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激动的王彼得立刻和方璇一道返回了涿县驿馆。他当然不知道,就在他隔壁的那条街,有个小女孩,一脸惶恐地在大街上游荡,哭喊:
“Can anybody say English?”
第五章 方璇与牧马城
第二日,改名为宋仪的王彼得就跟着方璇去外面熟悉牧马城商务去了。
说起这方璇,也是个能力极强之人。《三王本纪》里称赞他为古今最为伟大的科学家,说他:“方公……帝国的最早缔造者……做事滴水不漏。牧马城的从有到无,人口的逐渐聚积、最初法律的制定、商业的初步繁荣、科技的迅速发展等角度无不体现了方公心细这一点。”
方璇花了五年时间在现在的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城堡——牧马城。一开始,牧马城只是为了方便和北方各部落进行交易而建的大市集,并没有太多的政府性机构。但随着买卖的扩大,许多游牧民族开始眼馋起这里的繁华,隔三岔五地前来打劫。方璇忍无可忍,遂开始加固城墙,组建军队。
待牧马城稳定下来后,方璇发现,利用附近城镇的煤矿以及其它资源,牧马城大有发展前途,其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利益也比预想中的要大很多。方璇这才真正打算把它建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把其他的产业也搞起来。
为此,方璇从全国各地招集了大量的铁匠,包括当时名震一时的秦康、郑浑,加上自己以前在大学工程系学到的知识,造出了各种强大的兵器、农具与其他用品。使牧马城生产力与战斗力都急速上升。牧马的稳定、繁荣吸引了无数百姓,往往每到灾年便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集体逃到牧马城来。
有了高效的生产工具,再加上百姓的日益增多,牧马城农、工、商业水到渠成般迅猛发展。方璇乘着呼邪单于部南下这际,正式向朝庭申请牧马城的管理权与自治权。由于牧马城区原本就是朝庭为躲避匈奴人而放弃的领土,朝庭乐得让牧马城存在下来抵抗匈奴人,加上方璇上下使钱买通当时权侵一时的“十常侍”,牧马城太守和允许牧马城自治的旨令很快便下了下来,随后,方璇便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使包括大量的法律、法规。
方璇定下的第一条法律为《牧马城基本法》,类似于现在的国家宪法,明确提出了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以人为本,众生平等(这条规定衍生出后来的众多诸如禁止奴隶买卖、禁止男女区别对待的明文法令以及禁止下属喊上司作“主公”,只能以官位或名字相称等不成文规矩)、牧马政体——议会制度(不过这条规定被后来方璇、宋仪、琴情等人的绝对真理性领导虚无化了,此为后话。)等规定。这些法律观念在现代人看来习以为常,但在当时却曾都轰动一时,就是在牧马城内,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方璇定的第二条法律是《牧马城刑法》。方璇感慨古代各种酷刑的残暴,下令在牧马城内废除一切斩刑(行军作战时例外),包括斩首、腰斩、凌迟、刖足、剜目、割舌、宫刑等惨无人道的刑罚,但不废除死刑,所有可以按律处死的人一律实施绞刑。
值得一提的是,方璇在《牧马城刑法》里提出的量刑范围、犯罪的概念(即:不被禁止便是允许。意思是只要不违反刑法法律,不管如何一率以无罪处理)、以及“法院”的惟一审判权等现代法律观念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开始私刑犯罪嫌疑人的官员数不胜数。方璇在狠心处理了一大批官员后刑法的实施方开始步入正轨。但问题又来了,因为历来中国判案人治的影子实在太重,不管是当地百姓选举了来的官员还是方璇钦点的命官无一例外都不按刑法办案,判出的案子乱七八糟,常常令方璇哭笑不得。因为乱判错判严重,方璇不得不在一年内换了七个大法官,结果第八个大法官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判一下未婚先孕的少女有期徒刑十年。案子交到方璇手里便被方璇骂得狗血淋头,当即就解了那个法官的职。
方璇头痛地发现,民智急需开发。于是不得不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在牧马城中心牧马广场给市民们集中演讲,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观念。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牧马城总算有了一点现代思想的气氛。不过方璇没想到的是,他的演讲,使得牧马广场慢慢地成为一个思想交汇、智慧撞击的场所,此后的日子里,在牧马广场宣扬观点,展示风采,演示发明创造的人络绎不绝。成为汉朝的一大奇观。
第三大法律即《牧马城民法》。方璇在民法中第一次提出了“公民”这一概念。民法中规定,第一批牧马城定居的居民,以及后来入住牧马城三年以上(到后来牧马城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这个限制便改成了五年、七年)的居民都可以在牧马城注册为牧马城公民。非牧马城居民在定居三年以上便可以去“民事局”提出加入牧马城公民的申请。但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财产或功勋。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不受此限制。
