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雄马上将这二百人重新组织起来,因留下来的这百余人虽有与敌皆亡的决心,可因久未训练,战力有限,杜雄便命他们持弓在关上支援,而他亲自带来的百余亲兵则分头把守城墙,决不能让鞑靼骑兵冲上城门。一旦鞑靼骑兵夺了这卫军门,则是进可攻,退可守,再无忧虑。
巴克见关下大明士卒只顾向城外逃命,一时兴起,便分出一半兵力由手下副将负责继续攻打城门,务必要将城门拿下来。在他看来,大部分明军已经逃跑,关上不过两百余人,在一千鞑靼勇士的攻击下还不是手来擒来。他自己却带人出关围杀这些大明士卒。
关上的杜雄根本顾不得带人冲出城门的巴克等人,只是巴克手下副将所带来的压力就已经让他应对不暇。那名副将本就是巴克手下得力战将,对巴克交待的任务不敢有半点马虎。
因为是在城内攻击城墙当我要省力得多,在城门两侧都有通向城墙的石阶,杜雄只能将手下仅有的一百名亲兵再次一分为二,分别把守,留下来的毛剌关守军就站在城门楼上负责支援。而鞑靼副将连攻城器械都省了,他叫人手举大盾,顺石阶而上。
城门上的弓箭手对拾阶而上的鞑靼士卒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一则鞑靼士卒在没与杜等人接战时都高举盾牌,一旦接战,就凭城门上的这些士卒的本事又怕误伤自己人,根本不敢射箭。
好在杜雄这百人都是杜松亲兵,战力不同凡响,而城门两侧虽然都有石阶,可也不过三米宽,鞑靼的人数优势显示不出来,这才险险阻住了鞑靼士卒的攻势。
可站在后面的杜雄却也知道,如此下去,关破人亡却是早晚的事情,现在他只能希望派到杜松大人那里的传信兵尽快赶到,早些请来援兵。
第三十三章 吴襄来援(一)
城门上的战事还在僵持,而冲到城外的巴克却是好不得意。逃跑的大明士卒虽也有近千人之多,可全是步兵,加上一心逃命,生怕跑得慢了被身后追来的鞑靼骑兵赶上,根本连向后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巴克出了城门一见这些如同下水的鸭子一般四散逃命的大明士卒,忍不住哈哈大笑,马上传令手下骑兵,以百人队为组各自冲杀,并许下承诺,今天斩首最多的,等回了草原他亲自请他喝酒。
众鞑靼骑兵轰然应了一声,便各自跟随着自己的队长向四面八方冲杀而去。而巴克当然也不甘落后,马上带着手下亲兵拍马赶了上去。
在城外的平原上,鞑靼骑后将他们在草原上狩猎的本领全用在的这些只顾逃命的大明士卒身上。只见这些鞑靼骑兵骑马追至距大明士卒百步左右时,便取弓搭箭,照准那些将后背交给敌人的大明士卒的后心一箭过去便必有一人倒下,随后鞑靼骑兵打马冲上去一刀砍下大明士卒的头颅,作为自己的战利品。
整个平原成了鞑靼骑的狩猎场,而那个巴克甚至在马上嘲笑着对身边的亲兵道:“你看这些大明士卒,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还不如回草原去打那些兔子,就算那些兔子在知道必死的情况下也会拼命反击,可你看他们,竟然没有一人反击。”
旁边的亲兵也随之大笑,可他们却不会因为大明士卒的软弱而放弃对他们的追杀。
而此时的毛剌关内已经是火光冲天,看来齐赛诺延已经开始执行他的计划,放火烧城。巴克看后更是哈哈大笑,看来这毛剌关注定要成为自己征途上的一块垫脚石,不过他对手下副将至今还没有将卫军门拿下感到有些不满。
一刻钟后,巴克已带领手下亲兵追杀至离卫军门西面几里远地方,每人的马背上都挂了多少不等的大明士卒的头颅,原本近千人的大明士卒此时已只剩下四五百人,正被鞑靼骑兵分割包围,不过鞑靼却也不急着取他们的性命,仿佛灵猫戏鼠般围着这些大明士卒你一刀我一箭,听着这些大明士卒临死前的哀号、惨叫声,好像在听最美妙的音乐一般享受,直到他们身上的鲜血流得差不多了,才一刀斩下头颅挂在马鞍上。
