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190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帝国1908-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金宰阗问他说:“你已经是二等侍卫了,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回皇上,奴才听说皇上要挑选贴身侍卫,奴才愿意为皇上分忧。”
“人才啊!”金宰阗感叹地说道,“二十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最贵!你以后就跟随朕左右吧!”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七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三)


倭和布满意地退了下去。又过了一会儿,金宰阗从余下的官兵里面挑选了两个人,两人都很机警,武功也不错,其中一人叫赵翰阶,字春亭,山西祁县人。父亲赵受璧,曾任奉天昌图知府,有惠政。赵翰阶跟随父亲侍卫边塞,习骑射,以任侠重乡里。庚子年变乱的时候,曾经翻过城墙击毙土匪头目,他后来选入了禁卫军,现在又被金宰阗给选上了。另一人叫文荣,字如山,蒙古巴岳特氏,是世袭云骑尉,也继承了父辈彪悍的体格,绝对是一个好肉盾。
又寻思了好一会儿,金宰阗打算再挑选一个贴身的侍卫,可剩下的官兵好像都差不多,让人很不好选择,就在金宰阗沉思间,突然有人嚷道:“皇上,你选侍卫到底是选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是选真正能文善武之人?”
金宰阗抬头一看,正是刚才被倭和布打倒的瘦子,心中不屑,便说道:“朕当然是选真正能文善武的人了。怎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草民不敢,草民只是对皇上今日选侍卫的方式不敢苟同。”他嘴里说不敢,却早已把不满表露在脸上。金宰阗对这个敢于犯上的人产生了兴趣,问道:“那你说,朕应该怎样挑选护卫?”
瘦子周围的人脸都吓绿了,自古以来就没有臣子敢这样同君主说话的,众人都以为瘦子性命难保,暗地里为他担心。而瘦子却大声说道:“皇上应该对每一个人的才学都详加考察,而不是武功一项。”
“朕选择侍卫,除了武功,还应该考察什么?”
“比如头脑、计谋和枪法。”
金宰阗点了点头,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地方人?”
“草民王振畿,字化东,山东滕县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现在是禁卫军中的哨长。”
“好,王振畿,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朕的贴身侍卫了!”
王振畿连忙叩头谢恩,他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经被冷汗给浸透了。
选拔侍卫的事情告一段落,金宰阗有了四个贴身护卫;而其他人也进入了皇宫,替换了原来的侍卫,直接保卫乾清宫的安全,大大加强了金宰阗的人身安全。
离开京城的时候,金宰阗又接连下了数道诏旨。首先,命令军机处在皇帝离开京城的时候,不得擅自作主。所有的奏折,以及军机处的批复,都必须用电报拍发给皇帝,在得到皇帝的批准之后,方才可以实施。其次,在皇帝出巡的时候,停止一切四品以上官员的调动,等到皇帝从保定归来以后,才能由吏部按例办理。第三,金宰阗任命醇亲王载沣为首席军机大臣、练兵大臣铁良为军机大臣,载沣兼领邮传部尚书,铁良兼任陆军部尚书。
醇亲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看在同一父母的份儿上,他对皇帝应该是忠诚的。以他在军机处中的影响,应该可以和庆亲王奕匡相抗衡吧。虽然载沣行事有些软弱(光绪皇帝好像也有这样的毛病),再加上耳根子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但金宰阗专门下达了一道密诏,命令他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专列上的电台同军机处保持畅通,料想他也不敢抗旨吧。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八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四)


铁良是满洲镶白旗人,字宝臣。在清末的满人当中,他和良弼都算是比较有才干的。铁良生于清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比光绪皇帝要大九岁,早年当过直隶总督荣禄的幕僚,后来又担任户部和兵部侍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他赴日本学习军事,从此成为大清的一员干将,归国后便一直担任练兵大臣(比袁世凯还要高一级)。铁良一生忠于清王室,是宗社党的成员,与袁世凯是死对头。金宰阗把他调入军机处,也是为了同袁世凯的势力相抗衡。
经过这样一番人事安排,在军机处当中首次出现了忠于皇帝的势力,成为皇帝逐渐掌握全部大权的第一步。后来,这些人连同康有为、梁启超以及立宪党人共同组建了后期帝党,以便于同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翁同和为首的前期帝党相区别。后期帝党后来又演化为保守党,与同盟会演化成的自由党同为国会两大政党,轮流上台执政。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解决了后顾之忧,出巡路上的安全问题便成为了金宰阗考虑的重点。金宰阗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实在是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了。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绍英、戴鸿慈、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结果在前门车站遭到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攻击。“轰隆”一声巨响之后,身为人体炸弹的吴樾当场被炸得粉碎,载泽、绍英被炸成重伤,演出了二十世纪第一场恐怖事件。朝廷不得不改派尚其亨、李盛铎会同载泽、戴鸿慈、端方前往欧美、日本考察政治。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也就是前一年,同盟会员、安徽巡警道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暴动。后来徐锡麟被恩铭的卫队抓获,剜出心肝祭奠恩铭(这种野蛮的报复方式在清朝十分流行,同治年间发生的著名的张文祥刺马案,最终结局也是张文祥被挖出心肝祭奠马新贻,此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暴动失败。
(除此之外,清末的暗杀事件还有汪精卫等人谋杀摄政王一案:清宣统二年三月一日,同盟会汪精卫、黄树中、喻培伦、陈壁君等人密谋用炸弹刺杀摄政王载淬。1908年前后,同盟会在南方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屡遭失败,汪精卫等人想通过刺杀摄政王以动摇清廷统治。1909至1910年3月,汪、喻、黄、陈等先后抵京,在琉璃厂以开设守真影相馆为业,掩护刺杀行动。炸弹由喻培伦制造。3月21日夜,黄、喻在后海摄政王上朝途中之一桥下设置炸弹,被密探发现侦破。4月5日,汪精卫、黄树中等人被捕,交法部永远监禁。喻、陈逃脱。辛亥革命后,于1911年11月6日获释。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还为此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
