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原-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松衿娑鹈鄣囊灰埂�
第二天,舒颖玲告诉安娜、教授及夫人,要回到中国去,他们都很理解。随即颖玲与正光登上飞机回到中国。来瑛看见颖玲活泼可爱的样子,笑着说:“正光,感谢你啦!”隆正光当着寇来瑛的面喊道:“伯母!这……”舒颖玲大声地吼道:“隆正光,你喊的什么话?”“我喊的伯母,这话错了吗?”颖玲伸出食指在他头上狠狠地弹了一下,即刻纠正:“笨蛋!现在该喊啥?难道忘了吗?”隆正光恍然大悟,对着来瑛立即叫出:“妈——!妈妈!”来瑛被这叫声搞糊涂了,把头掉过来看看颖玲,又看看正光,不明其意。舒颖玲笑着回答:“妈,我俩决定在中国结婚。隆正光从美国回来后,让妈妈看到女儿披着婚纱,挽着正光,向妈妈一鞠躬,二鞠躬……你说正光该怎么喊?”“是。”寇来瑛喜笑颜开点头称是,当天,隆正光离开上海飞往美国。
“卖报!”“卖报!”南京大街小巷的报童叫卖声声声不息。
“卖报!”“卖报!”上海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报童叫声不迭:“蒋委员长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在全国将‘法币’改为‘金元券’。”
“啊?买报!买报!”人们在街头巷尾争相购买。
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融大风暴
    自蒋介石任南京政府总统以来,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危机四伏使他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面临着绝望的境地(1) 。1948年8月蒋介石在莫干山避暑官邸召集政府的主要财政官员和顾问开会。会上以行政院长翁文灏和财政部长王云五为首的改革派提出尽快实行新币制,以摆脱当前财政困境的这一意见却受到以富有经验的宋子文和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等人为首的保守派的竭力反对,后者认为如果政府不首先削减军费开支,新货币的实施照样难以进行。但面临军队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削减军费是不可能的。政府内一些反对派就“币制改革”的弊端一再向蒋介石提出警告,但他为了扩大内战延续余生却一意孤行,竟然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将“法币”改为“金元券”。
注解(1)  从1946年起,经过两年的战争,人民解放军歼灭蒋介石军队191个旅。1948年入夏以来,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共用4个月19天,歼灭蒋介石正规军144个旅,非正规军29个旅,共154万人。在政治上,南京虽召开了伪“国大”,选出了蒋介石为总统,但人民对他极不信任。在经济上,蒋介石更是无力支撑军事和政治的需求。
在上海华格路杜公馆内,一双穿着白色高跟鞋的脚急匆匆地下着楼梯。她,就是京剧演员出身的杜月笙的三太太姚玉兰。这位年轻美貌、光彩照人的女伶本来一向是极其注重打扮的,可是今天不要说头发没有梳理,就是衣服首饰也都是顺手拣来胡乱穿戴在身上。姚玉兰心烦意乱,可是杜公馆内心烦意乱的何止她。自从杜月笙的三公子杜维屏被蒋经国逮捕的消息传出之后,杜公馆立即像捅破了马蜂窝似的沸腾了。因为,这是上海滩几十年从未有过的事。杜月笙自从20世纪20年代发迹以来,是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亨,威震朝野,名扬中外。上至中央要员,下至地痞流氓,他的爪牙喽罗就像张铁网牢牢地控制着上海滩。杜月笙所创办的青帮恒社以进德修业,崇尚道义为宗旨而显赫。他自诩跺一跺脚,十里洋场都要为之震动;历界军政要员对杜月笙向来也是逢迎唯谨。