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沸腾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沸腾时代-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特战队的队员们一部分在高处警戒捎带着和刚刚从南边胜利归来的二小队嬉笑打骂,一部分在战场悠闲的收集战利品,还有一部分在骂骂咧咧的驱使十几个俘虏挖坑埋人,平静的没有一丝的不适和战场后遗症,彼得罗夫突然有一种感觉,特战大队的这一仗,就好像他们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更准确点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插曲。
一场遭遇战,死伤过百,却不过是一个插曲,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彼得罗夫亲身经历了。他暗自庆幸,庆幸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将黄金交给了杜长白。如果这会儿黄金还在自己手上,却被眼前这群魔鬼时刻惦记着,那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呢?想到这里,彼得罗夫激灵灵打了个寒战。
后面的路一直比较安静,再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梁山他们一路长驱直入进了沈阳东大营教导团驻地。后来,彼得罗夫了解到这场在梁山他们看来不过是路上的一个小插曲的战斗其实是冲着他来的,大致跟苏联人的契卡组织有关。
不过,彼得罗夫没有一句抗议的言论发表,因为经历了这个插曲之后,他已经坚定的决定将白俄人最后的力量都聚集到杜长白的麾下,他深信杜长白会给他一个交代的。后来,杜长白果然成了反苏的主力军,并利用他的小部队给契卡在远东组织以沉重的打击,当然这是后话。
杜长白眼下确实顾不上这场其实占了便宜的小插曲般的战斗,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战争法则的一个极其寻常的表现之一。既然中苏双方的长官一个年少气盛,踌躇满志,一个针锋相对,毫不退让,那么战争就不可避免。战争有战争铁的法则,为了获胜,双方的手段都会无所不用其极,苏方出动契卡组织,妄图将中俄合作扼杀于萌芽之中,并嫁祸给日本人这也在意料之中。不过,杜长白也从此对苏联无孔不入的契卡组织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特务组织克格勃上了心。
杜长白目前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修理刺头兵呢!上次长白山投诚的2000名绺子送来教导团之后,书生气颇重的王以哲感觉这个团里绺子兵太多,江湖习气太重,即使士官军官多由老一旅的官兵担任也不利于管理,就让杜长白到沈阳城里的各大中院校以及高级中学招了一次学生兵。
后世干办公室管理的杜长白这次专业比较对口,他利用后世各大企业举办校园招聘会的模式在沈阳周边各大中院校、高级中学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国防招兵讲演,连蒙带骗招来了500名热血沸腾的超级小白,并由此激发了王以哲培养学生兵的兴趣。
王以哲向张学良将军建议成立东北学生队,并很快得到了批准,队址正好利用讲武堂迁到东大营之后的旧址。王以哲派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汲绍刚为上校队长,招考年满16岁高小毕业的学生500人入队受训。教育内容以普通科学和军事学并举,三年毕业,毕业后再入讲武堂深造。
当然学生队现在跟杜长白就没什么关系了,他现在头疼的是教导团里三拨人的融合问题。一拨是老一旅抽调过来的军官和士官,他们组成了新教导团的骨架;一拨是第17团和辽阳警察大队多次出动俘获的绺子或投诚过来的绺子,他们是教导团的血肉;最后一拨是新来的大中学生,他们有激情,有活力,肯吃苦,犹如一张张没有涂鸦过的洁白无瑕的白纸,是教导团的新鲜血液。
王以哲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得很,锻炼教导团军官和士官们的实兵指挥能力,这一个个绺子新兵就是优秀的磨刀石,可是,绺子毕竟是绺子,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即使这些军官、士官们再优秀也不可能将这些大文盲训练成有文化有潜力有活力有纪律的四有新兵,因此,教导团的发展潜力也就比较有限了。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让杜长白又招来了500个学生兵,只要杜长白将这三股力量磨合好了,融合为一体,教导团很可能就是继第17团之后第一旅的又一个模范团。
于是,杜长白的苦恼就来了。让知识、理念、经历各不相同的三拨人融为一体,这是一个理想境界,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杜长白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对军官们讲尊重士兵,对绺子们讲革命道理,对学生兵们讲遍布东北的大小绺子势力形成的原因,以改变他们相互的观念分歧,幸好他还有老到的徐会之帮忙,要不然早就顾头不顾腚了。
除此之外,他还要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他新组建的庞大的团直属部队上。按照杜长白的说法,教导团既然承担着为一旅甚至讲武堂的军官们提供见习实兵指挥机会的重任,并肩负着培养后备役军官士官的重任,那么,团里各种兵种就应该配备齐全了,他的团直属部队里就应该有炮营(含野炮连、山炮连、平射炮连)、防空连、重机枪连、骑兵连、工兵连、辎重连、警卫连、通讯连,再加上三个含有轻型迫击炮排火力的主力步兵营,这个团的编制才算是齐全了。
好吗,让他这么一说,这个团就有了5000人马,都赶上关内各诸侯的一个旅了。不过,杜长白说得也有道理,教学的需要吗?于是,这个事情到了杜长白手里就变得大发了,王以哲又是请示少帅,又是求爷爷告奶奶的这才从别的单位抽调人员将教导团的这些个直属单位给组建起来了。
