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聪明和思维能力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定很聪明,但一个聪明的学生并不一定具备出色的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思维就是对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的过程。因此,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对事物或现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惠第斯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因此,孩子的脑子聪明,可能会记忆得很快,记得东西很多,但如果不能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正确高效地处理,那么孩子学习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我们作为过来人,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理科成绩好一些,而有的学生理科成绩差一些。那是因为在理科学习中,数学中的微分与积分,物理中的物质与能量、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等,都需要分析综合能力,而每个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在七八岁时就可以把魔方对成一种颜色,而同样的魔方许多人成年以后也对不出来,这就是思维能力上的差距。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商的核心,直接决定智力水平的高低。孩子认识过程的发展,也和思维能力有紧密的联系,孩子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都和孩子的思维能力成正比。思维能力越强,其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越高。
与此同时,家长还必须明白,中等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大脑本身的素质,而是取决于孩子如何正确地运用大脑。
达尔文说过:“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花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思考,持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心持久地思索所致。我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精心地思索。”
这些话看似简单,却是至理名言,其中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因素。只要正确地运用智力技能,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往往也能表现得像天才一样。
因此,只要家长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培养和训练中等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随时随地引导孩子的比较意识
人生有许多十字路口,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学会比较和鉴别。因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比较能力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对眼前的事物做一下比较,要培养孩子的比较思维能力。
前不久,小明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不能用了。这天,爸爸有时间,就带上小明准备去买台新电视机。
爸爸说:“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必须货比三家。”因此,他们用半天的时间把附近的几个商场逛了个遍。
结果,他们发现位于东四环外的沃尔玛超市价格更实惠。于是,他们决定就在这家商场买一台电视机。
爸爸说:“儿子,今天的电视机你来挑,爸爸要看看你的眼光如何?”
一听让自己做主,小明乐开了怀。
因为家里的空间小,小明决定选一个21寸的电视机。可货架上的三个品牌都是同样的价格:1099元。该选哪一个品牌呢?小明犯了难。
爸爸提醒他说:“买电视机,最主要的功能是看,而且是长期观看,因此一要节能,二要健康,三是外观装饰要好。
于是,小明分别从这几方面对三个品牌进行了比较。结果很快就选出了其中的一款,这款电视机虽然外观比较纯朴,但其功率只有其他两个品牌电视机的二分之一,而且其画质与其他两款电视机不相上下。因此,小明决定购买这一款电视机。
只要有可能,家长就应该在一些具体的事例上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找出同类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不同,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方法二:经常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
有些中等生很擅长抓住一些细节,但在回答一些总结性的问题时,常常挂一漏万,不得要领。这就是由于他们缺乏概括能力导致的。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要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出一些小课题。
比如,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知名的杂志,从中挑选出几篇文章,然后让孩子阅读,从中找出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内容,或者让孩子用简短的几句话说出这几篇文章分别都在讲述哪些问题或者提出什么样的主张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从短到长、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步步引导孩子的概括能力。否则的话,如果一上来就给孩子看一些大师级的作品或者一些艰涩难懂的哲学理论,孩子费了很大的劲儿也看不出来,那么对于其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
方法三:帮助孩子巧妙地分析事物
在自然科学中,科学家总是把一些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然后通过了解这些简单的部分来了解复杂的事物,这就是还原论。因此,一个人要培养综合的思维能力,方法之一就是先学会分析。
分析事物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家长不妨向孩子推荐一下。
无论面对任何一件事,我们都可以把它拆成6个不同的问题,据此对它进行分析掌握。这6个问题合在一起就叫做“5W1H”法。其中的“5W”分别是: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间(when)、为什么(why),“1H”是指怎么样(how)。
事实上,无论是一本小说、一件事或者一种现象,无论它是多么复杂深奥,都可以从这6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比如面对一种奇异的现象,我们可以想一想它的主角是谁,它是什么样的特征,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出现,为什么出会出现,事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现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等。如此一来,就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了。
无论自然科学里的问题,还是社会科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这种方法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且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既简单易学又自然直观,对于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的中等生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细节28 创新能力决定未来竞争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竞争力和成就大小。
因此,对于中等生来说,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在这方面,除了学校的努力之外,家长同样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证明,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态度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小牧今天又闯大祸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看看学习机里面到底有些什么,结果等他把它拆开后,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无法将它装好了。
中午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一进门爸爸就看到桌上一大包乱七八糟的零件——是他刚给小牧买的学习机!
爸爸生气极了,刚要抬手给小牧一巴掌,可转念一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总这样吗?于是,他和蔼地问小牧:
“你为什么要把学习机拆了?”
“学习机里面会说英语单词,我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
“这下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了吗?”
“我都不认识,东西太多了。”孩子无奈道。
“想知道学习机为什么会说话吗?”
