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越高炮部队首批入越的61支队在西线,以安沛为重点。63支队在北线,以克夫、来化、同摸为重点。
重点掩护的目标通常是全线的枢纽和要害,也就是敌人攻击、破坏的重点。但在北线,美国曾抛开两头炸中间,不炸大桥炸小桥,原来不是重点的未化桥就成为重点。63支队作了新的兵力部署,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克夫至太原的新建铁路竣工后,美机轰炸重点又移到刘金、太原等地。1967年3月10日、11日,美机对太原钢铁基地的轰炸,是它轰炸规模的又一升级。
太原是越南太北省省会,坐落在求江右岸,位于河内正北方,距河内70余公里。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抗法战争时期,被夷为平地,一派荒凉。60年代初,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开始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64年,第一号高炉系统正式投入生产,起南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生产出了钢铁。太原目近有丰富的铁、煤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河内至太原,克夫至太原的铁路迂回贯通,3号公路又从太原经过直达河内,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高炮62支队率4个团又5个独立营于1966年底入越,担负保卫越南这座最大的重工业城市的防空作战任务。
1967年1月15日,美机恢复对太原的轰炸。62支队大显身手,于1月29日,2月3日、4日的初战中击落敌机5架,击伤3架。
10日下午轰炸太原钢铁基地失利,想不到地面火网如此猛烈稠密。很明显,这是中国高炮部队所为。但美方始终没敢公开宣称中国军队入越。西贡政权不断嚷中国军队入越,无非是希望美国再增兵,再添装备,以此抗衡北方共产党的联合力量。美国有美国的用意;我不宣布中国参战,但美空中力量专找中国军队轰炸,炸穿蓝工作服的中国铁道部队,炸构筑沿海工事和红河三角洲防御工事的中国工程部队,作北部湾和在越南近海航运援越物资的中国船8,作护航的中国海军部队,炸修筑连接起北和中国公路的中国工程部队,炸掩护交通的中国高炮部队。美国也担心世界舆论和处交上的麻烦。这类麻烦,有时像陷井,落入就不能自拔。聪明的中国人,也考虑到这点,所有出国的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空军、海军,统称“中国后勤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编制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本书中提到的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当时就称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这也是一种计谋和策略,像美国人对中国出兵越南从不吭气一样。
威斯特摩兰对于10日的中国高炮部队的火力感到惊讶,他想不到损失这么惨重。他不想就此罢体。于是打电话召集一班参谋人员,重新拟定一个作战方案。
10日晚,62支队支队长袁守范、政委张克里和几位其他支队领导蹲在指挥所隐蔽部里,在暗淡灯光下,研究对付美机的策略。他们分析判断:美机破坏太原钢铁厂的企图未成,定要再度大规模袭击。
袁守范即令在刘会车站的高炮605团二营,调到敌机主要俯冲航线上的钢厂东南地区;在二和机场的620团一营,调到发电厂以西地区。加强这两处的火力。
部队连夜动员,着眼于打大仗、打恶仗,迎击敌机再度轰炸。
11日下午,天气晴朗,一层薄薄的云彩铺散在蓝天上,太原这座重工业城市虽然承受了敌机昨日的轰炸,但工人们照样上班作业。钢铁厂的工人正在清理炸弹炸毁的几个房屋的瓦砾。两座高炉依然冒着青烟。炼钢工人们以火热的激情加倍努力生产着。
中国高炮部队严阵以待,一排排炮口直指蓝天。集中的高炮群已组成了严密的火网,尤其是钢铁厂上空,美机一旦闯入,定叫它有来无回。
下午3点40分,前哨雷达观察站报告,美机多批向我防区临近。刚过2分种,就有一批4架敌机到太原高炮部队火网边缘环飞。支队长袁守范判断这是敌人的佯攻机群,要求部队跟踪监视。这4架飞机环飞一圈后,分为两组,爬高后草草俯冲攻击了附近的苏军导弹阵地后逃窜。
所有的雷达天线在转动,荧光屏上闪着绿色的敌机亮点。一个个准确的数字,连续报向支队指挥部。
突然,荧光屏上亮点消失,就像电视中不见图象一样,只有沙沙和噪音。几乎在同一时刻,全支队雷达失灵,远方情报更然中断。
雷达失灵,等于失去了高炮部队的眼睛。袁守范立即断明狡猾的敌人施放了大量的反雷达干扰、在这关键时刻,他果断命令:启用观察哨跟踪目标。
就在雷达失灵的几分钟内,6批敌机向62支队高炮阵地和钢铁基地轮番俯冲攻击。高炮部队猛烈开火后,敌机向高炮阵地发射了导弹。顿时,太原大地上,炸弹的爆炸声和空中敌机的爆炸声交织成一片,浓烟翻滚,火光四起,金城迷漫在硝烟之中。