金宰阗好不容易转世,又当上了皇帝,还没有干出一番事业,可不想就这么被革命党人(按照当前美国、以色列的标准,是地地道道的恐怖主义分子)给炸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革命党人不去学那些保皇会、立宪党,走和平改良的道路有多好;反而去学欧洲的暗杀者(欧洲许多国王、贵族就是死于暗杀者之手,例如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的白金汉公爵)、塞尔维亚的黑手党(最著名的案例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黑手党人用手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皇储,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的民粹派。亚历山大二世(这位俄国沙皇最重要的决定是废除俄罗斯的农奴制度)被刺杀是民粹派的一大杰作,可沙俄又因此改变了多少?继位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更加残暴昏庸。历史是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存亡而改变的。
就拿金宰阗来说,即使是他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光绪皇帝也先于慈禧太后而死,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会因此而改变吗?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过程会改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不同的是这个过程进行的方式,一是暴力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可这样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历史的倒退。比如说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却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倒退,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生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一直到今天这种趋势都没有发生改变。二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像英国、德国、日本那样,逐步使中国成为一个近代化的强国。
如果说孙中山和他的同盟会代表着第一条道路的话,那么金宰阗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会,以张骞、郑孝胥为首的立宪党,就代表着第二条道路。
话说了这么多,革命党人却不会明白金宰阗的苦心,他也不得不防备革命党们的手枪和炸弹,当然,也要防备袁世凯的手下狗急跳墙。倭和布等四人是金宰阗的贴身护卫,构成了金宰阗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仅有这一道防线是远远不够的。假如革命党人或者有心刺杀皇帝的任何人,知道了金宰阗出巡的消息,在金宰阗乘坐的火车上安放炸药,或者用平射炮直接轰击金宰阗所在的车厢,甚至只要扒去铁路路轨,就可以让金宰阗所坐的火车倾覆,更不用说在桥梁、隧道上安放炸药了。(在桥梁上安放炸药实施暗杀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3日晚6时,张作霖乘坐由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沙顿驾驶的在英国定做的黄色大型厚钢板防弹汽车,开往火车站。随行的人员有靳云鹏、潘复、何丰林、刘哲、莫德惠、于国翰、阎泽溥、杨毓殉、张作霖的六姨太太和三儿子张学增、日籍顾问町野和仪我等人。张作霖专车共22节,张作霖乘坐的80号包车在中间,包车厢后是餐车,前边是两节蓝钢车、潘复、刘哲、莫德惠、于国翰等在两节蓝钢车中。专车前面还有一列压道车。晚8时,专车从北京车站开出。4日清晨,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很早就起床,站在自己住的房屋顶上,用望远镜观察三洞桥。5点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车钻进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本关东军东宫铁男大尉按下电钮,一声巨响,三洞桥中间的一座花岗岩石的桥墩被炸开,桥上的钢轨、桥梁被炸得弯弯曲曲,抛上天空、张作霖的专车被炸得只剩一个底盘。吴俊升被炸得血肉模糊,头顶穿入一个大铁钉,脑浆外溢,当即死亡;张作霖被炸出三丈多远,咽喉破裂;日籍顾问仪我满面是血,抱头大叫;校尉处长温守善被埋在碎木下面;周大文炸破了手;六姨太太炸掉了脚趾头;莫德惠受了伤。奉天省长刘尚清闻讯赶到现场。张作霖被救至沈阳“大帅府”时已奄奄一息。死前张对卢夫人说:“告诉小六子,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
为了防备有人炸火车、铁道、桥梁和隧道,金宰阗采用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严密封锁自己出京的消息,除了军机处的人,没有人知道皇帝去了保定;另一方面,金宰阗命令专列一路不得在任何站台停靠,直接驶往保定,想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用这样的计策瞒过了林立果“联合舰队”的眼睛,安然抵达北京的。

第一卷 叛乱的国度 第二十九章 绿酒初尝人易醉(五)


有了这些安排,金宰阗虽然说不上是高枕无忧,却也安心了许多。火车上没有其他事情可做,金宰阗就在车厢里面,同蝉儿说笑了起来。
金宰阗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身为大清帝国的皇帝,自然有三宫六院等待宠幸。可每一天晚上,他都独自居住在乾清宫里,没有临幸任何一个妃嫔,表面上的理由是刚刚死了太后,皇帝要为太后守孝,要戒除酒色、斋戒沐浴,实际上是因为看到光绪皇帝的那些妃嫔,金宰阗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来。一方面,她们都是光绪皇帝的妻子,而不是他金宰阗的,虽然金宰阗占据了光绪皇帝的身体,却没有融合光绪皇帝的灵魂,他一直把光绪皇帝当大哥看待,那些光绪皇帝的妃嫔,自然也就成了他的大嫂,“朋友妻,不可戏”,更何况她们还是自己的大嫂,金宰阗敬仰还来不及,怎么敢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金宰阗毕竟是来自一个民主的社会,一夫一妻的思想根深蒂固,要结婚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偕老一生。
(作者:靠,你怎么会这么老实?是不是因为光绪皇帝的妃嫔个个人老珠黄,你才没有胃口啊?
