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时间当朋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彩票,竟然恰好是你不小心弄丢了中了头奖的那张,那你就会“觉得”你自己非常不幸。 



可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同样是1/18;000;000的概率,却让你体会天壤之别的感觉呢?概率 



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的欲望。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觉得 



“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 



所以说,从理性角度出发,所谓我们能体会的运气,只不过因小概率事件发生而产生的感受 



而已。尽管概率有些时候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肯定不是你能控制的。欲望尽管并不是总是 



可以被满足,却是你自己不仅能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 



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 



控。 



一定要想清楚并记住这件事儿: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大学 



期间不小心认真学习了概率和统计是一生受益无穷的偶然。那期间的阅读和思考,使我确定 



并且坦然接受一个现实:概率是独立于任何人存在的,因此绝对不会仅因为我的期望就发生 



任何变化。李宗盛在《凡人歌》说,“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听得我心惊胆 



颤。所以,本质上来看,运气不过是与我完全无关的一种现实存在。换句话讲,尽管运气确 



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 



这样的认知只能使你越来越变得理性。当你看到篮球场上裁判投硬币决定谁先发球的时候, 



你知道这是公平的;而瞥见双方队员中的一些竟然闭目祈祷的时候,你知道其实他们的行为 



是可笑的、无效的,并且压根就无关紧要的。你一定会永远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刻,那一瞬间 



你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你可以通过接受现实控制自己进而仅仅因此就可以比大多数人更为强 



大。你开始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迷信血型、星座,查皇历决定自己的运程,偷偷献祭求吉 



兆,或者背地里下咒希望自己讨厌或者憎恨的人不得好死。无一例外,其实只不过是人们面 



对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现实时所表现出的软弱无奈的另外一种方式。 



人们不喜欢甚至害怕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并且,越是脆弱的人越希望获得控制权;同时, 



越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权的时候就越害怕。电影里最好玩的相关场景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哆哆嗦嗦地拿着枪却对同伴大声喊道“(Can’tyousee?)It’sundermycontrol!”所以, 



爱默森(RalphWaldoEmerson)说,“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信因果。”(Shallowmen 



                               第…91…页 共136页 


… Page 93…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believeinluck。Strongmenbelieveincauseandeffect。)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真 



正的赌王都不相信运气。他们不是因为“运气好”而常胜不败,他们之所以赢多输少,只是因 



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并且计算概率,他们只想办法赢,从来不赌。而反过来,那 



些竟然相信运气又好赌的,却注定不得善终。 



好运气发生在你身上,你当然应该非常开心;坏运气降临在你身上,你应该平静接受——无 



论怎样你都要继续生活,当然就还要继续面对你不能控制的事物。其实,这是苏轼早就总结 



过的生活态度:“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用这样的认知去观察身边的人群,你就很可能会与我很快达成共识。那些相信“好运气”存在 



的人,其实往往是为了逃避尴尬的现状,才寄希望于所谓“奇迹”的出现,奢望可以轻而易举 



地咸鱼翻身——他们忘了,咸鱼翻身了之后还是咸鱼。而那些相信“坏运气”存在的人,往往 



是为了逃避过往自我的责任。如果一个人对现存的尴尬不愿意承担责任,当然最方便的一个 



做法就是去抱怨坏运气。相信我,如果你肯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你最终就会发现你今天面 



临的所有尴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责任。相信运气存在的理由非常多,法国作家兼制片人基 



恩*哥克顿(JeanCocteau)就戏谑道,“我们必须相信运气。要不然怎么去解释我们不喜 



欢的人竟然成功呢?”(Wemustbelieveinluck。Forhowelsecanweexplain the 



successofthosewedon’tlike?) 



