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捷克式机枪的数量实在太过稀少。更加上迎着头上数量众多的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仍然能够稳定的对空射击的机枪射手实在太少,能干这种胆量和技术斗超人一等的活计的人,潘杨是绝对不会拿来孤注一掷的。
所以郁闷归郁闷,对于头上的“屎壳郎”老潘还是只能忍受再忍受……
当然也没忘了在心里加上一句:“等老子飞机多了,一架到你头上扔炸弹,一架到你头顶泼大粪。”
日军前沿的散兵队形就在地面守军根本就没法探头的情况下,从容编组好了,两个皇协军大队接近一千二百人被排成密集的队形,分成三波,站在日军两个中队的刺刀前方。
当对面胡乱还击的机枪子弹飞过头顶时。有吓得腿脚发软的伪军士兵队列中试图掉头逃跑,但被后面督战队性质的日军当场击毙,这些家伙明白了后退可能死的更快……
与此同时——操作熟练的日军从队列中间发射的掷弹筒和迫击炮,已经完全压制了对面守军手中那些摆弄了还没多久的家伙。
当天上的飞机终于飞走之后,日军攻击队形后面的炮兵阵地也停止了轰鸣,将近两千人的“人海”分成两路向着对面守军二营、三营、四营的阵地接合部涌来……
来不及进入阵地的守军官兵手忙脚乱的操作着武器进行反击,城里的炮兵也开始了发言,但是一切都已经阻止不了身后被刺刀顶着、前面被机枪扫射着的伪军士兵的冲击。
这些士兵已及其密集的队形冲击着二营、四营和三营阵地的接合部,在前方的伪军士兵冲进战壕开始和战士们开始肉搏的时候,好不容易才统一了指挥的城里分散的炮兵阵地,已经无法给前沿以任何支援了……因为人全交织在了一起!
机枪顶着机枪——
刺刀对着刺刀——
胸膛对着胸膛——
鲜血换着鲜血——
两个中队的日军涌上阵地之时,前沿阵地已经被日军的攻击捅出了两个大大的缺口,而指挥不能统一,听不懂电话里传来的标尺术语的临时炮兵由于得不到开始的六个炮兵教官的指导,因而反映缓慢,以至老潘狠下心来想要覆盖前沿的时候。前沿已经被突破……
四营十二连、三营十一连全员因为潘杨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全军覆没。
预备队团部警卫连和一营一直在城桓阵地下准备反冲锋,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团指挥所的命令……
因为这时整个野战电话线路已经多处被毁,于是情急之下的潘杨操起了日军遗留下的高音喇叭对着前沿阵地就喊:“同志们坚持住,警卫连,一营马上发动攻击!决定生死的时刻就在眼前,夺回前沿阵地,将鬼子赶出去!!!”
放下话筒从望远镜里看着前沿阵地二、三、四营的残余部队跳出掩体对着鬼子的冲锋队形迎面发动反冲击。
看着警卫连和一营战士绝决的背影,五百勇士组成的反击队形迎着日军的炮火阻击涌向对面气焰万丈的日军。炮火在散开的人群中不停的爆炸。仿佛在汹涌的大潮中溅起朵朵的血浪——
被这些天的战斗磨练得心入钢铁的潘杨也一时间眼睛湿润了起来。
拿起桌上的话筒哽咽的唱起那支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渐渐的整个炮兵城南观测所的人们斗随着潘杨的声音开始唱合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在扩音器里传遍了整个南关阵地,慢慢的整个阵地不同的口音一遍遍的跟着唱起这首今后的国歌。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朦胧的眼睛里看着正对着日军队列猛烈冲击的背影仿佛近在眼前,显得是那么的清晰,这时的潘杨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实际意义,也才真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的奉献和付出。
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兴奋之下跑到炮兵城南观测所掩体之外的潘杨,听到子弹呼啸声的潘杨只来得及往右侧倒了一下,接着就是一片无边的黑暗袭来————
正文 第五十一章引火烧身
与此同时,八路军总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临近的129师部队、120师部队,都在紧张的电文传送之中。
————打,要坚决的打,要打出咱们八路军的威风出来————
其实早在1939年底,冀中军区呈报的一份密电,已经引起八路军总部的警觉与高度重视。这份由冀中军区政委程、政治部主任孙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说:“敌最近修路的目的同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由任丘到大城,河间的公路修得比地面高五尺,两旁沟深八尺到一丈,沟底宽六尺,沟面一丈六,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持的孤立的小块,部队也不能转移,便于敌人逐次分区‘搜剿’。第二种修法是汽车路的联络向外连筑,安国县已完成三层,敌人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阻挡我军人其圈内。”
到这时,日军已在华北修筑了5000余公里的铁路、3万余公里的公路、3000个据点。根据地要发展,必须撕毁这张黑网。朱总和彭总的思路渐渐地清晰起来。为了更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囚笼政策”,大量钳制敌人的兵力,破坏敌人进攻西安、昆明、重庆的计划,克服当时严重存在的国民党当局内部的投降危险,朱总、彭总决定调八路军主力,对日寇来一次破坏交通为主的大破袭战。
