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凭啥提拔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板凭啥提拔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恕!币桓鋈宋薜拢突峄凳拢蝗绻胁牛茨艹墒隆I朴萌苏撸萌酥ぃ秩酥獭A醢钍怯萌说母呤郑盘袄罚⒉甲詈笤旆矗醢钊茨苡谜庑┤死窗镏约撼墒拢种扑堑亩檀Ρ苊獯次:Α�

    我们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却没有注意到海面下的冰山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一个人的品行、能力、水平,这些老板都需要,但这些都很难具体化。很难作为用人的执行原则,也不能作为实际用人的操作标准。就我几十年职场心得而言,老板真正想用的人,是可以掌控的人,是可以驾驭得了的人。老板用着放不放心,能不能驾驭,这才是海面下的冰山。很多老板喜欢“听话照做”的员工,就是因为这样的员工能够驾驭、执行力强。人的能力都是相对的,职场的大红人,未必能力一流,但往往更踏实更保险更可靠,况且,一帮能干的人也未必能组成一个最能干的集体。团队更讲求整体功能,有些人恃才傲物,喜欢玩自己的个性,虽说有个性未尝不好,但是,这与升迁无关,更与老板的关注点无关。

    就我的经验来说,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老板却无法驾驭,这个人,往往最早被淘汰出局。骏马当然可以拉着车子飞奔,但若是这匹骏马失去了缰绳,恐怕就会酿成翻车事故了。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付那些桀骜不驯的骏马,既要让它跑得快,又要提前系好缰绳。

    我曾经多次作为空降兵进入一些公司操盘。我在和老板谈的时候,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我必须有人事权。一般情况下,空降兵在公司,没有根基,没有派系,很难得到下属的支持。为此,我会首先让老板授予我人事权,并在公开场合向所有人申明。之后,我会真诚地和每一个下属沟通,谈话,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一圈下来,基本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支持我,如果有人还有想法,我的策略很简单:在我这里,没有下策,只有上策,这种下属,我会立即让他卷铺盖走人,无论他是元老,还是能力强的员工。

    公司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组织,老板没有耐心让每个人满意,更没有精力去说服每一个人,老板能够驾驭的员工,才是老板需要的好员工。

    【强人强语】

    ※被提拔,是员工的“一夜暴富”,而提拔是老板对员工最好的激励。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员工毕竟属于稀缺资源,大部分老板选人的标准并不高,而是在可选的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人。

    ※老板真正想用的人,是可以掌控的人,是可以驾驭得了的人。老板用着放不放心,能不能驾驭,这才是海面下的冰山。

    ※骏马当然可以拉着车子飞奔,但若是这匹骏马失去了缰绳,恐怕就会酿成翻车事故了。

    ※公司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组织,老板没有耐心让每个人满意,更没有精力去说服每一个人,老板能够驾驭的员工,才是老板需要的好员工。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琢磨事还是琢磨人?(1)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像一道选择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题,选对了,平步青云,选错了,就得多走些弯路。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经常给很多企业做培训咨询工作,很多人跟我讲:“赵老师,了解老板需要什么样的人,当然很重要,老板是公司最有权力的人,我成天去琢磨老板的个人喜好,会不会有些不务正业?”

    的确,老板是公司最有权力的人,由于隶属关系,职场的情况往往是:业务员怕经理,经理怕总监,总监怕分公司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怕总经理,总经理怕董事长。老板的个人喜好,往往会形成一个公司的风格,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老板向往的文化。

    我曾经打趣地对他们讲,在民营公司,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像一夫多妻。究竟要琢磨事,还是琢磨人,前提要看你,是不是“嫁”对了人。

    其实,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双向的。老板可以选择,提拔不提拔你;你可以选择,跟着哪个老板干。

    从我的经验来看,你值不值得跟着一个老板干,就一个标准:没有私心的老板不是好老板。如果有可能,你可以考察一个细节:一个老板,有一天发达了,跟他最久的那个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跟他最久的人,不论能力如何,至少是最忠诚、最可靠的,如果这样的人,老板都不提拔,或者卸磨杀驴、过河拆桥,那你最好离这样的老板远远的。因为,即使你再努力,也做不到跟他最久的那个人那样好。

