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志乱-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棵小树的于夫罗,一脚踹落崖底。而在这段时间里,日律推演配合徐荣和西凉军队,继消灭了屯兵五原的当于骨都侯之后,彻底拔除了匈奴人安插在北方的这最后一颗钉子,屯兵定襄的郎氏骨都侯。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于夫罗彻底绝望了,他现在除了左南将军的雁门郡以外,已经一无所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左南将军向大将赵云请降,希望能得到我的宽恕。
可是赵云是这样告诉左南将军的:“投降可以,不过你们必须全军卸甲,交出武器。自此以后,我们大将军说什么,你们必须听什么,不得违抗。并且由我们的主公来定罪,看看你们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第四百五十九章 蒯越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中国尤其如此,办事情的人不多,搅屎棍子倒不少。袁术这家伙就是这么个主,南阳待得好好的还想要荆州。而且这个时间也比较考究,竟然选择了和我一样的出兵时间,八月,而带兵的人就更牛了,是孙坚,说白了,袁术就是刚从袁绍身边离去,就跑过去骚扰刘表了。
孙坚根本就没把刘表看在眼里。在他的认识里,荆州根本就没人能跟他对抗,荆州人士,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谁都无法抗拒他强大的武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孙坚的强大绝对是江南人士无所匹敌的,死于孙坚手里的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就是很好的例子。就连刘表的一众手下也认为刘表赢不了,只有蒯家兄弟认为此战可持。
刘表问:“众人皆言不可战,为何独独你兄弟二人却言可胜?”
蒯越躬身施礼道:“主公位列八俊,名动天下。剿山贼,平宗寇,贤德布于四海。然武略虽强,不足以对抗袁孙。但袁公路为人勇而无断,虽遣孙坚取荆州,却必不与孙坚同心,恐孙坚做大无治。故孙坚若胜,则将帅失和,必于粮草处制肘孙坚。故只要襄阳不下,孙坚必无所作为。孙坚为人好武事,区星作乱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於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孙坚曾与军中主簿言:‘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可见其人骁勇,却无机心,乃一勇之夫,故不足惧。彼狭破董之余威来荆州,势不可挡,可先数败于孙坚,骄慢其心,让其围困襄阳,襄阳城坚,急切间,必不可拔。。。。。。。”
ps:见《三国志》,《吴录》
刘表听后笑道:“善,异度所言,甚得我心,孙坚必破矣。”
战局果然是按照蒯越设计的来的,刘表装作气势很盛的样子,遣大将黄祖过汉水,反击孙坚,在邓县和樊城之间根孙坚打了一场大仗。
孙坚最喜欢的就是野战了,正面冲杀哪能让黄祖占便宜啊。武艺高超的孙坚,最期待的就是阵前搏杀了。于是孙坚身先士卒,仗着过人的武艺在前面冲杀,根本不把黄祖率领的荆州军放在眼里。他的这一举动,充分的激励了豫州将士的士气,本来豫州军将就士气高昂,主帅的冲锋又给他们加了一把劲,豫州军兵看到主帅都如此勇猛,那还能不拼命,所有的士卒都跟疯了一样砸向黄祖的军阵。
那黄祖还能顶得住啊,中军乱箭齐发,想要遏制住孙坚的冲击,却根本就办不到。孙坚虽是一勇之夫,却绝不是这种小弓小弩所能阻挡得了的,武艺精湛的他,一路拨打雕翎,却没有降低一点儿速度,向箭头一样冲进了黄祖的大军。
