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东西领悟得那么快?因为感兴趣的东西一旦进入了脑子里,就进入脑子里结构完整的知识网络。网络会越来越大,各方面连在了一起,很容易立即记住。” 
“我觉得,在学习上最重要的是,中学生最好能跳出书本,老师这样教了,你要用自己的方法把它记下来,通过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老师讲的消化掉。还有,在开始接触一门学科的时候,比如在初中和高一,要把基础打好。这种基础并不是死记硬背,这些知识一定要是正确的,一直是正确的。最基础的东西死记硬背不好,我的观点,开始时要多想而不是多背,把一切都搞清楚,这样,后来的学习就会轻松些。那时候,一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去问老师。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直到现在都喜欢问老师。跟老师谈与蒙头自己瞎弄相比,完全不一样,跟老师交流,就不会出错,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许子:通向哈佛之门(2) 
   
在复旦叩响哈佛门 
1995年8月,蓝斐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因为在高中时,我就已学习过一些大学课程,所以,上大学后我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但这段轻松的时间很短,因为一年以后,我看到复旦出国的校友不少,就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出国。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大四时,我有了一次直升读研的机会,于是我没有申请出国,而是从当时的生物系毕业直接去了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读硕士。在肿瘤所里,我的实验兴趣大增,精力充沛,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代,完全没有功利色彩—不为考试,只为兴趣。我潜心做了两年实验,专业水平提高很快。第三年,肿瘤所里来了几位留学归来的老师,我与他们的交流中,虽然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拓宽了思路,但却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懂的知识。于是,出国的欲望强烈起来,我开始申请留学。” 
在读本科时,蓝斐就已顺利通过了托福、GRE,其中GRE证书仍然无效,于是蓝斐把托福重考了一次并顺利通过。“那时,我从网上找到了美国前10名的好学校,挑选了其中8所,把我的申请报告寄了过去。我收到三所大学的回函。先是2002年4月份收到哈佛医学院的面试通知,接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康奈尔大学。我当然乐意到哈佛深造。不过到哈佛还要经历一段激烈的竞争,需要面试。”面试老师亲自来了。申请哈佛的大约几百上千人吧。只有40人进入了面试圈。这是蓝斐后来才知道的。三位老师依次到了北京、上海、合肥、香港、新加坡,一个个面谈,最终选定了四人。 
蓝斐的面试是在上海进行的。“面试就是聊天,很轻松的方式。比方说,他们问你,你喜欢科学吗?请谈谈你是怎么看待科学的。这样的题目并非是为了考你,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就知道你的真正水平、对科学的热爱程度。他们通过深入接触,选出他们认为基础好、真正热爱科学事业、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培养前途的人。” 
“在面试时,我一开始有点慌,英语说得结结巴巴的。交谈中,他们给我出了一题,让我分析一个奇怪的科学现象,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当然,我还是想出来了。对这个问题的科学解答对我的最终胜出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为什么能很快想出问题的答案?就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如果没有能力,是很难在面试时冷静地思考问题的。” 
感受哈佛 
2002年8月,蓝斐跨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哈佛真不愧是世界顶尖级大学,那里的研究水平是世界最好的。那里有一个很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每个人谈的都是科学。” 
“我看到,哈佛大学的学术交流非常多,学生对科学的理解非常深透,研究水平极高。但决不是因为他们多聪明,而是那种环境自然培养造就出来的。那里的教学条件非常优越,每门课开得非常科学。老师总是会提供最新的东西,总是喜欢跟你商量,师生互动,一个问题大家都来谈见解、想法、设想,不在乎是导师、博士后,还是在读博士,只要谁说的有道理就行。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人家的观点,也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对人的帮助很大。” 
由于对肿瘤研究一直感兴趣,蓝斐在哈佛研究的是肿瘤分子生物学。 
目前,蓝斐他们的研究已经运用于医疗实践,如治疗血液方面的肿瘤、急性白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白细胞白血病。 
“哈佛的老师是最好的,或者说是最好的之一,你跟他讲一个新想法,他说,我要告诉你,这个世界做这件事的就谁谁谁这么几个人,哪哪几个实验室,他们过去是怎么干的,现在已经干到哪一步了。然后他告诉你,不要再实施你的新想法了,跟人家抢没意思。随便一个问题,他们能告诉你,哪年,谁做过了这项研究,写过什么文章,还有他的贡献与不足。所有这些,导师都非常清楚,在导师眼里,整个世界只要关注那么几个人、几个实验室,就能俯瞰一切。导师对课题的把握竟然到了这么高的境地,人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就站得高了。” 
