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其特点是非强制性。
在领导活动中,下级对上级的模仿,被授权者的授权者的模仿,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领导者本身所处的地位,其品德、行为、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言谈举止和喜怒哀乐等情绪都容易被下级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模仿;而领导者也往往利用“模仿”这一心理机制,来发挥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作用。
(2)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一个恰当的暗示,能够直接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思想感情;一个赞许的目光,将会使下级乐于受命,勇气倍增。领导者可以运用暗示的心理机制,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绪,作为一种特殊信息,传递给下级,从而充分发挥其效力。
(3) 认同。就是个体将自己和另一对象“视为等同”、“相同”,从而形成彼此之间的整体性感觉。
认同是保证群体或组织整体性的重要因素。在群体活动中,大体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从感情上要将自己认同于另一个个体,尤其是认同于领导者人格特质的心理 趋向。正是这种心理趋向,加强了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性。高度的认同,还会使个体与对象休戚与共,荣辱相依。
我们常说领导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是指领导者要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在感情上尽可能接受群众,与群众要有共同的语言,成为群众中的普通的一员,以取得群众的认同。人与人若具有共同的态度与价值观,则不但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共鸣,同时也容易预测对方的反应倾向。因此,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彼此容易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呢?其实,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合理发挥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的作用,一个善于将两种影响力综合应用的领导者将会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
正确使用强制性影响力
在使用强制性影响力时,领导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持审慎态度。使用强制性影响力更多地带有执法的性质,使用权力的人,不仅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更要真正做到秉公处事。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过多地采用强制性手段,即使权力行使是正确的,也会使部属产生驱使感。强制性影响力的最大发挥,并不在具体行使的时候,而往往在它行使之前,换言之,利用合法权力作为预见动机、引导动机、改造行为的后盾,这应该是十分有效的。特别是用于惩罚越轨行为时,更应该掌握这样的原则,必须强调惩罚与教育相结合。这样既能教育被处罚的人,更能通过处理典型,教育大众。
其次,要具有无私精神。执法者客观上拥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但不能炫耀权力、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追求个人特权。如果这样做,部属也必然会产生种种对抗力,抵制权力,摆脱权力的反作用,从而削弱权力的效果。所以,执法者必须以身作则,罚不避亲、赏不避仇,这样才能取得运用合法权力的巨大效果。
再者,要善于授权。领导者要善于授权、敢于授权,并在授权中将监督和指导结合起来,形成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局面,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权力的作用。
第四,进行具体指导。领导者不能一味命令部属“要这样做”,更要使部属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指导他们应该有效地去执行命令。
正确使用非强制性影响
强制性影响固然能从客观上逐渐养成职工遵守纪律和从事工作的某种积极性和自觉性,但这些手段毕竟只能从约束中造成一种适应性的习惯。而由各种非强制性影响力产生的效果,更能激发人们的自觉性。因为接受非强制性影响力比强制的服从要自然得多。在某种意义上讲,非强制性影响在领导者影响力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领导者,如果他的非强制性影响较大,那么他的强制性影响也会随之增高。反之,如果他的非强制性影响较小,就会使他应有的强制性影响降低。由此可见,要提高领导者影响力,关键在于努力提高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在正确使用非强制性影响力时要注意主次关系。在组成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四个因素中,以品格、才能因素为主,知识、感情因素为次。一个领导者如果品格因素出了毛病,成了负值,那么其他因素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总和可能是零。而在一个领导者的品格因素及格的情况下,决定他非强制性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在于能力因素。如果一个领导人能力极差,根本不称职,而且品格不好,那么他的非强制性影响力可能成为零,甚至是负数。
另外,领导者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一般领导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几种形象:
1. 具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管理者形象
领导者应具备现代开明的经营观念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意识,并将这些观念贯穿在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
信誉意识。领导者应在管理活动中将公司信誉视为公司的生命,高度重视并且珍惜公司的良好形象,自觉为创造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无形财富作战略性的投资。公司最大的成功是信誉上的成功,公司最大的失败是信誉上的失败——这就是信誉意识所决定的公司领导者的价值观。
公众意识。公司领导者强调公众意愿和公众舆论对公司决策的重要影响,自觉把公众的意愿作为制定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公司的工作立足于服务公众的基点上。
社会意识。领导者应把追求公司利益与追求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自己的价值观。
沟通意识。领导重视信息的立体沟通和双向沟通,重视信息对策的作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保持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公司决策始终保持在科学的水平上。
团队意识。领导努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步调一致地树立公司整体形象。
2. 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指挥员形象
首先,公司领导者要有思维清楚的头脑,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待纷繁复杂的事物能准确地抓住其本质和根本性的东西,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其次,要有敏捷的反应。在面临许多突发性的问题时,在与各类人员打交道过程中,要迅速做出判断,决定工作的对策。再次,要有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公司领导者作为公司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对于重大活动、工作方向、改革方针,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正确的决策,要及时分授职权下达命令,并善于任命各级各部门的人员,善于调动全体公司成员的积极性,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人际关系,为部下的工作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及时检查并提高工作效率。
3. 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形象
作为企业家,要高度重视企业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团结奋斗、甘心奉献的员工队伍,努力塑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4. 具有法制观念的法人代表形象
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领导者要熟悉各种法律和政策,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要善于以法律作为有力的武器,与一切有损公众和公司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5. 具有社会魅力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公司领导者要为公司的发展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做一名社会活动家。
六 领导者决策心理是怎么构成的
领导者作为决策的主体,其个性心理特征必然要反映到自己的决策中。从领导者的决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领导决策心理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果断型
果断是领导者在意志活动中的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领导者如果具有这种心理品质,就会在决策中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领导决策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尤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的紧要关头,需要领导决策者表现出果断品质,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果断和迅速地做出决定。
