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背包十年-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研究生活中的点滴趣味,做鞋可以有上百道工序,葡萄酒可以分出上千种等级,就连阳光,细心观察的人,都能区分出闪烁其间的上万种颜色。而所谓艺术的生活,则是那种享受点滴趣味的心情。是否有心情为一幅心仪的油画停下匆忙的脚步,是否有心情去聆听一场邂逅的音乐会,是否有心情去享受那一瞬间照耀在脸上的阳光味道。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6 10:45:26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从法国回国后,就忙着《莲花之上》的出版。由于是自己的孩子,每项工作都尽可能亲历亲为。排版、校对、甚至跑印厂去看是否偏色。
2007年10月,《莲花之上》出版,这一次收获的赞誉比第一本要多。而且在背包客中获得不错的口碑,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去印度旅行的背包客都会在背包中塞一本《莲花之上》,这是对写作者的最高认可。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08:52:20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setin 回复日期:2010…04…16 15:33:27    
还记得01毕业时候南开马蹄湖的夕阳么?那时候我们把生命抛掷到天涯海角,一叠车票,一本游记,是否改变了我们的轨迹?

当然记得
从那天起
我们就散落在天涯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08:54:20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shit_heads 回复日期:2010…04…16 23:39:26    
楼主你好。我是浙江的,男21岁,大学在读。想一个人在5月前去次西藏,以前没有一个人出去玩过。能给些建议吗?谢谢哦!


5月前是不是有点冷呢,而且植物都没长出来,不过我也没在这个时候去过,这也可能只是我的想当然
建议67月份去
去西藏就是提前10天服用红顶天
然后就是注意高原反应了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16:09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y365824769 回复日期:2010…04…17 14:24:29    
楼主过得很潇洒啊 好像也不用担忧资金问题!

前几年还是很担心的,呵呵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18:24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零五六:岛居生活
2007年11月
菲律宾,忘忧岛

螃蟹船在海面上摇摇晃晃地航行。这种船属于菲律宾特有,顾名思义,船的两侧伸出数条铁爪,爪的末端再用一根横杆连接。妙处是船体可以永远正直不会侧翻,弊病是当船快速行驶时会加大船身阻力。几个水手站在迎风的船头,都倒背双手,那唯我独尊的气势,就像海洋中的无冕之王。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22:02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此行目的地叫做忘忧岛,岛上有个渔村,村民几百年来靠打鱼为生。
岛旁的沙岸很浅,孔雀蓝的海水辉映着白色的沙滩。大船无法直接靠岸,游客要再被转运到另一艘更小的螃蟹船中。船身很小,前后只能坐两人,如果把螃蟹爪拔掉,就更像一艘皮划艇。海浪上上下下拍打着船身,此时蟹爪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任凭风高浪大,也一点不担心船会翻沉。
村子由错落的木头房子组成。房子比地面高出一两米。即使涨潮,海水也不容易倒灌入室。
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为业,途经菲律宾的温暖洋流带来无穷无尽的鲜活鱼虾。吃喝不愁之后,人们就有了娱乐的心情。于是我在村中看到家家户户门前的木桩上都拴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这些公鸡当然与下蛋无关,它们活着的意义是等喙磨锐之后,靠击败其他公鸡为主人赚钱。
忘忧岛上会有不定时的斗鸡表演。通常是两家主人各抱公鸡入场,裁判两手各抓一只鸡脖,然后同时放手。公鸡真是骄傲的动物,容不得更骄傲的同类。此时它们脖颈子下那一撮非常好看的鸡毛会傲然挺立,仿佛开了屏的孔雀。比赛一定会延续到其中一只再也无法站起为止。裁判倒数三下,然后抓起那只站到最后的公鸡并宣布它的胜利。此时双方主人也大多与自己的爱将有着相同表情。要么趾高气昂,要么垂头丧气。
下大雨了。雨水把一地鸡毛冲刷得干净。虽然已到了雨季末期,可每日仍有大雨定时定量从天而降。最兴奋的是村里的孩子们,跑着笑着跳着,让雨水把自己浇成落汤鸡。
让我惊讶的是,大雨似乎并没有打乱岛上居民生活的节奏。织网的仍旧穿针引线,采贝壳的仍旧把一个个稀奇古怪扔进提篮,除了每家屋檐下那只用来盛接雨水的大桶有了明显变化,不断上升的水位让雨后村庄有了一些不易察觉的不同。
不过我想这变化也只有像我这样对事事好奇的游客才会注意,对当地人来说,这一切早已司空见惯。这是属于岛居生活的平淡,日子也在平淡中慢慢消磨。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23:40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2007年初冬,我一个人来到菲律宾。出发前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气温骤降,北京终于进入冬天。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想去一些温暖的地方,把冷热交替的刺激进行到底。”
今年选择菲律宾并没有太明确的动机。只是无意间,我的视线落在世界版图上这深入太平洋的国度,她被蓝色环抱,与任何大陆板块都相距遥远。我想自己是被那种隔绝于世的孤傲所吸引。
我是在薄荷岛的沙滩酒吧完成的这篇游记。从身旁走过的菲律宾女孩指着我写的这些洋洋洒洒的方块字,好奇地问,那是什么意思?我笑着说,是在写自己与一个漂亮菲律宾女孩的邂逅。明知是我信口杜撰的恭维,可她仍旧笑得合不拢嘴。
“可我还不知道那个美丽女孩的名字,”我说。
“Mariafe,”她笑着说,“Maria是女神,Fe代表和平。”
“真是好听的名字。”这可不算恭维,而是我的由衷赞美。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39:03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零五七:他们的活,像一条河
2007年12月
中国,凤凰

