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我出了个主意,找山西省的领导令政策,请令给武海顺校长打招呼。而山西的这位领导,我又不认识,他的点子是:我拿着自己的书去拜访局里的一位老先生(顾锦屏先生,原常务副局长),请他写一封信给省领导,我带着这封信去找人家。或者,他说请导师杨金海出面介绍我与这位领导认识。(原来的我多傻啊,连别人的推辞都看不出)
提到令,他兴致上来了,说虽是出身平民,但也是很有风度气质,前一段在与局里合作拍电视片《走进马克思》(或者《走近马克思》?这个我没有关注过,不知是哪个字)之类的。吃饭期间,衣老师问我副教授到底评了没有,他说评了最好,没评也没关系,可以在站期间评,只不过出站后去出版社挂一年,一年后留在局里,等等。他还说,在西单这有套房子也不错啊。还提到:“我不像学界的有些老师,学生送个3、5万的就招个博士生。”(我那个时候,觉得他好正直啊;现在想来,自己根本不会听人家的潜台词,即3、5万少了,至少要10万8万才行)
第一次吃饭,我是想判断他想要什么?财还是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我想来北京,想来编译局,就应该付出代价(博士毕业就死心塌地回原单位了,因为“热爱”学术,也被一堆人夸为是棵好苗子,我就真以为自己可以出来奋斗一番的)。这是游戏规则。写到这里,我有些石化了。突然想起一句话,那次他说的“什么样的女人没见过”。我那个时候,真是蠢得如猪。他摆明了就是要钱的,这也从我与他第一次的交往中先拿1万探探路,可见一斑。可是,我又郁闷了,也不是,他看我的眼神中带着些别的含义,对男人是否对我有好感我还是能作出判断的。
这次吃饭快结束时,他说办好这些(即调档案过来编译局)也得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他再请我吃饭。我说好。
喝的不少,我很兴奋,觉得自己是被上帝垂青了的女子。他帮我打上车,临上车前我晕晕乎乎说让他抱抱,他说这儿人多。回到宏英园住处后我兴奋地厉害,和衣而睡。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似乎有事业的、有感情的)。
那天刚好有在京高中同学的聚会。睡得差不多酒劲过去了,我起身出发去朝阳区参加聚会。那天自己真美啊,因为早上为了见衣老师,特地用卷发器弄了头发,又补了补妆,是挺迷人的。
见到了高中时代的同学们,他们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爱人的同学,我们俩同学、同桌、同年同月同日。挺多人不知道我来北京,前几年我在人大进修、读博,与大家联系也不多。始终在心里有一个情结(别人是在北京工作、生活,而我只是过客,不想与大家联系),而现在,我要来北京了,要开始美好生活了,我当然可以与同学们常聚聚。带着中午衣老师给予我的美好指向,我“自吹自擂”几句:这单位是中直机关,有房子。言语中好像我不是个博士后,而是已经调到了这里工作,好像“美好”的未来在向我招手了。
霞多丽之后的第二天,是周一,我想杨老师可能事情多吧。我就等了一天,周二上午,我去找杨老师谈我的档案问题。说了衣给说的意思,我一开始没有提起衣。后来见杨老师没有反应,我就说这是衣老师的意思。杨这个时候打电话把曹荣湘叫来,一起商量。在曹来之前,杨说:“这事就不要麻烦省里领导了。”我当时还不爽,杨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把路给堵死了呢!
曹荣湘来了之后,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谈话,你一言我一语进行着。本来我的目的是要请求把档案调过来,可说着说着怎么变成了把我转成在职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衣说的办法到了杨老师这里,完全就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我的眼泪快出来了。强忍住泪水,结束了这次谈话。
这只是进入编译局后的第一次尴尬,其余的后面再叙。
回来后,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既然没有人愿意帮助我调档案,也即没有要调我来的意思,我又何必在这里浪费时间呢?一气之下,我填了一份退站申请,让室友在她的打印机上打了2份出来。
第二天,我拿着这个申请去找了杨老师,说自己胃疼,身体不适,无法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申请退站。杨老师哼哼哈哈,说不要退,关键的问题避而不谈。之后我就回家了。退站未果。
四、第一次开房:互赠礼物
秋天到了,天气微凉,想着送衣老师一个礼物。在西单几个商场也没有看到合适的,专门打车到人民大学附近的双安商场。看好了一件墨绿色暗格的羊毛衬衣,模特穿着非常漂亮,我就买了。结果给他发信息说想拿给他时,他说要出国11,马上集中,没有时间了。他国庆回来,紧接着就是假期。之后他又回了趟哈尔滨。
