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折磨你的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谢折磨你的事儿-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司马迁为什么受到宫刑后更加努力撰写《史记》?面对伤害,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执著、坚定、义无反顾。伤害,激发他们身体中的潜能,让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伤害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变得不平凡。
通常,遇到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我们可能会恨不得把他一脚踢开,这样自己才能尽享太平。殊不知,正是因为有了竞争对手的存在,我们才会勤勤恳恳,一刻也不敢懈怠。
现在,想一想我们受到伤害时,又是如何面做的呢?是对那些事儿耿耿于怀,怀恨在心,还是若有所得,虔诚感谢?
挫折,让我们懂得思索
挫折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事儿。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应分人而论。有人在挫折中思索,有人在挫折中退缩,有人战胜了它,有人在它面前倒下。战胜挫折的人感谢它,畏惧挫折的人憎恶它,你又属于哪一种人呢?
有一个关于乞丐和富翁的故事。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同时迷了路,并走进一片森林,几天之后,富翁饿死了,乞丐却依然活着。
这令很多人大为不解。后来,有人问乞丐其中的奥妙,乞丐笑笑说:“秘密很简单,那就是我对饥饿已经习惯了,在森林找不到吃的,我就会用些草根充饥。而富翁和我不一样,他平日都是大鱼大肉的,哪会想到草根也能充饥呢?所以,他饿死了,我还活着。”
人生中有挫折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一个人总是养尊处优,那他将会逐渐失去应对挫折的能力。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逆境,他将显得比别人更脆弱。
有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一条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快l3米。而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种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找到了答案。他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将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东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了14只,运到西岸的10只则变得懒惰委靡、体弱多病,最终只活下来3只。
为什么东岸的羚羊这样强健呢?原来在东岸生活着一个狼群,而在西岸,羚羊之所以变得弱小,是缺少天敌的缘故。大量事实证明,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无独有偶。有一年,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然而3日后,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
这只秃鹰是怎么死的呢?经解剖发现,原来它是死于饥饿。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由于它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生活中有挫折不一定是件坏事儿。也许正是因为有挫折的存在,我们才获得了比自己所预想还要好的结果。因为,在遇到挫折的事儿时,我们开始思索,变得更加有勇气和毅力,甚至在挫折中发现了更好的方法。
爱迪生的辉煌人生就和生命中挫折结下来了不解之缘。若不是遇到了那些数不胜数的麻烦事儿,恐怕他也没有那些举世瞩目的发明。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连书都买不起,更无法买起做实验用的器材。困难中,他想到了收集瓶罐,用它们来替代实验器材。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引起爆炸,车长甩了他一记耳光,他的一只耳朵被打聋了。后来,他患上了严重的失聪症,只能勉强听到外界分贝较高的声响。然而,他却认为,与其被动地听毫无意义的声音,不如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专心读书和思考。
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使他对生活灰心。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他先后实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材料,面对每一次的不成功,他没有灰心,并乐观地认为自己至少知道哪些材料不合适。正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他才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据统计,他的一生共留给这个世界1093项发明。
值得一提的还有拳王阿里。1973年3月底,在圣地亚哥的一次拳击比赛中,阿里被名不见经传的肯诺顿打碎了下巴,以惨败告终。
这一事实让舆论界为之哗然。随之而来的是阿里纪念章被减价处理,嘲讽、谩骂的信件雪片般飞来。面对这种情况,阿里把惨痛的失败变为动力,毫不松懈地苦练。终于,在数月后的洛杉矶比赛中,他打败了肯诺顿,重新获得了胜利。
有统计显示,很多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都是在挫折中获得成功的。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惊奇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挫折。有人在他们的成功经历中发现了一个共同公式,即挫折——奋起——成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那些挫折是生活对我们的特殊馈赠。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在不断地战胜挫折与磨难后逐渐获得的。当我们埋怨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可能突然发现一个连脚都没有的人正向自己微笑。一个智者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遇到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没有被挫折折磨过。”
