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谋并不需要向别处探求,就在我们祖先走过的路边,到处是蒙尘的舍利子。
已经深夜两点了,我斜靠在床头,没有一丝睡意。我正被自己的生活深深地困扰着:事业无成,投资失败,感情受伤……
我突然听到有人敲我的脑袋。
“谁在敲我的脑袋?”
“我是你的智慧。”
“你在哪里?”
“我在你的脑袋里,我要出去。我有东西给你看。”
“你在…你怎么会在我的脑袋里?”
“笑话,我本来就住在这里。要是没有我,你早就成白痴了。没有我滋润的脑袋,就是没有水的不毛之地,性格必然日益乏味,生活必然日益枯燥,思想必然日益迂腐,文思必然日益干枯,心灵必然日益顽固。这么说吧,没有我的脑袋,都长在那些任人宰割的行尸走肉的脖子上。”
“你是说,你一直在我的脑袋里?可是为什么我遇到那么多问题,你却从来没有帮我想出办法来?”
“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从来不和我交流一下,我怎么会帮你呢?我从来都是深藏在你的思想深处,就好象泉水藏在地底下一样,你想喝上泉水不得挖井让它流出来吗?我能帮助你想办法,但前提是你要把我解放出来。”
“你能想出办法?”
“不错,我能帮你运用谋略。没有我,你用的那些‘谋略’,说起来简直笑死人,就好象木偶演戏,表面上变化百端,实则全是无本之木。”
“你在里面不能帮助我吗?”
“不能,谋略是我的手段,不让我出去使用谋略,我就像海市蜃楼,虽然很漂亮自在,却不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这世界上最危险的人,就是把我关在脑袋里不放出来的人,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旦遇到危滩骇浪就会束手无策。”
“你多大了。”
“我刚刚出生就被关在这里,从来没有长大过。只有出去变成智谋,我才能慢慢长大。当你发现处理事情出神入化的时候,那也是我最成熟的时候。”
“你,你能帮我干什么呢?”
“帮你干什么?亏你问得出这种笨问题。我能让你行而不言,也能让你雄辩滔滔;我能让你明辨是非,也能让你转危为安;能帮你识人知人用人,也能让你料事如神;我能让你相机因时,也能让你韬光养晦。
这么说吧,我能帮你在官场、生意场和职场上如鱼得水:如果你当了老板,我能帮你赚钱;如果你当了领导,我能帮你步步高升;如果你当了将军,我能帮你消灭敌人;如果你还没结婚,我能帮你找个好老婆;如果你已经结婚,我能帮你找个……”
“够了!也许我不需要你的帮助呢,你想把我变成一个奸诈的小人,把我引到歪门邪道上去吗?你没听说过吗,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哈哈,哈,这种蠢话你都相信?什么是你说的‘才’,才能是吧?就是说外面的我吧?没有我的人就是无知,没有才能就是无能。要是无知无能可以说成美德的话,那么天底下的胡涂虫们,岂不是全都成了圣人了吗?醒一醒吧你呀!”
“哎,别敲了,你要把我的脑袋敲破了!我说不过你。”
第一部分序言:与智慧对话(2)
“不是你说不过我,而是因为你的说法本身就很荒谬的。我可能和‘修养’住隔壁,但却从来不想和‘道德’在一起‘鬼混’。”
“为什么?”
“在‘道德’家的书房里,智谋经常被描述为阴谋诡计,说成坑、蒙、拐、骗、诱的把戏。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明白,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另外还有…”
“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道德’家的房子里住着的,都是一些华而不实、莫名其妙的东西,还喜欢制造出舞台效果,罩上一层光环。比如说他养了一只麒麟,是很吉祥,却抓不着一只老鼠,还有他养的那只凤凰,倒是雍荣华贵,还能玩浴火再生的魔术,但却不能抓住野兔。”
“这跟人有什么关系?”
“人也是一样,你看他那些密友,全是徒有虚名的家伙,于国于家一点补益也没有。商朝的比干因为进谏被纣王送进解剖室,落了个忠贞之名千载不灭,但却不能阻止混帐侄子把国家玩个底朝天;还有春秋时代的申生,倒是个大孝子,却不能为保卫国家出一点力。他们口口声声说要兼济天下,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那照你这么说,道德的朋友都是窝囊废了?”
“也不能这么说。孔子是儒家的至圣先师,跟道德称兄道弟,可是和我也是很好的朋友。他请道德帮他教徒弟,请我帮助诛杀对手少正卯,威慑国内当道权臣,参加外交活动不辱使命。他就从来没有因为道德而和我疏远,所以我也都帮助他。”
“就是嘛,没有道德,你也办不成大事嘛!”