“导师对学生是非常负责任的,有问必答,且不说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就是在路上碰到老师也可以问,还可以打电话问,发E…mail问,怎么问都行。” 
“身处哈佛那样的学术环境读博士,非常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在专业上要想做得好,必须得有自己的独创想法。导师看重那些真正有才华、做实验有想法、有创新的人。实验做得好的人,老师都希望你去他的实验室。” 
“如果说,我这也能算是成功,那么我感觉,人应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人的通例。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尽快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找到了自己想干的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一个人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一定会干好;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会感到生活没什么意义。”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回顾初中阶段,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你喜欢干一件事,就全心全意地去做。我初中时就比较喜欢物理、化学,在当时很多男同学都这样,只是相比之下我比他们更进了一步:我特别喜欢做实验。” 
“身处哈佛那样的学术环境读博士,非常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在专业上要想做得好,必须得有自己的独创想法。导师看重那些真正有才华、做实验有想法、有创新的人。实验做得好的人,老师都希望你去他的实验室。” 
“如果说,我这也能算是成功,那么我感觉,人应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人的通例。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尽快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找到了自己想干的事,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一个人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一定会干好;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会感到生活没什么意义。”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许多中学生抱怨学习太枯燥无味,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想?蓝斐在中学时代把学习当作最快乐的事,正是对学习的这种兴趣,促使他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对待学习也应该像他那样,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相信成功女神也会向你露出笑脸的。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我做同声传译员(1) 
   
口述李玟文陈观金 
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一个学中文的女性,半路出家,选择了同声传译——翻译中级别最高也是最难的职业。 
李玟是一名优秀的同声传译员——国际上最高级别的翻译专业人士。而据统计,全国具有同声传译资格的不过几十人而已。是怎样的毅力和精神支持李玟一步步成为顶级的英文翻译专业人士?请看看她的自述—— 
异想天开,学中文的改行做英文翻译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我是学中文出身的,沉静人生和反叛精神总是相互交叉在这一代人身上。 
90年代中期,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在一家企业做文案。在深圳,要想工作有保障,精通一门外语是最有市场的。我立即自学英语。苦练一年多后,公司来了外国客人,我向总经理自荐担任翻译,他盯着我:“你来这里多久了?”“一年半!”“我对你不了解。”我随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撂文件,一口气地用英文译了出来。他愣在那里,答应让我试试。 
那次我为英国商人当翻译,做得很成功。总经理把我提了当助理,翻译外电及传真,月薪5000元,是我原来的5倍。两个月后,我随总经理到上海参加了一次大型国际级商贸讲座,看着台上的“同声传译员”,我一下子冒出另一个念头:做同声传译!我当时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后来我通过咨询才知道当同声传译员的条件是那样苛刻:除了中文、外文的功底要浓厚,听力、记忆力还要非常好,反应要灵敏,表达力要强。我自信自己具备这些条件,但是对方说:“即使是外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未经专门培训,一般也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我很快查询到: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个很好的培训“基地”,那里培训出来的专业人才都很出色。我随即报考了那里的英语专业研究生,1998年我领到了入学通知。读研究生,几乎把自己和世界隔绝开来,我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得广泛地涉猎世界、社会、地理、人文、历史……单是英语磁带,四年收集起来就有整整30公斤! 
