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本主义开始。所以,列宁的大量注意力放在国家对产品的生产
和分配的计算和监督上。当然,列宁当时还把世界革命作为俄国
搞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这一点,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
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宝押在国际革命上面”。很显然,
这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其量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即使是这样一个初步探索的进程,也被随着国内战争而来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断了。
年夏天,国际敌对势力盗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21 页
用国联的名义对苏维埃俄国发动武装干涉,国内各种反对力量也
乘机发动武装叛乱。为赢得这场战争,布尔什维克党采取军事化
措施来动员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这就是著名的“战时共产主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
征收剩余农产品,严禁私人贸易。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国家需要向
各产粮省征收粮食、饲料、肉类及其他农产品;征收按阶级原则进
行,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免征。对实施的实际结果,列宁的概
括是很准确的
“: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实际上从农民
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
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其中
大部分,我们是借来的,付的都是纸币。我们当时不这样就不能在
对中
一个经济遭受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完全推翻资产阶级的
经济基础,最严格地集中分配原料及产品,最终达到一切工业都为
前线服务的目的。
)对一切阶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让资
产阶级参加体力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
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工农国防委员
会,负责协调军事、交通、粮食和红军给养等管理工作。同时,对交
通也实行非常措施,转人军事状态,有时甚至停止客运,集中运送
军事物资及其他重要物资。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战争环境下的一种临时措施是十分必
要的。但是,在将“战时共产主义
”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布尔什维
克党内在对“战时共产主义”这样一种特殊措施的认识上,却出现
了严重的误区。它对整个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乃至对苏共以后
多年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22 页
月给予“战时共产主义”很高的评价。他发
现“,战时共产主义”不仅对于保卫苏维埃政权是卓有成效的,而
且还可以用来进行共产主义分配,通过它,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
义。他指出
“:战时共产主义
”是“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
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
配”。在他看来“,合理地分配粮食和燃料,努力获得粮食和燃料,
由工人在全国范围内对此实行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这就是社会
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前阶。这已经不是‘一般革命的’任务,而
正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正是劳动者和贫苦农民应当向资本主义进
行决战的任务”。这种想法对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全党迅速接受了这一思想,党的领袖们甚至打算把消灭货币的想
法付诸行动。年

列宁在
月,正式成立了“取消货币税工作委员

”,拿出了取消货币的具体方案。只是由于列宁的慎重,这个方
案才未予以实施。
很显然
“,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及其对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产
生的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个政策的消极方面掩盖起来了。
它使布尔什维克党头脑发热,甚至列宁也不例外。这大概源于布
尔什维克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例如,在十月革命刚刚获
胜时期
“,左派共产主义者”就主张“只能用消灭货币和财政制度、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组织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和货币危机
“,彻
底走不要货币而组织商品交换的道路”
。其实当时列宁并不完
全反对这种观点,只是认为“左派共产主义者”的要求操之过急。
在这里,布尔什维克党恪守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发的一个基
本思想,即:商品货币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在他们看来,
搬掉这块基石,资本主义就再也无法立足。然而,在落后的国家,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②《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
辑,人民出版社,第
页。

第 23 页
离开了商品货币,落后的经济就无法发展到“物质财富的极大涌

”,这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可以认为,热衷于迅速建
成社会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这时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
因此,就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反倒更加强
了“战时共产主义
”的实施。列宁主张完全禁止任何私人贸易,取
缔私商,关闭市场,并在契卡中专门建立了打击投机行为的特别革
命法庭,惩办投机商。

月,莫斯科苏维埃封闭了具有象
征意义的苏哈列夫卡自由市场,在水陆交通要道部署岗哨,查禁投
机商
“、苏哈列夫卡分子
”。人民委员会还规定,所有苏维埃机关、
企业、团体不得自行到市场采购商品。列宁明确表示
“:现在摆在
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要把我们在军事工作方面获得的经验运用到
和平建设方面去。

“退却”
只是到了

月,列宁才对“战时共产主义
”有了新的
看法。列宁凭着无产阶级领袖特有的敏感,逐渐意识到了群众中
因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而产生的不满。这种不满,在战争基
本结束后终于爆发出来,使布尔什维克党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年年底至
年春,各地普遍发生农民骚动。仅西伯利亚
一个县,参加暴动的就有
万多人。这之中,最典型的就是

