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白领极限生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白领极限生存-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杯水。谁知从此以后,老板就习惯性地笑向小李:“麻烦你给大家端杯水好吗?”一步错,步步错。 
有位秘书就很会处理这样的琐事。她从来不给她的老板倒咖啡。不知怎么回事,有次老板竟把她叫到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让她倒一杯咖啡进来。她考虑了一下,端进来一杯咖啡,迅速地昂首挺胸走出去。只见这位老板啜饮了一小口,马上一脸苦相。原来这是一杯4倍浓度的清咖,比中药还要苦。事后秘书一脸无辜地对老板说:“我真的不会煮咖啡,我又不是你的生活秘书。”从此把这个差事推得一干二净。 
可是天底下的人千差万别,事情也是千差万别。也有这样的秘书,不要说平时倒咖啡,就连老板的小孩她都要负责接送,身兼秘书、保姆、老板家的装修工人等多种职务。这样的规矩,也难为她竟创造得出来。得了这样一个好秘书,她的老板大概睡梦中都会笑出声来。       
… 
E…mail大战 
…       
以前有个同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写E…mail,那怕被他mail的人就坐在正对面。他的理由是:如果当面说或者在电话里讲,对方左耳听右耳也许就忘了,许多事情从此死无对证。写成E…mail,白纸黑字,谁也赖不掉。他电脑里保留着自他懂得收发E…mail起的所有邮件,最早的一封是1996年的。每次换电脑,都要把这堆数以万计的邮件搬到新家去。 
自从E…mail作为正式文件形式被公司接纳后,阅读公司E…mail有时就成为一种额外的乐趣,甚至比朋友穷极无聊时群发的小游戏还有趣。 
记忆深刻的一封mail来自我们的CEO,主题是:致本公司杰出的S/M团队。所有人收到mail后都以为大老板心情甚佳,给大家开个玩笑。细看才知道,原来他的S/M是Sales和Marketing的缩写。这还不算,当他发现大家都在偷笑时,竟然摸不着头脑。直到后来逼问一个助理,才明白原来S/M另有深意。一个经典公司八卦就此诞生:老板竟连S/M都不懂。 
有的mail像慧星一样,拖着长长的尾巴。一条一条看下去,也许就是一场如火如荼的战争。 
收到过一封莫名其妙的邮件,一个平时连脸也不太熟的同事声泪俱下陈述他的委屈:“亲爱的全体同事,以下是我做这个项目的具体时间表,请各位明察。”下面是一张没头没脑的时间表。这时突然看到屏幕旁的下拉滚轴显示,这几行字还仅仅是这封信的开始。一封封读下去,就像一篇长篇小说。原来他们的项目误期了,客户很生气,不仅不准备付款,而且根本不打算再与他们合作了。第一封mail是客户发给项目经理的,彬彬有礼地陈述了拒绝付款的理由。项目经理群发给小组成员,希望大家找出责任人。然后小组成员接二连三的回复,间中还有证人与证词。后来有人在回复的时候,顺带抄送给了大老板。最后把责任落实在几个一直没有回复的人身上。其中一个被逼急了,于是写了这样一封信,抄送全公司员工,以示清白。 
可别小看了E…mail功能中的抄送、暗送、转发等功能,简单的几个词,里面大有玄机。他们有时比会议更暧昧,比八卦传媒更辣手。记住,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将作为之后的mail法庭中的证词。 
据一位微软的员工说,他们设计的邮件产品,除了抄送、暗送、转发等功能,还有“不得抄送”、“不得暗送”、“不得转送”甚至“不得回复”、“阅毕自行删除”等功能。只是这些新武器还没有被广泛掌握。看来,若想打好下一场升级的mail战争,先要把邮件新功能研究透了再说。       
… 
成功的妥协者 
…       
考虑到穿高跟鞋、铅笔裙可以让自己显得更专业、更有女人味,许多职场女精英爽快地向牛仔裤、运动鞋握手言别。她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个性向职业妥协的第一步。 
大部分人能胜任这种妥协,甚至不觉得这是一种妥协,而是“应该”如此。 
然而随着职业需求的不断升级,“应该”还是“不应该”变得越来越让人困惑。 
25岁的薇薇,在广告公司奋战两年后进入瓶颈状态。新上任的独身男老板热爱夜生活,喜欢找男男女女的同事一起出去泡吧。每次薇薇总是微笑着拒绝,第一,不喜欢泡吧这种娱乐方式;第二,就算是泡吧的话,也不想和老板一起泡。然而不久后她发现,公司的业务渐渐跑到喜欢和老板一起夜生活的人手里去了,而她则蜕变为那些人的副手。在这一轮的职场竞争中,她莫名其妙败下阵来。 
是老板的爱好不合常理?是同事采取了“不应该”的竞争手段?还是自己“应该”忘记个人喜好,踊跃地参加到泡吧夜生活中去呢? 
