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打招呼所传递的信息是:“我眼里有你。”谁不喜欢自己被别人尊重和注意呢?如果你主动和单位的人打招呼持续一个月,你在单位的人气可能会迅速上升。
见了领导主动打招呼,说明你心中敬重领导;见了同事主动打招呼,说明你眼里有同事;见了下属主动打招呼,说明你体恤下属。永远记住,你眼里有别人,别人才会心中有你。
1.主动打招呼不等于低三下四
有人认为,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代表比别人低下,其实恰好相反,主动打招呼说明你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民间有句俗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大官随和易见,主动跟下属打招呼,是其自信的表现;小官故意端架子,正是他生怕别人不承认他的权威,这也恰恰显示出他的不自信。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自信,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养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的习惯,从今天开始,见到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您好,小王!”“您好,李总!”不久后,你就会给别人留下自信热情的印象。
2.主动打招呼是职位升迁的通道
同时进入单位的两个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为了部门经理,另一个却还是普通员工。他们职场命运的差异并不是因为能力有多大差别,而是因为日常处事细节的差异。前者见到领导和同事都会主动打招呼,因此给大家留下了热情自信的印象;而后者见了领导躲着走,见了同事装作没看见,因此给同事和领导留下没有礼貌、不合群的印象。如此一来,职场命运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也是意料中的事。你不主动向领导和同事打招呼,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损失。对于领导来说,有很多人想去结交他,也不少你一声问候,可是对你影响却大了,你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也不能和同事拉近距离,在这样的状况下怎么会得到提升呢?
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不仅让别人心情畅快,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你自然会有很好的发展。
3.主动打招呼创造美好环境
在发达国家,当别人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时,你要给对方小费,但是在中国,小费并不普遍,因此,为了表示对周围为你提供服务的人的尊重,主动打招呼是中国式的小费。
见到小区保安主动打招呼:“您好,今天是你值班啊,辛苦了!”这时,小区保安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站姿更加标准,下一次见到你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帮你提东西;见到邻居时点头问候,一句简单的“您好”会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和睦的邻里关系;见到公司的保洁阿姨,主动问候:“阿姨您好,您把地拖得真干净,都可以当镜子使了。”你的一句问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可能换来更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4.主动打招呼要特别关注被冷落的人
对于那些被冷落的人,一声主动的轻声问候对他意义非凡。例如有些领导在位时被人前呼后拥,别人见面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而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他便更加在意别人对他的问候。这时,一个问候对他非常珍贵,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动打招呼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另外,在社交场合,一些普通的参与者经常被冷落在一旁,而人们只关注显赫的成功人士,此时,我们应当用主动的关心和问候去融化普通参与者内心的冰山。比如,在餐桌上,除了赞美老总之外,还要顾及司机,一句“张师傅车开得很好”,会让司机开心,老总也会觉得你做事周全,因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赞美一个人的下属,其实也是变相地赞美这个人。
灵活选择打招呼的方式
打招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微笑、点头、握手、招手、拥抱等,根据亲疏程度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打招呼的方式也不同。
在职场中,跟别人打招呼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打招呼的方式。如果正在行走过程中,在跟别人打招呼时,要停下脚步或者放慢行走速度;如果你坐在座位上,跟同事打招呼时,微笑着点点头或者欠欠身都可以;如果在室外相距一定距离跟同事打招呼时,要微笑着向对方招手,或者高声说一声“您好”。 如果在拥挤的电梯里,没有人说话,你最好也不要开口。若遇到同事向你打招呼或是目光相遇,应适时地点头、微笑,甚至回应,视而不见是不可取的。
微笑本身就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但无论以哪种方式打招呼,都应该微笑,包括握手的时候。不论在什么时候,打招呼时,都要面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这样才会给人真诚的感觉,让人感觉你不是敷衍了事。
