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1600美元建起了首家函购公司。由于经济的拮据,他们只能将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一个马车行的草料棚里,从那里发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批“目录表”。那是一页开列着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的各类商品名称的一览表。
艾伦明白想招徕顾客,除了价钱低廉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服务水平。这是一个关键,因为没有这项保证,顾客对花钱买未露面的卖主的东西总是有疑虑的。
在这种全新经营理念的支配下,公司开张第一年便生意兴隆,很快公司便在全美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873年,公司与一个巨大的农场主组织“全美格兰其”签订了合同,成了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这成了公司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格兰其组织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从1873年到1889年,艾伦广泛地向人们宣传这一事实:他的公司是“最早的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行”。因为,能与其签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更不用说它给艾伦的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公司的业务在格兰其组织的激励下蒸蒸日上。
到了1884年,公司原先只有1页的目录表骤增到240面,包括1万余种商品项目。4年后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100万美元。1895年,政府在邮政部长约翰·沃纳梅克的倡议下,建立了乡村免税邮递制度,艾伦公司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艾伦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函购业务,这次机遇使得公司的经济实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销售额一度突破4000万美元,公司雇员达到6000人,一跃成为全美国的知名公司,艾伦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人。
有位记者曾同老演员查尔斯·科伯恩进行过一次交谈。记者最后提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一个人如果要想在生活中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查尔斯·科伯恩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你成大事,但是我觉得有一样东西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机遇。”这位老演员是正确的。如果你能学会在机遇来临时识别它,在机遇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动抓住它,你就可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获得一次大的成功。
19世纪60年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动荡年代,但也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大多数的人稍有不如意就把原因归结到时代的错误上。山田正夫不一样,他从不慨叹生不逢时或者时运不济,而在一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机会面前,他却像猎鹰一样目光如炬,从不轻易放过。
在德川幕府后期,政府对货币市场的管理非常严格。包括铸造旧金币及小面值金币、银币等在内的鉴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称为“金座”,即类似今天的“造币局”一类的组织负责。以前,山田正夫收购旧金币、银币都是与“金座”里的办事人员打交道,从未见过高层的官员。
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却亲自派使者直接召见山田正夫,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银两兑换商。山田正夫凭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意识到,发财的黄金机会来了,他岂能轻易地放过。
“听说你做银两兑换商,为‘金座’回收旧型货币做了不少事情。”“金座”主管称赞说。
“我也是刚做这种业务不久,所以还是效劳不力。”山田正夫谦虚地回答。
“我听‘金座’里的人汇报说你回收的数量很可观,想来你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为幕府出点力。”“金座”主管打量着他说。
“是。”山田诚惶诚恐地说。
“我们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再以更大的规模鉴定、回收旧币。”“金座”主管平静地说。
“深感荣幸,能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扩大回收业务,只是我目前很难再扩大了。”
“那是为什么呢?”“金座”总管吃惊地问,“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解决。”
山田如实回答说:“目前我的商店规模已经到了资金允许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对这件事,我恐怕很难做到。”
“你不就是资金周转环节受到限制吗?这没有问题。你现在告诉我要是再扩大业务量的话,你还需要多少资金?”主管长出一口气,轻松地说。
山田稍加思索,谨慎地回答说:“要是再扩大的话,我估计还需要3000两银子。”
“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5000两作为周转资金,你觉得怎么样。”“金座”主管慷慨地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来了5000两现银。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资金的支持,山田正夫决定大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来几个伙计,重新建造厂房并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开始大规模地回收旧型货币,很快就成了大阪一位人人皆知的大型银两兑换商。