    职场中遇到一个好老板、好上级,是非常幸运的。这里的好,并不仅仅是人品好,而是他愿意提携和培养下属。跟着一个好好先生,工作起来没压力,但发展空间也有限。很多职业技能不是培训来的,不是书本上学来的,而是跟着一个好领导多看、多琢磨,体悟来的。如果你能领会老板的工作思路、掌握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他的工作节奏及处理疑难问题的技巧,你成长的一定比别人快。好老板能够通过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你的悟性,在不知不觉中开拓你的能力,从而让你走上职场发展的快车道。

    能者多劳,能干的员工手头总是有大把的事情要做,当你的老板给你安排了一大堆事情,并且对你要求严格时,说明老板在很多事情上,很倚重你,希望你能担当大任。如果他还经常带你去参加各种商务活动,那你离提拔就不远了。即便不是如此,跟着他,你能学到东西就够了。

    一个人的才能、才华不等于成果,不等于结果,本事是靠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水平是靠久经考验练出来的。老板不会养闲人,如果你真有本事,能够做出成绩来,老板天天怕你跳槽,怎么会不给你高薪呢?

    人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首先选一个好平台,跟一个好老板,好好干,干出成绩来,让钱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钱。

    如果你“嫁”对了人,那就得认真想想,是应该琢磨事呢,还是琢磨人?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有位智者,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

    智者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大徒弟说:“用铲子铲。”

    二徒弟说:“用火烧。”

    三徒弟说:“撒上石灰。”

    四徒弟说:“连根拔去。”

    智者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琢磨事还是琢磨人?(2)

    一年后,徒弟们都来了,唯独智者没来。但他的徒弟们看到满地生机盎然的庄稼,却没有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道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其实,工作中,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踌躇不前,并不是在想怎么做成事,而是在想,怎么不出事。很多人天天想着除草,却压根没想过种庄稼。这类型的员工,他们看起来很听话,老板说东,他们就朝东;老板说西,他们就朝西。他们做事,想着自己的小九九,给自己留退路,怕担风险;他们既不琢磨事,也不琢磨人,是职场中的庸才,不堪大用。

    第二种人,天天梦想着升迁提拔,不过他们的主意却落在如何迎合老板、搞垮竞争对手上,对他们而言,除草就是除掉竞争对手。这类型的员工,不琢磨事,只琢磨人,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人际敏感和权谋能力,如果公关能力又很强,就会像花蝴蝶一样扑来扑去。这类员工,如果用错了地方,就是职场中的小人。

    第三种人,他们本性善良,为人真诚,做事踏踏实实,有着令人敬佩的务实精神。他们不琢磨人,只琢磨事,低头拉车,却很少抬头看天,是职场中的大多数。

    第四种人,他们既琢磨事,又琢磨人。他们属于职场中的翘楚,往往极容易成为领导者,要么是老板,要么是高管。

    第一种和第四种人,属于少数人。第二种和第三种人经常闹矛盾。前者务虚,后者务实。前者讥笑后者,后者也讥笑前者。

    那么,作为一名职场人,我们应该做哪种人呢?我认为,应该做第五种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先琢磨事,后琢磨人。

    其实,琢磨事和琢磨人,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放弃哪一面,都不合适。

    琢磨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工作不是游戏,想玩就玩;工作不是恋爱,需要投其所好。公司是个营利组织,要为组织贡献价值,才能生存。工作更像是婚姻,你需要忍耐,需要从点点滴滴中学会经营。人际关系、个人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很重要,但是立身之本还是事情本身。老板会因为你创造了价值而雇佣你,而不会因为你人际关系好而雇佣你。说白了,一个人做事的能力才是立身之本,其他都是辅助要素。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价值的,而人是琢磨不完的,应该将精力聚焦在琢磨事情上来。很多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琢磨人上,结果耽误了琢磨事。

    中国有相当多的老板是做业务出身,做业务,琢磨事,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而那些醉心于琢磨人的人,往往很难做成事。

    那是不是说,琢磨人不重要,当然不是。“种花须知百花异,树人要懂百人心”,要想被提拔,还是要懂人性。

    西汉开国丞相萧何是一个善于琢磨事的人,但却被刘邦怀疑心存异志。为了打消刘邦的顾虑,他也做了一些强取豪夺的恶事。水至清则无鱼,皇帝有了下属的把柄,心里便踏实了很多。萧何关键时刻,琢磨透了老板的心思,得以善终。

    在我看来,琢磨人有时候就像一盒火柴,一味重视它,有些荒唐;如果不重视它,那就很危险。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琢磨事好比是“质”,琢磨人好比是“文”,两者共同发展,方可大成。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人的职位越往高层升迁,就越要重视琢磨人,选人、育人、留人、用人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琢磨事与琢磨人就如同一个包子中分别包了两种馅,包子的味道如何,取决于这两种馅的比重。在不同的阶段,这两种馅的比重不同。基层员工要以琢磨事为主,中层员工要多琢磨事,适当琢磨点人;高层管理者要以琢磨人为主,琢磨事为辅。

    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明白,办公室不仅仅有政治,更重要的是要讲策略,以事情为导向,而不是以人为导向。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职场人应该如何把握琢磨事和琢磨人的度,从而获得提拔的机会?