正在这些鞑靼骑毫无人性的砍杀大明士卒时,却突听西面驿道上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并越来越近。巴克暗叫一声不好,看来这次有些玩大了,只顾得戏弄这些逃跑的大明士卒,却忘了这是在大明的境内,他们随时都会有援兵出现。
他不知到底有多少援兵,忙命手下四处传令,加快动作,争取在这股骑兵到来之前将眼前这些被围的大明士卒全部砍杀,然后列阵迎敌。
可此时手下的骑兵为了争取战功,追杀那些大明士卒早已分散到四处,有的甚至已经绕到定军门前,现在再想集合他们实在是有些困难。
一会功夫,就见驿道远处一杆大旗首先出现,迎着朝阳随风飘扬,只是距离过远还看不清到底上面的字,不过巴克看到旗下的人马却又放心了。
原来在大旗后面竟只有百余人而已,虽然旗帜鲜明,盔甲整齐,可仅有百人又能如何,巴克对自己及手下这些亲兵的能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又是在对自己有利的平原上,巴克有信心在一次冲锋下就将这百余人的小队伍冲得七零八落,随后再将他们逐一砍杀,想到这儿他不禁面露笑容,也不急着去找其他部下,反而下令让他们不得过来支援,他要让手下这些小兔崽子看看他的本领。
很快这队仅百余的骑兵已经到了距巴克仅里许的地方,只见前面大旗一挥,百余骑兵全部站定,列阵以待。而巴克也已组织好手下亲兵,只等一声令下,便全军冲锋。这时巴克也看清了大旗上斗大的吴字。原来这队骑兵正是吴襄及其部下。
当时杜松在毛剌关上看到鞑靼骑兵大举来犯,便命人点燃烽火,以求援兵。烽火一被点燃,随后附近的各关卡、驿台看到后也纷纷点燃烽火,一路向远处传去。很快辽西各卫所堡台便都得到了消息,可大部分卫所堡台因为久不经战阵,在集合士卒时浪费了不少时间,再加上各部主官都怕上战场,又故意托延,所以迟迟不见有援兵到来。
而吴襄在高台堡也得到了消息,千户李玉本来也不想派出援兵,他此时手下除了几十个亲兵就只有吴襄这支队伍,用来保护自己还嫌不够,又如何肯派援兵。
最后还是吴襄主动请缨,并告诉李玉说,他们在赶赴高台堡一事上已经违反了军纪,如果烽火传出又不去支援等将来追究起来恐怕责任不小,但如果派出援兵,不管人数多少,最起码也算是立了一功。
李玉听后反复思考,觉得吴襄说得也有些道理,而且既然毛剌关有敌,那自己在高台堡也算安全,而且派吴襄去,不论事成事败对自己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吴襄立功那自己是指挥有力,如果失败,甚至全军覆没,那对自己也无丝毫损失,反正吴襄手下的百余人都是他自己亲族家奴。
最后李玉点点头,道:“好,义武,就由你带领部下速去支援,不过还要小心从事。”
吴襄应了一声,忙带部下收拾妥当后向毛剌关行来。
这一路行来,路过许多卫所堡台,只见大多都是乱轰轰一片,看样子也正在整兵,准备支援毛剌关。还有人邀请吴襄一起上路,可吴襄仔细看看那些准备出发的士卒,暗暗叹了口气,委婉的拒绝了他们。只因那些准备增援的士卒大多是步兵,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面黄肌瘦,真怀疑他们何时才能赶到毛剌关下,就算赶到了,以他们的体力到时能不能拿起手中的刀枪都是一个问题。
第三十四章 吴襄来援(二)
高台堡距毛剌关有一百余里,当他们行到七十余里时,天色已经大亮,正好看到路边有一队人马正在歇息,连夜奔跑了百余里就算人不累,马也累了,吴襄便下令原地休息一刻钟。他看那队正在休息怕人马全为骑兵,便带了两名亲兵走到正在休息的那队人马中,想与他们兵合一处,一起赶赴毛剌关。