2011年10月14日,去太原开第六届国外马克思主义年会。衣老师也去了。晚饭后两个人一直在短信,也有些很暧昧的,明显感到他希望和我有点什么。会议名册上的房间号,他的是不对的。他告诉我在哪个房间,我在与他回复短信的几分钟之中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明明有求于人,人家已经挺热情了,咱再不上套,可能不好。后来,我想豁出去了,就鼓起勇气敲了他的房门。聊天中,他说本来这次要介绍我与省内的相关领导认识的,看来也没有机会了。还说这里(晋祠宾馆)是不是政府接待中心啊?离市里远不远啊?我记得自己穿件枣红色的高龄薄毛衫,袖子是镂空的那种,我坐在沙发上,几乎把半个脸都要躲进高高的衣领中了。我很紧张,搞不清楚他到底要表达什么,而且感觉自己冒昧地跑到他房间也不妥,很尴尬,说了一会儿落荒而逃。
第二天在会上我看见他就装作看不见,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中间休息时,周凡说我们大家同衣老师合影留念吧。他示意我站在他旁边,我没有。一来,我个子没有那么高,站到中间不好看;二来,我想起昨晚的事情心里就说不出的尴尬,觉得自己竟然送上门去,算什么啊,在他那里我根本不重要。想到这些,我根本不想离他近了,照相中也用一种自嘲的心态与表情来面对镜头。不过,这倒是我和他的唯一一张人数较少的合影了(其余的都是大会合影)。12
他第二天下午就先离会了,说是要回来给中央党校的一个省部级班上课。我在太原会后没有参加考察,直接回家待了几天。回京后,俩人约好见面。
10月23日,西西友谊开房见面,这是第一次开房。
有了我们之前比较频繁的短信交流,我觉得衣老师是想与我有点什么,可我又没有十分的把握。那天上午,我给衣老师短信说我在西西友谊等他,那个楼上有不少饭店,他想吃什么我先去定位子。(其实,此时我已经打了携程的电话,定了房间,但从我这里走到酒店得差不多20分钟)。我出发了,等我到了酒店大堂,还没有去前台确认订房时,我收到了衣老师的信息。问我到了吗?我说到了,继续问他想去哪家吃。这个时候,他说有事情不能和我一起吃饭了。我差不多确定他想要什么了。我说,我在酒店大堂,在办手续。他很快地回复说,好。就是几分钟之内的事情,他马上就又有时间了。很明显的。
他到了,一进门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在太原那晚已经尴尬过一回了。我拿着买给他的那件衬衣,在他身上比量了一下,大小应该可以穿(可是,我却从来没见他穿过,可能是没有机会或者他不喜欢吧,平时上班都是西服、衬衫什么的,那件有点花哨了,第一次买我也没有经验的)。他送给我一条施华洛世奇的项链和一对耳坠,是在出国考察时在免税店买的,深蓝色的,很漂亮。我也常常送老师们礼物,孝敬老师们,可从来没有人回赠我礼物。而衣老师竟然给我礼物,还是这么女性的首饰。甭管什么缘由,我都感到幸福极了!我跑去洗手间,对着镜子戴了半天也没有戴上,就叫他过来给我戴上。他说自己眼睛都花了。我没有接下去说。
我还拿着电脑,在改开题报告。我进站前将在站所需的各种表格都下载好了。开题前就提前填好了。就在那天,董莹打电话说我的表格与别人的不一样,需要重新填,我才不得不拿上电脑到酒店的。可能是后来挂出来的开题报告表格与我之前下载的不一样。(这一细节,他在之后几天开题中,竟然说出来。我们那一组,只有我一人是这样,他就问董莹是不是咱们有两种表格啊,咱们有的同学用的是另外一种呢!)
我带了点洗好的小西红柿,吃几颗,聊着。
那次,记得他说过这样的一些事情:
有两次婚姻,两个女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一个飞扬跋扈,有什么事情了闹得不行;后面一个,生气了就是不理人。
问我知道“洗衣粉”吗?我说不知道。他说局里人都知道。(现在我知道了,就是喜欢衣俊卿的粉丝)
说他有个女学生在美国,也巧了,他一来北京,那个学生也来了。现在在美国。(我当时好像知道是朱丹,我平静地问他,很优秀吧?他说,应该是吧。)
衣老师还说,江洋也是刚评了副研究员的。说:“你这下进了国家队了。”
他坐在床边上,我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对着电脑;后来,他坐在椅子上,我坐在床边上;有一个细节很清晰:我坐在沙发椅上,身子靠的比较低了,衬衫的扣子也开着2、3颗。尽管我没什么可露的,但也有些春光。他手过来摸了一下我的大腿,隔着牛仔裤,我似乎没有感觉到他的情欲与温度。我没有回应。
他去了下洗手间。等回来时,我在对着床边的镜子照着。他说,女性就是喜欢自我欣赏啊。(我听了觉得不高兴,在他眼里,我就是代表一个性别而已!我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独一无二的女人,我可以不优秀、不漂亮、不吸引人,但一定是不可复制的,而不是众多的女人的抽象——女性)那天,我穿着白色收腰长衬衫、修身牛仔裤,米色风衣外套在房间里脱了。很干净合体,不失为一个清秀的女人。太原会议前,专门做了个齐肩的韩式发型,可是每次自己不太会打理,回家后将头发接至及胸的长度,烫了卷。
要是现在,我就知道在他去洗手间的时刻,我钻到被子里,一切就顺理成章,都不尴尬了。这样的话,也许开题后的命运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当时,我不敢,尽管我心里想这个男人想的要命,可我有尊严。他从洗手间出来,我还是呆坐着,没有行动。
又不知聊了些什么,他接到个电话,要走了。我也没有挽留。临出门前,他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只是微笑着开门让他走了。
