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代物流学-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集货中心应设置相应的装备,如: 

 (1)进货计量检查设备:用于判定进货质量、等级并进行进货数量的计量。 
(2)加工设备:用于进行分选、除杂、分级、精制、冷冻、切裁等加工。如牲畜集货中心设置的设
备有:屠宰设备、清洗设备、去皮毛设备、分切设备、冷藏设备、包装设备等。各种集货中心集货加,
程度不同,设备也各异。 
(3)分类设备:所进货物有时类别搀杂,质量不齐,采用分类设备进行分拣分选,将同一类别、相
同质量等级的货物分开并分别集中放置。 
(4)储存设备。 
(5)包装、捆扎设备:将货物按一定规格包装、捆扎的打包机、装箱机、托盘装货机等。 
(6)装卸运输设备等。 
2。分货中心 
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工作的物流据点称分货中心。主要功能是将大批量运到的货物分成批量较小的
货物。分货中心运进的货物大多是大规模包装、集装或散装的,采用大批量低成本方式如轮船、整列或
整车皮方式运进货物,运出的货物是经过分装加工,如按销售批量要求及销售宣传要求进行的销售包装
加工,成为包装较小的货物。使之形成小的销售起点或小的批发起点,再转运出去。 

 分货中心应设置的主要设备有: 

 (1)大批量货物的接货及存储设施,如专用线、站台、大型装卸车设备、库房等。 
(2)分货、分装设施。 
(3)包装捆扎设施等。 
3配送中心。 
专门从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据点称配送中心,是物流中心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与
流程详见第七章。要说明的是,配送中心通常都设置仓库,它对下游配送中心起到蓄水池和调节的作用;
但也可不设置仓库,见图 10…1所示。具体设置要根据其经营辐射范围、数量大小、场地可能和配送组


集货储


货货散装
配分配
无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工用
织方法而定。










厂进











10…5 



有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

图10…1 配送中心作业与配制类型 
为了完成配送作业,通常应具备如下基本设施: 
储存设施;各类仓库及配套工具,并控制期望存储量,以保障用户生产或销售的供给的不间断性,

以及规避因集货、存储过多而降低甚至失去物流企业效益的风险。 
分货及配货设施: 

(1) 传送装置:将货物放在输送机,使货物进入分拣状态。传送装置常用皮带输送机、辊道输送
机、溜槽等。 
(2)货物识别拣取装置:用以识别货物并按分拣要求从货架送入传送装置或从主传送装置送入分支
机构进行配货。常用识别拣取装置有:表单拣货,光电识别机构,电子标签拣货,电子台车拣货、无线
射频(Radio frequency; RF)技术,传感装置等。 
(3)分支机构:将识别过的货物,按配货要求从主传送装置送入分支输送机构。进入分支机构的方
法有翻板法、档板法等。分支输送机构的设备也是各种输送机,一端与分支入口相连,另一端是配货货
位。大型配送中心,常有十几排斜面溜槽负责分支输送。 
(4)暂存及装运设施:已备好的货物按送货地点及收货人不同暂存于发货场。 
(5)配送车辆:为便于装卸,配送车辆需具备敞开门的能力,如能将左右两面全部敞开的翼形车、
能将后门全开而又不影响接靠站台的后部卷帘门式车等。 
4。转运中心 
承担货物转运的物流中心,也称转运站、转运终端。这种中心承担卡车与卡车、卡车与火车、卡车
与轮船、卡车与飞机、火车与轮船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任务。转运中心可以是两种运输方式的转
运,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的终点。转运衔接处,在名称上称卡车转运中心、火车转运中心、综合转运
中心等。 

5。储调中心 
以储备为主要工作内容,其目的在于保持对生产、销售、供应等活动调节作用的物流据点。它对物
流据点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从这种功能看来,储备中心实际就是仓库。 

10…6 



6。加工中心 
以流通加工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物流据点。这种加工中心有两种主要形式: 
(1)以实现物流输出为主要目的的加工中心。它设置在靠近生产地区,经这种加工中心加工的货
物能顺利地、低成本地进入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如肉类、鱼类的冷冻加工中心,木材的制浆加工中
心等。 
(2)以实现销售,强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加工中心。它设置在靠近消费地区,经这种加工中心加
工过的货物能适应用户的具体要求,有利于销售。如平板玻璃的开片套裁加工中心,钢板剪切加工中心
等。 
加工中心的主要设施及设备是相应的各种加工设备及加工机械,同时,还有必要的储运、装运、包
装捆扎设备。 

