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好性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好性格-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能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即使你这样谨小慎微,还是有人对你有成见。而自己又感觉那么累那么压抑,这是何苦呢?只要不违背常情,不失自己的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我想效果恐怕比那样更好。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每遇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而且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想法,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哪怕是看电视时看到日本发生了地震,死了许多人,他也会紧张得要命,夜里不得安睡,总是疑心地球要爆炸了,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上西天了。你说,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处处都要考虑得失,时时都在注意不必要的小节,你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大事,去成就你的大事业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连很小的一件事都要左思右虑,时间就在你的犹豫中溜走了。也许,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回过头来会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到那时,你也只有空悲切了。
时刻感觉生活太累的人,必然看不到生活中的光明的一面,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统统用来盯住自己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他事。而且,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因为他不愿主动去做什么,生怕天上飞鸟的羽毛砸了自己。这样的生活不会是幸福的,更没有快乐可言,这样的生活是沉重的。
活得累的人很少有幽默感,因为他不敢造次地去嘲讽或善意地笑一笑,更不会去放松一下自己,惟恐别人以为自己对生活不严肃。活得累的人就像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铠甲,既不能活动自如,又不能脱去它,因为它太沉了,压在身上如重千斤。活得累的人就像永远戴着一副面具,这副面容在人前谨小慎微,在人后愁眉苦脸。真是太累了,让人喘不过气来。
既然活得累是件很痛苦的事,既然生命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宝贵、那么短暂,那么我们何不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幽默一点,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把阴影抛在后头。即使工作任务很重,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那样会对你的工作更有益处。
林肯的书桌角上总有一本诙谐的书籍放在那里,每当他抑郁烦闷的时候,便翻开来读几页,不但可以解除烦闷,并且还能使疲倦恢复。连林肯这样工作繁忙、沉重的人都能够放松自己,那么其他人岂不更应该能够做到吗?乐观地对待生活,将使你充满自信心。美国富翁柯克,在他51岁那年,他把财产全部用完了,他只得又去经营、去赚钱。没多久,他果然又赚了许多钱。他的朋友因此很奇怪,问他道:“你的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好呢?”柯克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幸运,乃是我的秘诀。”朋友急切地说:“你的秘诀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柯克笑了,“当然可以,其实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是一个快乐主义者,无论对于什么事情,我从来不抱悲观态度;就是人们对我讥笑、恼怒,我也从不变更我的主观。并且,我还使人快乐,这样我的遭遇总是获得成就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常向着光明和快乐的一面看,我相信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
是的,乐观、豁达可以使人信心百倍,即使是天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多一点幽默感,那将使你觉得生活乐趣无穷。有人说中国人是不会笑的民族,这实在是一种污辱,因为中国人虽然在传统礼教的重压下,性格拘谨一点,但却不会到不会笑的程度。当然了,幽默并不等于笑话,一个油嘴滑舌喜欢说笑话的人并不一定有幽默感,相反,一个性格拘谨的人如果遇事豁达,则他必定有不少幽默细胞。可以说,做人就应该多培养点幽默感,这是人类的特性之一,否则就不够人味。人生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能够有点幽默感,日子岂不好过得多。
笑比哭好,笑对人生,万事都能泰然处之,这样,你就能活得轻松多了。帕瓦洛蒂曾经讲过:“尽管一生中有无数的遗憾,但生活毕竟是美好的。要乐观、热爱、全心全意地做每一件事,并且用歌声来表达这份对人生的狂热!” 