那么,谁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魏老六急忙上前问:“三太太,金融大风暴来啦!杜大爷呢?”“他不在家。我刚听说金融大风暴,不知是怎么回事?去把万墨林叫来。”总管万墨林身穿黑绸长衫,嘴上叼着烟斗,虽现出一副乱世不惊的神态,可心中极为恐慌。万墨林战战兢兢地回答:“太子蒋经国说,三公子杜维屏在证券交易所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多股,当局以‘所外交易’的罪名把他逮捕了。本来抛售永安纱厂股票不是很大的事,可太子却如此不给情面,小题大作,还说‘要拿杜大爷这个头号老虎来祭刀’。”姚玉兰哭丧着脸问:“这怎么办?他们把火烧到杜公馆了!杜月笙怎么还稳坐高楼?为何还烧着大烟藏在孟小冬的石榴裙下呢?”万墨林浑身发抖,不敢回答。在上海迈尔西爱路的高楼上,孟小冬对镜梳妆,戴花擦粉。杜月笙进屋拿茶盅喝茶,盅内却没有茶,他气愤地将茶盅摔得粉碎。杜月笙的三角脸显得格外瘦小,深陷的眼睛左右忽闪,全身颤抖不停,他伸长了颈子,张开着大嘴,如蔫了气的魔王。他咬牙切齿地说:“小蒋,欺人太甚!连《中央日报》都刊登出杜维屏戴手铐进监牢的照片。老蒋,破罐子破摔;小蒋又不给情面,连我的场面都一块砸了!嘿嘿,来者不善啦!”孟小冬急问:“教父,如之奈何?”“冬冬,怕什么?他有初一,我就来个十五。扬子公司的孔令侃囤积的货物在上海滩是最多的,要捅我们都来捅‘马蜂窝’。”
在“金融大风暴”的迷雾之下,“舒氏公馆”内一片惊慌。曾经充斥上海滩的黄牛(2) 销声匿迹,囤积居奇的大贾忍气吞声,投机倒把的商旅受到制裁,一向喧嚷的十里洋场顿时变得鬼哭狼嚎,何况“舒氏公馆”内那些娇不胜衣(3)  之人。红儿买了报急忙跑来说:“金融大风暴来了,太太看报!”寇来瑛问:“管家,金融大风暴是怎么回事?”“太太,近来蒋介石企图依靠币制改革,把全国物价限制在‘八一九’的水平上,将民间的金银、外币、珠宝、首饰等‘硬通货’收归国有,一律兑换金元券,妄图以此强心剂来挽救濒临死亡的经济。上海是全国财政经济的中心,关系重大。随着‘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发出,蒋介石派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在赣南起家、任副专员的长子蒋经国到上海督战。”“那么,听说太子到上海发表最新演说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次名义上是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为正督导员,蒋经国为副督导员,但大权实际均由蒋经国独揽。太子一到上海便从南京政府的军统、中统和三青团以及驻苏州的202师和驻上海的201师中秣马厉兵建立了‘励志社’、‘铁血救国团’和‘中正学社’等嫡系组织以壮声色,作为币制改革的后盾。事后,小蒋公开宣称此次‘只打老虎,不拍苍蝇’;又在报纸上发表题为《上海何处去?》的演讲词。这些杀气腾腾的声威使十里洋场荡起阵阵恶浪。”寇来瑛又问:“管家,我们舒家又怎么办呢?”“太太,蒋氏父子掀起的金融大风暴使上海滩顿时颠来倒去,巨款忍气吞声,商旅受到制裁,大贾销声匿迹,十里洋场一片哀鸿。我们这小小的‘舒氏公馆’就更算不了什么。为推行币制改革他们用武力作后盾,施以铁血手腕……这些更是我们不可抵挡的……”寇来瑛乃小家碧玉,少见世面。舒颖玲虽毫不畏惧,但对疯狗的本性却不尽知端倪,面临突然出现的事态也感到一筹莫展。“舒氏公馆”听到外边逮捕、判刑、抄家、逼供和杀戮,更是一片惊慌。此时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红儿走到门前:“请问,先生找谁呀?”“找舒总经理!”来人见到颖玲忙问:“小姐,莫非你就是舒总经理?”颖玲点了头,寇来瑛也随即来到客厅,颖玲指着说:“这是我母亲。先生贵姓? 到此何事?”来人递上国民党军统、经济情报少将军衔霍葆彤的名片说:“我姓左,是霍先生手下副官,受长官之命前来相告当前局势。