就这样走了,我心里没有多想什么。
我当时的原则是:我幻想着这个男人,可以对他好,但不能做没有尊严的事情。
我和衣老师两次在房间独处,尤其是这次,竟然又相安无事。他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如果那天我主动些,开题后,我便不会被人找麻烦再次催问档案。“档案”,一度时间中,成了悬在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四、“中宇门”:开题后的风波
10月27日,开题。可以一天都和他在一起,看着他,真幸福。关于开题后的风波及心理感受,将写给衣老师的邮件贴过来。
需要补充说明的再另写。
【衣老师,提笔先向您问好,愿一切安好,天天开心!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11月1号了,距27号开题其实才过去4天,但似乎已经有十多天了,时间过得太慢了。这会儿在临汾家中,坐在书房里心平气和给您写封信。请您一定要耐心地看完。早有写封邮件的冲动,但我一直强迫自己找些事情来做,尽量让时间延后一些,再延后一些,好让我更接近一份平静,来回忆、来书写心情。这样子也许会更接近事情真相,少一份冲动中的猜忌与伤心。下面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先说说27号的事情。
早上到了会议室,见杨老师还没有来,而另外两位同门也还没有到,我就自己去杨老师办公室请他下来到会议室。(这个做得没有错吧,对他也是挺尊重的)开题会上,我一边看自己的材料,一边随时记录别的同学答辩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对我有启发的材料以及老师们的建议与看法。我很少去注视你,因为在那个小环境中,不想在眼神中流露出什么。27号上午的心情素描——一份宁静中舒缓的愉悦(看见了,满足了,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中午,吃饭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哦,对了,与颜岩无意间说到两个事情:他问我现在与原单位到底脱离关系没有,我回答“脱离中”,他说起蓝江去了南京大学并重新建档的事情;后又知道我去年翻译的那十几万字的书稿与他现在做的翻译是一套书。饭后回宿舍一下子,补了补妆,我想让自己每一次出现在你面前时,都是我能够做到的最佳状态。
下午,继续专心地听与记,直到你喊到我的名字。该我陈述了。没有一点的紧张,原本就打算实事求是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开题不是表演赛,只是热身赛,老师们提的意见越多也便越有收获。事实也的确如此!开题后,我的脑子里已经有80%的书稿了,本身我对这些材料也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原来不知杨老师到底想要我怎样做,或者他要我做的“话语体系”的考证我没有思路。鲁、魏的建议都有直接指导作用,他们一句话我就明白了,省去我很多弯路。但在我这里最“过分”(请允许我用这个词)的也最全面的要算你了。你要对全组的博士后把关,所以,会毫不留情地直面每个人的问题。而对于我,似乎是指导多于质疑,几乎没有质疑。你说着,我不停地用笔记着。说完了,记完了,其实提纲甚至全文都要出来了。说到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的问题,我解释是因为《费尔巴哈论》、《起源》、《反杜林论》等我现在手头就有现成的材料(也是在做社科基金课题的过程中积累的)。您就回过头去问柴,1版、2版中有无现成的资料等等。当杨老师提到让我做考证的时候,你立刻又回过头对杨老师说不要让我那么做。我当时真的很感动!语言是情绪的直接表露,尤其是在即时交流中。杨老师是我的导师,但几乎没有说上什么话,你几乎是一个人大包大揽地把我的问题就给说完了,该怎么做也给说完了。我就是再笨也都知道怎么做了。
写到这里,回想起那个场景,心里暖暖的。我几乎不敢抬头直视你,因为旁观者一眼就能看到我眼神中的一些东西。我现在只记得自己微低着头,红着脸,觉得脸发烫,嘴角要扬起笑容了,但不敢,于是左手在桌子底下,用大拇指的指甲盖掐着自己的食指,疼了,一直掐着,忍住了那份要从嘴角上扬起的幸福。那可能就是几分钟,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凝固啊,就像牛顿所讲的时间是条均匀流动的河流、空间是个可以随意取放东西的大箱子,我要祈祷上帝把我送回到那几分钟的时空中。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怎样的一种感动?这几天以来,无论我的心情波动到了哪个峰值,我都无法忘却那一刻的感受。在场的每一个人只要是心智健全,都能感受到你的态度与倾向性。太明显了!我自作多情了??不,不会的。结束后,秀敏还跟我说,数我的说的最多了。后来,到了最后一位陈述时,我仍然坐在你的对面。我也在拿笔记着,但几乎不进脑子了。可能思绪神游去了。下午的心情素描——飘在云端的幸福。
开题结束后,秀敏要请我吃饭(我们还挺投缘),当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