如果以知名度为索引给千古苗人拉张榜单,那独占鳌头的必是蚩尤,而排行第二的一定是他。
他21岁时丢下枪,拿起笔,一生撰写美文无数,是我国近现代文学群峰中的珠穆朗玛,也是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一位中国人。
他,就是沈从文。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42:48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为满清提督的后代,沈从文是口含金匙出生的,幼年时还一度成为家族中心。如果按照相声艺人的说法,那就是“千顷地的一根苗,老哥仨的一只眼。”虽然望子成龙的愿望在沈父心中一直燃烧,可他也早早理智看出这不是块读书料。私塾管教虽严,可年幼的从文总能使出各种手段逃学,到湘西乡间的野山野水间逍遥取乐。当然关于逃学事件,沈从文自己还有另一版本的解释:“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得来,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
从文长到14岁光景,家乡这本大书已完全被他消化。时值民国初年,战乱纷繁,民风尚武。从文对母亲说,我要参军,当一名预备役士兵。母亲也正想不出应对日益顽劣儿子的方法,又想军中管教严格,应对他成长不无裨益,便欣然答应。很快,从文穿着妈妈新缝的灰布制服,与三百同乡一道,乘着一排蓬船出发了。
从14岁到20岁,几年的军旅生涯让沈从文一下子长大。在《从文自传》中他不止一次提到看杀头到麻木,明白了人命并不比猪狗高贵多少。这一段刀口舔血的经历也让他的人生与那些日日饱读四书五经的城市青年有了本质区别。
后来沈从文辗转来到北京,开始学习写作。可能是看多了硝烟与战火,看惯了深红浅红的鲜血和残缺不全的尸体。那一段本可大书特写的战事却被他有意规避,流转笔端的始终是唯美纯粹的湘西爱情故事。湘西男人都白脸长身且能歌善舞,女子皆聪慧美丽还有一点倔强。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翠翠、夭夭、二佬,伴着《边城》、《长河》、《龙朱》,一个个走进了读者心里。
如果说陶潜让湘西武陵成为“世外桃源”,那沈从文则让整个湘西世界充满了灵性,让这里的草木被太平和乐的光辉映得朦胧。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46:26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沈从文理想主义的一面在他创作初期的一系列爱情小说中被淋漓展现。而那一次阔别家乡16年后的沿途所感,则开创了中国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先河。
1934年初的那个晚冬,刚过而立的沈从文回家探望病中老母。他的轻舟沿沅水逆流而上,两岸被白雪覆盖的林木,一道道顺流时从不曾注意到的激流险滩,如一副看不够的画卷,在身前铺展。
水中行舟二十余日,长久的寂寞也催生了创作欲望。可这一次,他却把视线放得很平,不再去描写苗族青年鸳鸯蝴蝶的爱情,而把焦点落在沿途万万千千讨生活的普通人身上。此时独站船头的沈从文发现,刚才还增了几分豪情添了几分酒量的绝色风景竟变得有些模糊,而在命运洪流中始终一往无前的弱小生命却一个个清晰具体起来。
那吊脚楼上烈性的风月女子,却能为个水手等到望眼欲穿。那有些滑头的77岁老纤夫,干起活来却比年轻人还拼命。那当过土匪性格莽撞的水手,却把沈从文给他抽荤烟的赏钱换成几斤橘子送给这体面书生。
无论妓女、纤夫、水手,他们的影子本来渺小得微不足道,他们的故事本来零碎得称不上故事。“他们百年前或百年后的生活可能跟现在一模一样。但他们仍旧忠诚地活着,担负起自己那一份命运,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也从不逃避为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湘行散记》)
是沈从文把这些细碎片段串连成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这条河,不在北京,不在巴黎,不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她只专属湘西。这条河,会有波涛,会有暗涌,会刮风下雨,也能看到彩虹。
沈从文的轻舟终于穿过沅水回家了,他的文学生涯也因为这次穿越而通达伟大。