敌机一次次地向钢厂俯冲,猛烈密集的火网中,一架架美机拖着乌黑的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下来。
时隔几分钟,又有4批美军轰炸机接踵而至。炸弹象雨点般落在我高炮阵地上。有的连队一个班的掩体里,就落下两颗钢珠弹。一批批战士倒下了,当他们苏醒过来,又爬上炮位操作炮盘,向美机发射出复仇的火焰。有位战士负伤80多处,醒来又冲上炮位,使尽全力,独自发射出两发炮弹后牺牲在炮位上。
这场战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全支队击落敌机10架,击伤2架,生俘飞行员7名。
3月10日、11日,美军出动了33批107架飞机轰炸太原钢铁基地。中国高炮62支队,在两天的战斗中,共击落敌机18架,击伤5架,俘飞行员10名.太原钢铁基地主要设施安然无恙。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后分5批入较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同配属援越工程支队的高炮部队,共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及部分独立营、高机连和勤务分队,总计15万余人。
1968年3月31日,美国政府迫于国内和国际压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开始逐步降级。5月31日,越美两国政府在巴黎开始和平谈判。11月1日起,美军停止轰炸和炮击越南北方。
经中、越两国政府商定,中国援越高炮部队于1969年3月中旬全部回国。
中国援越高炮部队和各工程支队在越南3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共对敌作战2153次。
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18)杨成武与吕正操商计铁道兵援越
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杨成武副总长找铁道部部长兼军委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谈话。他们分析,国内铁路建设主要是西南、京原线、北京地下铁,以西南为重点。而当前,支援越南应放在首要地位……
1965年4月10日,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派出的军事代表团和铁道工作组离京,经凭祥换乘越南车辆入境。
国务院、总参谋部要求代表团和工作组:一、摸清越南铁路情况;二、抢修抢建铁路需多少兵力;三、我高炮部队怎样掩护重要桥梁目标及所需兵力。
当时,越南北方的铁路是以河内为中心的5条辐射状干线,即河内通往友谊关的北线,通往老街的西线,通往太原的中线,通往海防的东线和通往荣市的南线。各条都是轨距一米的米轨铁路,也就是我们常称的小铁路。这几条米轨线,路基、桥梁涵洞标准低,质量差,主要桥梁又多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桥面仅,受洪水威胁大,又由于大桥、大站集中,目标暴露,容易遭到轰炸,加之缺乏迂回线,铁路联不成网,所以很难保障战时运输的需要。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美机不断轰炸各铁路干线,企图阻断中国大量援越物资的南运,由于美机轰炸的升级,越南北方的铁路运输基本处于瘫痪状。
1964年4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帮助越南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以后几年又陆续达成一些补充协议。
根据这些议定书补充协议,中国帮助越南在河内以北地区修建的铁路项目有100个,其中主要项目:
一、改建北线和中线,将原有米轨铁路改建为米勒、准轨两用的混合轨铁路。这就是后来越南人称的“三条腿”铁路。增建、扩建数十个站、段和隧道等保障设施。改善和加强原有线路、桥梁涵洞及配套设施,对原来标准过低或改善受限制的路段,除适当改善外,重新开辟迂回线。
二、新建克夫至太原(克太线)的准轨铁路(部分混合轨),形成沟通北、中两线的大迂回。
为克夫、安员等4个枢扭站各新建一条联络线,形成局部小迂回,使各条铁路联络成网。
三、修建铁路战备工程,包括为重点大、中桥梁和车站、隧道抢建便线、便桥、渡口及迂回线,为重点站、线、桥梁架设通信迂回线敷设水底通信电缆等。
四、为11座大小铁路桥梁进行防洪加固。
根据这些初步意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铁道部先行派团组入越勘察,同年7月和1972年7月,又2次派出铁路专家组到越南协助组织铁路保障工作。
从中国主要铁路建设工地上紧急抽调下来的战斗力极强的铁道兵部队,迅速组成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下辖6个团,于1965年6月23日,兵分两路,从友谊关、河口进入越南,兵力重点部署在北线、中线,执行对河内以北地区铁路的抢建、抢修任务。1968年8月,中国援越南部队筑路工程指挥部所属六支队的两个团编入一支队,届时,一支队将士达32700余人。