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很多人的聚会或者不便深入接触的时候,可以用招手的方式打招呼,如左图所示;在某些正式场合,依据文化习俗,可能还需要拥抱,如右图所示。掌握常用的打招呼语言
和别人见面打招呼时,最常用的问候语言是“你好”,而对长辈要用“您好”,这也是最简洁明了的打招呼方式。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见面时一句简单的“您(你)好”就显得礼貌多了。
中国人还有一些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打招呼语言,例如两个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你吃了吗?”其实这个问候语的意思并不是非要问对方“吃了没,吃的什么”,而是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这时简单地回应对方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问候外国人时,不应当用这个打招呼的语言,否则对方可能会不明所以。
对于好久不见的同事或朋友,我们要是用“你好/吃了吗?”等来打招呼,可能会让对方认为你不够关心他,对方可能会想:“我们好久没见了,难道他没注意到?”这时,我们应当说:“好久不见,最近忙吗?”如果对方说:“挺忙的。”你要注意接下来的回应,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你可以进一步问:“在忙什么?”如果是关系一般的同事,你不应该追问对方在忙什么,而应该说“那你要注意身体”之类关心和问候的话。
声音的秘密:为你的谈吐加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窈窕淑女》这部电影,它讲的是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将一个满是乡下口音的卖花女伊利莎在短期内训练成为一个操着贵族口音,出没于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而这有效的短训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答案是声音和语言。希金斯教授让伊利莎在留声机上一遍又一遍训练语音和语调,之后才是着装、姿态、社交礼仪训练。可见要改变一个人的谈吐,声音里蕴藏着巨大的可挖掘能量。
一个男人如果有谈吐障碍,他的权威就会受到影响;一个女人的声音如果不招人喜欢,她的魅力和美好形象就会大大受损。反之,如果我们剔除了下面这些说话障碍,我们的谈吐印象分就会攀升得很快。
不要用鼻音说话
如果你用手捏住鼻子,你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一般情况下,电影中用鼻音说话的那个人总是一个脾气很坏、性格很固执的坏老头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用鼻音说话的人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用鼻音说话的人让人听起来感觉毫无生气且十分消极,像感冒了一样。
因此,如果你希望说服一个人,就千万不要用鼻音说话,要用胸腔发音。只有字正腔圆的说词才能对别人产生说服力。
用鼻音说话给人消极压抑的感觉。说话声音不能过尖或过低
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想想我们印象中那些又高又尖的声音,往往是女人在遭受惊吓或刺激时发出的声音,或是生性泼辣的女性骂人时发出的声音,那些声音非常刺耳,常常给我们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这并不是说声音低就是好的。相反,声音过低也会让人觉得此人身心疲惫、委靡不振。而且这时发出的声音会让别人听起来十分苍老,缺乏热情和力量。
我们不能将低语与柔和清晰的说话混为一谈,即使你以最低的声音说话,你的声音也需要助力。也许,有些女士认为,说话低声细语是一种女性特有的温柔,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做作而非真正的温柔,千万注意自己的声音要表达适度,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即使在大公司,成功项目的倡导者也不是消极地等待上级腾出空间,而是善于放开手脚,不会对下属的思想和行动设置诸多的限制,从而主动创造出试验和探索的新空间。
传统的管理学热衷于对结构的研究。我们拿出金钱、人力、技术和时间等原材料,尽量合理地将它排列组合,形成前进的发动机。我们阐述目标和重点,澄清组织角色和责任,建立时间期限和绩效指标来衡量表现,然后开动马达,开始运转。
接下来就有趣了。勤劳的经理人巡查自己负责的活动,以确保不出错。他们严密监视预算和时间表,警惕任何可能干扰日程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常用的管理技巧,有时被称为“最佳实践”,主要是在避免失败,而不是在带领组织走向伟大的成功。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把资源配置的工作做好,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精心设计好机制的运行,就能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效和更可预测。然而,这些安排好的活动从来不能获得大的成功,甚至离成功还远着呢。
Ambient Devices公司的创始人兼CEO罗斯(David Rose)用空间的概念―试验和探索的空间―解释了这种传统管理学。作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Ambient Orb正是他研发出来的。这个简单而雅致的产品,用不同颜色来反映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变化情况,反映你健身目标的日进展情况,以及人们想要跟踪的其他各种指标。Orb产品没有复杂的界面,而是让人一目了然。
罗斯以前也克服了不少困难。他说服了才华横溢的产品开发员拿着低工资与他合作。他筹集了资金,让走在潮流最前沿的顾客与他一起讨论产品原型。然而,在Orb这个产品上,罗斯遇到了新的障碍。
