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着-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8年8月,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共招聘到教师9名,招收学生38名。第一学期过去,除去投资不说,学校运营亏损6万多元。合伙人动摇了,他们觉得这是个无底洞,纷纷要求撤资。侯召然也很苦恼,但良心告诉他,决不能半途而废,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让全乡的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家。
20鴇F年,几名合伙人看办学没什么希望,纷纷撤了资,有的老师坚持不住也走了,年底,陷入窘境的侯召然抱头大哭,“死的念头都有了”。但留下来的老师对他说:“召然,我们不是冲你的工资来的,我们看重的是这个留守儿童学校,认准的是你这个人”。侯召然被感动了,他找亲戚朋友借,东拼西凑了鴇F万元,乡里也帮他协调了15万元贷款,学校暂时渡过了难关。
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办学之初,侯召然就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善。五年多来,他投入近150万元,陆续盖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校园面积已扩展到30亩。学校坚持以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使教学规模逐步走向规范,由起初办学时的3个教学班32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11个教学班530多名学生;教师由9名发展到36名。已经为乡中输送了鴇F6名学生。
办学以来,荆棘与鲜花同路,坎坷和欢歌齐飞。在和师生们的朝夕相处中,侯召然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情感已与他们融为一体。他深为大家的满腔热情所感动。说实在的,他真把这群孩子当做了自己的亲生。看到孩子们勤奋吃苦的样子,想到他们远离父母,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眼神,他不知掉了多少次泪。
侯召然校长的心中始终铭记着“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这句话。他把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他常想办法资助他们,经常减免他们的生活费,五年多来,学校累计为贫困学生减免生活费鴇F万余元,高亚楠、张浩楠只是其中的两位。一次,留守儿童赵雪莹70多岁的爷爷送她上学,走在路上摔了一跤,脸上磕破了好几快皮,一脸的血,但他还是坚持把孙女送到学校,他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总算安心了”。听到这,侯校长无法掩饰内心的酸楚,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他把老人送到医院包扎,又塞给他鴇F0元钱。
学校给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详细登记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联系方式、家庭状况等,还在学校安装了一部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学生随时可以和父母通电话。老师定期对留守儿童学生进行家访,掌握学生家庭情况。
除正常的教学外,侯召然多方筹措资金,给孩子们购置了电视、电脑、课外读物及体育器材。市、县、乡有关领导及相关单位也为孩子们送来了衣服、图书、体育器材等生活、学习用品。侯召然经常对孩子们讲,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报恩,将来回报社****。
谈起办校5年来的感想,侯召然说:“返乡办校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实现我的一个心愿。每次在家长会上,听到家长对我表示感谢,我觉得很幸福”。
如今,学校建起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餐厅、浴室、厕所及操场,校园面积扩展到30余亩。为办好学,仅有初中文化的侯召然下决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变外行为内行,自费参加了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大专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管理带出一流的精英团队,学校团队通过五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终于采摘到了丰硕的果实:XD年9月被叶县教体局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XD年6月被叶县共青团、叶县妇联会、叶县科协授予“留守儿童、亲情家园”荣誉称号,并亲自送匾挂牌;2011年6月被叶县总工会授予“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9月被平顶山市总工会授予“示范性职工书屋”;2011年8月被中共水寨乡委员会、水寨乡政府授予“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鴇F年3月被推选为叶县九届政协委员;20鴇F年8月,侯召然入选“全国百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校长”,20鴇F年11月荣获“共青团叶县县委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如今,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的工作是越做越细,名声越来越大,社****形象越来越好,学校越办越红火。前来学校取经的人是络绎不绝。2013年5月29日,县委常委、叶县纪委书记仝红伟、县委常委、叶县统战部部长崔利杰等领导观摩了该校留守儿童的才艺表演后,惊叹道:“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相信这里的孩子有这样的天赋和才艺”。2013年6月3日,县委常委、叶县县委副书记、叶县人民政府县长古松到该校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