(19)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被炸断
高炮609团团长程玉山率领二营于9月20日上午1时半在宋化首次迎击美机旗开得胜之时,一颗炸弹在宋化桥一号桥墩附近爆炸,桥墩被毁,其余墩台受损,另一颗落在桥北端60米处铁路张线侧,致使宋化桥面及两端铁路线破坏130米。
河友线顷刻中断。
正在附近改建路线的一支队6团闻讯赶来侦察,拟定抢修方案,报告支队指挥部。指挥部主任龙桂林立即批准了抢修方案并匆匆赶到宋化桥头。
这是一支队出国首次反轰炸抢救桥梁。河友线是条大动脉,能否畅通,关系重大。龙桂林要求6团24小时内拿下来,让列车顺利通过。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部队有的扛枕木,有的平路基,有的清墩台,有的项桥梁,迅速展开作业。绞车、起道机、起重机隆隆作响,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程玉山所在的高炮部队严密注视着蔚蓝色的天空。
一支队6团的指战员昼夜奋战了20多个小时,提前修复了来化桥。
一支队抢修了宋化桥后,在河友线又接连抢修了北江大桥、安员大桥、市求第一便桥、圻罗大桥,还抢修了西线外合桥,中线的多福大桥。在1967年且至8月间,美机大规模轰炸同模车站、克夫车站、安员车站,一支队指战员奋力抢修,克夫车站先后遭美机轰炸48次,41次遭受严重破坏,指战员随时抢修,保障了正常运行。
1967年8月11日下午4时,美机出动了45架,多批、多方向地攻击了越南首都河内的龙边大桥。
龙边大桥正桥长1681米,高约20米,共19孔,中间铁路,两侧公路,它横跨红河,南连河内市,是通往河内的交通咽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轰炸,龙边大桥遭受严重破坏。一支队立即命令10团开通修建不久的轮渡码头,保障铁路运输,同时积极准备抢修正桥。
时值洪水季节,红河急浪滔滔,浪头拍击河坦,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巨响。
大桥地处河内门户,事关重大,抢修方案需中越双方会谈商定。深水特大桥的抢修;对于入越一支队也是头一次。制定一个完善、正确的方案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过程。在轮渡保障运输的情况下,支队指挥部与越方有关单位先后商谈研究4次,9月7日最后确定抢修方案,越方抢修第8-13孔,中方抢修破坏最严重的第14、15孔。
经过18昼夜的奋战,于9月30日提前开通铁路、公路。24小时内顺利通过27列火车,5小时通过4O0多辆汽车和6万余群众。
一支队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在抢修被美机炸断的铁路的同时,一支队将主要兵力、物力集中在抢建新的铁路线和改建旧的铁路线上。忙们克回了美机轰炸,酷热多雨、洪水泛运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重重困难,于1970年6月5日提前完成了各项工程。
居有关方面统计,一支队共新建铁路正线117公里。改造铁路正线362公里,抢建铁路战备工程正线98公里,新建铁路桥梁30座,隧道14条,新建和扩建各种铁路站、段20个,架设通信线路1023对公里,敷设水底通信缆近8公里。以上工程总共开挖士石方和采砂石985万立方米。所有工程经双方检查验收质量全部优良。
专家们认为,中国援越部队各项援建工程圆满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内以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的正线长度由508公里增加到554公里,而且由于整个线路系统得到改善,主要路段联络成网,因而运输能力成倍提高,仅河友一线的年运输能力即由原来的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战争的运输需要。
(20)构筑保卫河内的重大工程
平展展的河乐机场像块洁白的绢练,舒铺在翠绿的江河三角洲上。机场旁依几座小山,山势似上堵天然屏障,威武地守卫着机场。美机飞抵良山、柏格山上空时,编成战斗队形,对河内、红河大桥、对周围的重要据点狂轰滥炸。它们没放过河乐机场,将这块洁白的绢练炸得斑斑点点。
越方决定在河乐机场旁的山顶上修筑团观察所,将这工程与其它坑道工程、掘开式工事一并交给七支队。
七支队担负北至福平,南至宁平,西至永福、良山、东至海防以西的京门,上下纵横数千公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程。整个工程分为4个工区。金榜至宁平为第一工区,河西的侧边呈良山为第二工区,安勇、嘉良、志灵至东潮、京门为第三工区,福平至永福为第四工区。312团完成二工区工程后转移到红河以北的四工区。
位于河西省的河乐机场的工程由312团承担。坑道打筑得很好,最后由一孟军内专家横挑鼻子竖挑眼,也没找出什么毛病来,坑道完工后就构筑山顶的观察所。
团长许好修站在半山腰上。他连续跟班施工作业,身体显得稍瘦。这位来自华北平原,抗战时期就投入战场的老军人,此时年龄还不到40。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