慌张,保持镇定。

临场演讲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听众,最大限度地吸引听众。为此,应注意:

一、保持警觉,选准话题

不管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席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应该注意的是时间、场合,还有听你讲话的人是谁。

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席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所以整篇演讲辞也比较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

二、即席取材

即席演讲除了调动头脑中的贮存选取典型材料外,还应体现演讲的即席性,即注意现场情况,把眼前的人和事纳入到演讲中。如果能讲出听众的切身感受,易于被听众接受,演讲就有说服力。即席取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借题发挥导入话题。即席演讲的开场白可以利用此时此地的一些特殊事物,例如人名、地名、季节、天气、景物、气氛等引发联想导入主题,会使听众觉得风趣、别致,显得生动活泼。

2、以现场的人和事为论据,例如现场听众的职业特点、现场名人的事迹等都是典型的素材。

3、语重心长亲近听众。演讲过程经常站在听众的立场讲话,使听众成为自己的同盟军。例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都是以“我们”为人称来讲话,“我们”指“到会的一千多青年”,与“你们”——卑鄙的反动派、现场的特务们形成对立,使听众自然地站在了演讲者一边。

三、抓住话题,组合材料

确立话题之后,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席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席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在即席演讲时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通常会失掉即席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将听众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四、情感充沛,以情夺人

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不可缺少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五、语言生动活泼

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的语言风格要有所不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而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则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优秀演讲者的有益成分,学习他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六、结构简单

即席演讲不宜篇幅,一般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思出内容复杂的宏篇巨论。即席演讲多是在一种激动的场合下进行的,没有人乐意听长篇讲话,因此必须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内容而言。即席演讲不能象命题演讲那样讲究布局谋篇,但也要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要有快节奏风格和一气呵成的气势,切忌颠三倒四,离题万里,拖泥带水,重复拉杂。

即席演讲简短精练,结构简单,一般为单线条式的结构,或横向的以事物的几个方面为纲、或纵式的以事物的发展过程为目,按逻辑思维的顺序、情感触发的线索为依据来组合材料,这种比较利于快速打好腹稿。演讲时只要列出几条突出的纲目甚至几个重点词语用以提示思维、控制思路,就可以完成一篇条理清晰、主题突出的演讲了。

七、言简意赅

由于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听众要求即席演讲要时间短、内容精、思想深、内涵丰,这就要求演演讲者的话语力求准确精练、不能说废话,不易过分铺张渲染,在通俗流畅的基础上讲究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做到言简意赅、讲解透彻。

八、与观众交流

演讲在形式上是单向交流的,但是实质上“说”和“听”是永远分不开的,只有观众也参与进演讲活动,才能调动起情绪,使演讲获得成功。

1、用表情与观众交流。演讲者应大方地面对观众,真诚的微笑、顾盼的眼神会使每一个人觉得你在同他交流,听众也会以认真的聆听来回报。演讲中切忌眼睛看讲稿或天花板,或死盯着某个角落,忽视听众的存在。

2、多用第二人称进行发问,造成交流的情势,发问后应注意捕捉观众席上的支言片语,对于演讲有利的可插入一两句简短、现场的需要随机应变,演讲内容要适合场合的气氛。

3、给观众“讲话”的时间。在演讲过程中,听众会因为赞赏而鼓掌欢迎,掌声是听众的特殊语言,演讲者应注意接受,掌声响起时应停止讲话,用微笑或手势做出反应,不理不睬吞噬掌声的作法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演讲者应对这一点多多注意。

九、以声传情

声音的控制力和演讲的内容一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个表达不畅、口齿不清、声音弱小的演讲者,怎么会讲清道理吸引听众?因此演讲者必须善于以声传义、以声传情。首先,音量大小适中,保证在场听众听得清晰,但又不能盲目加大音量,大叫大吼破坏演讲内容的内在意蕴。其次,声音圆润饱含感情,语调能够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做出改变,用声音形象具体地再现演讲内涵,使听众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最后一点,创造声音的艺术表现力,通过重音、停连表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以此来体现演讲内容的层次和节奏,使听众获得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也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演讲的内涵,激起听众的情感波澜。

十、以动引人

在演讲过程中,假如能够把态势语言发挥好,就能给听众多方位的刺激。演讲者应根据需要设计适当的人体语言,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外化,增添舞台景象的灵活丰富。演讲中运用态势语言要自然、恰到好处,动和干脆利落有力果断,不可做作姿态、过于夸张,也不能杂乱无章,尤其是抓耳挠腮一类掩饰慌张的动作,更应该杜绝。

十一、随机应变

1、恰当掌握演讲时间。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件事上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很久,时间长了便会产生疲劳厌倦的心理,演讲同样如此。即不能长篇大论,令听众疲惫不堪失去耐性,也不能时间太短,论题还没有充分展开,听众的情绪还没有调动起来就已结束,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和听众情绪的变化掌握好时间这一分寸,在听众情绪最高涨的时候结束演讲,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特殊韵味。

2、巧妙化解失误。演讲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诸如讲错、情绪低落等情况。失误容易造成紧张慌乱的心理,在这时应沉着冷静,不要长久停顿、站在台上涨红着脸不知所措,而应该自然过渡,纠正错误、补充遗漏、或跳进遗忘的内容接着讲下去,使听众没有时间考虑演讲者的错漏。

3、意外情况发生要保持信心。即席演讲时很可以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听众稀少不够踊跃,演讲中听众反应不佳,甚至喧哗退场,或突然发现有重要人物在场等情况,都会使演讲者情绪一落千丈、慌张不已、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演讲者不能草草收场、逃之夭夭,也不能与听众发生冲突扩大矛盾,造成更大的失败。而应该随机应变,坚持以热情诚挚沉稳豁达的态度对待听众,积极地重新组织演讲内容,扭转局面,打消对立情绪,获得演讲圆满成功。

