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作者:成君忆
内容简介: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试图使用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来研究《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
***************
*第一部分
***************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裂,当孙悟空从我们的大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中的那只“心猿”。“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前言: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1)



天上有一支大雁的队伍
我喜欢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阳台上,用眼睛在天空中寻找大雁,欣赏雁群展翅齐飞的姿态。同时,又想起唐朝刘禹锡的一首诗来,诗云:“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是我总以为刘禹锡写错了,天空中的那一只鹤应该是一排雁阵才对,要不,怎么可能排云而上呢?
大雁南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一”字或“人”字飞行,在这种团队结构中,每一只鸟扇动的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同伴平添一股向上的力量。这样,雁群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比一只单飞的大雁增加超过70%的飞行效率,从而能够支持它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完成长途的旅行。
可惜我们听不懂大雁的语言,无法获知大雁组建团队的奥秘。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西游记》的解读,来了解另一支团队成长的历程。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唐僧开始了他的取经之旅。天上有一支大雁的队伍,地上有一支取经的队伍。大雁往南而来,他们向西而去,每年秋天都会相遇,直到他们取回真经。
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研究孙悟空
团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组成团队的每一分子都是人,而做人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西游记》,多半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这部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孙悟空身上闪烁着的那种历久弥新的个性和魅力。在花果山占山为王的孙悟空精力充沛,意志坚决,行动果敢,酷好变化,干劲十足,愈挫愈勇,俨然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而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也表现出了一个团队成员的优秀特质,目标明确,行动迅速,无惧困难,总是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如果我是孙悟空,那该有多好!”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曾经这样幻想过。一双火眼金睛,可以识破每一张面具下包藏的祸心。七十二般变化,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地去寻找解决各种困难的有效办法。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行动迅速,统御全局。一条如意金箍棒,无敌力量,无人敢挡。
然而,人们在为孙悟空欢呼雀跃的同时,又不得不思考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为什么要让他去保护那个弱不禁风的唐僧?为什么要让他承受“紧箍咒”的折磨?许多人认为,命运对孙悟空太不公平了。
本书试图使用一种新的解读方式,来研究《西游记》这部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
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九九八十一难
担任过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的荣格曾经充满敬意地说过,《西游记》语言平素却义理精深,创作这本书的人“一定是洞悉人性的圣哲”。荣格的肃然起敬是有道理的,《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比荣格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整整早了400年。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西游记》刻画了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取经团队中的唐僧师徒,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他们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是我们在人生和创业的历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困难。有意思的是,当困难出现之后,你会发现不同的性格类型对困难的理解和反应也各有差异。因此,《西游记》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组织行为学的艺术读本,生动地描述了四种性格特征在职业生涯中成长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不仅仅描写了取经团队如何战胜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而且说明了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所谓“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反观诸己,原来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性格和观念。战胜困难的过程,是战胜自我的过程。战胜自我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当我们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懂得如何与人为善,懂得如何建立一种互相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西游记》提供了两种办法,其一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其二是向观世音菩萨求助。中国人眼中的观世音菩萨,就像西方人眼中的耶稣。1000多年来,观世音菩萨以她特有的慈母形象,关爱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因此,许多虔诚的佛教徒是“早也观世音晚也观世音,念念不离心”,而观世音也总是应声而至,救苍生于苦难之中。透过宗教的神话,我们会发现,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藏在我们胸中的那颗热爱生活的心灵。热爱生活的愿望,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所有的烦恼、怨怼和灾难。
让我们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
世上惟有做人苦,万事无如吃饭难,人类所有的学问都不过是为了解决做人和吃饭的问题。佛经之所以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也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唐僧师徒从西天回来,他们所取回的5048卷经书,全部都是做人的学问。当他们功德圆满,人的生活状态就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改变,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烦恼,进入了永恒的“极乐世界”。我想,那种生活状态应该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成功吧?



前言:重走那一条取经的路(2)



然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并不容易看懂。由于其中纷繁的宗教语言和艰涩的象征意义,再加之于作品完成之后历史文化的变迁,以至于人们只能停留在情节的表面,看山高水远,看妖魔生灭,却很难理解其中蕴涵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西游记》的朋友,结合人们职业生活的特点,做一次白话版的解读。通过这种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每一位读者进入对职业生涯的深思,而且可以通过《西游记》传记文学的特点,帮助团队的管理者们去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劳动效率、工作满意度以及员工关系的神秘因素。
于是,便有了这本《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大雁往南而来,而我们却在向西而去。让我们沿着唐僧师徒取经的路线,沿着流沙河、火焰山、盘丝洞……去经历一次心路的远行。
成君忆



箴言一(1)