加入牧马城公工,可以永久定居牧马城,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出入牧马以及使用牧马城各种公用 设施比如公园、健身房(*^_^*)、公厕之类(所以民间才有“方太守心细如发”一说嘛~~)免费,以及最重要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和享受教育权。
随之而来的是《牧马城公民义务法》规定了各种各样公民应尽的义务,包括服兵役、严格遵守《牧马城治安管理条例》等(《牧马城社会福利法》、《牧马城选举法》、《牧马城兵役法》、《牧马城义务教育法》、《牧马城治安管理条例》等对此有都专门的规定,因为这些都只是小法,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 )。
《牧马城工商管理法》、《合同法》、《牧马城经营法》、《牧马城农民权益保障法》等分别对工、农、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强调了保护工商业,保护农业等一系列细致的规定。
接下来值得一提的便是《牧马城税法》。在税法颁布之前,方璇只能暂时按东汉的税收政策来收税,既不科学合理又不公平,对老百姓压力也大,民怨极深(人性往往是这样,在暴君的残暴统治下能够忍气吞声,但给他们民主自由后,反而要怨声载道。)。税法出台以后,方璇这才算松了一口气。新税法强调了个人所得税、经营税和关税,取消了当时流行的人头税,并对农业的收税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
税法明确提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点。所有税收的去处都实行透明化,使老百姓能明确知道自己上缴的税收用在了什么地方。这样,不但解决了以往税收的不公平性,还能增加人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方璇强调了一下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权力,任何歧视妇女权力的作法都将视为违法。由于方璇最终没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一夫一妻”制写在里面,这项法律成为牧马城第一批颂布的三十六项大小法令中最苍白无力的法律。
因为随着牧马城商业蓬勃发展,而当时东汉政府却政局动荡,经济凋零,发行的货币币值极其不稳,增加了交易的风险,成为当时牧马城商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方璇又甩出了《牧马城货币法》和《银行法》。方璇成立了“牧马城中央银行”,其下属的钞票印刷厂负责印出特别字样、独特配方的、耐水性强的纸张,称为“钱”,或“钞票”,用以代替流通中的贵金属及普通货币。
《货币法》和《银行法》强制规定所有牧马城内的交易必须使用牧马城银行发行的钞票来进行交易,没钱的商人在进入牧马城后可用贵金属按比例换取牧马币(值得注意的是,商人并不能用当时汉朝通行的钱来兑换牧马币,独立的意图昭然若揭,只是当时人们并没认识到这点而已。)来进行交易,离开牧马城时也可以把牧马币兑换回贵重金属再走,但银行在其中要抽取一定的“手续费”,而非牧马城公民要交纳的手续费大大高于牧马城的公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非法律性质的《牧马城度量衡标准》。方璇对当时流行的度量衡通通废除,而代以现在的质量、时间、长短、温度、体积等物理量的的国际单位,方璇通过自己的身高(一米七五)和一米长的单摆摆动周期大致推出了米和秒的标准,通过水的冰点与沸点大致推出了摄氏度(国际单位是K,不过因为现实中不大常用,方璇便自作主张用了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的标准,其余的标准照此类推。从此全城使用上了高度统一的度量衡,确保了交易的公正,顺畅。
有了稳定的环境、稳定的货币、再加上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收税标准,牧马城一下成了商人的天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豪商前来做生意,其中像张世平、苏双、糜竺、卫弘等当世著名的商人甚至在牧马城申请了公民身份长期居住了下来。在宋仪进牧马城前,糜竺就已是牧马城的财政部大员了。
不过,方璇这个历史盲对三国历史一窍不通,故在对糜竺的任命时也没察觉到,他原来就处在三国时期的起点,东汉已经到了未期,整个汉民族的大动荡即将来临了!!
(下回预告:第六回 少女貂蝉
“啊!”那少妇抽回双手:“对不起,我只卖我女儿。”
“到了你家你就知道了。”宋仪邪邪一笑,意味深长地道。
方璇笑道“王大人念念不忘救灾救民,一片悲天悯人之心真令我感动。不过王大人请放心,我心中已有计较,可救这一城灾民。”
“什么配不配的,以后你就叫殷颜殷丝雨了,记住了?”)
第六章 强抢民女
方璇此次亲自前来幽州,旨在与各地州牧、刺史、太守商议通商事宜,另外也带来了大批牧马城特产,如琉璃盏、玻璃杯、白青瓷器等奢侈品,以备打点之用。
涿县县令孟肃白面书生一个,对商业并不感兴趣,通商细节方面更是一窍不通,宋仪话语中的重重陷阱全都照收不误。故会谈相当成功,孟肃还当下同意以后牧马城公民在涿县享有商税减半的代遇。方璇大喜,送了孟肃贵重瓷器五件以表谢意。另因朝庭方面正好派了一名叫王允的钦差来涿县公干,方璇亦慷慨地拿手玻璃茶县一套请孟肃转赠。当时牧马城工艺品名满天下,每件都价值不菲。孟肃大喜之下,邀请方璇、宋仪以及钦差王允和当地的名门富户去涿县最有名的酒楼——醉仙居庆祝两地通商。
第二日。方璇、宋仪便一起前往醉仙居。宋仪刚到古代,不习惯坐辇,方璇只得和他一道步行前往。
此时幽州地界正值大旱。一路上灾民遍地,惨不忍睹。宋仪对方璇道:“喂,你不是愁你的牧马城人不够吗?我看不如你在宴席上当着钦差大人的面跟孟肃要了这些灾发,让他们为我们牧马城干活,不比我们把牧马城粮食卖给幽州赈济灾民要强么?”