凡是掌握了以上即席性演讲的技巧,那么你便会在演讲过程中游刃有余。

6.介绍性演讲的技巧

“尊敬的各位来宾,这位是美国总统。”如果你曾处在必须要介绍总统的场合当中,那你需要说的话不会超过前面的十四个字。总统是非常出名的人物,再说更多的话就不太合适,甚至是愚蠢的。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介绍性的演讲都不会这么简单,也没有这么仪式化。如果你介绍的是另一位演讲人,那你需要在介绍部分完成下面的三个任务:

为即将上台的演讲人营造出激励气氛。

为演讲人的话题营造出激励气氛。

营造出一个欢迎的气氛,使演讲人的可信度得到确认。

好的介绍性演讲的基本信息是:“下面这位演讲人是你们会喜欢的,理由如下。”一般来说,你会谈一谈这位演讲人和他要谈到的主题,而且按照这个顺序。下面是一些指导性的意见,用于了解介绍性的演讲。大部分意见同样应用于本章讨论的其他类型的特别场合下的演讲。

约翰?布朗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他的演说和著作有着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魅力。可是他却遇到过这样一次使他陷入窘境的介绍。

某次,他被邀请发表演讲。在台下,他和主持人交谈时,主持人对他说:“我认为,要说什么话就直接说,不应该犹豫。我对事前准备演说稿这一行为非常反对。因为那样会失去演说的魅力和乐趣。如果让我来做演讲,我会等站起来以后再找灵感,以前我用这种方式从未失败过。”

主持人的话满怀信心,语气也十分坚定。因此布朗先生认为主持人在向听众介绍他时会令人十分满意。

然而,主持人却以这样的介绍词介绍布朗的出场:

“各位,请注意一下好吗?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本来今晚我们想请马克森来对各位讲演,可是他因病不能前来。(鼓掌)接着,我们又邀请了布勒德议员,但议员工作太忙,无法应邀到此。(鼓掌)于是,我们改请堪萨斯州的伯朗根博士来演说,结果还是没有请到。最后,不得已我们只好请来约翰?布朗先生给我们演说。(鸦雀无声)”

在以后的日子中,布朗先生每想到这次灾难性的介绍,就会说:“感谢上帝,这位灵感至上的主持人总算还是说对了我的名字。”

这位主持人盲目自信、自以为灵感可处理一切事情,即使他故意贬低人,也不会比上述情况更糟糕。他的介绍辞,不管对听众还是演说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忽略了介绍的重要性。当主持人的机会并不多,而介绍工作却很重要,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有许多节目主持人对于这一点仍执迷不悟。

介绍辞的目的,与社交的介绍作用相同,就是要把演说者与听众做相关联系,制造出一种友好的气氛,使两者之间产生亲切感。在英文中,介绍(introduction)一词是由拉丁文intro(内部)和ductute(引导)所组成的。意思是指将听众引导到话题内部,让听众想听听有关话题的讨论。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只有这位演说者才具有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格,换句话说,介绍者在对听众推销话题的同时,也具有推销演说者本身的责任,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尽全力把这些事情做完、做好。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介绍者的演说都软弱无力,令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如果你对如下方法略加注意,就不至于在你做介绍时,使自己的介绍贫乏无力,同时,也不会让主讲人陷入难堪的窘境,这些法则能使你在任何场合都做出合乎时宜的介绍演说。

一、确保所说的话准确无误

许多介绍人拿演讲人的基本事实胡编乱造,结果令自己和主讲人都十分难堪。应该记得提前弄清楚主讲人的情况,确保自己的介绍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准确的。

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演讲人的名字弄准确。这显然是一件不需要强调的事情,但是,不强调也得强调。请记住,没有任何东西比一个人的名字更重要的。如果你把名字弄错了,那你就剥夺了这个人的身份和重要地位。如果演讲人的名字很难发音,尤其是涉及外国语发音时,应该提前加以练习。但是,也不要练习到很担心自己会念错的程度。下面是一位介绍人出的丑,后来都成了经典:“女士们,先生们,下面是美国总统:胡伯特?希瓦!(赫伯特?胡佛—译注)”

加拿大作家在史蒂芬?李科克曾被愉快地介绍过。他把这一成功的介绍写在那篇轻快的散文《今晚我们相聚》中,介绍辞如下:

“我相信各位听众一定是非常盼望能够听到这位先生的演说,也许你们还曾拜读过他的大作。一会儿你们见到他时,肯定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他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你们见到他,就会知道我所言不虚。今天我有幸,向大家介绍的这位先生就是……”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这位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得十分恰当,不会招惹听众以及主讲人产生误解。

二、彻底准备自己要说的话

介绍时所需的时间,虽然仅有一分钟或几十秒钟,但作为介绍人还是应当慎重准备。首先,要收集事实,主要以下几项为中心:讲演人的题目;他讲这个题目的资格;演讲者的名字。有时也会出现第四项:向听众说明,为什么演说者选择这样的话题,这对听众来说具有何等重要意义。

为了主题能得到轻松方便地开展,介绍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如果主持人不具备将演说者的立场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那么,对演说者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最尴尬的事莫于讲演者不得不对介绍提出纠正,宣称其中某部分,与他所持的立场不对应。所以,介绍者在这之前,最好充分了解演说者的主题,不然在介绍时就不要透露主题的内容,以免使产生误解。

对于演说者的主题,介绍人应该正确地表达,并指出它是为听众所确切关心的。为此,要与演说者之间有充分的沟通。你可以向有关人士请教,搜集资料,以便在介绍前和演说者的沟通能够顺利进行。

演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