山田正夫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赚到20两左右的银子,每个月就能赚到600两,一年就能赚到7200两。赚钱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芝加哥商人艾伦也是一个能够在不同的处境中觅得机会从而力挽狂澜的人。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成功是因为善于发现机遇,并且在机遇面前毫不手软。”
每个人成功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个人成功的道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并且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着机遇,利用着机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
·正文· 第五章 选择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须在思想、言论、行动和各方面相互影响,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决不能低估的。所以,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功夫。这种友能使你对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变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你应当寻求的,并使你终生受益的“良友”。与这样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挚的友谊,往往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资源,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
·正文· 1.好汉也需贵人帮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好汉只凭单打独斗是做不成大事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际资源,互相鼓励,互相扶持,是成大事的重要前提。
汉高主刘邦对于广交朋友却深得其道。由于性格豪爽,与人交往时出手大方,为人豁达,不斤斤计较,很受人欢迎。刘邦是个志向远大的人,平时他最崇拜的人,是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刘邦对信陵君的领袖魅力崇拜得五体投地,在没事时他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为信陵君,而把一些朋友比做侯赢与朱亥。在他结交的朋友中比较典型的人就是屠夫樊哙,樊哙是位既会打架还是位剑术高手,粗中有细,他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故樊哙非常敬重他,视他为“大哥”,只要刘邦有事,樊哙必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后来,经过樊哙引荐,刘邦又结识了乐师周勃,周勃也是一位大侠式的传奇人物,不过他的性格有点古怪,让人难以捉摸。但自从和刘邦认识后,周勃立即便将刘邦引为知己。从这一点看,刘邦的确是个善于交际的人,这种人大多都具有领袖才干。
经周勃和樊哙介绍,刘邦又结识了在县衙当马夫的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结交的又一位朋友。夏侯婴和刘邦的性格极为相似,对朋友十分热情。认识夏侯婴不久,刘邦便和他成了莫逆之交。
夏侯婴与萧何、刘邦一样也是沛县人,是沛县衙中赶马车的车把式。这个做车把式的对官场有着最直接的观察。结交到这样一个朋友,对刘邦仕途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他可以借助夏侯婴来了解上层的更替、官员的升迁、政策的变动等等问题,以便对自己的从政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那时刘邦已担任泅水亭长之职,是当时负责驿站之类的官员,夏侯婴赶马车迎送政府的官吏,两人关系很好,经常聊天谈笑。叙述志向,谈得非常投机。每次只要有机会经过泅水亭,总会特意留下同刘邦畅谈一番。他们所交谈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至天文地理,下到朝廷地方,甚至有趣的乡间传说。刘邦在与夏侯婴交谈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掌握了许多做官的方法,为他后来能够更好地驾驭人才打下基础。后来刘邦起义以后,夏侯婴重操旧业,一直为他赶马车,多次舍命将刘邦救出险境。刘邦当了皇帝后,夏侯婴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仍为刘邦赶马车,夏侯婴是刘邦的一个生死之交。
萧何是刘邦当时结交的最为重要的朋友,他们同是沛县人,有同乡这一层地域关系,因此显得特别亲密。刘邦能与萧何交上朋友,对他的政治前途自然是很有帮助的。萧何曾多次帮助刘邦解脱过官司上的纠纷。萧何也曾经多次向沛县令推荐刘邦,并在暗中使了不少力才让刘邦当上了亭长。即使在当上亭长后,刘邦还常常受到萧何的指点与影响。
刘邦地位低下,萧何却在县衙门中很有权势,两人之间应该没有什么联系才对。刘邦作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在没有一点家庭的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又没有什么经济实力的情况下,能够结交到萧何这样的朋友,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从这一方面看,也可见刘邦的社交能力之强,才智之高。
接着,刘邦又结识了曹参。这个曹参,也是沛县人。他与萧何的区别就是,不仅能文,而且能武,还善于带兵打仗。在打仗时,他往往身先士卒,因而受的伤也最多。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被定为第一,有的人不服,就质疑道:曹参一生中受伤达七十多处,为什么不能列第一,在后方没有生命危险的萧何反而成了第一?而这里可以看出来众人对曹参的佩服,可见他的功劳确实不一般。
以上事例说明,刘邦所交往的这些朋友,都是属于不高又不低的层次的,都是沛县的小官吏。他们之中的萧何属于官场混的人,更不是什么一般市井庸民,从这点看,刘邦交友还是有眼光的。