“唉,太可怜了!”
“谁可怜?”
“还能有谁?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自以为正直高尚,看不起我认为我不过是狡猾,是耍小手腕小聪明。可他们往往不懂得,小手腕小聪明用在大的方面,又何尝不能成就大事业呢?”
“小手腕小聪明也能成就大事业?”
“小手腕小聪明只要用之有道,当然可以成就大事业。比如说蜂蜜,小偷用它来抹在门轴上,在偷东西时不发出声响,可难道就不能用它作礼物,给别人带来健康欢乐吗?庄子的《逍遥游》你读过,里面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掌握了制作不皴手的药膏的技术,却只用来一辈子在河边漂洗丝絮。另外一个人向他学到了这种技术,防止冬天士兵们在水战时手足皴裂,从而打了胜仗、封了侯。”
“这倒是。”
“所以说大人物可以使用小聪明,小手腕也可以使用在大处。要是连这种小智谋也懂得使用,那么天底下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呢?”
第一部分序言:与智慧对话(3)
“可是人们所说的大智若愚又怎么解释,具有大智的人物不屑于锋芒毕露地去耍小聪明小手腕。”
“这也是无稽之谈,在真正成就事业的大人物那里,小聪明不是不屑于耍,而是没有合用的场合。在大人物那儿,我从来没有轻闲过,就连不锋芒毕露,又何尝不是我帮助他做出的姿态呢?泰山不让寸土,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能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对汉王刘邦说:‘天下纷扰不宁,只是因为我们两人。我愿意向您挑战,以决一雌雄,不要让天下的百姓白白地为我们而陷入战乱的劳苦之中。’汉王笑着拒绝说:‘我宁可跟您斗智,不能同您拼蛮力。’
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抬手射出一箭,正中汉王胸部。刘邦痛得弯下了腰,但却摸着脚说:“这个匹夫射中了我的脚趾头。”回营后,刘邦就因为伤重躺倒了,但竭力起来出去慰劳军队,表明自己的伤不重,以此来稳定军心,不让项羽乘汉军无首来偷袭。”
“我明白一些了。”
“退一步讲,即便自料不必使用小手腕小聪明,却也不能不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看穿对方的狡猾,识破对方的小手腕,做到有备无患。”
“照你这么说,有人用道德来贬低你济世救人的本领,不是逻辑混乱,就是别有用心喽?”
“不错,这也是那些号称正直高尚的人,为什么会反过来被对手打败的原因。”
“不过,办事的策略方法,我不是也可以从古人那儿学到吗?为什么要让你出来帮助呢?”
“前人的每一个方法策略都是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的,情况多变,方法自然变化万端。现代人只知道前人的一般策略,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取胜的。解决每个问题的方法不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水一样,水流动的时候,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解决问题时,也要避开的坚实精锐处而从虚弱处下手,水总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它的流向,解决问题也要依据情况来决定方针。所以,办事没有固定的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情况变化而取胜的,才称得上出神入化。”
“可是还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那些参考书吗?”
“世事无定式,策略无常规。有人津津乐道于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之类教条,遇到问题时也总想拿些计谋来对号入座,妄想得到神力而制胜。他们最后会发现,由于事情繁杂多变,根本难以找到适当的计谋,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I服了U。”
“所以,我办事没有一定的常规,以符合外物和人事变化为最佳,出乎自然又合乎事理,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读死书能达到的。”
“那就请你快出来吧!”
“跟你啰嗦了这么半天,我太累了,想睡觉了。不过,如果你有办法骗我出来的话,我就听你。”
“让我想想。你是我的智慧,住在我的脑袋里,我怎么能把你骗出来呢?不过,如果你到外面来,我倒有办法骗你回去。”
“真的?”
“真的。”
“我出来了,你骗我回去吧?