    一是要让老板信得过、靠得住。

    谁不愿意用自己人呢?因为自己人更可靠。要琢磨老板的心思,成为老板的心腹。我们常说: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机会并不会平均分配。成为老板的心腹,就会获得更多提拔的机会,成长的机会。

    二是要琢磨大局。

    琢磨事,不仅要小处着手,更要大处着眼。公司毕竟是个整体,老板会优先考虑整体利益。如果你是一个基层员工,你所在的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如果你是一个部门总监,你的部门就是一个整体。你要明白大局之上还有一个大局,小团队、小部门的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三是要有进取心。

    爱琢磨事的人,往往进取心更强。而老板喜欢有上进心的人。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盘里的,惦记着地里的。”很多老板乐意提拔和培养肯吃苦的人,就是因为吃过苦的人,有斗志,以事情为导向,成长潜力大。

    四是要嘴巴严。

    哪个公司没有秘密,哪个老板没有禁忌?说三道四的长舌妇,往往最不可靠。雍正帝曾说:“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悟透了这段话,就学会了职场做人之道。

    五是要人缘好。

    你要和你上下左右的人都要搞好关系,即使是竞争对手。一个人,付出热心,就会获得别人的热心;付出真诚,就会收获别人的真诚。与同事处好关系,成为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你的提拔加分。

    其实,琢磨人也好,琢磨事也好,关键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在什么山,要唱什么歌。老板想提拔什么样的人,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强人强语】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像一道选择题。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题,选对了,平步青云,选错了,就得多走些弯路。

    ※你值不值得跟着一个老板干,就一个标准:没有私心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价值的,而人是琢磨不完的,应该将精力聚焦在琢磨事情上来。

    ※琢磨人有时候就像一盒火柴,一味重视它,有些荒唐;如果不重视它,那就很危险。

第一章  谁是下一个“被提拔”的人? 你学不了杜拉拉(1)

    《杜拉拉升职记》火了,职场人有了一个新昵称——“杜拉拉”们。从小说到话剧,从电影到电视剧,“杜拉拉”一路受捧。

    杜拉拉是何许人?小说中说,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在外企历练8年,从一个月入2500元外企行政助理做起,最终坐上全球500强公司HR总监交椅、月入25000元。

    杜拉拉的职场成长史,简直就是为成功学量身打造的经典范本:一不小心面试成功,然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搞定公司装修、年会、新品发布会等重要任务。一年时间内,做行政,懂人事,学公关,样样精通,简直成了杜铁人。不只如此,杜铁人还学会了办公室政治。她就像电脑游戏中的超人,一路上踩小怪打老怪跳壕沟,好不威风,在一个500强的企业,要时刻斗上级斗下级斗同事斗情敌,还能连升三级,这不是奇迹,也是传说。

    具备了游戏中的神力,杜铁人还得像游戏里的神人一样足够单纯,倔驴一样的她放弃了生活,一门心思地和工作斗争,为升职不惜越级上访。而古怪的老板生下来就是为了找杜拉拉的麻烦,再加上其中穿插的大量HR工作的点滴细节,为很多人“学习取经”提供了一个范本,被许多职场人士奉为真实的职场攻略、职场“菜鸟”必修课。

    那些试图通过自我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年轻人,有了杜拉拉这个楷模,一定会满怀豪情壮志!他们会追问自己:杜拉拉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正如这本小说的广告语一样:“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更值得参考!”

    但是,你学得了杜拉拉吗?

    在我看来,你学不了杜拉拉。

    先说个人条件。杜拉拉的教育背景是本科毕业,在当前,“本科生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的环境下,的确不算优秀,但要是再加上姿色中上、毅力超强、性格单纯、悟性奇高这些特质的话,现实的职场中恐怕找不出几个人来。

    再说杜式经验的适用性。我们选择一个人为榜样,其实就是选择了一个参照标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瓷器轻击其他瓷器,若声音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