另外,还有特别好玩的心理学现象。如果,你相信好运气,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就会变得更 



好或者更差。但是,反过来,如果你就是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那你的生活确定定会因此变 



得更糟。所以,尽管不应该盲目乐观,但一定不能悲观地生活。神奇的是,努力往往真的会 



改变一个人的运气。将近两千五百年前,塞涅卡(罗马哲学家、悲剧作家、政治家)就把这 



件事儿说得非常清楚“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Luckiswhat 



happenswhenpreparationmeetsopportunity。) 



天下所有的骗子下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受骗者相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而受骗者一旦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机会,就会在这种想法带来的压力之下 



做出非理性的选择。所以,千万不要相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对你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机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努 



力,可以做到像诸葛亮那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当你准备好的时候,随处都有机会, 



而且所有的机会都是切实的,并且可以把握的机会 



我们也恰恰因此而崇尚努力。尽管奈特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 



——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 



人,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都确实通过“努力”最终改变了他们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的 



孩子的“出身”问题。 



5。h 

5。h 

55。。hh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May19th;2008|by李笑来| 



                               第…92…页 共136页 


… Page 94…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有一次在北大讲座,遇到一位学生问我,“老师,你说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看着 



他一脸大杂烩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记下了这个问题,然后告诉他说,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 



我会仔细写篇文章放在网上的,然后给了他我的博客地址。而后又补了一句,“相信我,所 



谓的人脉就算重要,也根本没他们说的那么重要”。 



到书店里看看吧,在那个专柜或者专区里,有多少的书名中有着“人脉”两字?太多了。《人 



脉——个人成功的第一生产力》、《赢在人脉》、《学识+人脉=成功》、《打造黄金人脉》、《 如 



何认识上万人——拓展人脉的55个步骤》、《90秒建立职场人脉》……书名中有“人际关系” 



的就更多了,在“当当网”上搜索“人脉”可以找到521本书,搜索“人际关系”可以找到4949 



本书,而搜索“成功”可以找到53879个结果…… 



随处可见的胡说八道大抵上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胡说。以下从某本书里摘录的文字是还 



都不算是最过分的胡说八道: 



中国,最奇妙的现实问题裁是讲“面子”,这种典型的例子不但在政治界经常可以看到,在商 



业界更是多见。比如说,你想把商品推销给客户时,另外一家公司也在作同样的竞争,估计 



胜负情势是四比六,对我方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一位支持者,而其“面子”能够通 



达客户的高层,那么只需凭此人的一句话就可转败为胜了。我们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想向公 



司提出一个方案,而意见是不是能够被采纳,就要看公司里有多少人愿意帮你的忙,愿意支 



持你,即可大致估算出结果。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现实面。如此看来,“由支持者的多寡可以 



判定是否为能干的生意人”的说法并不为过。事实上,被称为办事高手或是能干的人都具备 



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在公司内外有许多人事“通道”,也就是说他的人脉很广,“面子”很大。 



一点点的文字里面,可以做到谬误连连其实也不是很容易。 



……如果你有一位支持者,而其“面子”能够通达客户的高层,那么只需凭此人的一句话就可 



转败为胜了。 



除了“腐败”之外,在正常的世界里,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么? 



……假如你想向公司提出一个方案,而意见是不是能够被采纳,就要看公司里有多少人愿意 



帮你的忙,愿意支持你,即可大致估算出结果。 



意见是否可以被采纳,在正常的世界里,是不是应该看那个意见是否有足够的道理?如果那 



个意见考虑的非常周全,有着明显的好处,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么? 



用“面子”就可以获得一切,想得美啊。 



让我们细说从头。先动脑思考一下,你愿意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 



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 



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 



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 



                               第…93…页 共136页 


… Page 95…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 



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 



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 



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 



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 



的朋友?” 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 



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 



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 



“她觉得你好看么?” 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 



玩具是谁的?” 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 



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 



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 



最普遍的情况。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 



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 



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 



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 



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 



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 



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 



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 



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 



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 



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 



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 



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 



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 



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间如故的原因,所以,他 



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第…94…页 共136页 


… Page 96…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当15岁的沈南鹏和14岁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识时,这两个懵懂少年不会意识到17年后他俩会 



联手创造一个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奇迹。在1982年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上,这两个 



数学“神童”同时获奖。 



不是因为他们两个要好,才各自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他们各自都很优秀,才可能非常要好, 



而后命运的碰撞产生绚丽的火花。 



而反过来,这些被公认为优秀的人,事实上往往并不“低调”,也并不“平易近人”。这并不是 



他们故意的。他们无意去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