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沸腾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沸腾时代-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杜长白还是给摩天岭留下了600个思想和身体素质各方面极佳的好汉子,他们都是吴济民从新兵中挑出来的技术兵种和步兵中的佼佼者。这次组建教导团,第一旅各个团营都要挑选一部分精英过来作骨架,也不缺这几百个潜质好的,还是给张海天、陈烈的义勇军以及老部队第17团留点精华吧!
这次招收的新兵素质较高,杜长白除了白捡了一个工兵连之外,还多了一个野炮连的老兵。这还多亏了郭松龄,他的反奉失败,不仅将一个工兵连丢在了野外,还将一个追随他的野炮连也扔进了土匪窝。
虽然这两个连现在都残缺不全,人员不足半数,加起来也只有150人,但是精华仍在,两个部队的主官工兵连连长苑至诚以及野炮连连长陶小娃还在,因此,杜长白打定了注意要将他们连同另外的100多个素质好的步兵一起留给张海天和陈烈的义勇军第一旅。
另外还有300人是杜长白准备留给第17团的,他们都是俘虏中身体素质极棒的。杜长白数次从第17团抽调人手,这多少会影响全团的战斗力,尤其是杜长白的老一营,骨干的血都快流干了,因此,杜长白准备给他们输输血。
四月十六日,杜长白回到沈阳,立刻赶到旅部报道,在旅部他见到了他未来搭档的一票同僚和手下。
总教官杜长龄,字鹤年,1902年出生,1923年东北讲武堂第四期毕业,1926年由少帅张保送至日本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返回任东北军讲武堂教务主任;现被旅长王以哲聘请为教团团兼职总教官,每周负责组织一次军官专题讲座和研讨。
副团长兼军士队队长高福源,字绍卿,1901年出生,后在北京汇文中学读书。1921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1923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习。毕业后,历任连长、少帅卫队营长。
步兵教官王肇治,字汉初,1899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1921年中学毕业,参加了东北军,考入东北军军事教导队。1922年考入东北讲武堂5期步科。毕业后,任东北军排长、连长。1925年赴日本士官学校步科深造,今年刚刚回国。
还有教官王维藩、马镇夷、于景岩、何宏远等人,他们有的是日本步兵学校毕业的,对步兵有专门研究;有的由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在炮兵战术方面比较擅长;有的则是东北讲武堂毕业有过实战经历,再加上黄埔出身的副总教官吴济民,徐会之,简直是群星荟萃呀!
听着王以哲一个一个的介绍,再看看面前这些个超级豪华的阵容,杜长白不由有点心虚,我的天,这都是民国牛人啦!随便拉一个出去,今后那都是师长、军长的前程,现在倒好,都拢到教导团这座小庙里来了。
“旅座大人,您真舍得把他们都交给我?不怕我一仗把他们都打没了?”趁着人员分散的间隙,杜长白悄悄的在王以哲耳边说道。
“说什么呢?臭小子!打仗不打仗的事暂时不是你能决定的,当务之急,是你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把教导团组织起来,让他们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旅,为东北军培养人才,后备人才,懂吗?”王以哲狠狠挖了杜长白一眼,要不是这么多人当面,他恨不得踢他两脚。
懂,我懂,杜长白心说老子最缺的就是军事人才,现在我是教导团团长,有现成的便宜教官,不用白不用,看我怎么榨干你们?