而在这几日来往的电文中,为了商讨应对之策,129师首先发来电文,认为交通斗争已经成为我军同日军进行军事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区全部斗争的60%是交通战。日寇在太行、太岳山区,抢修白晋和临(汾)邯(郸)铁路,妄图将我太行、太岳区分割开来。现在的敌人已经被完全的调动,冀中军区主力还有定县县城已经吸引了大量日军的注意力,据冀中军区的情报称,为了扫荡和围攻定县,其他的地域守备兵力十分的缺乏,以至到了一个据点仅仅一个日军班,加上一个伪军小队的地步。
而晋察冀军区也认为:“今年以来,日军依托平汉路向东扩张,相继修成石家庄到南宫、内邱至巨鹿、邢台到威县、邯郸至大名等公路干线和许多支线,把我冀南根据地也分割成了很多小块,同时,日军还在我平汉线西侧积极增筑据点和公路,严密封锁我太行、冀南间的交通,妄想缩小我军的活动范围。现在的华北日军已经到了极为虚弱和疏于防范的地步,如果趁这个机会给日军的交通线和重要据点来上致命一击,同时派出有力部队接应定县守军,那么将有可能取得极好的战果。”
一二九师的刘师长对这个问题补充讲得更清楚。他说:“日军现在加紧抢修道路,在平汉、津浦两侧挖沟,这些实在不单纯含有军事意义,而且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严重意义。因此敌人是以战略眼光来组织它的交通。在军事上说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敌人方面铁路乃是它的大运兵线,公路乃是它的小运兵线,据点乃是它的兵站,敌人要用铁路作柱子,公路作链子,据点作锁子,来造成一个囚笼把我们军民装进里边去凌迟处死。现在搞他一下很有必要。”
彭总同意大家的意见,他接着说:“敌人要筑路,要利用交通线达到快速调兵遣将的目的,从而把我们根据地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同时在铁路、公路两侧修建了很多据点,使我们很难接近。现在的形势按老百姓的话来形容就是‘出门上公路,抬头见炮楼’。铁路、公路就像是一根根绳子捆住了根据地。不破坏敌人的道路,我们自己就无法活动,就难以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说到要破路,大家的情绪更热烈了。最后大家一致把目标盯在正太铁路上。当时华北有七条铁路干线——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津蒲线、平绥线、北宁线和胶济线。
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中,从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的正太线处于中心位置。这条全长200多公里、横越太行山脉的铁路,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西去,把巍巍太行劈成两截,大部分路段处于两山和峡谷之间,桥梁、涵洞较多。
它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是贯通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如果正太线中断,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外运掠夺的战略物资将发生极大困难。同时它还是日军实施“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
日军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经常派装甲火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还筑有一线外围据点。
在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日军部署了第4、第8、第9三个独立混成旅团,日军妄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入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正太线是我必攻、敌必守的重要交通线。
最后还是晋察冀军区心疼自己的老部队,而聂司令员也极为关注潘杨这个能闯祸也能打仗的家伙,在最后决议中决定,冀中军区派出三个团、晋察冀军区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对定县城进行解围行动,而平汉铁路周围虚弱的防御也吸引了这两个军区的注意。
这样,发动一场以袭击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破袭战役便在电文的交流中就确定下来了。接下来,便是选择开战的时间了。
大家一致同意马上部署部队,争取在三到五天之内组织好这次战役,但是彭总同时指出,对于定县的解围战斗要马上开展起来,地方部队要积极的开始活动,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那个方向,只要定县方向能够再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三到五天,那么就能够给不断抽调兵力往援的日军华北部队以致命打击。
但是定县的局势真的还能够撑到三到五天吗?