□ 给“活得累”的人开个新药方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发出这样的抱怨和叹息:“唉,活得真累。”说这话的人当中除了少数确实是因生活劳累而感到身体疲乏以外,绝大多数是心理上“活得累”的缘故。他们或是因儿女和家庭的琐事而操心过多,或是因受到上级错误的批评或同事的误解而感到工作不顺心,或是因心胸褊狭、妒忌他人而自寻烦恼。如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也会使得许多人感到不适应,心理负担过重,产生“活得累”的感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活得累”想法的人,大多数得的是“心病”,也就是他们的心理失去平衡或发生了障碍。有句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治”。那些喊“活得累”的人,应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究竟累在什么地方,并切切实实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使自己从“活得累”中解脱出来,从而使自己生活得充实,快乐。给“活得累”的人开的药方是四个字,即“修身养性”。具体来说,就是面对困难和挫折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要努力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恰当位置,脚踏实地为社会、为他人干点事,以充实自己;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必要为一些个人和家庭小事斤斤计较。至于由于对目前竞争的社会环境及生活的快节奏不适应,由此感到“活得累”的人,就应当在锻炼身心、磨炼意志上多下工夫,以增强社会心理的适应能力。
另外,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特别不顺心的事情,甚至遭到重大的挫折或打击时,不妨找好朋友谈谈心,把自己的苦恼、忧伤发泄出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机能有自我调节修复的功能。一个人如果能把内心的烦恼或痛苦诉说出来,即使别人实际帮不了什么忙,也能使他的烦恼或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有些人不愿意向别人诉苦,宁愿“打落门牙肚里吞”,强忍“活得累”的苦恼,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哭也是人类常用来排泄悲伤和苦恼的自然方法。在悲伤时人们常常会哭,妇女和儿童更是如此。哭不是什么坏事情,哭有时也有助于缓解由悲伤、苦恼等情绪状态而引起的心理反应。而一些“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在伤痛打击下往往容易得病。所以,从这一角度说,遇事不必硬充“好汉”,有时,倒不如让自己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好些。
当然,对于那些确实是操劳过度的人,还是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和量力而行,适当减轻自己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的负担。因为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参与社会竞争。
“修身养性”的根本目的,是要确立自信。
试想,如果说“健康”,则多少使人有点不安之感,即还会包含有“不尽如意”的因素;如果说“有钱”,则给人以铜臭之感,亦即使人有贪欲、金钱至上之嫌。但是,如果说“最棒”,就全然没有其他负面意思,表现得极其完全和准确。
人本来应该是个“欢乐的表现体”,所以,要时时、处处保持“最棒”的良好状态。首先,从内心深处保持欢乐的最佳状况,这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几十年,甚至一百年,说起来很长,但实际上过起来也很快。与整个的历史长河相比,那就更是转眼即逝的短暂的一瞬。因此,要注意忘却不快,更不能自寻烦恼,自己让自己“活得累”。 



□ 善待自己,宽恕自己


古人曾经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就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也就是要注意到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这是儒家提倡的人际关系的“宽恕”原则。这种态度只适用于对待他人。古人又教导我们说:“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就是说,责备别人不可太刻薄,但是反求诸己则必须严格要求,如此一来自己也就能不断进步。古人从修身养性的角度要求责己宜严,太过于放纵自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阻碍自己身心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责己宜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人的一生之中,如果过分地自我责备会导致恶果。
成功者往往能认识到犯错误是很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坚持下去,更加努力地去尝试。而失败者则在发生失误时怨天尤人,大骂自己“笨蛋”,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下一次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就会有失误,这样,自责的心理就会越来越重,最终使自己裹足不前,永远都无法取得成功。
所以,学会宽待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会宽待自己就要允许自己犯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在总结教训之余,要安慰自己,即使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的错误也要宽容原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下一步的成功。
尤其是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如果对自己责备太严,不会宽待自己,很可能会患精神分裂症或神经衰弱症。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对自己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从头开始。 