挫折中我们懂得反思,而那些挫折的事儿对我们而言不一定就是坏事。许多人总在诅咒对手,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对手而失魂落魄、无所适从。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有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庆幸,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强大。
今天,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和他们在挫折中的思索不无关系。他们会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事儿,因为正是它们让自己具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忍,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躲得开挫折,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追求,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渴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和客观现实发生矛盾或冲突,因为我们不可能需要什么,就会马上得到什么。而一旦遇到各种障碍,就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
面对挫折,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被突如其来的挫折吓倒,而是要把挫折变成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难以激发起美丽的浪花。”
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是不会惧怕挫折的,只有那些一遇到挫折就感叹自己命运不济的人才会去抱怨它。一个懂得感谢挫折的人,会在挫折面前振奋精神,积极采取行动,而不是产生情绪上的不安、忧虑、愤怒、冷漠。
挫折会阻碍一个人的追求,但也会成为一个人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挫折面前,越是情绪不稳定,往往越是容易遭遇失败。一个人一旦陷入消极和失败的恶性循环,最好的办法是尽快转移注意力,消除内心的苦闷,让自己的心境恢复平静。
一个人的成就和他战胜挫折的多少成正比,克服的挫折越多,他取得的成就会越大。蝴蝶的美丽来自于它勇敢的破茧。挫折的彼岸就是胜利,咬紧牙关,蹚过这条河,你的人生将会更辉煌。
困惑,让我们不停寻找
困惑是一种激发我们不懈寻找和前进的动力。使我们感到困惑的事儿,不仅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搅乱我们的生活,折磨得我们身心俱疲。正因为有困惑存在,所以我们才会更加意趣盎然地追求、寻找。
除非没有追求和欲望,一个人一旦开始想得到什么,或弄懂什么,困惑就随之而生了。事实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理想和追求,活在这个繁华世界,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向往,有太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每个人都不可能逃避的。
不要拿“无欲无求”来遮掩,想一想自己走过的路,和自己的现状,一切将不言自明。其实,我们不必对现实的困惑退避三舍,也无须对其避而不谈,强加掩饰。有困惑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的事情。
而且,有困惑不一定就是坏事,对于一个积极的人来说,正是一个个困惑自己的事儿,才让他一次次发挥想像,积极寻找,以至取得突破,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过,一切积极的结果,多取决于我们面对困惑的态度和行为。
同样的困惑,以不同的态度面对结果会大不相同。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万有引力的发现说起吧,苹果落在了牛顿头上,牛顿挠挠头心想,这个苹果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定要向下落,而且正好砸在了自己头上?对于第二个困惑,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因为自己就站在苹果的下面,完全是个巧合。
第一个困惑又如何解释呢?为什么苹果要向下落,为什么不向上落呢?如果当时你是牛顿,会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也许你会想,苹果有重量,自然要向下落了,不向下落才不正常呢!带着这个自圆其说的答案,你笑了笑,接着把砸着自己头的苹果吃掉了。
一个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就这样随着一个苹果下肚化为了泡影。所以,我们要庆幸,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他没有将带有困惑的苹果吃掉,而是看着它陷入深深的思索,或许他还会拿着这个苹果重新演示,然后再将苹果换成其他水果、器物,结果都是一样,一律向下落。
“万有引力”就是在这样的不停寻找中获得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困惑,却在一个天才身上产生了一个奇迹。知道了“万有引力”后,他又开始思索一个人如何摆脱地球的引力,应该达到什么速度才能逃出这个引力。于是“第一宇宙速度”也在他的不停寻找中,得到了答案。
牛顿有足够的理由感谢“苹果落地”这件事儿,一个小小的困惑成就了一代物理学大师。面对困惑,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绕开“困惑”走,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或许即使我们绕开了太多的困惑,很多问题依然会困扰着我们,而我们也自然不会对困惑的事儿充满感激之情。
不久前,一部美国新片《功夫熊猫》上映。这是一部励志味很浓的片子,片子看完后,很多人都陷入了思考,其中就包括小王。他的第一次岗前培训课浮现出来,历历在目。
那时小王刚刚毕业,不过很走运,刚毕业不久就和本校几个同学一起进了郑州瑞龙集团。那是一家以制药为主的企业,出于工作的需要,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培训。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小王认识了公司的销售部总经理陈先生。
陈先生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30岁出头,每次讲话思路总是那么清晰,思维也总是那么活跃。他讲话时有一个特点,从不坐在培训室的讲台前,而是站在员工中间,面带微笑。所以,和小王一同参加培训的同事都很喜欢听他讲话。
在培训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同事抢先发言,他说:“我的理想是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他点头微笑,说:“这个理想很好,有这个想法多少年了?”