要说办事效率最高的还是军人,杜长白当着王以哲的面,公布了教导团团部、团直属部队以及三个主力营的主官名单:
教导团副团长高福源,副总教官、参谋长吴济民,教育训练科科长徐会之;
第一营营长王肇治,第二营营长马镇夷,第三营营长王维藩;
炮营营长何宏远,重机枪连连长于景岩。
主官一确定,下面的事就好办了,各团抽调过来镀金学习的军官和士官除了还在路上的第17团部分人外都已在大操场上恭候着呢,同时在操场上踮脚等候的还有杜长白带回来的1200个新兵。
杜长白也不啰嗦,从王以哲手中接过团旗,带着一大票人马直奔大操场,有着这么一大帮子牛人,他对教导团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不过,眼前的事还是要抓紧时间快速成军,想办法在中东路大战中出场,要不然,看着己方的部队在苏联人的轰炸和打击下损失惨重,自己却在旁边袖手旁观,不说其他的,单是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
也许是感受到了杜长白的执念,他前线的部队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杜鸿军在打下冷家堡之后因为俘虏财物都有人接送,没有了负担,就又马不停蹄的杀向了吉林哈达岭的北部南楼山。
南楼山有一股帮会势力,首领名叫姜再新,现年25岁,原名姜重国,曾经在川军服役,官至连长,后不满军阀连年混战,改名姜再新,出川寻找新的道路。
不料中原地区也是战火连连,不得已远避关外,没想到却又被绺子打劫,感觉这里盗匪横行,没有势力不行,就在松花湖畔收拢流民,建立帮会,用军队的方法进行训练,结社自保。
姜再新打击巨盗,惩治流匪,也间或做一些无本的买卖,所部虽然有着江湖帮会的性质,却并不骚扰百姓,自行在松花湖畔垦荒,过着亦匪亦民的生活,拥有人马2000余人,他的亲兵队战斗力尤其强悍,只是眷属较多。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杜鸿军十分佩服,认为他和自己的三弟杜长白是一类人,都是忧国忧民的好汉,决定亲自上门劝降。一番恳谈之后,杜鸿军了解到姜再新对当兵吃粮打老鬼子都没有异议,毕竟不是打内战,只是顾虑他走后兄弟们的妻儿老小没人照顾,这一带的盗匪可是厉害的很。
杜鸿军二话不说就先带兵将南楼山至松花湖一带大大小小的绺子势力和水寇全部清除干净,除恶行昭彰者被杀之外,700余绺子和水寇全部被编入了他的新兵营,彻底解决了这个地区的匪患。投桃报李,姜再新信守承诺也率领所部800余较有战力的成员加入了杜鸿军的军队。
这还不止,目前杜鸿军已经渡过松花湖,正在和舒兰老爷岭一带最大的绺子势力宫长海所部对峙,看样子还是要搞和平收编。


第五十章 合围
更新时间2011…3…16 14:16:12  字数:3134

 北边的杜鸿军进展顺利,南边的柳大河却无意中惹出一桩悬案来。柳大河原来是三营营长,张世贤回摩天岭之后他代替张世贤指挥第17团主力继续剿匪,另外两个营的营长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疙瘩的。
不过,这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在张世贤接任团长、柳大河捎带着水涨船高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缘故。杜长白苦心孤诣的打造强军,自掏腰包贴补军费变着法的打磨第17团,各位长官都是看在眼里,眼见着军队的训练大有起色,第17团已成为东北军里一等一的主力团了,杜长白却被调走了,这种事搁在谁身上都会满腹的怨气。这不,为了给杜长白找平衡,旅部又特意补发了一道命令,任命杜长白的亲信柳大河为第17团副团长,主管部队的作训,这一下,柳大河再指挥起部队来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柳大河在长白山西麓本已接到命令准备全军回返,与新团长张世贤汇合,不意部下与长白山一带绺子的总瓢把子高峰所部发生了冲突。因长白山山高林密,山势连绵,不适合迫击炮移动,而高峰的手下人数多地头熟又擅长山地游击,柳大河手握两个精锐营竟然对其无可奈何,几次小规模接触战下来都没有占到上风。