究竟应该为职业牺牲多少呢? 
当薇薇为自己的妥协底线苦苦挣扎的时候,有的人却在向更大的妥协挺进。 
一位金融行业的销售人员,遍阅众多“销售宝典”之后,发现自己有个致命的弱点――眨眼的频率太高。根据宝典,频繁眨眼容易给人不稳重、不自信甚至不诚实的感觉。他决心向这个“恶习”挑战。之后的两周内,他每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尽量减少眨眼的频率。现在的他每两分钟才眨一次眼,并且习惯成自然,给人的感觉是他这个人天生不爱眨眼。 
对于职业,很多热爱生活的人的美丽梦想是:职业是职业,生活是生活,两者泾谓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在职场的阶梯上,走得越高,越会发现这是个不能完成的使命。要么向职业妥协,要么向生活妥协。一天只有24小时,多做一小时的工作,就必定少睡一小时的觉,道理正是这么简单。 
只不过,有些人妥协得很聪明。拿上面陪老板泡吧的例子来说,有的同事只在最初的几次去泡了。和老板混熟了、彼此十分信任了之后,让老板明白,自己实在不喜欢泡吧,然后即时抽身出去。既稳住了事业,又保全了生活。反而是那些次次陪老板泡吧的人,被老板怀疑是否工作量不够饱和? 
还有一些人呢?既不愿意妥协,又不甘心从此放弃职场的名利,只能每天向人抱怨、夜里做恶梦去了。       
*************** 
*白领极限生存第五部分 
***************   
彼此相熟的上班族聚到一起,一般总会骂骂老板,再抱怨一下公司。可是有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在一家美国公司就职的老同学,竟然大吹特吹他们公司文化有多么多么好。让他举例说明。想来想去却只是“下午茶”这一件事。为了不打扰他们上班,他们的阿姨总是凌晨四点就把他们的冰箱通通塞满:酸奶果汁、饼干蛋黄派……一部分懒人拿来当早餐,更多的人用来打发下午四五点钟肚子里青黄不接的时候。    
… 
激情通缉令 
…       
我在巴黎曾经碰到一个高级白领,四十岁的法国男士,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全球市场总监。那次他召集了全球各地区的市场总监来开会,讨论接下来的重大市场活动。豪华的晚宴上,大家都在轻快的聊天,只有亚太区市场总监,一位瘦瘦小小的香港女士在穿梭忙碌着。她掏出精致的小本子,奔波在各个餐桌之间,向公司其它部门和媒体及社会名流展示新产品、征询意见并一条条记下来。 
全球总监揶揄她:“辛苦!坐下来吃饭吧。” 
亚太总监一脸幸福地回应:“这是我的工作。” 
全球总监对她的工作激情显然并不是很欣赏,他转过头来对我说:“天哪,你永远无法让她停止工作。”然后不以为然地扬扬眉毛,耸耸肩。 
早就听说法国人的职场作风懒散,岂能不抓住这个机会证实一下?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你经常加班吗?”“很少。像今晚这样的商务晚宴我一般都拒绝参加。”“那商务旅行呢?”“很多。一般一个月我有半个月在全世界飞。但即使是旅行的时候我也不加班。” 
不知道那位亚太总监听到这番话后是否还会激情依旧? 