7。物流基地:也称为物流园区或综合物流中心。这是在某一物流集散地,特别是交通枢纽地区,规
划建设的具有多种物流功能、兼营多种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据点。 
10。1。2。2 根据不同运营主体划分类 
根据不同运营主体划分类,则有制造商物流中心;分销商物流中心;零售商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
中心等。 

10。1。2。3 根据物流对象划分类 
根据物流对象划分类,则有家电物流中心、机械物流中心、日用品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出版
物物流中心等等。 
要说明的是,在物流中心经营过程中,业务可以交叉,而不是一定要单一。如根据市场需要流通加
工中心可以同时经营配送,分货中心也可以兼营配送,甚至零售。 

10。1。3 物流园区的内涵 
10。1。3。1物流园区的含义
国内外关于物流园区( Logistics Park or Distribution Park)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按照知名物流专家汪
鸣对物流园区内涵的界定,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
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据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
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消费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
济功能区。我们认为,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包括配送中
心、咨询公司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集中布局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物流园区,也称物流团地,最早于 1965年出现在日本东京,由于具有很多优势和外在效能,近十
多年来已扩展到欧洲及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物流园区的出现是政府为解决城市功能日益低下,缓解城

10…7 



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
干道附近专辟用地向建立的园区。 

10。1。3。2物流园区的功能
物流园区具有产业聚集、经济运行等物流组织功能。
1、物流服务功能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结点,能够对接收的各种运输方式送达的货物进行中转、分拣、储存保管、加工

及配送并提供各项增值服务,完成社会物流活动,实现经济效益。 
2、信息服务功能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必然配备高效率、高科技的信息系统向供需双方提供及时、完

善的信息咨询服务。它主要提供诸如订货、储存、运输、加工等物流相关信息、订单、交易等商务信息

以及货物状态的相关信息。 
3、社会服务功能
物流园区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整合各项设施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区域的

辐射带动作用以及提升产业结构调整。 

10。1。3。3物流园区的分类
目前对物流园区的分类尚处于理论探讨和研究阶段。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尽相
同。
汪鸣教授从满足区域物流服务需求的角度进行组合,提出了以下四种类型: 
1、区域物流组织型园区
它的功能是满足所在区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需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2、商贸型物流园区
其在功能上主要是为所在区域的贸易活动创造集中交易、运输、配送等条件。 
3、运输枢纽型物流园区
着重在于提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的组织与服务,以整合各种运输方式实现
规模化运输。 
4、综合型物流园区
是指兼有区域物流、商贸流通、运输枢纽等各项功能具有完善设施配套的能够实现多项功能的物流

园区。
图 10—2为某航空港物流园区示意图。

10…8 



区域编号区域主题 
A1综合物流区 
A2第三方物流区 
A3生产资料物流区 
B1 货运枢纽 
B2 航空物流区 
B3 物流科技区 
B4 国际精品物流区 
B5 生鲜食品物流区 
B6 预留区 

图10—2 某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布局示意图 

10。2 物流中心网络布局 
10。2。1 物流中心网络概念 
单独的物流中心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其效益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对于大范围甚至全国的经济
区域来讲,多个物流中心进行合理布局才能满足组织物流的需要。这种多个物流中心的合理布局及合理
分工、合理衔接,就形成物流中心网络。简称物流网络(Logistics work);它实质上是物流过程中
相互联系的组织和设施的集合。 
物流网络设计需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原材料和零部件来源、销售渠道、物流对象等确定承担某地区、
某范围物流工作所需的各类节点的数量和地点,进而确定每一种节点的作业性质及服务内容。物流网络
基于物流业务的结构;融入信息和运输能力;包括与订货处理、维持存货以及材料搬运等有关的具体工作。
典型的物流节点是制造工厂、仓库、码头以及零售商店等。 
物流效率直接依赖和受制于物流的网络结构。在动态的、竞争性的环境中 ;产品的分类、客户的供应
量;以及制造需求等都在不停地变化 ;所以必须不断地调整物流网络以适应供求基本结构变化。随着时间
的推移;还应该对所有的设施重新进行评估。所以;物流网络设计的定位决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建立物流中心网络,就是要确定各个物流中心(节点)的宏观布局以及据此而确定具体的物流中
心的任务和规模。 
建立物流中心网络一般应遵循下述原则: 