沈老最后一次回家是1988年,这次是永久性定居,不再走了。
他的侄子,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叔叔长眠的地方写下这样的话,“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原来河流的最终归宿不是注入大海,而是回到开始的地方。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5:48:52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07年的圣诞,我在凤凰。如果国内有什么地方让我心生向往,除了丽江、阳朔和西藏,就只剩一个凤凰。
沈老的书籍被摆放在古城每一间书店的醒目位置。之前只看过他的《边城》和与之类似的湘西爱情故事。这本《湘行散记》是无意中发现的。发现它,如同发现一座隐秘的宝藏。
再然后,无论我流窜到凤凰的哪间饭馆、哪家酒吧,点单后都会把这本书摊开,就着窗外的灯光看起来。有时看着看着走了神,脑子里竟凭空冒出诗句:

凤凰冬夜月染霜,
孤鹤昏鸦渡江忙。
谁家卷帘遮不住,
半碗清烧暗自香。

有时又会完全融入书中,忽略了身边流淌的沱江,眼前浮现的只有那条被无数生命涤荡过的长河。
恩,我也要沿着一条河流行走,去追溯两岸的生命轨迹,我对自己说。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16:35:27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oprah_1223 回复日期:2010…04…17 16:18:27    
每天看你的更新, 担心看的人少了有一天你不会再写下去!! 我83年的MM, 从小到大一直过着常人眼中的生活轨迹, 直到有一天在阳朔碰到了一个27 已经行走了20多个国家的菲律宾男孩, 他的行走方式是每到一个地方, 找一个工作, 融入当地生活, 遇到不同的人, 体验不同的事, 同时还需要寄钱给家里的弟妹上学。 他告诉我, 理想是自己的事, 有理想, 就去实现他 。 还好明白这些的时候发现自己还不太老, 从此自己开始了尝试这种背包生活, 西安, 成都, 阳朔, 丽江, 今年会去西藏尼泊尔, 然后会一直都下去。。。。喜欢你文字阐述时的视角角度, 胜过博客上面精美的图片, 希望能够一直写下去!!!


呵呵,放心,我是写给自己看的
当然有人看,我会更开心,哈哈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7 21:20:34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回楼上:趁自己还年轻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8 08:39:53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_口水茶 回复日期:2010…04…17 23:16:02    
马克先 好文当细读
有梦就去追 真羡慕楼主的人生

国贸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8 10:54:35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作者:lanluhuang 回复日期:2010…04…18 09:10:00    
一直在关注你的贴子,继续写下去,支持你!


哈哈,多谢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9 07:45:59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零五八:慢生活
2007年12月
中国,凤凰

沈老的墓碑位于听涛山之上。山不算高,终年苍翠。墓碑旁伴着五彩石与野菊花,还有沱江水的日夜流淌。来看望他的人不多,有的低着头,努力回忆着边城往事,有的干脆找个地方坐下,摊开书,无声地读。这里真安静,竟形成自发的气场,罩着每个人。而这种静,恰好与一里外的凤凰古城成了对比。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9 07:47:54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凤凰的闹是有原因的。200多年前,这里原本是满清政府为平定苗疆叛乱而修建的军事基地。枪声与炮火,最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后来苗汉相争的事故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学会了和谐相处。军事基地的作用变得名存实亡,却慢慢演化出许多城镇功能。每月初一、十五都会有人从乡下到城里赶集,卖炭的,卖水果的,卖米面的,都大声叫卖。人声的快乐喧哗,让这里愈发热闹。
凤凰现在的闹还与中外两位作家有关。一位是前文提到的沈从文,凤凰因为沈老家乡的身份而被国内读者熟识。另一位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把凤凰形容为“中国最美丽的城镇”,这毫不吝啬的褒扬也让许多外国读者认识了凤凰。正是这两类中外读者奠定了凤凰最初的辉煌。
不过凤凰之后的命运很像丽江与阳朔,被高密度的旅游经济占据,酒吧、餐馆、客栈、各类工艺品店几乎把古城每一条石板路两侧的空间填满。凤凰也就变得更热闹了,从早到晚,无止无歇。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0…04…19 07:49:51 读天涯 http://。dutianya。/m924
来凤凰旅行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人。第一种先看报纸,从花花绿绿旅游广告中一眼看到一个名称好听、花费又不太昂贵的地方。“凤凰?这地方便宜啊,从北京双飞还不到两千,走!”于是凤凰古城内外到处都能看到赶鸭大军。另一种人把沈从文当成偶像,把凤凰当成梦想。所以大概去过沈老墓地的人数就正好不多不少是第二种人的数量。
我应该也算第二种吧,在凤凰游荡了一周时间,没去任何明码标价的旅游景点。只放任自己脚步在古城中游荡。是在这来来回回的游荡中,我发现:

作者:小鹏2011 日期:20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