这个同事面带自豪,说:“从刚毕业时,我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吧。”
陈经理又问:“想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呢?”
这让那个同事显得有些尴尬,他忙解释道:“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了我很多年,对我来说,实现这个目标也不算什么难事,而且我已经对此有了一个完美的构想和计划。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也许是时间还没有到吧。”
“为什么只是一个构想,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吗?如果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着你。”
这个回答让他恍然大悟,为什么还没有成为职业经理人,原来问题的原因是自己只是在想,做得太少了。
很遗憾,许多人直到很多年后还在守着困惑自己已久的那个问题。我们不能把问题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他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小王以前那个同事一样,在别人的引导、帮助下获得问题答案。
只有在困惑自己的事儿面前主动寻找答案,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启示和发现。那些困惑我们的事儿,是一种激发自己不懈寻找和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轻视它,逃避它,那么我们将与属于自己的更大突破与成功失之交臂。
失败,让我们突然醒悟
失败也好,成功也罢,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对一些人来说,失败意味着一蹶不振,成功意味着高枕无忧;而另一些人则清醒地认识到,失败仅仅是对选择错误的暴露,是帮自己发现问题的好途径。从失败中,他们突然醒悟,对自己和外在有了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相信他们都不愿与“失败”打交道,甚至对它充满了恐惧和厌恶。然而事实却是,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与之不期而遇,如升学失败、工作失败、爱情失败等。
我们不应该把失败看成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更恰当地说,失败是一种证明。至于证明了什么,则和每一个人的认识和心态有关。失败了,有人及时放手,转变方向;有人感到绝望,于是悲观、放弃;有人从中发现问题,汲取经验,然后爬起来继续前进。
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来说,失败往往是他们最大的机遇。失败时,他们突然猛醒,要么发现了问题关键,要么悟出了生存智慧。每次失败降临,他们都会满怀开心、极度兴奋,正应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下面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个热衷并超越失败的人。他的功夫可谓家喻户晓,他的电影,如《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更是一次次创造了票房神话,成为永远的经典。他是谁?正是最近各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的那个李小龙。
他生于美国三藩市,童年和少年在香港度过。幼时,他身体非常瘦弱,父亲为了使他体魄强壮,在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13岁时,他又跟随叶大师系统地学习咏春拳,同时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功夫。
年轻气盛、绝技在身,在香港打架斗殴也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后来,终因树敌太多,无法在香港立足,无奈之下,父亲将他送到了美国念书。在美国西雅图上学期间,他竟一反常态居然安心读起书来。
他喜欢读中国哲学,而任何一个热爱武术的人一旦与中国经典哲学,如《周易》《老子》相识、相知,总会不觉间对武术产生新的认识。李小龙更是如此,他对哲学的痴迷,使他对武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功夫有了提高后,与人切磋也就成了他迫不及待要做的事儿了。一伸手,的确与众不同,身边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就连空手道三段的木村也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20岁上下能有这么好的功夫,傲气、狂妄、目空一切的心态自然也很正常。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是西雅图无人能敌的第一高手了。
若不是经历下面一连串失败的事儿,恐怕那种傲气与张狂将一直伴随着他。日本空手道高手,山本冈夫的出现让狂妄的他吃了不少苦头。和山本冈夫一过招儿,李小龙傻眼了,打不到,踢不到,自己的长处在他面前毫无办法施展。惨败的李小龙很不服气,又闯到人家武馆一探究竟,结果被一个铁人难住了。铁人面前,任凭他拳打、脚踹,他纹丝不动,而山本冈夫一招下去,铁人就顺势横躺在地。
李小龙再次败在山本冈夫手下。此时的他终于突然醒悟,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