曾国藩在择友方面堪称我们大家的楷模。在京城期间,曾国藩留心结交,他与倭仁、吴延栋、何桂珍、何绍基、梅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人交往最为密切。曾国藩的这些师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心学问,不尚空言,每个人各有专长,而且都是心怀大志、不甘堕落之辈。
朋友们经常往来,互相鼓励,互相针砭。这些人后来都有一定的成就,也为曾国藩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曾国藩择友,强调的是志同道合,对那些甘于平庸或者大言欺人的人,他是敬而远之的。
择友主要是选择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者。嗜酒者,一杯薄酒就能成为结缘的纽带;弄墨者,一篇文章就能结金兰之好;好武者,一次交手就能变成至交。有共同的爱好才有语言的交流;有相近的思维才有永远谈不完的话语。共同的志趣是人以群分最基本的前提,有了共同的志趣,相互间才有可能发展为深厚的友谊,才容易达成认识上的一致,感情上的沟通,行为上的理解。
曾国藩结交的那些朋友,往往是当时有了一定声望,但是还没有登上真正政治舞台的人。他们的出身、地位、名声相差不大,没有互相利用、互相倾轧的必要,反而结下了互相激励、互相促进的真正友谊。曾国藩后来成就大事,这些人给予了极其重要的帮助。
还有一位善于择友的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到了京城,在曾国藩的指引下,逐渐打开了交际的视野,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曾国藩原来的朋友班底和不断扩大的曾门弟子。李鸿章为人洒脱,比老师更善于交际。曾国藩担心他择交不严,不断加以诱导。曾门弟子和同年进士是李鸿章最重要的人际资源。
在这些人中,李鸿章与沈葆桢同门同房,交情最为融洽。李鸿章和沈葆桢从同学、同事到同僚,往来非常频繁。在以后的内政外交中,二人更是互相呼应,推动了晚清的近代化进程。
除了沈葆桢之外,郭嵩焘、陈鼐等人也对李鸿章的起家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可以说,在京时期,他在曾国藩的引导下,交结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是他后来事业成功的人际基础。
志同道合是交友的前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必须赢得人的信任。结交死党以人心相合为前提。不管你块头再壮,力气再大,如果人心不一,就很难共同谋事。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任何时代这个公理都不会失效,在商战中谋天下,打天下,不能靠单个势力,还要巧于联合他人。天才人物最善于采用“拧成一股绳”的战术。多结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脉网络,关键时刻为你拔刀相助的必是他们,从一定程度上讲,他们也是助你在商场上长袖善舞的人脉支柱。
·正文· 2.善于结交优秀的朋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须在思想、言论、行动和各方面相互影响,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决不能低估的。所以,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功夫。
固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选择的朋友,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主流必须是好的。他能与你坦诚相处,道义上能互相勉励,当你有了过错能严肃规劝你,这种真诚待人的朋友称之为“挚友”,这种能指出你过错的朋友又称为“诤友”,这种能使你对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你变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你应当寻求的,并使你终生受益的“良友”。与这样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挚的友谊,往往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结交了优秀的人,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龌龊之徒,自己难免同流合污。
当然,这里所谓的“优秀的人”,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所称道的人物。“优秀的人”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一是指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二是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如长袖善舞者、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能特殊的人或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经由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
与优秀的人交往总是会使自己也变得优秀。优秀的品格通过优秀的人的影响四处扩散。如果年轻人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明智的指导,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就会在社会中寻找那些强于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努力地去模仿他们。与优秀的人交往,就会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反,如果与恶人为伴,那么自己必定遭殃。
社会中有一些受人爱戴、尊敬和崇拜的人,也有一些被人瞧不起、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人。与品格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你会感到自己也在其中受到了升华,自己的心灵也被他们照亮。一句西班牙谚语说:“与豺狼生活在一起,你也将学会嗥叫。”
和平庸的、自私的人交往,危害也是极大的,这样容易让人感到生活单调、乏味,形成保守、自私的精神风貌,不利于勇敢刚毅、胸襟开阔的品格的形成。你很快就会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原则性丧失,遇事优柔寡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精神状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