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沸腾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沸腾时代-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人评比项目就更多了,包括:移动靶射击、模拟投弹、单兵格斗、负重越野、陷阱超越等多个项目,奖励也从2块大洋至20块大洋不等。
一手挥舞着大棒,一手又挥舞着荣誉和大洋,这就是杜长白现在的形象,被他戏称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当然,这三把火还没烧起来之前,杜长白是给旅部、团部打了报告的,虽然对于底下某个营私自变更旅部下发的作训方案和奖惩条例,王以哲持保留态度,但人家增加的项目都自己掏腰包解决,不朝组织上要一分钱,且人家三把火相辅相成,打着的又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旗号,这样的积极性还真不好打击,况且,王以哲也正想考察一下这个直线提拔上来的营长的带兵水平,因此,王以哲大笔一挥,这份关于三把火的报告就新鲜出炉了。
准确的说,杜长白带给一营的三把火不过是他原来在一连所推行的练兵思想的延伸和升华,训练守则和大纲已经经过一连的试验和检验,那是现成的,政治思想工作对已融入这个时代大潮之中的杜长白来说那更是轻车熟路,后勤保障工作有柳大河这个有着多年带兵经验的老兵油子督导,再加上后世行政管理出身的杜长白时不时的给点新鲜注意,那也是想出问题都难,因此,一营的训练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话说这两天一连的士兵们精神头特别足,一个月前老连长也就是现在的营座大人杜长白对他们进行强训,一有时间训练场周围就站满了其他兄弟连队的弟兄们,对他们是冷眼旁观外加指指点点,让他们很不适应,这回心里终于平衡了,全营的官兵们一律平等,连营部长官、文书和伙夫都必须参加训练,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看着先前那些冷眼的主人一个个累得像死狗似的,他们心里充满了骄傲。
是的,他们充满了骄傲。相比之下,同样的训练强度,一连沾着先训练了一个月的光竟然轻松了许多,在别人还在争分夺秒休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奔向了下一个训练场。老连长可是说了,一连是老大哥,是标杆,在全团上下12个连队中排行第一,没有点模范的样子还行?模范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训练中来,从战斗中来,于是,一连的战士们又自动自发的在营部训练大纲之外又进行了强训。
一连的行动和官兵们那一脸的骄傲和不屑格外的刺激了另外三个连队战士们的心,尤其是几个主官更是火大,妈拉个巴子,不就比我们早练了一个月吗?抓了几个土匪就了不得了?一个个牛气哄哄的,简直东北都容不下的样子。几个连队主官们的火气、战士们所受的羞辱很快转化为了斗志,于是,一营的训练以超英赶美的速度铺开了。
杜长白欣喜的看着训练场上一个个嗷嗷叫的小老虎,一天天变样的部队,心里也充满了自豪和骄傲,他感觉无比的充实,虽然后世他也没有上过军校,但他此时却有着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难道自己天生就是当兵的料?
不过,考虑到日军侵华的野心和中东路事件的近在咫尺,杜长白又悚然而惊,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小了,要想在将来做点什么,可不能将自己的手脚捆缚于营部琐碎的事务之中,必须将营部参谋配齐了,尽早的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好好规划一下将来的出路。
想到这,杜长白将营部训练安排妥当之后,直奔北大营旅长王以哲的办公室。
“你要参谋?”,王以哲下巴差点没掉到地下,“你不就是参谋吗?我这儿有没有富裕的?没有!绝对没有,要不是这几天看你训练挺忙的,我还想把你借到旅部用几天呢?”
“旅长,我们营不是有两个参谋的空缺吗?您行行好,给我们配齐了吧?”杜长白苦苦哀求。
“济之啊,我现在是穷人啦,别说有带兵经验和军事理论水平高的参谋,就连一般的事务性参谋旅部都缺呀,各团营参谋缺编那更是常有的事,再说了,即使我这有参谋人选,我往你这个兼职少校参谋那儿再派个参谋过去,这跟底下那帮老弟兄也交待不过去,你说是吧?”王以哲振振有词。
“那旅长,咱们旅有没有刚刚从德国军事学院留学进修回来还没有安置的军官?”
“没有,日本留学回来的也没有。”王以哲干脆绝了他的念想。
“旅长,东北讲武堂毕业的您总有吧?您可是带着讲武堂北平分校和第七期的师弟刚从北平一块回来的,我大老远跑过来,您真忍心让我空手而归?”