黄祖的士兵看到对方如此凶猛,还没等孙坚的部队冲到跟前就已经怯战了,做好了逃跑的准备。等孙坚离大军还有不到三十步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先转身逃跑的,有一个人带动,其他人一下就全都跟着乱掉了。根本没几个人敢阻挡孙坚的冲阵,大部分的人都在互相挤撞,前呼后拥的逃跑,把后背彻底留给了孙坚军。
好歹也是上万人的队伍,这样的前后命令不统一,那还有个跑啊,孙坚军从后面赶上来,跟砍瓜切菜一样屠杀着逃跑的黄祖军。不少人一看形势不妙,立即跪地求饶,请求投降。可是兴奋过头了的孙坚军这会儿已经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误杀了不少跪在地上的荆州兵。
黄祖本来就没想赢,所以士气低迷也是正常的,但他没想到会败得这么惨,绕过邓塞,坐船回到襄阳的荆州兵马已不足千人。
ps:楚长城之前还有一条长城邓塞。楚借舅父国邓国的路北上伐申,看到邓国有一道南起襄樊,北到邓州穰东镇的土筑墙,起名“邓塞”,西防楚巴,东防强随,邓塞之间有关城,今在邓州和襄樊各有一邓塞名,因长城全部为土筑,现只有邓塞关城遗址和地名,土长城主墙已无存。楚因此受到启发,灭申后就在今方城县东北的两山夹击的台地上,仿照邓塞,建造了楚长城方城。这就是中国长城的鼻祖…邓塞。
可是黄祖虽然败于孙坚,而且败得如此之惨,刘表不仅没有降罪于黄祖,还对黄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元亲不必挂怀,下去休息吧。如果觉得过意不去,可以去组织好兵马守城,守住襄阳才是重中之重。”
第四百六十章 岘山
    孙坚的攻城战可谓苦矣,五万多人围着襄阳城猛攻了两个多月,硬是为能撼动襄阳分毫。八月的最大问题就是刚刚收割完作物,粮食问题并不突出,尤其是像荆州这么富庶的地方,襄阳储存的粮食几乎够守城部队一天三顿三年消耗的,所以守城部队最大的后顾之忧没有了。黄祖现在反而心情轻松,不就是拉锯战嘛,守城的绝对占据优势,来吧,谁怕谁啊!!
刚开始的时候荆州的部队还有点儿胆战心惊,刘表下令不得出城野战,让士气着实受到了打击。尤其是黄祖刚刚打了一场败仗,士气已然不怎么样了,这个命令一下,那士气还能好?不过,时间会抹平一切,随着时光的流逝,龟缩防守对于士气的影响也就降低了。孙坚虽然勇猛,但是豫州兵也就那么回事,没有青州兵的攻城武器,何防御超强的战甲,箭射上了一样会死的,就连他们的主公孙坚也一样会负伤的。
随着守城器械的能力发挥,孙坚军在城下一筹莫展,甚至他自己的英勇表现也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孙坚的肩部负伤了,不得不撤下攻城部队,等候下一次进攻机会,而城内的黄祖知道就算是孙坚负伤了,他也不一定打得赢,所以干脆放弃了这次机会,继续死守。
因此,几天的攻城战之后,肩头缠着绷带的孙坚就只能眼看着襄阳城头的旌旗招展,却怎么样也攻不进去,黄祖率领的守军反而士气高。
自打襄阳被围的第三天,袁术就开始陆续减少军粮供应,据说是黄巾残匪在汝南一带作乱,所以袁术不得不出兵剿匪。但是黄巾贼们很狡猾,焚烧了袁术的一处囤粮地,因此,他手中的粮食也不够用了。孙坚并未对此表示出太强烈的不满,只是下令手下的士卒到襄阳周边的村镇去抢劫粮草,按他的话说:“再怎么样,我也不会让我的士卒在作战期间一天只吃两顿饭的。”
但是两军作战,周围的居民必定受到影响,孙坚的士兵抢劫起来没有界限,甚至抢到了南阳附近,新野,樊城等地更是备受**。随着孙坚士兵的抢劫,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连一些在当地躲避战乱的富人,以及一些乡绅世家也没能躲过这一劫,遭到了劫掠。不得以之下,这些士绅和老百姓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开始奔走逃避。就连离襄阳还有一段距离的江陵,都开始有人逃离了。
而这些人几乎清一色的绕过作战的襄阳,前往荒僻的扬州,有的甚至逃得更远,逃向了离作战半径更远的徐州。那里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自打黄巾之乱起,徐州的战事就可以说是最少的,粮草储备也最充足,足以养活大批逃难的人群。
