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软硬件、半导体、显像管、生物化学和理论物理等高科技领域。
为了使产品开发卓有成效,菲利浦在德国、法国、比利时、美国、英国等
国建立高科技研究所,分别研究所在国最高新产品的技术优势,重金聘任
所在国高技术人才参加工作,并与所在国的大学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菲
利浦在发达国家建立研究所的战略部署,对公司产品竞争和国际化战略大
有益处。其它很多国家也效法此举,纷纷在外国建立研究所。菲利浦公事
决策人看到,今日之竞争不只是公司竞争,而是大产业集团竞争,甚至要
搞跨国合作。出于这个考虑,他们与德国的格朗狄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
垄断欧洲家电市场,还与西欧其它国家合作搞产品开发研究。菲利浦研究
开发费用的总投入已达到总销售额的
6—7%,居欧洲各大公司首位。
菲利浦研究开发队伍已有
4000多人,可谓人才济济。生产部门的技
术人员多达
15000多人,占全体职工的
6%。目前,菲利浦这个跨国公司
驰名世界,而对它的所在地
20万人口的埃因霍温市却无人知晓,该市人
口
10人中有
6—7人是菲利浦公司的人,全市公园、学校、教会等一切公
共设施都是菲利浦出资修建的。目前,菲利浦公司的股东已遍及全世界,
产品风靡全球。它在世界
34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近
200个分公司,在日
本建立了菲利浦——松下电器会社的合资企业。全公司
38万人,遍及全
荷兰
50多个城市和全世界
200多个城市,有的在菲利浦工厂,有的在菲
利浦商店,统一行动是困难的,但在培训教育上却是按统一规定进行,新
职工先脱产
2—4年学习与训练是雷打不动的制度。许多国家的大企业都
派人到荷兰菲利浦公司学习,新加坡、韩国也纷纷派人到菲利浦取经,重
点是职工培训的制度和办法。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日本、韩国著名企业家成
功典范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日本、韩国著名企业家成
功典范
一、汽车王国的帝王丰田喜一郎
一、汽车王国的帝王丰田喜一郎
丰田汽车公司不仅以生产高质量的汽车著称,而且以其独创的丰田管
理方式驰名世界。正是它独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使丰田汽车公司成为“企
业管理之王”。
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它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
司,列居第二。该公司年产汽车
30O多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十分之一,
其中
50%以上的汽车销往国外,连号称汽车王国的美国都成了丰田的最
大主顾。
丰田成功的历史,也是丰田管理谋略成功的历史,丰田管理方式的提
出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仍不失为世界公认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受到当今
世人的瞩目。1973年,日本经济深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很不景气,
经济增长指数一下子由两位数降到零,但作为与汽油相关的丰田汽车公司
不但受影响很小,而且趁石油危机之际从而扬名世界。把它研制出来的节
能型小轿车推向国际市场,其奥秘所在正是丰田管理方式在起作用。
对于丰田汽车公司来说,有四个对公司有卓越贡献的人被载入丰田汽
车公司的史册。这四个人便是:创业者丰田喜一郎、“管理之王”石田退
三、经销专家神谷正太郎以及丰田管理方式的创造者大野耐一。这四个人
之间亲密无隙的合作使丰田汽车公司日益兴旺,成了世界各国企业学习管
理的榜样。
□丰田汽车王国的开国元勋丰田喜一郎
丰田喜一郎是“纺织机械王”丰田佐吉的长子,特别喜欢摆弄机器。
丰田喜一郎从东京帝国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就在父亲的厂子里工
作。
1910年,丰田佐吉到美国福特汽车厂参观,预感到“以车代步”的
时代就要到来,回国后打算兴办汽车工业公司。丰田佐吉自觉年事已高,
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丰田喜一郎身上。他对丰田喜一郎说:“一个人一
辈子只能干一行,我发明了纺织机,搞纺织工业,你搞汽车工业好吗?”