所以,杜长白忙啊!算起来加上炮营那三个直属连队,教导团现在已经有十个直属连队了,这兵员的扩充,军官的筛选,部队的组建,训练的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无一不需要杜大团长亲自过问,当然了,作为参谋长和副总教官的吴济民就更忙得昏天黑地了。


第五十七章 战争的阴云
更新时间2011…3…19 23:10:55  字数:3096

 就在杜长白猫在沈阳折腾正欢的时候,东北的局势却因为中东铁路变得愈加复杂起来。
中东铁路又称东省铁路,是沙俄侵华的产物。18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根据1986年贿赂李鸿章签订的《中俄密约》,建筑通过黑龙江、吉林直达海参崴的铁路,由华俄道性银行承办,开始修筑满洲里经哈尔滨到浽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与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后来又根据1898年的《旅大租地条约》,修筑了哈尔滨经长春、奉天到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
中东铁路从1897年开始修建至1903年建成,全长2437公里,穿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成为沙俄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的工具与基地。沙俄除独揽经营大权外,还夺取了所谓铁路属地的行政和司法特权,以及一系列的经济特权,占据了大量土地,日俄战争后更在沿线驻军达十余万。
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争夺中国东北而爆发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于1905年和日本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将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一段转让给日本,这就是俗称的南满铁路。从此,中国东北以长春为界,分别成为日俄的势力范围。
1924年9月,张作霖与苏联代表签订了《奉俄协定》,协定规定,中东铁路纯系商业性持,营业事务实行两国共管,其余所有关系中国国家及地方主权之各项事务,均由中国政府管理。同时规定,中东路设理事长,为最高决议机关,理事长为中方,副理事长为俄方,设路局局长一人由俄方担任,副局长二人,俄华各一,均由理事会委派,由各国政府核准;路局各处正副处长由理事公委派,如处长为华人,则副副处长为俄人,反之亦然;路局各级人员按中俄两国各半任用。
但实际中东路的2700多名职员中,中国职员仅占400人,且大部分为翻译或低级职员。实际操纵实权的东铁管理局局长一直是由俄人担任,几个大处的正处长也是俄人,如机务处、车务处、商务处、财务处。一些本应由华人担任的职务,以华人不懂技术为借口,改为雇用无国籍的白俄人担任,这些白俄人也听命苏联人。
中东铁路历年盈余很多,但全国第一肥缺中东路督办兼中东路中方理事吕荣寰等却对盈余分配作不了主,苏方局长主张用于建设,修建铁路,东北军内部以吕荣寰为首等人则要按股分利,以便从中贪污,于是怂恿张学良强行收回中东路,报告说苏联内部空虚,边境武装不堪一击,战端一开,必然土崩瓦解;尤其连年收成不好,军需民食大成问题,即或引起战争,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东北。
同时,南京政府也对对苏战争推波助澜,企图借此削弱东北军的实力。1929年初,南京国民政府派吴铁城来到东北,与少帅取得联系,曾有言“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蒋介石片面夸大苏联在东北的势力,使年少气盛正欲大有作为的张学良认为苏联在东北势力对其统治构成威胁,遂决定对苏实施强硬政策,东北的局势也就愈趋紧张起来。
义勇军情报科科长施加林转来的情报让杜长白愈加感觉到战争的紧迫,从四月份到六月份他开始不眠不休的操练他的教导团,加强团里各兵种的联合作战演习和战术演练,在军营背后的天柱山加大土木作业强度和训练负荷。同时,义勇军第一旅各部也在厉兵秣马,加强实弹射击和各项比较实用的技战术训练。
杜鸿军的辽阳警察大队六月初在吉林北部足足又补足了三个中队的编制之后,这才放弃了大有‘钱’途的剿匪事业,撤回了摩天岭。不算身在辽阳的样子货第一中队,他现在已有了四个中队,每一个中队都是参照东北军步兵营的编制,加上大队直属的通讯连、骑兵侦查连、警卫连,警察大队已经是一个加强团的编制了。
按照杜长白的训练大纲,他同样制订了高强度的技战术训练计划,并提高了对日军的戒备等级。只不过,因为情况紧急技术兵种在部队整编过程中都优先补给了义勇军,辽阳警察大队现在主要以步兵训练为主,炮兵主要是中队所属轻型迫击炮的训练,野炮、山炮、榴弹炮等杜长白虽然还有储备,不过,由于没有合格的兵员,杜长白干脆暂时取消了警察大队的炮连编制,多兵种的联合训练演习就不用想了。
五月末,杜鸿才派出去从云南采购药品的黄大掌柜和担任护送任务的曹宇二中队回来了,他们在昆明共购得百宝丹3万瓶,其中,普通百宝丹2万瓶、重升百宝丹6000瓶、三升百宝丹4000瓶,每瓶药中都有一粒用于危重外伤有强效镇痛作用的保险子;另外还单独购得保险子2000粒,虎力散、撑骨散、消毒散、洗创止血药等共计上万包,将昆明曲家的百宝丹库存一扫而空,只可惜药方曲家当家人曲焕章坚决不肯出售。
同时跟着回来的还有从几个大城市医院诊所高薪聘请的11个医生和26个护士以及他们中一些人的家人。说起请人,黄大掌柜简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心都碎了。许以高薪,包吃包住,外带确保人身安全,黄大掌柜磨破了嘴皮子,在他看来是签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这才将人拉了过来,接着还有紧要无比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材、药品、药棉、药水等的购买,这一路上可把黄大掌柜累坏了。
杜长白听着黄大掌柜和曹宇叙述着这一路的经历,心情也跟着跌宕起伏。从辽宁到云南,中间要经过好几个大省,这每一次穿省过市简直都伴随着一片刀光剑影,很多地方都不太平,幸好曹宇等人的招子够亮,要不然这些在乱世中可以保命的好东西根本就到不了沈阳。
想到现在才是军阀混战的开始,明年的中原大战才是中华大地最大的悲哀,杜长白心里就是一阵发痛,天知道,那一场混战要死多少人啊?