孙坚在襄阳城下呆得心烦,但是却毫无办法,攻城战本来就不是孙坚擅长的,何况襄阳城高水深呢。孙坚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襄阳城守军出城的机会,这样他才可以消灭一部分荆州守军,振奋一下士气,这样他才会有拿下襄阳的机会。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也许他将不得不撤回南阳。这对于孙坚来讲,是很难接受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然孙坚一直没有进攻,但是他很耐心,他觉得,刘表一定不会干于这么守下去,他一定会派兵出城攻击我的部队的,而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偷营。果不其然,在忍耐了两个多月之后,襄阳城的城门终于打开了,一只三千人的队伍,悄悄地从里面出来了。
孙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拍中军大帐内的桌案:“好。放他们进来,我要全歼这支队伍。”
黄祖知道这次偷袭的重要性,可是他并不赞同蒯越的观点,三千人一起冲进去该有多好,为什么要留一千人在营门口呢?我不信孙坚在等着我。但是他不敢不听刘表的吩咐,既然刘表要求他这么做,他也只好依从,不过他留了个心眼,打算只留了五百兵在营门口,自己也坠在后面。
大军居然能够轻松的闯入孙坚的大营,这让黄祖心中大喜。但是前面营寨里的士卒不多,而且一听见说荆州军偷营,就都跑了,荆州军能杀死的豫州士兵根本没多少,这让黄祖起了疑心,难道孙坚真的有埋伏。
就在这时候,孙坚的中军大帐突然冒起了火光,无数喊杀声从中后营,以及前营的两侧发了出来。黄祖一听声音就知道完了,果然不出蒯越所料,孙坚军有准备。看来现在只能采用蒯越的计策了,不过逃向岘山真的就能打败孙坚军吗?
黄祖心中犹豫着,但还是发出撤退的命令,带着几百人马,引着孙坚的部队逃往岘山。
第四百六十一章 风林
    襄阳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望楚山(中岘)、万山(上岘),她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可怜的孙坚根本不知道今天就是他埋骨之日,而这个可憎的岘山就是他的埋骨之所。
孙坚现在只知道的是黄祖跑了,让他的歼敌大计受到了影响,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黄祖抓住,重振士气,争取早日拿下襄阳。实际上孙坚有一个想法,一直没跟众将说,袁术对他的态度令他很不满意。他这次之所以听从袁术的建议打荆州,就是想把荆州打下来,让袁术去当那个荆州牧,这样粮草和地盘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就在没有人制肘他了。
他想的是很好,所以他也很拼命。想要还清他欠袁术的人情债,可是事实偏偏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一座襄阳城居然挡住了他的去路,让他进退失据。这次他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怎么能让他就这么溜走呢,所以他铁了心一样紧追在黄祖他们的屁股后面跑。
黄祖慌慌张张的,他不知道刘表为什么布置他一定要向首山跑,他现在手上只有可怜的五百人,还不能回城,这让他信心严重不足。不过黄祖也是有办法的,既然装样子,那就要装得像,黄祖作出一幅想要回襄阳城的样子,但是襄阳城的吊桥没有落下来,所以黄祖只好带兵绕着城逃跑。
黄祖装得像,孙坚自然也就落入圈套了。他踏出大营的时候正好看见黄祖在前面跑。孙坚大喝一声:“小儿黄祖,哪里走。”
黄祖当然没有来得及进城了,进了城圈套就失去作用了,所以他绕过城墙本着西门就下去了,眼看西门就要到了,黄祖冲城上大喊:“我是黄祖,快点儿开门。”