“当然想了。”小牧抬起头来看着爸爸。
“那你就得好好学习,等你把书上的知识都学会了,你不仅会知道学习机为什么会说话,还会搞别的小发明呢。”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探个究竟。因此,有时候他们难免会搞一些小小的破坏,但相对于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来说,这些小代价是非常值得的。家长绝不要因为孩子毁了东西而对孩子大加斥责,这样一来,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会因为害怕出错而提前夭折。
由此可见,创建一个开明宽松的创新氛围是家长需要做的第一步。只有保护好中等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创新上的能力,进而使孩子在不远的将来成长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你怎么问题那么多?”
“你没看到,我正忙着?”
“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
“烦死啦!整天问问问!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长大后你就知道啦!”
……
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不少家长总会下意识地说出上面这些或者类似的话。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孩子的一种思考,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由于其阅历的限制,他提的问题有时候可能非常可笑或者十分荒唐,有的可能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无论如何,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天,达尔文跟着母亲到花园里给小树松土。这时候,有一些泥土撒在了达尔文的脚上,他忍不住说道:“妈妈,泥土真讨厌!”
“不,泥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妈妈当即纠正了他:“你看,没有泥土小树就不会长高,小草不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吗?小牛小羊吃了小草才会长大,还有我们吃的粮食也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小草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那么牛羊是从哪里来的呢?”达尔文又问道。
“当然是它们的妈妈生出来的。”
“那它们妈妈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它们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生出来的。”妈妈继续答道。
“那它们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不料,达尔文仍然不厌其烦。这下妈妈笑了,说:“那应该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那上帝是从哪里来的?”没有给妈妈喘息的机会,达尔文又问出了一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妈妈也一时语塞了,因为当时的科学还没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没有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于是,妈妈只好抱歉地对达尔文笑了笑,说道:“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知道。我们的祖先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但是没有人见过上帝。你的这个问题太深奥了,等你长大了,自己去找到答案好不好?”达尔文这才点点头,停止了发问。
不过这个问题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时刻引领他去思考。
达尔文的母亲实在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在一个个问题面前,她表现得是那样的宽容。达尔文后来对人类起源持续关注,并最终提出了进化论。不可否认,在这一项举世瞩目的进化理论里也有他母亲的一份功劳。
方法二: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思维,只是我们总是把他看做是大人的附庸,从来没有去关注过孩子的想法。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小英爸爸的做法。
小英从小就爱提问题,为了锻炼她的独立思考能力,通常情况下,爸爸都不会马上把答案告诉她,而是让她先想一想。如果小英想不出来,爸爸就给她一个提示,引导她向前走一步。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来,小英的思考能力就得到了一次次地锻炼。
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随时随地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孩子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使其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想的好习惯。
比如,家里准备做红烧鲤鱼,这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鱼除了红烧以外还有什么吃法?当孩子正在喝水时,也可以问孩子:水杯除了喝水的用途外,你还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看到一盆冰,你可以问孩子:如何让冰迅速地融化?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快?
……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而多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训练孩子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道具。因此,家长要注意随时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思维。
方法三:注意训练孩子的联想思维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个名词,让孩子围绕这个名词以一种极其快速的方式联想,从中引出新颖而具有价值的观念、信息或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里会涌现出很多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家长不要评价其好坏优劣,一律即刻记录下来。等联想结束后,再逐一评判其优劣,寻出最优答案。
下面是一位学生在家长引导下对“天空”一词出现5次而作出的5种不同的快速联想。
蓝蓝的天空,轻轻的白云,非常美丽;
飞机从天空飞过,十分壮观;
航天飞机往来太空,探测星球上的宝藏;
天空中星球多,人类设法到星球上去;
天空中太阳的热力,是宇宙间一笔巨大的能源。
细节29 动手能力决定未来实践能力
什么是动手能力?
顾名思义,动手能力就是指完成动手活动的能力。一个人动手能力的高低可以在使用仪器设备、组装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制作各种科技作品、安装和修理各种仪器设备、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等活动中表现出来。
古人说得好:“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对于中等生来说,勤动手可以促进理解,增进记忆,增强对知识的感知,并且可以大大激发学习兴趣。从思维的发展看,动手活动的全过程,始终贯穿动脑的活动。因此,动手可以大大地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就十分强调要让儿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直接的体验,从而领会知识。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则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少年时期开始,达尔文就捕捉昆虫,制作标本,加上分析概括,终于写成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上山采药,品尝百草,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
由此可见,动手能力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家长要培养中等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动手能力开始。然而,目前包括中等生在内的中小学生动手能力普遍都不高。
据北京市某教育研究机构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当差。总体得分不及格,30%~40%的孩子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袜子。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在德国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曾经写信给国内的某家报纸,呼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他认为中国人很会用脑,智商很高,这是外国人公认的,但中国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是由于长期受到轻工重理、不重视手脑并用的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所导致的。我国的中学生在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取得的笔试成绩是优异的,但实验能力却比别国的学生差多了。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在中国部分人中存在着不愿动手的落后思想,我是搞实验科学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搞实验科学非常重要。”
因此,培养中等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有利于其当前的学习,对于其将来的事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只要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动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