这个时候整个定县独立团的南关炮兵观测所一片混乱,卫生所的陈宏宇亲自来给还有呼吸的潘杨动手术,甚至已经组织好战士准备献血了。但是当柳妹妹抱着老潘哭了半天的时候,突然昏迷了半个小时之久的老潘醒过来了……
“真是一个用烂了的桥段啊!”原来老潘自从ZIPPO火机送人之后,就一直在寻找替代品,终于在定县宪兵队的老鬼子松田的办公室里面找到了一个汽油打火机。于是老潘就拿来放在身边,毕竟点喇叭筒的时候比火柴好点不是?醒来之后摸着胸口,看着那个钻了颗子弹的打火机的老潘,自己对自己说道。
不过反过来想想,ZIPPO火机在战场上救过多少美国大兵的命啊,现在这个火机救上我一次,那也不算太离谱。毕竟我是老天爷派来的不是?
被众人的小声惊醒白日梦的潘杨这才发现柳妹妹正在一边不好意思的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哪,看着胸前那一片水迹,在联想起刚刚昏迷时总觉得被水淹着了。这才吓醒,突然明白了洪水的来源了……
※※※※※※※※※※※※※※※※※※※※※※※※※※※※※※※※※※※※※※※※※※※※※※※※※※※※※※※※※※※※※※※※※※※※※※※※※※※
在战后得以幸存的为数不多的定县攻击群中的那个曾经打中过潘杨的那个叫西直政雄的日本老兵。最后看过老潘的回忆录《定县七日夜》之后,曾经万分感叹的说:“我差点就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或者说我至少能够改变定县战役。”
从此以后,在日本有大量的YY小说则以当时如果西直政雄击毙潘杨为开始了YY……
※※※※※※※※※※※※※※※※※※※※※※※※※※※※※※※※※※※※※※※※※※※※※※※※※※※※※※※※※※※※※※※※※※※※※
但是容不得老潘多想,电台里面已经传来冀中军区那个电台班的老乡其他众人听起来都别扭的方言:“兹命你部继续坚守定县三天,以策应总部大的行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共计五个团的兵力会来为你部解围。”
天哪?还要三天!听到潘杨转述这个消息后,就连最开始主张坚守的陈前进陈政委在经历了日军昨天今天两天进攻之后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还要坚守定县县城三天,潘杨根本就是半点信心都没有,但是骑虎难下的潘杨现在却已经是无从选择,因为计划可以说是他自己对上级提出来的,估计总部的计划,就是即将在七月开始的百团大战,也就是当时叫的正太路破袭战。现在在老潘的干预下提前开始了。
于是在得知在他昏迷的时候,南关的局势已经平稳下来,外围的战地也已经恢复,敌人现在只是不停的对着突出部的李向阳部三营不停的小波次进攻。
而且尤为有利的是天上已经是阴阴沉沉的一大堆乌云了,据在冀中生活过多年的老乡称,这是下雪之前的前兆,得到这个特大的好消息,潘杨一下子就忘记了胸口还是隐隐作痛了,好啊!好啊!这小鬼子的破飞机这下子就不能出来了。这鹅毛大雪快快的下啊!
就在老潘祈求上天赶快下雪的时候,同时准备下令将前沿的损失较大的二营、三营、四营撤回来,换上后面等得嗷嗷叫的预备队,但是这时城外的日军又在炮兵的掩护之下发动了对定县城南的三营阵地的进一步攻击。
不知道是不是李向阳特别的讨鬼子喜欢,反正日军的大多数攻击都是由他防守的中央阵地进行突破,而他的兵力虽然经过潘杨昏迷时陈前进调动了预备队十五营对二营进行了增援,但是十五营的兵力结构组成却让潘杨大不放心(百分之八十为民兵),于是马上趴到炮队镜前方进行观察……
日军的攻击似乎又换了套路,火力准备之后,炮火停止,步兵开始进攻,但是在李向阳的部队一旦开始了进入阵地之后,马上又开始一轮火力急袭。如果不进入阵地的话,那么日军就马上开始快速的推进,在经过两次刺刀拼杀之后,终于支持不住的李向阳部,开始向后面的二线阵地退却。
日军这一手彻底打中了定县守备部队缺乏训练的死穴,潘杨也觉得无计可施,只好招来何及可,命令他一定要想办法打掉日军的重炮。
正文 第五十二章死战!
————其实老潘还不知道的是,那位的蒋委员长在经由一战区定县附近的情报组织汇报了定县局势之后,对于定县的防御战也是大加赞赏,称之为敌后战场抗敌的经典之战,并且指示一战区查明其是黄埔毕业还是保定出身————
下午十七时十分,气急败坏的中将阁下在打了负责指挥进攻的旅团长阁下十几记耳光之后,终于消了下整整憋了快一个下午的闷气。
明明拥有空中优势,火力优势,单兵素质优势,甚至在局部阵地上还有着人数的优势,但是怎么就是不能取得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