柳大河大怒,这股绺子也太嚣张了,竟然敢跟自己手下精锐的正规军叫板,简直不可原谅,他决意组织攻坚,打完这一仗再回返沈阳。战斗情况传到吉林哈达岭,张海天闻讯自告奋勇前去说和,他原来在老秃顶山与高峰以老岭为界,互不相扰,彼此虽从未谋面,却英雄惜英雄很是仰慕。
而高峰虽是长白山的恶客,但他不做小本买卖,更多的时候是在打击越境的白俄人、朝鲜人和日本人,张海天从心里面也不愿意这样一个英雄好汉被第17团给打垮了。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四月十七日,张海天果然不负所望,他上山说动了高峰。高峰表示愿意下山投军,为打俄国人出一份力,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在长白山东麓有一伙白俄鬼子,很是凶残,都是苏联十月革命后逃亡到远东来的白俄军人,如果第17团能够把那一伙白鬼子给消灭了,全长白山的绺子高峰都愿意说服来投。
得到这个消息后,柳大河第一时间用电报请示了杜长白和张世贤。柳大河为什么一件事要两处请示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现在心里也一片混沌。杜团长调离了,那他还管不管第17团了?今后的训练政策还执不执行?部队的伙食标准和季度奖励还能不能维持?这些事不仅底下的士兵们议论纷纷,就是他柳大河心里都没有底,正好用这封电报来试试新老两位主官的心思。
接到柳大河的电报,杜长白刚开始还没在意,一伙白俄绺子,消灭就是了,正要下令,突然想到自己已经不是第17团的主官了,虽然还没有正式交接,但也要给新团长张世贤一点面子不是?张世贤是个什么想法也不清楚,因此杜长白手拿电报就有些犹豫起来。
忽然,电报上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谢米诺夫。彼得罗夫。他晃了晃脑袋,揉揉发酸的眼睛,再仔细看了一眼,还是谢米诺夫。彼得罗夫。天哪,难道这位就是那个在历史上代表高尔察克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黄金换武器条约的白俄将军谢米诺夫。彼得罗夫?他怎么在吉林当了流匪?他的黄金还在不在?
对后世轰动一时,曾经闹得苏日关系紧张的黄金悬案,杜长白还是有所涉猎的。十月革命时高尔察克趁乱从沙皇政府抢出63箱大概600吨黄金,战后本息合计更是高达800亿美金,后来高尔察克流亡到海参崴,因复国需要,又担心黄金被苏联人抢去,与日本人签订了预付黄金换武器条约,结果让日本人骗走了黄金却连一粒子弹毛都没见着,引得战后苏俄政府和日本政府大打口水仗。
杜长白对这件事也只是后世在网上了解个大概,对于具体交易的时间和金额却不太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用手中所有的筹码去赌上一赌。
摩天岭,特战大队专用训练山谷,梁山正叉着手看着弟兄们在做攀岩训练,眼下人数不多,二中队护送商队去南方买药去了,三中队在杜长白身边,梁山也只有见天的死命训练这苦命的一中队了。
这时,值班的通讯少尉急匆匆的奔了过来,报告道:“副大队长,一号长官急电。”
一号长官就是杜长白,按照特战大队的作战条例,杜长白的永久性固定代号为一号长官,吴济民的代号是二号长官,大队长在队内的代号是001,副大队长则是002。
“念!”
“命令:所有雏鹰立刻集合,于四月十八日十四时前到达沈阳集结待命,此命令十万火急,违令者军法从事!”
“嘟!”刺耳的哨声立刻响遍了特战大队训练山谷,哨音一落,梁山立刻大吼道:“集合!紧急集合!”