1929年,丰田喜一郎来到伦敦,看到那里大街上来往穿梭的汽车,引起
了他对未来的遐想。他信服父亲的战略眼光。1930年,丰田佐吉患脑溢
血去世,丰田喜一郎为了实现父亲遗愿,立下“要用毕生精力创造出和美
国一样的汽车”的志愿。一次,他在全厂职工会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我
将在三年内办一个汽车厂,生产和美国一样的汽车!”职工们听后,都大
笑不止。丰田喜一郎很不理解大家为什么要笑,他想,这个理想并不难实
现,要认真学习美国的技术和管理,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丰田喜一郎给自
己立下了五个奋斗目标:一、以大众车为经营目标;二、一定要建成小轿
车厂;三、市场竟销是经营焦点;四、一切计划的是竞销能力;五、汽车
业要办原材料工业。这就是著名的“丰田”。
1933年,丰田喜一郎开始试验生产汽车,在纺织机械厂内建立“汽
车部”,并在一个大仓库内建立了汽车试验室。丰田喜一郎把从美国买来
的汽车,在试验室大拆大测,让挑选出来的技术能手和工程师们全力以赴
地剖析研究。丰田喜一郎精选了一批技术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制造汽车的
工作,并组织他们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去参观,以培训一批能够设计制造
汽车的骨干力量。丰田喜一郎懂得搞好汽车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要建
立自己的工业基础,即要有稳定提供优质特殊钢材的生产基地,而当时的
根本问题就是缺乏专家。1934年,丰田喜一郎特聘大同钢厂的主任技师
深田弁三,负责汽车钢材研制生产工作,并于
1940年
3月正式建立了丰
田制钢公司(现在的爱知制钢公司)。丰田喜一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走
访取经和网罗人才方面,先后拜访了很多专家学者。他们给他提出了很多
很好的建议。喜一郎头脑里形成以“节油、坚固、廉价”为主要优势的大
众车的轮廓。经过百般努力,丰田喜一郎终于在
1935年
8月制成了第一
辆丰田汽车。
1936年,丰田喜一郎趁机在爱知县举田町罗下
198万平米的土地上,
大兴土木,修建汽车厂。1937年,日本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丰田汽车公司,
从此汽车部从纺织厂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汽车制造厂,即现在的丰田汽
车公司总厂。1938年
11月
3日,丰田汽车厂正式投产,由丰田喜一郎的
妹夫利三郎任经理,丰田喜一郎本人任副经理。1941年,利三郎任董事
会会长,丰田喜一郎任总经理。当时该公司有资本
1200万日元,机器有
330O台,职工
5000人。丰田喜一郎任总经理后,作出了三大决定:一是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扩大高、精、尖产品的制造能力,使丰田
在关键部件上有独到之处,同时也是为了降低成本。非关键部件则择优到
外厂订货,优质优价,质量差的少订货或不订货,甚至中止合同,这就促
进了供货单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丰田喜一郎的第二
项决定,是把总公司下属各部改为独立的分公司,让这些公司拥有更加灵
活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如炼钢部改为钢铁公司,工作母机部改为丰田机械
公司。。。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驻日军队同意日本生产民用汽车。丰田
喜一郎高兴他说:“日本自己制造小轿车的时代到了!”“我要实现把日
本轿车推向国际市场的抱负。”1948年,丰田喜一郎实现了批量生产丰
田牌小轿车的计划,虽然当时只生产了
215辆,但牌子打出去了,成为名
牌汽车。战后,因美国限制日本的汽车生产,政府又停止补助,再加上资
金困难、材料匮乏、连年亏损、职工罢工等众多因素,丰田喜一郎被迫辞
职,结束了他发展汽车工业的使命。
□企业管理之王石田退三
1929年,丰田佐吉就看中了石田退三,有事总愿和他商量。1948年,
石田退三当上了公司经理,主管日常工作。后来,当丰田喜一郎陷入困境
时,专门登门拜访,请他出来当公司总经理时,他感到十分为难。然而,
当看到丰田喜一郎痛苦与期望的眼光时,他终于接受了丰田喜一郎的聘
任。
1950年,石田正式接替丰田喜一郎担任丰田公司的总经理职务,接
管了这个只有
2亿日元固定资产、面临即将倒闭的企业。丰田喜一郎和石
田一道,奔走各地求人贷款。可是,银行、厂商的董事、经理和过去的老
朋友都回避不见。但他们的诚意终于感动了上帝。日本银行名古屋分行行
长高利壮夫发了善心,借给他们
2亿日元,使他们勉强度过了难关。石田
接任总经理后,经常思考怎样振奋领导干部的创业精神,从而带动全局,
形成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因此,石田经常走出总经理办公室,到
各车间的各个角落观察。终于,他发现了丰田汽车厂的病根——浪费。石
田立即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他在罗列种种浪费现象之后,提出了“杜绝一
切浪费”的治厂纲领,并明确规定:凡是杜绝浪费的个人或车间可以受到
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否则,必将受到批评、惩罚。为了保证这一纲
领的实施,石田制订了许多规章制度,并把浪费和节约情况通过卡片登记
办法记录在案,毫不含糊。
田立即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他在罗列种种浪费现象之后,提出了“杜绝一