方璇皱着眉头道:“我也曾想过这点,就只怕孟肃不会同意啊。哪有父母官同意别人带有自己县里的子民的?”
宋仪笑道:“所以我要你当着钦差大人的面说啊!我听说钦差这次来幽州视察就为了赈灾一事而来。涿县灾情如何,上大街看看就一清二楚。就算孟肃能用钱打发钦差,钦差也更乐意看到事情‘圆满’解决不是?何况;我们也送了他一套这么棒的茶器。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钦差收了钱铁心不打算管这里的事,有人在宴会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起,他总不好意思说‘此地无灾’吧?于公于私,他都应该帮我们才对。”
方璇点点头:“等灾民们进了牧马城,我们可以大搞基础设施拉动内需。对,就让这些灾发去建造他们自己的家园。建筑材料和粮食政府可以先贷给他们,等他们一切安顿下来再还给政府。”
宋仪赞赏地道:“你不是学什么工程系的吗?没想到搞内政有一套嘛!”
方璇尴尬地笑了笑:“都是这几年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以前从没关心过政事,当了城主后才知道所学太少。幸喜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战战兢兢地依葫芦画瓢倒也学得不错。”
闲话间,一个少妇突然扯住宋仪的衣角,哀求道:“大人可怜可怜,买下小女吧。为奴为婢都行。”在她身边,是一个十岁左右,相貌清秀的小女孩。
宋仪朝那少妇看过去,只见那少妇二十六七岁年纪,衣衫破旧,满面尘灰却依旧难掩其倾城这色。而身边那个小女孩年纪虽小,却也是个美人胚子。
宋仪心中一动,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要卖自己的亲生女儿?”
少妇低着头,凄凄惨惨地说家中遭灾,丈夫为了维持生计拿唯一一点银子去镇上赌博,不想输得一干二净还欠下别人不少钱。那些人说如果三天后还不上银子,便要将小女儿顶债。思来想去,与其将自己的女儿抵给赌场将来操皮肉生意,还不如早点把她卖给别的好人家,日后为奴为婢为妻为妾,也总比流落风尘好上许多。
那少妇低头细语的模样别提有多动人,宋仪不禁痴了,一把抓住少妇的双手吻了下去。
“啊!”那少妇猝不及防被宋仪结结实实地占了个便宜,顿时满脸通经济,抽回双手细声道:“对不起……我……我只卖我女儿。”
宋仪带着邪味地笑了笑,道:“你家在哪?”
少妇一愣。方璇见宋仪越说越不像话,轻轻扯了他一把。
“我知道该怎么做。”宋仪轻声对方璇道:“借点钱。”
方璇无奈地掏出几颗金豆子交给宋仪:“你别乱来啊。”
“知道啦~”宋仪拍了拍方璇的肩膀:“我会处理好一切的,你放心——宴会我不不去了,你自个儿去吧。”
方璇轻轻摇了摇头,回头叫一名得力手下随行保护宋仪,自个儿先走了。
不远处,一辆轿子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一个声音道:“算了,起轿,去醉仙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仪一面仔细打量着这少妇,一面忍不住啧啧称赞,仿佛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少妇在宋仪灼热的目光下浑身都不自在起来。低声道:“大人到底买不买小女?”
“买。买。”宋仪漫不经心地回答,眼睛仍是不住地在少妇身上瞟来瞟去。
少妇脸一红,道:“那请大人给我一百枚大钱,我就把小女交给大人。”
宋仪啧啧叹道:“亏你也是一个母亲,就这么狠心抛下自己的女儿不管么?”
少妇双眼一红,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哽咽道:“那有什么办法?女儿迟早是要被卖掉的。”
宋仪温言道:“别伤心,有我呢!你的家在哪儿,带我去见你丈夫。”
少妇避开宋仪的目光,羞涩地道:“你想干什么?”
“一会儿到了你家你就知道了。”宋仪邪邪地一笑,意味深长地道。
少妇脸“刷”地红了。轻轻地道:“我丈夫不会答应的。我家就在附近,你要来便来吧。铃儿,来,跟我回家去。”
小女孩哪里知道这两个大人在打什么哑迷?只道自己不要被卖了,欢天喜地地跟着母亲往家里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大人请留步。”一个声音从方璇身后传来。
方璇转身,只见一个侍郎打扮的官员从轿中走了出来,方璇忙向其拱手行礼。
那侍郎连忙还礼,道:“鄙人王允,久闻方璇太名,只是一直无缘拜见。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大人送在下这么厚的一份礼,在下无功受实录,实在有愧啊。”
方璇一愣,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您就是钦差王大人。幸会幸会。大人之名我早有耳闻,一向心仪得很哪。一点点小意思只是当见面之礼,用来孝敬大人的。大人不嫌礼物寒酸,已经是够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