 1。 按经济区域建立物流中心 
经济区域是在经济上有较密切联系的地区,我国尤其指交通联系便利的区域,这种区域不受行政区
10…9 



域的限制,按经济区域建立物流中心,能借助物流中心将区域内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物流中心的工作
可以和经济区域发展结合,便于实现物流的优化。 

 2。 以城市或工业区为中心组织物流 
城市或者工业区是物资的集中生产地与集中消费地,因此,对物流中心的业务需求量大,物流中心
的设置,必须首先满足城市、工业区生产及消费的需要。要以城市、工业区为中心考虑其布局问题。另
一方面,城市与工业区的周围地区,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即受城市经济影响和辐射的区域,其
交通网络也是以城市为中心,所以,从一个区域来看,城市及工业区也必然是该区域的物流中心。在建
立物流中心网络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物流中心和城市的结合,与工业区的结合。 

 3。 物流中心网络应在商物分离基础上形成 
商物分离是物流合理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商业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在性质上、作用上、功能上有很
大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商业交易中心往往需要处于市区繁华场所,以利于联系客户及谈判交易;而
物流中心应主要考虑物流过程本身的合理化,物流中心源源不断为商业提供货源,但与商业交易中心不
是合一的,而是分离的。不能将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混设在一起。物流中心的设置原则是:宜处于城市
范围内,但不宜处于繁华场所;宜处于运输方便处,但又不适于在繁华市区的交通要道;应有足够容量的
停车和装卸场地。 

 4。 物流中心网络同时应是有效的情报网 
现代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报水平,在建立物流网络时,必须同时或率先考虑具备建立情
报网络的条件。每一个物流中心,都应是情报网络的一个分支或终端。 

10。2。2 物流中心的布局 
10。2。2。1 物流中心布局形态 
物流中心与用户、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布局一定要合理,这是物流企业经营效益的基础性保障。
1。辐射型(图 10…3) 
物流中心位于许多用户的一个居中位置,产品从此中心向各方向用户运送,形成辐射型。如果用户
较为固定,则此物流中心设置的位置应是其与各用户距离之和为最小的那个方案。 


10…10 



图 10…3辐射型 图 10…4吸收型 

 这种物流中心在以下几种条件下才有优势: 

 (1)物流中心附近是用户相对集中的经济区域,而辐射面所达之用户只起吸收作用。这种形式对
于所辐射之产品来讲,形成单向物流。 
(2)物流中心是主干输送线路中的一个转运站,通过干线输送的货物到达物流中心后,从物流中
心开始,采取终端输送或配送形式将货物分送到各个用户。在这种情况下,逆干线输送方向之终端输送
或配送,必须考虑不同运送方式的对流问题,只有距上一个物流中心过远,终端输送不经济时,才可依
靠这一中心进行辐射。 
2。 吸收型 
物流中心位于许多货主的某一居中位置,货物从各个产点向此中心运送,形成吸收型(图 10一4)。
同样,此物流中心所处位置与各货主位置通行距离之和,也应为各待选位置中的最低者。 
这种物流中心大多属于集货中心。 

3。 聚集型 
多个物流中心分布在一个生产企业密集的经济区域四周,共同为该经济区域服务,形成聚集型(图
10…5)。 
这种形式的布局,往往是因为经济区域中生产企业十分密集,不可能设置若干物流中心;或是交通
条件所限,无法在生产企业密集区域中再设物流中心,这样,在周围地区,尽可能靠近生产企业集中的
地区设置若干物流中心。如果这一经济区域比较大,则可考虑各物流中心的最优供应区域,实行分工。


图 105聚集型 图 106扇型 

4。 扇形
产品从物流中心向一个方向运送,这种单向辐射称扇型(图 10一6)。这种布局形式的特点,是产品
有一定的流向,物流可能能位于运输干线中途一侧或终端,物流中心的辐射方向,与生产在干线上的方
向一致。 

10。2。2。2 虚拟仓库和网络仓库 
10…11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虚拟仓库 (Virtual warehouse)和网络
仓库(work warehouse)迅速发展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益。 

虚拟仓库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基础上;进行物品的存储、保管和远程控制的物流设施。 

在大多数传统仓库系统中;存放是以地域集中化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货主愿意把它们的货物存放
在一个或尽可能少的仓库内,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一是存放的信息容易得到 ;二是对存货容易进行组织和
控制。但在现行信息系统下,Inter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尽可能远地得到存货的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