2. 顽强型
领导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坚持性,这是顽强型领导决策者的主要特征,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在决策的制定阶段和实施阶段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定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
顽强型领导决策者能够正确地判断情况,善于驾驭各种复杂情况。他们常常有这样的表现:面对挫折不会使他们退缩动摇,为了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他们会鼓足勇气,动员其全部力量。
3. 稳健型
稳健型领导决策者一般具有深思熟虑的特征和稳健的风格,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力求“稳扎稳打”,其大胆皮层兴奋是多层次进行的确,并且是有层次地一浪高过一浪,一环套着一环,最后才逐渐形成正确的决策或逐步达到实现预期的决策目标。
稳健型领导决策者习惯于“三思而后行”,他们思考周密,能够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地权衡各种决策方案以及其实施后果的利弊得失。因此,他们较少失误。他们常常善于打破常规性思路,朝着他人不曾想的地方去想,这样制定出既稳定可行又富有突破创新的决策来。但某些稳健型领导者也有明显的缺陷,在紧迫关头须迅速决策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稳健有余而果断不足,优柔寡断或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或无所适从。其结果是错失良机,延误决策,导致失败。
在生意场中,只要看准机会,就要敢于决策,“大胆下注”。成功的领导,常常会发动勇敢的变革或投资行动,有时几乎是以公司命运作赌注。
领导者的决策心理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多种要素。
领导决策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注意的指向,就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把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且时离开其他对象。所谓注意的集中,就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两者共同构成注意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说,注意不仅是有选择地指向一定的事物,而且要以主要精力来对待这一事物,使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注意是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一个方面,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注意维持着领导者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并促使这种心理活动的不断深入。因此,离开了注意这种聚精会神的心理活动。领导决策心理就无从谈起。
注意的特征包括:①高度的自觉性。根据有无目的性和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着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人要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某一事物或完成某一任务。领导决策者必须具备建立在高度自觉性基础上的随意注意的素质。②重要的原则性。领导决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导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因此,领导决策集团的注意点的确定、注意点的变化和注意力的强弱,应该具有很强的原则性。③持久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之上。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总是固定地指向同一具体对象上,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而活动总方向是不变的。
此外,注意力强度与决策活动的效率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强度决定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注意强度对决策者个体行为的影响,表现为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以保证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
领导决策情感
领导决策的情感形式有:
(1) 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体验。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感状态。
激情是由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强烈刺激、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兴奋所引起的。如当一个领导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一个关系到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而它又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美好前景时,他可能会产生激情。领导者应具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激情的能力。
(2)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体验。心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一个人的全部行为和全部生活,并能使人的语言和行动染上一定的感情色彩。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心境是多种多样的。决策工作和决策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其进展顺利与否、决策内外环境的变化、领导者人际关系状况及其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都能引起某种心境。领导者除了在决策中由当时情形刺激而产生临时短暂的心境外,主要以各自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心境为主,这种具有各自特点而又相对稳定的心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领导经验和生活阅历中占主导地位的情感体验的性质所决定的。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应善于培养、保持和发展有利于决策的良好心境。
(3) 热情。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体验。它控制着人的整个身心,能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和工作效率。
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热情,总是与明确的决策目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的决策工作和决策行动相联系的。
领导决策意志
领导决策中的意志,是指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自觉的确定决策目标,根据决策目标来制定决策方案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种种困难,实施决策方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1) 动机。动机既是领导决策中意志过程的起始,也是领导决策者的一种心理动力。不同性质的动机,可以对领导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决心。目标是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决策目标是决策行动的结果,领导决策行动与领导决策目标是统一的。随着动机的确定必然导致领导者决心的形成。
决心是对目的有了充分的认识,对达到目的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了充分的估计,并对战胜这些困难有了一定把握后做出的。领导者在决策中,必然遇到种种障碍。因此,必须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排除动摇、犹豫、羞怯、懒惰等消极的心理因素,勇敢地与各种困难进行不懈的斗争。
(3) 信念。信念是决心的发展,即对目的和困难的认识除了理性的因素外,又增加了感情因素。信念是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最有力的和最稳定的意志之一,坚定的信念以形成或改变个人和集体的观点、定势、价值定向、立场为目的。在决策中,领导者对自己的需要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对自己认定的目标产生了信仰,对所遇到的困难有了战胜它的信心,并自觉地把与困难作斗争看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信念是意志的升华,它是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
(4) 行动。意志体现于行动之中,不付诸行动的意志只是一种意念。领导者在决策中的意志是通过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来的,领导者的每一具体的决策行为都是受意志支配的。只有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决策行为的连结和发展,意志过程才得以展开和完成。
领导决策思维
在领导决策心理中,思维贯穿于决策过程的始终,没有决策者的思维就没有对策,没有正确的思维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分析综合是领导决策思维过程的基础。正确的领导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