在鲜花和掌声面前,侯召然没有自满,没有陶醉。他深知,曾经的汗水让他们更加充实,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曾经的辉煌,为了叶县奥琪尔留守儿童实验学校的发展,为了明天的太阳,他们将一如既往的辛勤耕耘,默默浇灌,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董红卫也是一个受人关注的人物。他自任桃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工作为己任,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深得群众拥护,在当地树起了良好的口碑。2013年4月3日上午,我有幸联系到了日理万机的大忙人…董红卫。带上数码相机,骑上我心爱的“美利达”,骑行5公里到桃奉社区施工现场采访。阳春四月;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景色宜人的季节。骑行在乡村的村村通公路上,呼吸着新鲜、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舒畅。放眼四周,尽是碧绿的田野,瞧!春姑娘挎着一篮希望,悄悄的来到了田野。哇!一片片油菜绽开了黄澄澄的小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涌起了层层金色的波浪,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清香。它们仰起可爱无比的小脸蛋,天真无邪地望着蔚蓝的蓝天。一群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在油菜花中忙着采蜜呢。绿油油的麦田齐刷刷的一片,像一张绿色大地毯铺在地上。麦苗的叶子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我完全被这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了,面对大自然,我深深的呼吸着这带有芳香的空气,心里感觉惬意极了,若不是心驰神往的去水寨乡桃奉社区施工现场采访,我会立马停下“美利达”,跑到田野里好好地享受享受,享受这眼前美景,享受这无限春光。董红卫同志自任桃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桃奉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全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董红卫,男;汉族;1969年8月年出生于叶县水寨乡桃奉村;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1998年6月任村会计,2011年11月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书记,董红卫书记深知自己肩头的责任,更清楚村“两委”班子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所以,上任伊始,他就制定了目标,要带领全村百姓闯出一条致富路。董红卫书记注重班子建设,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明确责任,当好带头人,公开公正处理事情,做到清清白白;为群众办事,不推诿不拖拉;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党员观看电教片和科技知识培训片。此外,注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力度,对公开内容不断量化、细化。不仅如此,董红卫书记还千方百计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发展经济,走共同致富之路。一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桃奉村一直是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的传统种植模式,群众收入低。董红卫在外出考察后发现,近几年来种植蔬菜收益一直不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农业增收项目。但由于桃奉村的地势平缓,旱了无法浇,涝了无法排,村民们想种植蔬菜却不敢种。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初,他带领村干部投资近鴇F万元,在规划的70亩蔬菜大棚地上打了3眼机井,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有养猪的传统。但村民怕偷,想养不敢养。董红卫召开两委会讨论后决定在村上成立了一支夜间巡逻队,每天晚上由一名村干部带队轮流值班巡逻;确保了村民的财产安全。为了让群众信服,他带头建了猪场,看到发展势头良好,村里群众纷纷效仿,现在全村已发展规模养猪、养牛户30余户。三是狠抓劳务经济,加大对外输出农民工的力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业使用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仅靠种地难有大的作为。只有把劳动力输出去或上项目,才能彻底摆脱全村的贫困面貌,董红卫率先在村干部中实行村干部轮岗制度,即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成两批,一部分带领村里有电焊技能的50多名青壮劳动力到青岛、广州、天津搞劳务输出,另一部分在家开展工作,一轮半年。如今全村已有68名群众在青岛做电焊工,60多人在天津做修建码头工程,如今仅劳务收入一项,年收入就达300万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董红伟带领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经多方考察论证后,在村南时南线北侧征地180余亩建设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社区内计划建设220套上下两层、户型统一的联体别墅。目前,一期工程基本结束,新建别墅鴇F6套。工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已和“平顶山宏飞建筑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公司经理李要领系本乡籍知名人士,身家百万,来村实地考察后,深为村两委干部的工作干劲及群众报名热情所感动,当即拍板以全市最低价(220元/平方米)承包了工程,也算是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尽些力,做点贡献。