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死亡
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孙悟空的身世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在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赢得了多少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即使是成年人,也似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这个“灵根育孕”的“三无”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据说他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有一天,他从瀑布飞泉中发现了水帘洞,被猴子们拥戴为美猴王。
按照书中的交代,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人氏。可是,东胜神洲在哪里呢?佛教认为,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其中有四个围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有生命存在,称之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南赡部洲即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中,东胜神州和西牛贺洲所居人类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两倍半;北俱芦洲所居人类的寿命是地球人寿命的10倍。佛教认为,四大部洲是一个小世界,而所谓“大千世界”共有100亿个小世界,足见宇宙之广大。虽然地球人至今尚未寻找到其余三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但据说有高僧大德,如目连等人,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历四大部洲。按照这一说法,孙悟空应该是外星人。
至于傲来国,有人考证说,就是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早在300年以前,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的一次大地震,使云台山下的海岸线迅速向北推移了14公里,加之黄河改道,逐渐淤塞成陆地。现在云台山东部仍与大海相连,从地理上讲,它倒很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个傲来国。但是,在云台山的历史上毕竟没有一个所谓的傲来国,《西游记》也不是一部地理故事。
“傲来国”是什么意思呢?傲与敖同,《广雅·释言》曰:“敖,妄也。”是虚妄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太空中,传说有一个名叫东胜神洲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子虚乌有的傲来国……”孙悟空的故乡,就是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
因此,在我看来,《西游记》和《圣经》一样,其实是一部用神话故事讲述的寓言,似乎没有必要去考证其中的历史和地理。这部寓言的价值,在于其中演绎的人生哲理。
脖子上的“仙石”
心理学大师荣格在研究《西游记》之后认为,花果山象征着人的身体,仙石象征着人的脑袋,瀑布飞泉象征着意识流,瀑布飞泉中的水帘洞象征意识源头。原来,孕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块“仙石”,竟然是我们脖子上这颗脑袋。
因为有了这颗脑袋,每一个婴儿生来就会有意识的流动,就会吃喝,和那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一样。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但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这种生命现象,我们只能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本能”。我们不清楚“本能”究竟从何而来,就像孙悟空的身世一样离奇。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裂,当孙悟空从我们的大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中的那只“心猿”。“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追求成功。许多人在那道飞流直下的瀑布面前胆怯了,他们站在那里,不敢相信瀑布后面的奇迹,因此他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现在,让我们向孙悟空学习,坦诚地面对自己,去勇敢地探索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水帘洞,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尽情释放个性和能量的美猴王。如果你能对自己的心灵与感情控制自如,你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并最终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生与死
当我们开始探索自我,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水帘洞,也就找到了快乐的心灵家园。就像生活在水帘洞中的猴子一样,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也就是“死亡”这个哲学母题。孙悟空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始的。他那时还不叫孙悟空,就像学龄前贪玩的儿童一样,还没有自己的大名。这只可爱的猴子当时被爱称为“美猴王”。
可是,美猴王已经长大了,尽管他在水帘洞“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何期有三五百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三五百载,极言时间之悠长也,就像用一万三千五百斤来形容金箍棒的重量、用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形容飞行的速度一样,并非实指。



箴言一(2)



一天,美猴王与群猴在喜宴之间,忽然若有所思,神情黯然,堕下泪来。众猴慌忙问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们住在这仙山福地,日日欢会,兽中之王麒麟、鸟中之王凤凰都管不了我们,也不像人类社会那样要受到法律的拘束,自由自在,快乐逍遥,您又何必要自寻烦恼呢?”猴王却说:“我们今天虽然快乐逍遥,可暗中却有阎王爷管着,算不准什么时候就呜呼哀哉了?”猴子们听了这话,也是一个个黯然神伤,都因为人生之无常、死亡之恐怖而感到可悲。
和这些猴子一样,死亡也让我们感到恐惧,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在死亡面前,生命总是显得那样脆弱。然而,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所谓人生其实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西游记》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旅人的故事
在讲述《西游记》之前,先讲一则《佛譬喻经》中的寓言:
那是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在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杂草丛生的古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
这些白骨究竟从何而来呢?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听到前方传来骇人的咆哮声。紧接着,一只凶恶的老虎疯狂地扑了过来。旅人顿时明白了那些白骨的由来,立刻拔腿就逃。
在惊慌失措之中,旅人迷失了方向,竟跑到一座悬崖的边上。紧急之中,他发现断崖上有一棵松树,而他的背囊里还有一段长长的绳索。于是,旅人毫不犹豫地把绳索系在松树上,沿着绳索攀缘而下,逃脱了老虎的利爪。
老虎在崖上狂吼着。好险啊!幸亏有了这棵松树,幸亏带着绳索,终于死里逃生,救了宝贵的一命。旅人万分庆幸地拍打着自己的胸口,惊魂稍定。但是,当他往脚下一看时,不禁再一次惊叫了起来。原来,在他的脚下竟是波涛汹涌、深不可测的大海!旅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