不过,能见到这么多的药物杜长白还是比较高兴的,在这个没有盘尼西林的时代这些药可是最好的外伤消炎止血药了,有了它自己手下的东北军和义勇军兄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几率无形中就增加了几分。
俗话说好事成双,在曹宇他们回来之后没几天,杜长白的合作伙伴,天津五洲药厂的总经理项松茂又给杜长白拍来电报,他给杜长白从上海专门请来的十几个洋医生以及留过洋的外科医生已经到天津了,不日即到沈阳,随行的还有他们带来的特别护理人员;杜长白委托他购买的价值十万美元的医疗器械和手术用品及相关血浆、麻醉药等也随船到达。
心思灵活的杜长白很快就给新来的几十个医生护士找到了活计,他将人员分成两拨,有家有眷的一拨留在沈阳,配合团部的医生护士依次给教导团、第17团的弟兄们进行体检,测试血型及身体各项数据,外带给血库里储备点血浆;另一拨金发碧眼的洋医生因为太打眼就和国内请来的单身一族的医生护士去了吉林哈达岭,当然,工作内容暂时和留在沈阳的医生是相同的。
他的解释是这样的,给每一个战士提前测试出血型来,就好比炮兵提前标定了诸元,战时一旦受伤需要输血时,我们立刻就能根据战士身份卡上的血型找到对应的血浆,就算是血浆用没了,再找人献血目标范围也是确定的,省下了临场再抓人挨个测试血型这一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让医生能够救治更多的伤员,而且就某些重伤员而言,分分秒秒生命都在流逝,哪怕少耽搁一秒就能多出一分救治的希望来。
于是,教导团以及请来的医生护士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给战士们体检,测试血型,记录身体各项数据,并给身体有疾病的战士进行治疗,几个有隐性疾病的士兵甚至当场被强制性转院送到了沈阳的省医院。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王以哲和少帅张学良等人,不过,在听说了杜长白的解释之后,王以哲乃至张学良都是一脸沉思。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人人都拼命的攥紧了手中的那点兵力,恨不得自己麾下再多点人马出来,好保护地盘,保家护院,但是,真正关心士兵疾苦的将领还真没有几个。
杜长白能够自己掏钱先给战士们检查身体,测试血型,并给有病的战士治病,在大战之前想到增强伤员的存活几率,且不说他爱兵如子,就说他这种未雨绸缪的眼光也是相当让人激赏的。不过,激赏归激赏,这全军推广还是敬谢不敏的,因为像杜长白这样一番检查下来,军费又是一番激增,东北军这么多人,根本折腾不起。


第五十八章 开端
更新时间2011…3…20 19:08:54  字数:3325

 而五月中旬,沈阳兵工厂(即东北兵工厂)与白俄人合作以武器换金银的事情也有了重大进展,兵工厂利用抽出来的一班人马首先完成了莫辛纳甘步枪及其配套的7。62mm子弹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日产步枪30支,子弹10万发。
76。2mm、107mm、122mm炮弹生产线都已进入了最后测试阶段,相信很快也会投入正常生产运营,由于人员不足,152mm炮弹生产线还处在安装阶段。
杜长白大喜过望,义勇军都是苏式装备,缺少的就是弹药。步枪子弹还好说,没有了可以用毛瑟步枪先练习实弹射击,等子弹有了再把莫辛拉甘步枪换回来适应几天就差不多了。但是大炮不行,你不能用操作迫击炮的经验去操作野炮,不同的火炮技术参数不同,发射出去的炮弹运行规律也不一样,必须有炮弹让大炮吼起来,炮手才知道战场上怎样才能打得准。
现在炮弹已经进入测试了,意味着离产品下线已经为期不远了,想到义勇军手中的那些野炮在俄国人的指挥下砸向猝不及防的苏联人的脑袋上,杜长白的心就激动得嘣嘣直跳。
要说兵工厂能够这么高效的投入苏式武器的生产和兵工厂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现状是分不开的。沈阳兵工厂作为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型军工厂,每月需要消耗大量的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