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时间当朋友-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噪音”中一下子挑出我们需要那些的“我们所关注的信息”。 



索性,我在Wikipedia和Google上做了更多的功课。原来现在科学家们对所谓的“潜意识” 



也有了更多简单明了科学解释。我们大脑中的灰质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很难 



超过12%)是有序储存的,这部分被我们称作是“有意识的”。而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碎 



片,是非有序储存的,甚至很难有意识地直接调出,这些往往就是被我们称为“无意识”或者 



“潜意识”的部分。梦境的存在,就是潜意识存在的最基本证据。 



而随着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使用两种或 



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有更多的灰质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灰质细胞的增加, 



最终会导致灰质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灰质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神经元连接起来。于是就 



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的现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有机 



会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储于脑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 



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地充满了“智慧”。 



这样看来,很多人讨厌死记硬背是肤浅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谓智慧就是记忆力,应 



该是他自己尽管当时无法全面解释,但于他来讲却又是朴素而自然的体验。有些知识领域就 



是相对更需要所谓的“死记硬背”,比如,历史,地理,外语什么的。其实,“死记硬背”有另 



外一个令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同义词——“博闻强识”。 



我个人认为以下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每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接受并于大脑灰质细胞中 



储存大量的信息,尽管大量信息以潜意识的形态存在,我们甚至无法有意识地调出,但它们 



就好像是鸡尾酒会中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但有时我们“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得我们 



“神奇地”捕捉到那些于“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相关的某些信息——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 



常说的“灵感乍现”。如果是这样的话,凯库勒的关于蛇的梦境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关于苯 



环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他关注得太久,他的潜意识里应该有多少貌似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 



                               第…124…页 共136页 


… Page 126…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呢!终于有一天,“鸡尾酒会效应”出现了——表现为,他梦见的那条色彩斑斓的头尾相连的 



蛇。 



所以,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 



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 



铁树之花。 



可能出于同样的感受,李敖曾戏谑道“妓女不能靠性欲才接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才写作”。 



尽管李敖后来的为人颇有些令人失望,但是,他的博学却是实实在在的。李敖看书的方法颇 



为独特但也很容易就看出其机理以及好处。李敖在凤凰卫视2006年1月19日的《李敖有话 



说》'2' 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 



来,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类分出来了。 



那背面有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排出来, 



把要看的部分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 



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了。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 



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的更细了,天主教 



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 



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 



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 



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 



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用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 



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 



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 



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 



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 



才算看完这本书。 



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 



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的扣住这些资 



料,跟资料挂钩。可是找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 



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 



有了这样精巧的勤奋,李敖那火花乱溅的“灵感”之丰富多彩从何而来就清清楚楚了。 



                               第…125…页 共136页 


… Page 127…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于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 



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 



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 



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 



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 



然”。 



    “    ” 

    “    ” 

所谓““能力”” 



了解了所谓“灵感”的实质,就可以触类旁通地理解另外一个词——“能力”。我一直认为,在 



学习、工作上,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过提前 



多久进行准备。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只要观察一下任何一所大学四年级 



的学生群体就轻松可以找到无数前仆后继的失败样本,以及永远是少量的成功样本。 



太多太多的学生之所以开始着手准备托福、GRE考试,准确地来说,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冷 



静的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这条路,而是仅仅是因为突然发现工作并不是很容易 



找到、而对国内考研的前景也不甚乐观。事实上,这些学生只不过是基于与“病急乱投医” 



一样的心里,把“出国”当作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然而,“出国”这根稻草于他们来讲,确实只是一根稻草而已,根本无法救命。我曾在新东方 



的教书经历让我见过太多太多学生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时间规划上的失误——当然这实际上 



也是人生中可以遇到的最大的失误;而他们却把失败的结果理解为诸如“命运的不公平”之类 



的托辞,其荒谬和令人惋惜的程度超乎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基本的时间表。如果,一位学生想要出国,希望在明年的秋季入学,那么,他 



最好在今年的年底之前递交所有必须的材料,包括各种考试的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等 