他知道,要做出“简如禅”的产品,他需要将电脑的形象从产品中彻底剔除出去。他回忆说,“我们需要与一个电信公司建立强大的关系。为此,我打造了一个面向增长的商业案例,希望大型电信公司为家庭、工作场所和客户身上携带的Ambient设备建立一个网络。我告诉他们,可以采用收取小额服务费的方法来增加公司在每个用户身上的平均收入,并且逐渐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不幸的是,这些公司对我的建议都无动于衷。”
于是罗斯走出美国,找到日本Doo这样的创业型公司。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走进了美国电信公司的后门。他赢得了这些公司研究机构的咨询合同,来开发他的产品模型。
即使在大公司,成功项目的倡导者也不是消极等待上级腾出空间,而是自己主动创造空间。与其恳求高管的正式支持,他们宁愿要求老板和同事允许项目不受阻碍地进行。
空间是一种思维方式。成功者用四大基本要素来培养自己和同事的空间思维法。
标新立异,打开创意空间
宏大的想法更强调现在缺少的东西,而不是已有的东西。这些缺口就像霓虹灯一样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宏大的想法不必深奥,甚至也不必全新。实际上,简单的大想法往往最有效。罗斯的目标是创造出“简如禅”的信息传递设备,一个大型食品公司的快餐部,全力开发出用消费者说得出的成分做成的食品,从而迎来了营业额的成倍增长。
是什么让这些想法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它们想到了点子上。它们标新立异,敢于挑战现有的观念和方法;它们引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刚刚还拥挤不堪、看似饱和的市场,顿时打开了通往新空间的大门。
奇迹成为现实,其中充满了挑战成规的宏大想法。BP商务经理谢弗(Jim Schaefer)决定将石油出售给竞争对手,以此来扩大销售量。这显然与传统观念不符。零售连锁机构Safeway UK的首席信息官温奇(Mike Winch)推行顾客在零售店自行付款结账项目,曾被质疑将导致偷窃上升,结果,有了温奇团队发明的手持条形码设备,实际效果要比温奇本人预计的好得多。采用“买了就走(Shop and Go)”系统之后,消费者支出增加了10%。而在竞争激烈的食品零售业,1%的业绩增长都是不小的奇迹。
改变心态,扩大行动空间
想像你站在纽约的某个街角,身边是一群陌生人。你看见两辆车相撞,安全气囊展开,两个驾驶员都不动了。你会怎么办?专家认为,大多数人只会袖手旁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才会跑去帮助司机。实际上,好像正是其他旁观者的存在,阻止了人们采取行动。
袖手旁观也是组织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心态。但成功项目的倡导者却能培养另一种心态:挺身而出,采取行动。个人责任感和对所发生事情的负责态度,给了他们宽阔的行动空间。
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利马一家BP炼油厂的事情就是一个好例子。工厂的一个压缩机数年来运转都有问题,但没有人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主管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车间经理也没有考虑实际带来的成本和安全问题。工程师推荐了一个修补方案,但未能触及问题根本。压缩机的操作员担心会发生爆炸,但也没有要求行动。
一天,一些工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对自己说:“没人会替我们操这个心。我们必须自己处理这个问题。”主人翁意识创造了行动的新空间。最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为BP节省了上百万美元,也为每个人赢得了更安全的工作场所。一名BP高管精辟地总结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在八年失败的维护之后,没有动用任何资金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提高效率,创造自由时间
在Ambient公司,罗斯可以直接去找程序员,要他们熬夜或者周末加班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模型。因为给员工提供了机会去做让他们兴奋而快乐的事情,他利用了公司原本无法利用的时间和精力(自由时间)。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公开奖励最优秀的药品研发人员,让他们决定如何度过从其他项目中“偷”来的自由时间。主管研发的副总裁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认为,不应该给每个人同样的自由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有些人不会聪明地利用这些时间。我们的组员必须去挣得自由时间。最好的科学家都能高效地完成官方项目,然后用解放出来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
自由时间不仅仅是周末和晚上的大块时间,也包括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闲聊和无所事事的时间。
换个环境,换个物理空间
在领导一个基于因特网的电子申报(e…filing)项目时,Stansylvania Revenue Agency的客户服务经理格伦维莱(John Grenville)为了给项目组创造好的环境,无所不用其极。他采用的工具之一就是物理办公空间。他把组员带出办公楼,并发出信号,要让这个项目与这些人以前体验过的都不同。
格伦维莱解释了他如何利用物理空间创造出一个多产的人际环境:“其中一些人已经在同一个办公室呆了十几年。我的员工和顾问都需要不同的文化和工作风气。我把大家都带到一个单独的大楼,在那里我们整个团队肩并肩作战,人与人之间没有墙,也没有任何隔断。每个人都无法隐藏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