见到这队人马的主将后,吴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那名带队的副千户并未拒绝,可是在行军方式上两人却不一致。以吴襄的想法,休息一会后,便马上加快行军速度,一口气赶到毛剌关才好。可那名副千户却不同意,反而执意要在此处埋锅做饭,而且理直气壮的道:“我们已经行军近一个时辰,部下早就累了饿了,如果就这样赶到关下如何还有力气战斗。”
本来吴襄也没有多想,可等他问明了这支人马竟是来自仙灵寺堡时,吴襄真恨不得一刀将这个副千户砍成几段,才解心头之恨。
仙灵寺堡距离此处仅十余里,他们竟走了近一个时辰,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走的,竟好意思说走得累了饿了,还非要吃过早饭后才能继续行军。
吴襄实在是不能久呆,真怕控制不了自己,一怒之下将他斩杀,大声说了声“告辞”,头也不回的走了。
吴襄回到队中,见部下休息得差不多了,一声令下,全军上马,继续向毛剌关赶去。
在赶到距毛剌关十余里的地方时,吴襄怕一会儿没有时间休息,便命部下减缓行军速度,以恢复一些体力,准备应对一会儿的战斗。
等吴襄等人看到毛剌关高大的城墙时,城中的火光也使他们吃了一惊。吴襄虽然想到今天敌人可能会很强大,不然也不会点燃烽火,可他怎么也没料到坚固的毛剌关竟会被攻破。
吴襄忙命部下加紧行军,希望还来得及。等他来到关下不远处时,正见一群鞑靼骑兵在任意砍杀大明士卒,虽然有心想上前营救,可看到关下几里的地方有一队人数与自己相差无几的鞑靼骑兵已经在列队,他也只好命部下整军,准备迎敌。
双方相距500米左右列好阵势,相峙片刻后,吴襄与巴克几乎同时下令,开始冲锋。双方都仅有百人左右,当然不需要什么预备队,所以双方都是全队冲锋。两百余匹战马奔跑起来,大地也随之颤抖。
鞑靼方巴克当然是一马当先,身后跟着亲兵队队长。而吴襄则命吴安充当前锋,希望他的那对大斧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500米的距离在双方的骑兵眼中可以说是近在咫尺,根本来不及搭弓射箭,等冲到弓箭的射程内也许没等你将手中的箭射出,对方的马刀已经砍在你的身上。所以两方虽然都有弓箭,可都没有使用,都想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攻击力一举将对方击溃。
眼见双方越冲越近,已经可以看见对方敌兵的面部表情,冲在最前面的巴克和吴安更是死死盯着对 方,只待做那雷霆一击。
50米、20米、10米,双方终于撞到了一起,一时间人仰马翻。冲在最前面的巴克和吴安的刀斧只来得及狠狠相撞了一下,便被后面的士卒拥着继续向前冲去。不过只是一次碰撞,双方也都心惊不已,特别是巴克,虽然自己有伤在身,可他万没有料到在这区区百人队伍中竟有人能与自己一较上下,而且竟也是使用双斧,看来与桑噶尔应该不相上下。
鞑靼骑兵以巴克为锋矢一直向吴襄阵营冲去。却不料吴襄部下竟从巴克冲锋的位置一分为二,形成双前锋让过巴克向其后队冲去。双前锋当然是吴安和吴链,只见两人一手持大斧,一持长枪,虽然作战方法不同,吴安全凭力气,一斧过去连人带马劈成两半,勇不可挡;而吴链则一把长枪舞成一团,连削带打,专刺马上骑兵,不断有人被其挑得飞到半空,两人在鞑靼骑兵中无一合之将,杀得鞑靼骑兵血流成河。而吴襄则带站十余名亲卫最后断后。
整个战场上最郁闷的就是巴克了,除了最开始与吴安硬磕了一下,之后便被拥着向前,可他竟再也没有与任何一个大明士卒交过手,可在战阵中根本不可以调转马头,只能一口气冲下去。
双方第一次冲锋不过一眨眼的功夫,交换了一下阵地,便马上调转马头再次相对而立。在刚才双方交战的地方已是狼籍一片,十余具尸体横卧在阵中央,还有两匹被吴安一斧劈成两半的战马倒在血泊中。巴克看着阵中的尸体不由得双眼充血,怒目圆睁。