早年霍先生与舒老爷有致深厚交,不幸老爷抱病早逝,霍行生极为惋惜。先生不忘旧情,命我前来告之:经国先生执行币制改革,小姐知其意否?”“听到一些风声,略知近期情况。”“政府此次将‘法币’改为‘金元券’,其政治压力异常猛烈,有人认为它是党国危急存亡之秋的英明决策。其行动是一往无前,决一死战,欲使十里洋场充满浓浓的火药味。”舒颖玲听得气上心来,反问道:“啥叫‘一往无前’?什么又是‘决一死战’?”“舒总经理,不明白吗?就是其猛烈乃锐不可当。”颖玲大声笑道:“哈哈,蒋介石要决战为啥不到东北战场、西北战场去呢?蒋经国要充满火药味为何不到山东战场、大别山战场去呢?现在他们把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人民就是英明决策、一往无前吗?左先生,在上海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学校停课,卖儿卖女,逃荒讨饭的到处都是,难道说这也是英明决策实施的结果吗?他们颁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元券’依据安在?理由何来?”“总经理,请息怒。霍先生说这次全市物资大清查,凡隐匿不报或报与登记不符者一律没收,负隅顽抗者严惩不殆。舒总经理乃识时务之人,应该懂得巨石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呀?不能只爱金钱,不爱国家;只顾眼前,不顾生命而悔之莫及。”颖玲驳斥说:“我是个普通的中国人,我要问你们:把这些钱拿去干什么?从老百姓那儿搜刮去又为了谁?现在颁布所谓《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美其名曰‘大清查’、‘登记’、‘兑换’,实则是整人害民。你们的经济无力支撑军事和政治的需求,才实行币制改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难道我还不明白吗?”“好,请宽恕我再讲几句。经国先生根据总裁指示,查封李馥荪的浙江第一银行……对沪淞警备司令部的张尼亚处以枪毙并没收全部财产……这些你是知道的呀?”“知道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哈哈,知道就好。”左副官环顾四周,见太太愁眉紧锁,又言:“霍先生特令我转告你们,在戡乱救国之期对那些不爱国家的人,国家为何姑息他呢?希望你们如实申报家中和个人财产,遵守币制改革规定,把手中的游散闲资投入生产,把家中金银、首饰及外币等‘硬通货’兑换成金元券。这才是明智之士所选上策。”寇来瑛听得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地说:“舒家本不富裕,近因老爷、少爷双亡,广州、香港生意失利,上海纱厂已经倒闭,颖玲抱病在身,四处寻医求药,家中捉襟见肘已十室九空,哪还有能力兑换金元券呢?烦副官转告霍先生,念他与老爷昔日旧情,可怜我孤儿寡母,为之关照。”颖玲怒目圆瞪,说道:“当前发行金元券,实施《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兑换‘硬通货’是你们用屠刀在屠杀人民,这不就是你说的‘巨石之下岂有完卵’吗?你们企图以铁血的手段残害民众,金融大风暴的实质不就昭然若揭了吗?”“嘿嘿,舒小姐说得很好。不过,依愚下之鄙见,小姐最好是把‘硬通货’兑换成金元券。请舒总经理看清时局,好自为之。我来公馆话已说到,告辞。”言毕转身跨出了门。管家刘成进公馆拜见舒颖玲:“小姐,金融大风暴来上海气势汹汹,从已出现的世态和显露的锋芒来看对我们极为不利。古书曰‘山雨欲来风满楼’,刚才左副官转答霍先生的话就是狂风暴雨的前兆。我们家是不可能与之抗衡的,怎么办呢?别无选择,唯有走呀!立即走,走得越远越好!请小姐明示。”“管家,你睁大眼睛看看:蒋氏父子刮起的金融大风暴是针对上海滩的银行、金融、巨款、大亨之类,我们家衰落破败、无业无产,他们又能刮到什么呢?何况他颁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元券已是违背时代的意志、逆潮流而动的行为,将被全民共诛之。我又何惧之有?”“小姐,那是纸上之言,今局势不同。古人曰:‘水无常流,军无常势。’当风暴来临之际是要摧毁一切的,就是他们说的孤注一掷呀!”颖玲听得极不耐烦,回答管家:“别说啦!我自有主张。”