月在喀琅施塔得要塞发生的水兵叛乱,它给布尔什维克党敲
响了警钟。事件显然是由余粮收集制和“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系
列措施引起的。水兵们(实际上就是穿着军装的农民)与该年
月下旬彼得格勒发生的工人罢工相呼应,组织起临时革命委员会,
通过了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现有政策的决议。决议提出,“鉴于现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第 24 页
有的苏维埃并不表达工人和农民的意志”,应立即通过自由和秘
密投票重新选举苏维埃;给予所有工人和农民政党以言论和出版
的自由;给工人和农民集会和结社的自由;释放所有政治犯;取消
共产党的特权地位,取消所有武装的共产党特遣队
“,因为任何政
党都不能享受宣传它的思想的特权并为此目的从国家那里领取经
费”;保证农民处置他们的土地的充分权利,保证个体小规模生产
者的权利,只要他们不雇佣劳动者;实行对所有人都平等的配给
制。
喀琅施塔得事件被作为反革命叛乱平息下去了。但事件本身
令布尔什维克党震惊。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在十月革命时曾是布
尔什维克的坚定支持者,现在调过头来反对布尔什维克党,这足以
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以喀琅施塔得事件为代表反映出来的群众情
绪,使列宁看到,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常规化,把它作为向社会
主义直接过渡的途径肯定是不正确的。他指出:“‘战时共产主
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
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该年
月,他承认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认识存在错误
“:当时在某种程
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的突然压来。。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
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当时我们决定,农民将遵照余粮收集
制交出我们所需数量的粮食,我们则把这些粮食分配给各个工厂,
这样,我们就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了。
”“我们为热情的
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一般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了
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
任务和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
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列宁全集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25 页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
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对这一错误的严重性是有充分认识的。他
指出
“: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春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
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
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相脱节,它
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本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
的基本任务。,
看到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向社会主义的常规道路行不
通,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另辟蹊径。这促成了向新经
济政策的转变。在

月俄共(布)十大上,列宁作了关于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大会根据这个报告通过了列宁
起草的相应决议。这是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标志。
月,
列宁把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概括为

个方面:一是,经济命脉
在我们手里;二是,土地归国家所有;三是,农民经济活动的自由;
四是,大工业(和大农业)在我们手里;五是,私人资本主义;六是,
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
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
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
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
的概念作了解释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
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而
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锋队,就是我们。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③《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页。
版,第

第 26 页
但是,可以看出,直到这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也仍然把
“战时共产主义(
”其实是绝对平均主义)看做是共产主义的方法。
正因为此,列宁把新经济政策当做“向资本主义退却
”,这种看法
最终也没有完全改变。
年年底列宁描述了这一认识: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另一种改良主义式的办法,来代替原先
的行动的办法、计划、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式的办法,就是不
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
振兴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
者说,只是随着它们振兴的程度而使它们有可能受到国家的调
整。
年他在检讨“战时共产主义
”的错误时讲道
“:向纯社会
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
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
有灭亡的危险。
”在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两层意思。一是,我们不
能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走向社会主义;二是
“,战时共产
主义”是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只是不能马上实行
而已。这就是说
“,战时共产主义
”的那种制度仍然可能是今后发
展的一个方向,而新经济政策,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通向这个方向的
桥梁。对这一思想,列宁的表达是明确无误的。他指出:新经济政
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在列宁看来,之所
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跟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
列宁的这种认识,反映了当时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普遍概念。
所以,甚至在不少布尔什维克党的反对者看来,新经济政策也表示
这个党放弃了原来的目标和信仰。有人断言,照着这条路走下去,
布尔什维克政权必然发生资本主义方向的演变。基于这种认识,
有的人对苏维埃政权从反对立场转向支持立场。“路标转换派”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版,第
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27 页
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代表人物宣称:“我赞成支持俄国的苏维埃
政权,我之所以赞成,是因为它踏上了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政权的
道路。
”①
这种认识不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上它包含着这样一种可能
性:既然是退却,那么这种退却到什么时候、在什么位置上停止?
什么时候又应重新转入进攻?列宁不但有由退却转入进攻的打
算,而且认为这个转折并不遥远。到

月,列宁已经开始
谈论起停止“退却
”的问题,并开始对退却的界限作出预测。他指
出:“我们已经退到了国家资本主义。但我们退得适度。现在我
们正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但我们会退得适度的。现在已经有一些
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在不很久的将来
停止这种退却的可能性了。这次必要的退却进行得愈自觉,愈协
调,成见愈少,那么,我们就会愈快停止退却,而随后的胜利进击就
会愈有把握,愈迅速,愈波澜壮阔。
”在

月的俄共十一
大上,列宁明确宣布退却已经结束,应当停下来
“。我们已经可以
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够了。我们非常清楚地看
到并且毫不隐瞒,新经济政策是一种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
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
”他提出,必须重新配置
力量以便转而对资本主义成分实行坚决进攻。党的决议中把这一
条写了进去。
当然,停止退却并不意味着就马上进入进攻。在列宁的论述
中可以看到,列宁实际上越来越倾向于把新经济政策看做是一项
长久的措施。列宁讲到“,我们要认真地和长期地(当然,正如我
们已经正确指出的,并不是永远)执行这个政策”。这个“长期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列宁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第
版,第
页。

第 28 页
到底有多长,列宁没有明确指出。但是从他的讲话和各类文稿中
所表达的意思看,这个“长期”大约是一二十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