与此同时,在舒兰与宫长海对峙的杜鸿军也接到了电报,紧急命令麾下的第三中队,也就是齐高梁那个原本准备打完这一仗就转为辎重营的步兵中队,立刻经敦化开赴中朝边境三合镇一线,接受杜长白的指挥,防止白匪南窜。
同一时间,东北人民义勇军第一旅也接到电报,命令张海天的骑兵团以两个连就近补充杜鸿军所部,另骑兵两个连加强骑炮兵一连机枪一连跨过松花江,在中朝边境的三合镇集结,同样接受杜长白的指挥,执行国境线机动巡查任务。
柳大河当然也接到了命令,他昨晚刚刚发出的请示电文,老成持重的张世贤还没有回复,杜长白的电报就到了,令第17团立即进驻和龙,并以一个营向南运动封锁中朝边境。
命令,天哪,是命令,柳大河心里一喜,杜长白好不避嫌的命令他向和龙进发,说明他没有将第17团看作外人,第17团今后十有八九还是会沿着既定的方针政策走,这下好了,可以跟弟兄们交代了。
四月十八日下午,梁山带领特战大队大队部和第一中队到达沈阳时,杜长白已经带领第三中队在城门口等候多时了,双方汇合之后,一点时间都没有耽搁,乘坐汽车直奔吉林南部龙井县。
这回,杜长白下得是死命令,所有部队必须在三天之内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活动在图们江畔南岗山一带的白俄残部完成合围,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务必不使一人漏网,并不惜一切代价活捉白俄将军谢米诺夫。彼得罗夫。
说实话,接到命令,杜长白一系的所有干将们都有些懵了,不知道杜长白哪根筋不对,竟然对一伙小小的绺子如此大动干戈,回到沈阳刚刚三天,放着正在组建的教导团不管,冒着挨骂的危险,亲自跑来当这个前敌总指挥。
不过,这也引起了各路诸侯们浓厚的兴趣,这个谢米诺夫。彼得罗夫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引得老大大发雷霆之怒,不管不顾亲临前线?
因此,杜长白的电报一到,各部纷纷行动,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强行军的方式向吉林东南那个狭小的区域运动,这时,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名字:谢米诺夫。彼得罗夫。
啊切,谢米诺夫。彼得罗夫凭空打了一个常常的喷嚏。
谢米诺夫。彼得罗夫现在的状态确实不太好,自从高尔察克海军上将遭到出卖被新兴的苏维埃政权秘密杀害之后,罗曼诺夫王朝的复国行动就宣告失败,队伍的人心也散了,一部分激进分子打着为上将报仇的旗号四处流窜,沦为盗匪;一部分人被边境的日本人、中国人利用成为他们手中的钢刀,也或者叫做炮灰。
跟着自己的这一部分人虽然人数不少,足有上千人,但是,他们半数都不是什么强力兵种,能打能逃的都走的差不多了。他们中有失去军舰的海军军官,有失去战机的飞行少校,有推着笨重的大炮却没有几发炮弹的炮兵,也有丢失了电台的通讯兵,还有工兵以及自己直属的后勤辎重兵,该死的,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技术兵种。
真正可以冲锋陷阵的步兵和骑兵只有不到300人,还大多有家眷在侧,或者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与其说他们跟着自己,不如说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身份,高贵优雅的罗曼诺夫王朝军需官,可以供给他们吃喝以及枪炮弹药。
可是现在部队的日子越发艰难了,没有了祖国就没有了后勤,部队严重缺乏粮食和弹药的补给。该死的日本猴子根本不讲信用,给了他们那么多黄金,他们承诺的弹药却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这次更是被可恶的红匪军给赶到了中国境内,复国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远,自己的家乡顿河那美丽的风光恐怕今生是再也没有机会欣赏了。
高尔察克将军,您走得太早了,我只是个军需官,怎么能带兵打仗呢?您教教我,我该怎么办?


第五十一章 先生们,你们被俘虏了
更新时间2011…3…17 8:02:44  字数:3118

 谢米诺夫。彼得罗夫在南岗山自怨自艾的时候,杜长白已经随队来到了龙井县三合镇,他的临时前敌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而他的心头肉特战大队早已在杜长久、梁山的带领下穿过龙井县城向西直奔和龙市方向白俄残匪的驻地而去,相信此时已经没入了绵延的大山之中。
对于这次围剿杜长白也是志在必得,这一带的地形在路上他都已研究的差不多了。南岗山一带山势绵延,西边过了沙金沟就是长白山,那里有杜长白的17团的两个营,他们也是此次围剿白俄残匪的主力军。南边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要柳大河控制好渡口,白俄残部就插翅难逃。
北方是东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