董红卫忙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家里很难得到照料,经常是妻子一个人忙里忙外,孩子也时常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多年来,她一直默默无闻的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只要是为了群众的事,都值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董红卫,任村支部书记以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他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认真践行宗旨教育,勤政廉政为民,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他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桃奉村的上空。
典型引路推动各业蓬勃发展。在宣传报道的推动下,当地一个非公企业老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个人就是现任叶县恒泰制衣厂的总经理刘俱耿。他从一个在外务工的青年,靠毅力和智慧,从一家私营服装企业的清洁工做起,一步一步走向管理层,当他预测到服装行业孕育的无限商机后,决定放弃优厚的薪金待遇,辞职回乡,自办厂子。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所创办的服装厂已远近闻名。叶县恒泰制衣厂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夸子营村西北部鴇F0米处,厂子南部200米就是省道“时南”线,东300米是乡政府所在地,占地2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建厂。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全国劳模赵启良引荐,我有幸结识了叶县恒泰制衣厂总经理刘俱耿先生。彼此寒暄后,刘总热情的邀请我到生产车间实地看看,在宽敞的厂房里,工人们一个个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有序的工作着,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车间内安全警示、标语、器械、设备应有尽有。看到这,我对刘总肃然起敬,好奇心驱使我想尽快走进刘总心田,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他。  在简陋但十分整洁的办公室里,刘总向我娓娓谈起了他一路艰辛的创业经历。  1975年6月18日,刘俱耿出生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文峰乡小河刘村,家里兄弟姐妹四人,父亲在平顶山煤矿做苦力,母亲在家务农,一家大小的开支几乎全靠父亲微博的工资来支撑。为了减轻家庭生活的压力,懂事明理的刘俱耿于1992年7月高中毕业时,做出一个让全家失望的选择:放弃高考,出外打工挣钱,为家里分忧。  1992年秋,刘俱耿背起行囊,含泪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只身一人来到广东东莞打工。  一个刚踏入社****的学生娃儿,找工作谈何容易,他四处打探,在大街上到处寻找招工信息,身上带的300元钱还是母亲跑了几家借来的,没找到工作前,他舍不得花,每天只好靠吃馍和喝茶维持生计,晚上睡觉找涵洞。这样维持了20多天。一天上午,一个刚贴出的招工信息吸引了刘俱耿的眼球,原来有个叫“溢峰制衣厂”的私营企业招几个清洁工,工资200元左右。刘俱耿想都没想,就前去应聘,从此踏上了他人生的旅途。  刚进厂子,人生地不熟,真是吃尽了苦头,什么脏活、累活几乎让他全包了,为了生计和前途,颇有心计的刘俱耿全然不顾这些,一如既往、勤奋工作,把本职工作干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这一切的一切,领导看得见,员工们更看得见。一年后,主管业务的一位副经理找他谈话,问他愿意不愿意学

☆、第二十七章  美丽的谎言

第二十七章  美丽的谎言
   小亚楠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一个偏僻的农家,今年11岁,他是一个十分可爱但又可怜的留守儿童。他的父亲亭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没技术,二没学问,在村里大家都称呼他“老实头儿”,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也没有一个人来提亲,直到38岁那年,才经邻村一个媒婆牵线,花8000元钱娶了一个身有残疾的二婚寡妇荣。亭和荣婚后相处倒也和睦,曾过了一段清贫但很宁静的生活。大约一年以后,随着小亚楠的出生打破了家庭的宁静。他的母亲生他时死于大出血,爷爷也因家里的突然变故伤了元气,一病不起,不久也与世长辞,家里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小亚楠是个不幸中的幸运儿。他完全靠热心的乡邻一口口喂养才慢慢成长起来的。为了养家糊口,在小亚楠2岁时,亭不得不收拾好行囊,跟着同村的人去广东东莞打工挣钱,他含着泪靠别了年迈的母亲和哭喊着让爸爸抱的小亚楠。亭只好放下行囊,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抱起孩子亲了又亲,眼泪滴到孩子的脸上,连放几次都放不下,惹得同伴直催,没办法,亭只好给小亚楠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是等到晚上天空有星星出现时就回来抱他玩,给他买好吃的面包和他最喜欢的玩具。天真的小亚楠信以为真,竟破涕为笑,催着爸爸上路。从此以后,孩子就这样傻傻的等呀等……直到现在,他最期盼的就是过晚上,喜欢天空有星星出现,他常常望着天空发呆,他多想让爸爸回来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亚楠自小跟奶奶相依为命。5岁就会帮助奶奶干家务、做饭。6岁时被送到离家6里远的一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学习。家里的经济处境和学习上的独立,使小亚楠从小就学会了节约和自理,从不乱花一分钱。买东西时就买便宜而又实用的,每一分钱他都会花在刀刃上。每到周六,他准会在下午将家里家外彻底清扫一次,并帮奶奶做家务,此时,他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煮饭、洗衣、做菜。生活的磨砺让小亚楠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和坚强。在学校亚楠是个好学生。他学习很刻苦,课堂上,他认真听讲,课下他细心做作业,为了省钱,他常常以手代笔默写生字、词语和句子。由于勤奋和努力,期末考试竟考了双百分。到上二年级时,小亚楠就开始做起了班干部,并主动承担起了帮助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