金宰阗: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几十块板砖飞过来,把金宰阗给砸倒了。)
蝉儿是金宰阗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第一个女子。虽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但她天生丽质、秀外慧中,使得金宰阗在不知不觉当中爱上了她。看着蝉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金宰阗都心醉不已。只因为在前世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恋情,他才没有轻易向蝉儿吐露心声。
蝉儿,她能看出金宰阗的心思吗?绿酒初尝人易醉,爱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爱情是一只自由的小鸟,谁也别想把它驯服。纵然是恐吓、威逼,它都无动于衷,甜言蜜语也一样没用。我中意的人也许心儿已被占据,可爱情是那么任性,谁的话它也不听。你不爱我,我也要爱你,只要你被我看中,你可就要当心!”金宰阗想起了法兰西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里面就有这样一个场景:集市上熙熙攘攘,士兵在换岗,顽童们在嬉闹,还有些小伙子在闲逛。烟厂下工的钟声响了,女工们涌向广场,立刻,这里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卡门来了!她是女工当中最漂亮迷人的姑娘,小伙子们都想对她说几句恭维话,以求得她的青睐。可是卡门很傲慢,她高高地昂着头,唱起了这首歌。她赢得了青年军官唐霍塞的真情。但卡门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为爱情而抛弃了一切的青年军官唐霍塞,被卡门的无情搞得痛苦万分,他在热闹的斗牛场外找到卡门,恳求她莫忘旧情。可是卡门倔强地回答:“不管你重复多少遍,不行就是不行,我自由自在地生,自由自在地死,谁也别想来干涉我!”
这时,高墙那边传来人们的欢呼声:“埃斯卡米洛万岁!”原来,卡门爱慕的斗牛士胜利了,她情不自禁地向斗牛场跑去。唐霍塞怒火中烧,他一把抓住卡门的胳膊:“你真的爱他吗?”卡门说:“是的,我就是死了,也爱他!”
在斗牛士的欢呼歌声中,不详的、象征着命运的音乐响起来了。唐霍塞凝视着卡门倔强的眼睛,他举起了匕首,猛然刺向卡门的胸膛。卡门踉跄了几步,倒下了。在欢乐的大合唱声中,只听见唐霍塞撕心裂肺的叫声:“是我!是我杀死了卡门!我亲爱的卡门!”
金宰阗十分害怕,他害怕当他把自己的心意告诉蝉儿,蝉儿却不喜欢自己,他更害怕自己会像唐霍塞那样,因为爱情和嫉妒而杀死蝉儿。
自古有云:“剑不伤人情伤人。”多少英雄,都因为情关难过,终至于壮志未酬、饮恨沙场。对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似乎应该斩断情丝,不爱美人爱江山,做一个沙场之上响当当的英雄好汉,而不应该沉醉于温柔乡中,不知归处。
可是,哪一个英雄好汉又宁愿孤单呢?金宰阗记得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敢爱之人方才敢恨,有情之人方才有志。金宰阗若不是深爱自己的心中人,又怎么会发奋?若不是深爱中华亿万百姓,又怎么会立志于造福黎民?若不是深爱自己的祖国,又怎么会一心想要富国强兵,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想到这里,金宰阗忍不住轻声吟道:“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这本来是鲁迅先生写给妻子许广平女士的一首诗,诗中正好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的感情。而金宰阗正想用这首诗来凭吊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十年,却没有想到盗用了别人的诗句。
这时候,蝉儿走了过来,说道:“皇上这一首诗写得真好,让蝉儿听了之后蛮感动的。”
金宰阗这才意识到盗用了别人的诗句,不禁脸红起来,而蝉儿却把金宰阗的表情想象成了另外一种情况:“皇上又在思念珍妃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