“我说你小子还有完没完,你的一营讲武堂毕业的还少啊?如果你不清楚,我给你数数,你的副营长柳大河是讲武堂五期的吧?原来你一连的张得胜是和你一起六期毕业的吧?还有方明不是从七期优秀生里刚拨给你一营的?还有你那二连三连四连的几个连长连副有几个不是讲武堂毕业的?我可是讲武堂七期入伍生队的中将大队长,能亏待自己的部队?”王以哲彻底没了脾气。
“旅长,他们都是各有专司的,您听我跟您念叨念叨啊,柳学兄现在临时救火被我安排主管营部后勤保障,方方面面都要应酬,实在脱不开身来帮我;方明是不错,所以,我将他从一连调到营部协助我搞训练,可他再优秀那也不过是个见习少尉,顶不了大事,这作训、参谋、指挥还不得我亲自上阵?您就不能可怜可怜我再想辙给拨俩专业的过来?”


第十一章 讨要参谋
更新时间2011…2…22 7:44:02  字数:3106

 “扑通”,王以哲彻底晕倒,东北军有30多个师旅,还有宪兵队、卫队统带部、屯垦公署、省防军,你当讲武堂是第一旅开的?讲武堂毕业生你想要几个就有几个?
看到王以哲极不配合,杜长白使出了杀手锏,边说边往外走,“旅长,您真为难,那就算了,我找少帅要人去。不过,以后旅部参谋的活我就帮不上什么忙了,我也是人,不是铁打的,又管训练,又管参谋,还要想着法的挣钱养兵强兵,请旅长体谅。”
要是别人在王以哲面前说这话,早让王旅座给骂出去了,这哪是营长啊,整个一大帅府和自己平级的中将参谋,你听听这话,那潜台词摆明了就是:你不给我派人,以后就别指着我给你办事。可这位不同,那是可以给少帅出谋划策的主儿,凭着少帅府那天的表现,再看他一上任就折腾的这些事,脑子还真好使,自己指不定哪天还真需要借他一把力,还是给他点甜头吧。
“站住,我说你小子真没长性。我这儿呢,确实没有好的参谋型人才。”王以哲看到杜长白脸色越来越黑,心里暗乐,话锋一转,“不过,我知道少帅府有一个刚从武汉过来求职的参谋,叫吴济民,听说还是黄埔出身的,少帅还没想好怎么安排他呢,你去早了,兴许还有希望。哎,你小子踩上狗尾巴了,怎么跑那么快?”
能不快吗?从黄埔出来的,黄埔军校是什么地方?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将领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一所军校能像黄浦军校那样培养出如此多的抗战精英?少帅只信任自己讲武堂的子弟,对于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既爱又防,两头为难,杜长白可不管那些。
虽然这个吴济民自己没怎么听说,但堂堂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能差到哪里去?况且自己只是个小小的营长,还怕庙小容不得真菩萨呢?要是去的迟了,这个国宝级的黄埔军校生吴济民稀里糊涂被分到了别的部队,那是连哭都找不到门啦。
杜长白来的正是时候,张学良的参谋长荣臻正向少帅汇报这两天吴济民在参谋总部的表现,现在正琢磨怎么安排他呢。
杜长白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轻手轻脚来到少帅的办公室。
“报告!”
“进来!”少帅听见杜长白的声音,脑子不知为何自然而然的浮现出当日他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丝笑意。
“济之啊,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呀?”少帅面带微笑的问道。
“少帅,是这样的,我今天来城里办事,正好顺路来看看少帅,跟少帅汇报一下我们一营近日的训练情况。”杜长白当然不敢直抒胸臆,要是让少帅觉得吴济民是块宝就坏了。
“你训练的情况我都听说了,听说你忙的很啦!怎么,今天事情都理顺了?”
“哎呀,少帅,这训练改革一半天怎么顺利的了,我整天忙的四脚朝天,少帅府里能人多呀,我正琢磨着到少帅府看看能不能抓一专业人士回去帮帮我。”杜长白涎着脸答道。
“这样啊,我这正好有一个从黄埔军校过来的高人,要不,你带回去?只是有些委屈了人家,人家原来可是个中校哦!”少帅瞅了瞅旁边的荣臻,见他点头,戏谑的说道。
“不是讲武堂毕业的呀,也成,少帅推荐的人那一定是顶呱呱的。”杜长白故意犹豫了一下。
“济之啊,不是我说你,年纪轻轻的可不要老气横秋的有门户之见,人家可是先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又入黄埔的,黄埔一期的学生队区队队长,那是教员一级的,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呢。要不是看不惯革命军分裂,愤而辞职,能至于失业而沦落到你这个营级单位去当参谋?”
“那感情好,谢谢少帅,谢谢荣参谋长关照。”杜长白心里话,谁有门户之见,那是你张大少,我杜某人是大海一样的胸怀,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就这样,堂堂黄埔一期的区队长吴济民吴伯儒,这个北伐时叶挺独立团的中校参谋长就被王以哲任命为少校参谋并捎带给塞到了一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杜长白才是个少校,吴济民这个营职参谋也只好将就着挂个少校衔了,总不能比主官还高一级吧?