“你上当了。”
眼前金光一闪,我一下子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处世智谋第1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1)
背亡趋存,实际上就是危机管理:远离困厄和危险的地方,在无法离开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伪装,不被危机所吞噬。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秦朝丞相李斯曾经说,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人的真实想法。他还作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再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同为老鼠,命运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所立足的地方不同。人也一样,无论是在积极进取还是在退而自守时,都必须懂得良鸟择木而栖,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又要懂得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避开可能危及自己的去处,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战国时,鲁国有一个姓施的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喜欢研习儒学,小儿子则爱好兵法。
学成后,大儿子凭着自己的渊博知识和一套以德治国的学说,去游说鲁王,得到鲁王的重用,做了太傅。小儿子来到楚国,向楚王纵谈用兵之道,楚王对他的见解大加赞赏,委任他为三军司令。两个儿子身居显位,父亲也跟着沾光,尽享荣华富贵。
施老的邻居孟老,也有两个儿子,恰恰与施家二子所学相同。孟家父子羡慕施家富贵,于是上门请教,施家把事情原委以实相告。
孟家父子一听,事情原来是这样简单,深为以前浪费时间而深感后悔。施家儿子能做到的,孟家绝不会更差!父子三人心里很是兴奋。
孟老的大儿子前往秦国,大谈以礼治国的好处。秦王却一句也听不进去,哭笑不得地骂说:“当今诸侯混战,强存弱亡,什么能比富国强兵更要紧?照你的说法,用仁义治国,这不是叫我坐以待毙吗?”说完便传令卫士将孟家老大哄了出去。
孟老的小儿子来到卫国,劝说卫侯操练兵马跟各路诸侯抗衡。卫侯不高兴地说:“我的国家比较弱小,在大国征战的形势下得以保全。服从大国,爱护更小的国家,是唯一可行的策略,也是卫国平安无事的原因。如果修兵习武,大国以为我要挑战它,小国以为我要吞并它,四面树敌之后,我还能安稳地坐在这里么?如果就这样放你走,会让其它国家以为我被你说动了心,而且你还会去游说别的国家这样做,我就要倒霉了。”
说完,卫候下令砍掉了孟家小儿子的一只脚,派人把他抬回家。
孟家两个儿子回到家,父子相见,抱头痛哭。想起施家出的主意,便顿足捶胸,谴责施老父子欺骗了他们。
施老对邻居的遭遇也很同情,连连安慰,劝住了他们的哭声,同情地说:“我们邻居多年,哪里能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呢?请听我说一说这祸福为何不同。一般地说,一个人选择的位势好,做什么都顺当,位势不对就什么也做不成。你们的方法和我家相同,为何结果又和我不一样呢?”
处世智谋第1章 背亡趋存的智谋(2)
孟家父子迷惑地摇头。施老接着说:“这是因为我们两家所选的地方不同的缘故,绝不是行动上有什么差错。天下之事没有固定的规矩,也永远没有不变的是非。从前需要的,也许今天弃而不用;今天弃掉的也许以后仍然需要。这种用或是不用,是没有对与错的分别的。顺应时势寻找良机,是不可缺少的智慧。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即便你们象孔子一样渊博多才,象姜子牙一样足智多谋,又怎能不四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恍然大悟,脸上的怒气一扫而光,诚恳地说:“我们全都明白了!”
施、孟两家的不同遭遇,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人们在选择自己的立足之地时,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切不可轻信别人,或凭主观想象,莽撞从事。
知非不处 远祸全身
魏晋南北朝时,王子萧子良和范缜发生了一次争论。
萧子良是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人生命运是三世因果注定。他问范缜:“你不相信因果,那么为何有人富贵一生,却有人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以致于潦倒一生,默默无名?”
范缜答说:“不同的人生其实就像同枝并蒂的花朵,风儿一吹,有一些花飘在花瓶里供人观赏,另一些花却运气不佳飘到粪坑中,前者是王子你,后者就是在下。”
与随风而落的花儿相比,人都有选择环境的自由,但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原因之一就是有人对生活缺乏真切的认识,对即将面临的处境掉以轻心,置身于其中而不知;而有人却能知非不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远离可能惹火烧身的环境。
人们不会对一个平庸之人有过多要求,因为他平庸,相反的,对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便肯托付重任于他,对他寄托很大期望,这一类的人,愈是本领大,也就愈会给自己招来一些艰巨的任务,做得好便罢,稍一不慎就大祸临头了。
所以,即便自己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自矜自夸,而要尽量淡化自己的作用,免受别人的攻击。
明太祖朱元璋曾召中山王徐达一起喝酒,朱元璋不了试探徐达,一个劲地敬酒。
徐达不敢推辞,一直喝到深夜,醉得大睡不醒。朱元璋让内侍把他送到旧宫去睡觉。旧宫是明朝建立前朱无璋称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半夜里,徐达的酒醒了,问周围人自己睡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宫。”
徐达马上起身,快步走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向北面拜了两拜,又磕了三次头,才出宫。
朱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