等。这样的话,他为了能够按时提交材料,起码要在今年6月份前后考完GRE的作文考试, 



并且在10月份前后考完GRE的其他部分。托福考试么,最迟也要在今年10月份考完,当 



然,比较理想的是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拿到成绩。而托福考试也好,GRE考试也好,以我多 



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拿得出手,换得来名校高额奖学金的成绩,需要 



至少两年时间的认真准备——并且还需要在此之前的基础相当地扎实。 



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的作用相当大,有时候甚至超过托福、GRE考试。 



这些文书的写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哪怕找到像我这样有几百个成功案例的所谓“专 



家”付费进行辅导,我也会需要至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与申请者反复沟通,然后才开始第一 



稿的撰写,而后还要经过多次的修订。并且,越是优秀的学生,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越多,因 



为,一个人越优秀,所面临的风险越高。可是我的经验却是,学生往往到了年底才发现自己 



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然后当他们一路打听找到我帮忙的时候,我只能说, 



“抱歉,这个case我做不了”——这不是给我多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对他来讲时间早 



已殆尽。 



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错。很多学生直到大三下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应该准备 



托福、GRE考试,那么接下来的所有行为,都只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看见什么都当作 



                               第…126…页 共136页 


… Page 128…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佛,也不管那“佛”的脚是不是感染了脚气。理论上讲,所有的“速成班”、“强化班”都只不过 



在贩卖和满足幻觉而已——当然正因为如此这种课程才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临 



时抱佛脚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选入了荒谬的漩涡,每天忙忙碌碌而又实际上碌碌无为地度 



过,直至最终结果出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许多年后,对自己说,“年轻的时候, 



我也努力过……” 



也有很多的学生,结束了“速成班”、“强化班”的“学习”,才发现不仅有更多的功课要做,最 



要命的是,所有的考点全部报满,根本无法订到考位。在学习上多努力一些,还是有机会的。 



可是,没有考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除了后悔之外。完全可以想象的是,那些稍微幸运 



一点,已经获得考位的学生中,仅仅有20%不到的学生最终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成绩,其他 



80%的学生,只不过获得一个“考试经历”而已——究其原因,我不相信这是智商的问题, 



这种考试也无法衡量智商;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准备不够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 



换言之,没有提前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其实,不仅在留学的这个选择上如此,面对任何其他选择的时候,包括考研、求职,大多数 



人的失败与慌张都是基于同样的机理。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就好像是个手铐,越挣 



扎就被箍得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 



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的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 



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 



这些人不知道,无形之中,时间已经成为它们的敌人;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时间原本无善无 



恶,是他们自己变成了时间的敌人,或者是他们把时间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每时每刻,这些 



人还以为自己在跟别人竞争,殊不知,另外的那些人其实根本与世无争,只是因为提前了起 



点,就有了机会把时间当作朋友——谁能想象出来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靠山会比时间更强大 



呢?时间的敌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被谁打败了——对他们来讲,生命的终点立着个他们看不 



到的墓碑,上面刻着“死因不详”。 



举个极端的例子,甚至不夸张地讲,连男人的性能力都可能提前准备。所谓的性能力,往往 



与心肺功能紧密相关。于是,一个男人如果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不管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一 



点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坚持每周至少长跑三四次。几年之后,一不小心过了三十岁,他就会 



发现在他的朋友同事都被工作压垮了身体,了无生活乐趣的时候,他竟然仅仅因为一个万事 



提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可以做到一枝独秀。 



有些学者的结论可能会招致猛烈批评,事实上也却是经常如此。比如说,有些学者经过大量 



的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很大程度上,财富决定智商”。这并不是胡说,尽管很难令人接 



受。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 



选择一批遗传素质差不多的老鼠,将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3只老鼠处在“标准环境”,即 



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第二组老鼠处在“贫乏环境”,即被单独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 



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第三组处在“丰富环境”,即十几只老鼠一起被 



关在一只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笼子里,笼子里设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 



几个月过去了,罗森茨威格惊奇地的发现,处在“丰富环境”的老鼠最活跃,看起来非常聪明, 



而处在“贫乏环境”的老鼠最为安静,几乎给人一种傻呆呆的感觉。然后,实验人员将老鼠的 



                               第…127…页 共136页 


… Page 129…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大脑进行解剖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 



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 



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着,而“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