只因阵中十余具尸体中竟有七八具都是鞑靼骑兵,而大明士卒竟只有三四人,巴克什么时侯吃过这样的大亏,这让巴克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
只见巴克命身边亲兵连挥战旗,制止了想要冲上来支援的其他鞑靼骑兵。巴克虽然也很佩服这些大明士卒的战力,可他不服气,他们加在自己身上的耻辱只有用这些大明士卒的鲜血才能洗刷,而且不能假手他人,不然自己今后还如何在草原上立足。
巴克手中大刀一举,鞑靼骑兵再次列好战阵,向着吴襄等人冲杀过来,不料吴襄却不与之接战,反而放下手中兵器,取过马后弓箭,全队再次分成两队,斜插着躲过巴克,只用弓箭射击。
吴襄手下这百余人平日里没有其他事情,每人除军饷外,吴襄还每月发给他们几两银子,以养家之用,所以他们不需要再做其他事情,每日里只是骑马射箭,骑射功夫甚至比鞑靼骑兵还要胜上几分,百余支利箭,大部分箭无虚发,或射在马上,或直接射在鞑靼骑兵身上,顿时有二十几名鞑靼骑兵坠马而亡。
三十五章 吴襄来援(三)
不等巴克再次返身整队,吴襄却已带人兵合一处,放好弓箭,拿起马刀向着巴克冲了过来。巴克一见不好,忙命周围的鞑靼骑兵上前支援,可这些骑兵当初被他严令远离战场,最近的也在一里以外,远水解不了近渴。
等吴襄带人冲到巴克面前时,其他鞑靼骑兵不过刚刚启动。吴襄冲在最前面,吴安、吴链分护左右,三人仿佛三把钢刀狠狠的插入巴克队中,人借马势,马借人威,又岂是这些已经胆寒的鞑靼骑兵所能阻止得了的,刚一接战,便有十几名鞑靼骑兵被吴襄等人一刀砍落马下,就连巴克也被吴襄、吴链一刀一枪夹在当中,最后被吴链一枪刺在右臂,大叫一声跌下马背,好在其他亲兵见主帅受伤,奋不顾命上前营救,在折了十余人之后,才将混身是伤的巴克救了出去。
吴襄等人也不敢在原地多做停留,眼见不远处三四百名鞑靼骑兵正打马来援,吴襄一挥大刀,带着手下冲破巴克亲兵的阵营,迎向其中一支鞑靼骑兵。
那队鞑靼骑兵的队长刚见就连巴克大人也难敌的明军竟向着自己冲了过来,不由得一楞,不知是该撒退以避锋芒,还是继续冲杀上去,缠住他们以待其他人赶来围歼他们。
就在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时,已经与吴襄等人冲到了一起。连巴克也不是对手的吴襄等人又岂是他们所能阻拦的,他们的战力与巴克及其亲兵相差不知凡几,而且又是拼杀了一夜,人困马伐,便让吴襄等人拣了个大便宜。
吴襄等人根本没费力便将这个百人队杀了个对穿,死在吴襄等人刀下的鞑靼骑兵竟有四十几人之多,而吴襄队中只有三五人受伤,不能继续骑马的被其他人拉到自己马上,一马双人继续向前。
吴襄等人的强大战力着实让这些目空一切的鞑靼骑兵吃了一惊,而巴克身受重伤,却不忘报仇,命身边亲兵马上吹响集合号角,就不信自己手下千余人还不能将这百余大明士卒斩杀当场。
随着低沉的牛角声响起,周围正在围杀大明逃跑士卒的鞑靼骑兵顾不上这些胆小鬼,马上向这里冲了过来,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巴克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号角。
巴克倒在一名亲兵怀中,见四周都有鞑靼骑兵的身影,手指着吴襄等人,连喊了三声“杀、杀、杀!”之后却是头一歪昏了过去。
身边一名刚刚赶到的千人队队长试了试巴克鼻息,知道他只是一时昏了过去,才放下心来,可对巴克临昏倒之前的革杀令却不敢大意,命巴克亲兵保护巴克安全,撤回到毛剌关马上找人救治,他自己却上了战马,带着集中过来的三个百人队和刚刚被吴襄冲散的鞑靼骑兵整队向吴襄等人追去。
吴襄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