可是城上守门的居然是蒯良,他用焦急的声音喊道:“黄将军快些跑,城门是不能开了,孙坚小儿就在你的后面。你若进来,恐襄阳失矣。黄将军不若取道岘山,去宜城躲避一下,暂避锋芒。”
黄祖知道是装样子,于是大声叫骂着离开了西门:“蒯子柔,你给老子等着,我不会饶了你的。孙坚离开的那一天,老子会回来的,你就洗干净脖子等着受死吧。”
黄祖骑在马上催促士卒快跑,这些士卒也是人啊,不由得抱怨:“黄将军,这甲胄太重,我们跑不动。”
黄祖也痛快,:“脱了,扔了,反正只要能留下命来就行。”
这下好,荆州的兵马开始丢盔卸甲了。这下可更像败兵了,有的士兵更绝,刀茅器械都不要了,空着手,穿着小衣跑。晚上本来就安静,这入冬以后的晚上,连青蛙和虫子都没有声息了,声音传得格外远。孙坚在后面听得真真切切,心中不禁大喜,他本来还害怕黄祖跑回城里呢,这下孙坚可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抓住黄祖。
黄祖的士兵能扔得都扔了,这轻装前进岂是甲胄齐全的人追得上的。孙坚虽然跟得紧,但是一时距离反倒越拉越远了。更令孙坚生气的是,地上扔的东西,可以回来打扫战场的时候回来再捡,可是他手下这帮人竟然跟没见过世面似的,一边跑一边打扫战场,队形一下就乱了,速度也慢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孙坚大怒:“全体士卒,不得再捡荆州军丢弃的东西,把自己捡到的也都丢掉。身上的能脱的尽量都脱了,回来的时候再穿上,现在加把劲快跑,一定要活捉黄祖。”
孙坚的部队还是训练有素的,一听命令,立刻把手中的东西扔了,一边跑,一边丢弃身上的东西。除了武器,能脱的全都脱了,有几个实诚的,为了执行命令彻底,竟然脱得都快光了。
黄祖现在稍微放点儿心了,眼看着跑到岘山了。可惜,什么动静都没有,没办法,继续跑吧,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难道还能回头吗?黄祖一边跑,一边在心中痛骂蒯氏兄弟,这他他妈打得叫什么仗啊。
孙坚的队伍越跑越快,这是有原因的,虽然江南气候温暖,可是十一月初的气温也不是穿着小衣就受得了的,不快跑不行啊,谁让他们脱得比荆州军更彻底呢。
黄祖眼看着孙坚撵了上来,心里那个着急劲就别提了,可是都已经到风林关了,到现在他也没看出来,蒯氏兄弟说的埋伏在哪里。黄祖一边跑一边难过,眼看着就要通过风林关了,突然无数的弓弦响处,后面紧追得孙坚应声倒地。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兵锋
    孙坚的形象太突出了,过人的英姿,强悍的气势,以及大了别人一倍以上的嗓门,这一切都是他吸引弓箭的原因。但是遭到弓箭袭击的显然不止他一个人,当听到弓弦向东的时候,大部分的亲兵都展现出了他们应有的素质,堵枪眼。拿自己的身体来保卫他们的主帅孙坚。
但是孙坚干过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下令让这些追逐敌人的士兵丢弃了他们的铠甲,这直接造成了防御力的严重下降,挡上一两支箭也就罢了,现在可是数千支。这些亲兵侍卫虽然勇猛,挡下了其中的大部分,但还是有很多漏网的,在最外圈的更是凄惨,很多人都让弓箭射成了刺猬,扎得浑身都是箭。
孙坚的本事大,但是太靠前,所以孙坚也中了好几支箭,尤其是胸口还中了一支。这支箭明显不是普通人射的,扎得很深,孙坚一口气上不来,一头就栽到了马下。
荆州军也是得理不让人,竟然呼叫着从两侧的竹林里杀了出来,埋伏的荆州军领兵大将吕公嘴里还喊着:“孙坚已死,投降免死。”的口号,一时间荆州军威大盛。连那些快跑不动的黄祖军兵也像疯了一样杀了个回马枪,这会儿看,怎么着都不像跑了几十里地的样子。
荆州军是显得很强悍,但是他们忘了一条军家大忌,他们出来的太早了。那就是穷寇莫追,哀兵必胜。现在的豫州军已经疯狂了,他们几乎都是孙坚的直属卫队,尤其是亲兵身为队长的程普更是状若疯户的锁定了荆州大将吕公。
实际上这也不能赖吕公他们,孙坚的部队对他们的打压让他们忍耐的时间太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