毕业后我通过考试,获得参加同声传译员考核的资格。在参加考核的127名考生中,我是7名入围者中唯一的女性!离开时有个落选的男同胞塞给我一张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大大的几个字:“为女同胞鼓掌!”我感动得流下泪水,其实,没人知道我当时流下的眼泪,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几年来付出的汗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知食物的滋味,失去了挚爱的男友…… 
2001年,我拿到了同声传译的三级资格认证,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苦乐同在,汗水和成功从来都在一起…… 
天堂的另一边是地狱 
有个前辈对我说:“如果你想活得潇洒,那就去做同声传译;如果想英年早逝,也去做同声传译!”我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现在,我才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同声传译活得潇洒,我们服务的都是一些国际级的会议,到外地去开会,坐的是商务舱,选择的地方都是五星级酒店。全国的知名胜地,我几乎可以一一描绘出它的模样。记得刚刚做同声传译时,主办者叫我先去参加一次系统的培训,熟悉与会者的内容,为期三天。培训完后,有个会议组织者把3000元的现金交给我。我吃了一惊,他说:“你参加培训,是我们占用了你的翻译时间!”后来发现,即使与会期间,该我休息时,我在会议厅也同样会收到一笔可观的酬金。这是和别的工作最大的区别吧。至于收入,我差不多每年50万左右,工作100天。其他的时间便是去放松,和朋友一起到乡下,去海边,远离人群和喧哗…… 
可是回过头来,我工作起来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这行工作的超常压力,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我当同声传译员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哪一次的同传翻译连续超过30分钟,这是个极限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即使是一个很合格的同声传译员也无法集中精力继续下去。所以,几乎没有一个同传翻译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一般是两至三个轮流替换。 
也许是我现在年轻的缘故,身体还棒,精神负担虽然大,但总算还受得住。我的一个同事,他已经拿到了联合国的三级同传资格认证。可有一次会前,组办方交给他两百多盘磁带(最多时三百多盘)让他练习听力,结果他不堪压力,在同传过程中频频出现差错,急起来甚至脸上的汗都滴出来。人家批评不说,从此连自己的饭碗都给砸了。后来他改行了,当了一名外语学校的教师,轻轻松松地开始他的新生活。其实不仅仅是他,很多经历了一两次失败打击的人,往往是选择远离。 
在我的眼里,同声传译永远都是一种挑战,我欣赏这样一句话:“同声传译员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沉重与愉悦同在!” 
人生就像在刀尖上行走 
我当初十分羡慕同声传译在台上的潇洒,如今自己站在台上,才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同声传译,是翻译中级别最高也是最难的一项,这个“难”字,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一般会议开始前一周就要做好准备。我曾在北京王府井召开的房地产大会当同声传译员,开会前,我在网上查询了大量有关房地产的专用名词,会议前三天,主办者把会议有关的内容资料和26盘磁带让我熟悉,单是磁带,三天里我不吃不喝才把它听完,还要找出很多不认识的词汇反复琢磨。会议前一个小时,主办方又给我一大撂的资料,只能粗略地有个了解,这叫“视译”。即使是“视译”,也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来不得半点马虎。 
当我那天完成任务后,我的一个同学打来电话,说我站在台上非常酷。他哪里知道,为这“酷”,一周里我瘦了一圈。 
最难恐怕就是对演讲者的方言一窍不通。英语也有方言。我就有一次深刻的教训。那次我应邀去台湾翻译一次“爱心妈妈”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家都聚集一堂,讨论有关捐助孤儿上学的主题。一周之前我就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天上午,三个同传中我第一个上台。这时来自澳大利亚的洛菲尔夫人走上了主席台,她向我微微一笑,又向台下听众致谢。可是,洛菲尔夫人一开口,我就知道自己这次的同传注定要失败。洛菲尔夫人是澳大利亚堪培拉市人,有着浓厚的南方口音,就像北方人学讲粤语一样,发音不正。传译不到一分钟,我已经感到吃力,但又无法自找台阶下台。就在这时,主办者发现了我对洛菲尔夫人方言的不适应,便以其他理由示意她暂停,把我换下来。   
 
我做同声传译员(2) 
   
有了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之后,我花了大半年时间去钻研英语的不同区域方言,以备不时之需。之后,每次做同传之前,我都会打电话先了解可能要翻译的对象是哪里人,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有关的磁带做听力练习,这些训练对我后来的工作大有裨益,特别是组织者知道演说者有方言时,都会找我去,给我带来一定的声誉。 
做同传还有别的难处。演说者都是有表情的,当他感动时,我的语气要让听众产生共鸣;当他快乐时,我的传译也必须使听众轻松快活。当然,当同传不可能没有错,只要大胆地翻译,有错误时神情和语调没有一点儿变化就行,可是这要出色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应变能力,因此,心理素质不好,根本无法立足。 
在国内,做同声传译这一行的人真是太少了,而我——凭着坚定的决定、勇气和信念,才有了今天这个小小的安身之处!我还在加紧努力,希望能拿到联合国的认证,踏上更高的阶梯。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我感动得流下泪水,其实,没人知道我当时流下的眼泪,不是因为成功,而是几年来付出的汗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不知食物的滋味,失去了挚爱的男友……” 
“在我的眼里,同声传译永远都是一种挑战,我欣赏这样一句话:‘同声传译员是戴着镣铐的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