在上海的职场里,多的是像上述那位亚太总监一样的拼命三郎。有人每天早上8点出现在办公室,直到夜里12点才离开,周末去一躺健身房之后,回办公室继续演绎职场激情;有人从美国坐16个小时的飞机回来后,从机场直接回办公室,精神抖擞地和员工再开上10小时的会;有人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连续一个月只睡3小时还神采奕奕。 
只是这样的激情究竟是兴趣使然还是压力使然,就不得而知了。 
上述那位全球总监对于自己的工作显然没什么兴趣。对他来说,与其陪着下属吃饭,倒不如回家给爱人表演一道上好的牛排。幸运的是,他这样想,也可以这样做。更多的上海精英只能把这样的愿望永远藏在想象中。因为一旦这样做了,就有可能永远同这个机会、这个职位告别。 
或许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感,才让激情源源不断地迸射出光芒,从而造就了亚太地区惊人的发展速度吧。 
有意思的是,最近欧洲的报刊也开始讨论起工作激情的问题了。他们的困惑是:“我们对工作为何激情不再?” 
在习惯了下午五点准时下班回家做饭,每年夏季一窝蜂出去度假,失业之后可以领取高额的社会保险金之后,生活优越的欧洲人突然又对失去已久的“工作激情”重新燃起了激情。大概那种被工作绷紧的饱满状态让他们羡慕了吧。 
可以想见的是,不久的将来,上海的职场精英也会像当年的欧洲人一样,把一腔激情投入生活。拒绝一切商务晚餐,宁可回家花两小时熬一锅奶油汤。所谓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下午茶时间 
…       
彼此相熟的上班族聚到一起,一般总会骂骂老板,再抱怨一下公司。可是有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在一家美国公司就职的老同学,竟然大吹特吹他们公司文化有多么多么好,管理有多么多么人性化。让他举例说明。想来想去却只是“下午茶”这一件事。 
为了不打扰他们上班,他们的阿姨总是凌晨四点就把他们的冰箱通通塞满:酸奶、果汁、饼干、蛋黄派……一部分懒人拿来当早餐,更多的人用来打发下午四五点钟肚子里青黄不接的时候。 
“酸奶饼干,其实不值什么钱,而且你也不一定想吃。但公司的这份心意,还是很让人感动的!”区区几元钱的小零食,竟换取了我这位老同学的深情款款,真是合算啊。但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公司依然不开窍,有位行政经理就掰着指头算账:一瓶酸奶1。5元,200名员工就是300元,一个月22天工作日,算下来就要6600……为了省钱,他把别人家的酸奶换成袋装的果珍,企图能用更少的钱达到同样的效果。 
对更多的人来说,下午茶时间是个偷闲加油站。一般从早上进来之后,就开始忙碌于各人自己门前的一摊事,除了跟工作相关的几个同事沟通一下外,和其余的人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但到了下午茶时间就不一样了。每当有人率先从冰箱里拿了一堆诱人的食品跑到休闲区,就会引起一大批人的追随。不同部门、不同团队的人开始在这个小空间里聚集。被职业架势蒙蔽住了的本性开始渐渐流露:财务部观音脸一样的出纳原来是个喜欢冒险的人,蹦极跳、嘉年华,什么刺激喜欢什么;外表木讷的行政经理竟然听S。H。E……除了这些喜欢自爆内幕的人,别人的八卦也多从此地流出:CEO离婚后,每天光顾衡山路一带的夜店;某位销售人员在公司之外还打理着自己的贸易公司;公司里的两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人竟是地下恋人,因为公司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夫妻同事……吃饱喝足之外,还能收获比报纸的娱乐版更精彩的八卦。被大半天的工作折磨得萎靡不振的精神顿时被“激爽”。 
但这种种快乐只有相处默契的同事才能体会到,而且好戏也不是天天都有。更多的时候,下午茶还是程式化的,寒暄一下,吃完喝完走人,就像一成不变的办公室生活,上班、下班,开电脑、关电脑。于是,如果令人愉悦的开心果同事也碰巧有空一起喝下午茶,一天的工作日顿时燃起熊熊生机,就像结婚狂碰到白金男人的媚眼一样。       
… 
洗手间里的规矩 
…       
写字楼到底高不高级,不仅要看地段是否高尚、装修是否得体,还要看洗手间是否上路。有位在淮海中路某高尚写字楼办公的朋友经常抱怨他们的洗手间:“自从隔壁一家私人小公司搬来后,洗手间就再也没干净过。”不知是不是觉得租金太贵,非要在洗手间里彻底破坏一下才觉得解气呢? 