切浪费”的治厂纲领,并明确规定:凡是杜绝浪费的个人或车间可以受到
表彰、奖励、提拔、重用。否则,必将受到批评、惩罚。为了保证这一纲
领的实施,石田制订了许多规章制度,并把浪费和节约情况通过卡片登记
办法记录在案,毫不含糊。
的口号。石田退三和大野耐一共同提出在全厂开展“三及时运动”,
即上道工序及时要给下道工序提供定量、定质、定时的加工件。这样,车
间积压没有了,车间仓库自然也就可以不要了。
开始执行时,阻力很大,有人提出了很尖锐的反对意见。大多数人仍
然主张有备件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以防停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
负责这一制度执行的大野耐一先生坚决贯彻“三及时”制度,毫无商量余
地。“三及时”卡片管理运动终于在全厂开展起来了,全厂上下出现了一
丝不苟、兢兢业业、以浪费为耻的新景象。这为丰田打败美国汽车业奠定
了一个有力的基础。
□建立丰田企业文化
石田倡导的“卡片登记办法”和“合理化建议”运动,是
1951年从
美国学来的。石田发现这种制度对经营管理很有成效,便派丰田英二(现
任总经理)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学习这种知识。丰田英二回国后,就着手
建立丰田式的“提案制度”,其口号是:“要有好产品,就得先有好主意。”
石田在一次职工大会上讲:“汽车的生命在于物美价廉,丰田汽车公司的
最终目标是:产品要更好,价钱要更便宜,好主意建设好产品。如何降低
产品成本,是企业家永恒的课题。”
他对合理化建议的成果——提案,作了认真的审查,首先把“建议”
分为有形效果、无形效果、利用程度、独创性、设想性质、职务内、职务
外等几大类。然后根据类别打分,每个项目按
5分~20分的级差进行评
分,到
100分为满分。超分有奖,奖金起点为
500日元,最高为
20万日
元,特优者给重奖。各工厂、车间、部门都有“建议委员会”,总公司设
有“创造发明委员会”负责审查全公司的“建议”工作。建议分三级进行
审查:第一级由车间负责人审查后决定是否上报;第二级建议由各厂、各
部门的“建议委员会”审查,但只接受奖金超过
6000日元以上的建议;
第三级由总公司“创造发明委员会”审查,只接受奖金在
2万日元以上的
建议。每月各下属厂、公司、车间都要公布一次“建议”件数和采纳情况,
并召开隆重的三级大会颁发奖金。1952年,丰田在刚开始执行这样一个
好制度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各下属厂、公司、车间尽管都贴了大布告
征集建议,但每月所征到的建议都是寥寥无几,一年不过
183件,建议箱
上布满了尘土和蛛网。丰田的领导没有后退。他们坚持动员,坚持行动,
到
1974年就收到了
40多万条建议,采用率达
79%,发了奖金
3。6亿日
元,1975年,奖金达
4。3亿日元,接受了
45万条建议,采用率达
85%。
丰田公司从此形成了“丰田精神”。平均每人每月提出
10多条建议,除
节假日外,公司一天就要收到
2000条建议。1977年发建议奖金
4。26亿
日元。
建议有大有小,各式各样。如铃木胜康提出“改进车座弹簧”建议,
每月能为公司节约
240万日元,每天还少用两名工人,一个“利用打字废
纸条贴旧信封再用”的建议,一年就可节约
10万日元。。。
石田吸取丰田喜一郎的教训,重视人的因素,提出了“尊重人”口号。
他说:“谋事在人,造就积极为企业动脑筋,又为企业卖力气的丰田人是
工作的根本。”石田经过
10年的苦心经营,于
1962年总结出如何处理好
劳资关系的经验,提出“劳资宣言”,首先在物质生活条件上替职工着想,
包括厂址选择和生产体系布局。丰田的工厂体系世界少见,厂与厂之间都
不超过
30分钟行车的距离。职工的宿舍、医院、商店、学校、文娱场所
等都分布在厂区周围,任何一个丰田职工都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5年
以上工龄的职工可以获得
500万日元低息购房贷款,20年付清。35岁以
上职工都能置房,25岁以上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汽车。为了满足职工精神
生活的需要,公司办起了藏书七万册的图书馆,建造了各种球场、体育馆、
游泳池等。每年
5月,丰田公司都要召开运动会,届时丰田首脑全部参加,
十分热闹。丰田为最早执行
5天工作制的公司,公司领导一直保持与职工
们同苦同乐的传统。因此,丰田被记者们称誉为“忠诚集团”。丰田公司
十分重视社团在联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重要作用。如同乡会、同学会、围
棋会等,这些社团十分活跃,成为公司与职工联谊的纽带和桥梁。丰田还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经常动员退休职工写家信,班组长给新职工家长写
信,进行表扬与鼓励、说服与教育并举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年
二月一日,是丰田公司的“人事调动日”。人员调动后,新领导都要给部
下的家长写信。在部下结婚纪念日和生日里,领导都要登门拜访和祝贺。
这些工作虽然不太起眼,但对职工的鼓舞却很大,增强了丰田人的光荣誉
和责任感。
□贯彻宏观决策意图的实于家大野耐一
1973年秋,西方世界爆发了石油危机,各国的汽车公司都受到了严
重冲击,盈利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唯独丰田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为揭
开这个奥秘,欧美各国同行蜂涌而至地奔赴日本参观丰田公司。他们到了
丰田,却看不见什么最现代化的厂房、机器;生产线两旁空着,看不到备
用的零部件,只见稀疏的工人监视着中央监控盘上的灯光,监控着自己管
辖的范围。擦洗得干干净净的工作台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