□ 摆脱抑郁情绪的五个方法


抑郁情绪是所有消极情绪里面危害最大的一种心理情绪。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往往萎靡不振,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对很多事情麻木不仁;他甚至不能去爱别人和体会别人对他的爱。抑郁情绪同普通的不愉快情绪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也许只有当你体验了这两种感觉之后,你才知道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当你不愉快或者受到最强烈的不幸打击时,你能主动去寻求宽慰,让宽慰来减轻你的痛苦,你可以求得别人的同情、关心和爱,你还可以亲切地自己安慰自己。但是,对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来说,情形就不同了,所有这些怜悯无一能穿透那堵把你和世人隔开的墙壁,在这封闭的墙内,你不仅拒绝别人哪怕是极微小的帮助,而且还可能用各种方式来惩罚自己。在抑郁这座牢狱里,沉浸在抑郁情绪里的人同时充当了双重的角色:受难的囚犯和残酷的罪人。世界上也许有焦虑的成功者,有暴躁的成功者,也可能有悲观的成功者——虽然这些情绪问题是他们成功的障碍或敌人,但有时候机遇来临时,他们也能足够好运地获得成功。但是,世界上绝没有抑郁的成功者,即使机遇就摆在他们脚下,成功哪怕是在举手之间,由于他们的心灵太疲惫了,也无力去摘取成功的果实。
一个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怎么来描述他的感觉呢?对许多人来说,即使是搜肠刮肚地寻找词汇,也难以表达他们的沮丧心情。一般地,将自己关进抑郁牢狱里的人,他对自己抑郁的描述不外以下几种:
(1)他孤独地呆在迷雾里,雾或者很灰,或者很暗,或者是一团分不清的颜色纠结在一起。有时雾像极厚的棉絮缠绕着他。他企图寻找出路,或者在恐惧或绝望中全身冰冷;
(2)他处在空旷的原野、干燥的沙漠、冰结的荒地或无垠的海洋。他看到自己正向遥远的地平线艰难地跋涉,并遇到风暴的强烈袭击;或者他看到自己正孤立无援地呆呆坐在灼热的岩石或即将融化的浮冰上,内心充满恐惧;
(3)他看到自己独处一隅,正被什么东西紧紧地裹起来,或者有个重物正沉沉地压在身上。那裹着他的可能是寿衣,压在心头的可能是一块石头;
(4)他仿佛分裂成两个人,一个关在玻璃屋子的“健康”的他,和一个茫然的“消沉”的他。关在屋子里的“他”徒然地看着自己面临的危险,却又不能去挽救。
所有这些描述都很令人恐怖。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抑郁情绪,逃离抑郁之门呢?下面是一些规则,供每一位不幸陷入抑郁情绪的朋友们参考。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当你陷入抑郁情绪时,通常都习惯于给自己寻找借口。比如:
你对你朋友说:“我不知道哪儿出了毛病,总是累得不行,甚至早上起床也是如此。我简直是拖着身体过这一天的,感到筋疲力竭。”你朋友可能回答说:“是不是你该休假了?如果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休息,你的感觉会好得多。到海滨去休假,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吧。”
但你对朋友解释道:你的话有道理。我确实需要休息一下,但我脱不开身呀!公司里刚换了一名新经理,对这里情况还不熟悉;秘书小姐正在休病假,天知道她哪天才能上班。我的孩子马上要参加毕业考试,我知道他不在家呆着,但他每个星期都给我打电话。他希望我们都呆在家里,以免有事找不到人。
为什么陷入抑郁情绪中的人会为自己寻找借口呢?一个原因是:这种寻找借口的把戏阻止我们去辨别、去思考新思想。新思想、新观念总是让人不舒服的,因为接受它们就意味着自己以前的观点的错误。其实,许多抑郁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观念和认知的偏差。如果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再为自己寻找借口,那么,他们的抑郁情绪就能够得到控制。
2.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坏的、恶的、为自己和别人所不容,那么你根本就不会信任自己。如果你畏惧别人、憎恨别人、嫉妒别人,那么你也肯定不会信任他们。如果你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使你对人生持一种悲观和恐惧的态度,那么你就不可能相信世界的真善美了。因为你不信任任何人,因此你总是对人或事物有一种畏惧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别人。有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信心,这对摆脱抑郁情绪的折磨十分重要。不过,也许你会问,我现在如此悲观失望,如此孤立无援,靠什么来恢复自信心呢?哲学家J。利德曼的这番话也许对你会有些帮助:
“人只有在陷入困境后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面对现实,努力奋斗,直到当我们已无法改变事情的进程,也就是说当我们已经陷入绝境时,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拯救。”
只要我们不欺骗自己,就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3.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当你遇到挫折需要帮助时,这种帮助可能来源于自身,也可能来源于朋友。但请记住,除非你愿意寻找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否则别人是不会自己送上门来的。必须去寻找能和自己推心置腹谈心的人,必须克服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毛病。也许在你的周围找不到同情自己的人——家里人不关心你的痛苦,医生们除了开个处方外不愿花更多时间去听你诉说自己的担忧和烦恼,那么,你不妨在家庭和同事的圈子外去寻找知心的朋友,因为这些人跟你没有利害冲突,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向他们透露了某些事情而感到惴惴不安。
你应该多交些朋友,在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在你摆脱抑郁情绪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朋友会给你以各方面的安慰和帮助。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关心你的烦恼,或许他只是敷衍你几句了事,不愿真诚地帮助你,但你要相信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心诚则灵。”当我们跨上这条没有路标的艰难旅途后,我们一定会碰到许多富有同情心的朋友,他们将帮助我们度过一道道难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