不过这种问题还是交给物业去解决吧。毕竟大部分的写字楼里,卫生间里的卫生问题都不再是个问题了。 
虽然再干净、再清香的洗手间也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但因为它远离电脑、远离办公室内的格子间和同事们一张张严肃认真的脸,如厕的那一小段时间里,心情应该说还是相对轻松的。 
一位电脑公司的技术总监很看重这段轻松时间。他甚至发明了“洗手间健身法”――每天刻意多喝几杯水,增加如厕的频率。虽然路程不远,但从座位上步行到洗手间,已经成为他在工作日仅有的运动。其余时间不是坐在座位上,就坐在自己车里。 
技术总监大概不知道,公司给他的洗手间待遇已经很优厚了,颇让在咨询公司工作的一位小伙羡慕。小伙坐在办公室最里面的位置上,离老板的玻璃办公室很远,按说是个不错的位置。只是最近办公室把后门堵住了,如厕一律要从前门走。小伙每次去洗手间都要走好长一段路不说,还经常惊动格子间内埋头工作的同事,每个人都抬头看他一眼。这感觉很像在全体的注目礼中去入厕。最要命的是,不久就有人来关怀他:“你好像如厕的频率比一般人高,是不是要去医院看看?”原来午餐时间闲聊时,好多人提到小伙去洗手间的事,感觉上他在一天内去了很多次洗手间。吓得他连水也不敢多喝,从此早上进办公室前如厕一次,一直坚持到下班前再第二次。为杜绝人言,坚决抵制洗手间的诱惑。 
还有持钥如厕的洗手间。这样的洗手间多为一间公司所有。公司的员工人手一把钥匙,用完之后再锁上。可恨的是有时男女两间洗手间刚好门对门,出来时碰到对面同时出来的异性同事,只好尴尬地笑笑,像是整个如厕过程被对方偷窥了一样心虚。 
在这样上锁的私密洗手间里,偶尔会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比如惨绝人寰的哭声。那是某天上午对面一家公司的洗手间里传出来的。我们议论了两分钟,就又埋头工作了。但愿里面的人洗完手之后,顺便能洗去他的坏心情。       
… 
人微言重 
…       
有的时候,处在卑微职位的人的一句话,往往成为高级员工职业前途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家贸易公司老板在为一位销售经理做年终评估的时候,刚好前台送一叠信件进来。老板突发奇想,问前台:“你觉得他人怎样?”前台说:“没什么特别的。但好像他的快递特别多。”经过核查,发现他的快递中一半以上是私人用途的。考虑到销售经理的业绩尚好,老板决定留用他,但为他升职加薪的念头就此打消。一句“快递特别多”致使由升职加薪沦落为留用察看。 
其实有时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就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来。常常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别人已经形成了对你的偏见,而你却浑然不觉。一家日化产品研发部的高级设计主任有天突然被老板问道:“怎么样,最近和客户的关系处得还好吧!没有吵过架吧。”研发主任大吃一惊,吓出一身冷汗来:几时给老板留下“老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