注解(2)  黄牛 :黄金荣。黄与杜月笙、张啸林是朋友,人称“三虎”,威震上海滩。(3)  娇不胜衣  :胜,承受。指人瘦弱得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金融大风暴的来临使杜月笙在公馆急得打转,手中的折扇左右敲打,魏老六满脸鲜血跑进客厅。杜月笙问:“老六,你……你这是为何?”“我被王升打了。王升是蒋经国在赣南从政时豢养的骨干,深受重用,其后王升出任国防部戡建总队第六大队少将队长。此次,他来上海搜罗7000名心腹,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执行《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王升在各处抄家没收,逮捕判刑,发号施令,无恶不作。王升问杜大爷近况,我说不知;又问三公子近况,我说更不知。他们便拳打脚踢,还说要在杜大爷身上下手,用三公子的头祭刀。”杜月笙愤怒地骂:“你滚!”姚玉兰气冲冲地跨进迈尔西爱路,登上楼很不高兴。孟小冬走上前轻轻地问:“姐!有啥话就说,有什么事姐妹间好商量。为何不高兴呢?”姚玉兰哭泣着:“妹,你虽十多岁就在上海,其后又北上,长期在外,不知近况。杜月笙这几天很不好过,他们这些人最忌讳的就是在上海滩‘跌霸’。这次三公子的被捕无疑于蒋氏父子在世人面前公开扇了杜月笙一记耳光。”孟小冬问道:“人说杜月笙对蒋介石素有恩惠,此时,就不给面子了吗?”“不给了。妹,说来话长:杜月笙一生追随总统,忠心耿耿,功德无量。1927年总统在上海滩靠屠杀共产党起家时,杜月笙是第一功臣。其后杜月笙靠自身创立实业,搞金融名震十里洋场。特别是八年抗战,他奔波于上海、香港、重庆,为维护蒋家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孔祥熙著文多次赞颂杜月笙。现在,杜月笙这位天子号的名人大亨便一而再、再而三受到蒋氏家族的冷遇。他们知道利用这种人对于民主政体反倒有失观瞻。而杜月笙自己颇有一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凉之感。近来,杜月笙带着极端恐惧的心悸在各地探访金融大风暴的情况,心里比你我焦灼万分。妹就不明白吗?”孟小冬轻轻地点着头。一辆小车在门口尚未停稳,万墨林就急匆匆地走到月笙面前,递给杜月笙一份香港新出版的报纸,低声道:“报上说因杜公之子被逮捕,您曾三次晋谒蒋经国,但均被挡驾,颇为怨恨……云云……”杜月笙恼怒着:“真是无稽之谈!”他拉住姚玉兰和孟小冬的手不停地抽泣,小姐、侍女也哭成一团。总管万墨林又报:“军统局霍葆彤先生到!”杜月笙惊诧地问:“霍葆彤?他来干什么?” 魏老六进言:“是专程来拜望恒社杜老先生的。”万墨林说着一挥手:“我去挡驾,就说杜公身体欠佳,不便会客。”万墨林刚要举步迈出客厅,杜月笙将纸扇一合,立即说:“等等,总管回来。你去传达:杜某有请军统局霍先生,到东厢客厅相见。
第一百一十二章 营救舒颖玲
    东厢客厅,金碧辉煌。杜月笙手持折扇缓缓走来,以礼称道:“霍先生,这里沏的是上好的猴魁茶,请品尝!”“谢谢!”霍葆彤是当年戴笠极为宠信的一位专门搜集经济情报荣挂少将军衔的大特务,因留学英国,言谈举止颇具绅士风度,这次被蒋经国特意纳为心腹,待若上宾。霍葆彤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打开盖碗,呷了一口,言道:“杜先生,我现在经国先生身边做事,协助办理经济事务。杜先生素有恩惠予我,小人无能,未曾相报。三公子杜维屏的事可否要我在督座面前说话?今晚八时,他在办事处约见我,有什么误会愿为之疏通。”“不。犬子不才,岂敢劳驾先生?太子对你很器重,恭喜啦!杜某倒有件东西想借霍先生之手转交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