事实证明杜长白这一趟旅部没有白跑,吴济民的到来犹如一副加速器,让一营的训练彻底走上了轰轰隆隆领跑的快车道。目光长远、有意放手的杜长白开始主攻部队的思想教育,将吴济民和柳大河轮流推到营部管理的前台,让他们时不时的角色互换,增进理解和交流。
他们两个一个军事理论、技战术素养较高,一个战争经验丰富又熟悉东北本地地形,再经过杜长白新的战争思想的引导点拨,二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配合日趋默契,这二人组合的威力很快就显露了出来,各连排训练科目日渐完善,使一营逐渐形成了从后勤、参谋、作训到战时指挥一整套管理体系。
不过,谁也想不到,不到一个月,二人却都成了杜长白的真实粉丝。就拿吴济民来说吧,首先,他对杜长白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以及新军事理论的阐述很是赞同,这个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心头迷惘而放弃军职的黄埔军人忽然有着豁然开朗和眼前一亮的感觉,他感觉自己又重新找到了斗争的方向。
其次,他对杜长白能够想出这么多新颖实用的训练科目和鼓舞士气的手段也很是钦佩。黄埔军校的训练科目怎么样?那也不过是借鉴世界上几大军事强国的训练内容展开的,教条多于实战。说到士气问题,那就更没法比了,听听训练场上那嘹亮的歌声,还不能反应问题吗?
而柳大河是一营的老兵,讲武堂毕业后他从班长到副营长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对于杜长白这个挂着六期优秀毕业生头衔的师弟他起初是嗤之以鼻的,所以,在一连训练之初他冷眼旁观,认为其并不能持久,心里对训练的结果已判了死刑。
没想到,一连的战斗力和精神风貌竟然一天一个样,不过一个月就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剿匪成功并惊动了东北军上层人物。在杜长白当上了营长之后,手笔就更大了,竟然跑到少帅府要来了一个黄埔教官,把自己这个老兵和精通技战术训练的少校参谋吴济民绑在了一起,将训练内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而他作为军事主官却转攻士兵的思想教育。
看着手下那些兵从木然呆板的执行动作要领,到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掌握和优化这些技术动作,人畜无害的眼神日渐犀利,身手日渐敏捷,各项训练项目一天比一天熟练,柳大河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政治过硬,保障有力”还真不是盖的,看杜长白的眼神也变得恭敬钦佩起来。
不过,杜长白没有给二人崇拜的空间和时间,有了一个月的时间缓冲,已大致规划出了发展新思路的他交给了二人一个新的任务:剿匪。原因有三:一,补充兵员,要知道,一营现在缺员一成还多;二,以战代训,只有训练没有实战可培养不出精兵强将来;三,一营的财政很快就要发生危急了,要出去挣点外快。
现在,一营的日常弹药消耗、医药用品消耗、训练器材、食物配给比第一旅其他各营要多上几倍,要不是有原来一营的老底子和上次剿匪所得在支撑着,柳大河这个主管后勤保障的副营长早就撂挑子不干了。一营往后的日常开销怎么维持,即将到来的季度评比赏银从哪里出,吴济民和柳大河一直都不清楚,接到任务二人这下全明白了,感情杜大营长将东北遍地的土匪当成了提款机,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
其实,二人认为杜长白打土匪主要是为了捞点军费还真是有点低估杜长白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营座大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忙大。杜长白心里早有了自己的一笔帐,以前是自己初来乍到没能力也没精力去操持这些,现在有两个得力手下帮忙,这阵子杜长白还真是鼓捣出了一个粗略的计划来。
杜长白将脑海中“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形势分析了一遍,发现张学良真不是一般的短视,也不是一般的败家,说是历史上第一纨绔子弟一点也不夸张。他以年少之身位居高位(1928年28岁,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对国际形势认识不清,政治上的不成熟决定了他容易受人蒙蔽,寄希望于和谈,又盲目崇拜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力,不敢反抗。
为保存实力,几次下令东北军后撤,再加上这几年抽大烟抽上了瘾,又迷上了才子佳人的老桥段,空有重振东北、放眼中华的雄心壮志,却没有睿智、果敢的眼光和手段,行动就更谈不上了。长此以往,东北三省沦陷是一定的,东北军也会逐渐被蒋介石分化,变成炮灰,最终背上一身的骂名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第十二章 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11…2…22 17:26:18  字数:3049

 再看张学良手下的那帮绺子出身的土军阀,鸡东鸭西的,割据一方,名义上奉他为帅,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兵工厂督办杨宇霆独霸军需,素与张学良有隙;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恃功而骄,将谁都不放在眼里;哈尔滨特区长官张景惠、洮南镇守使张海鹏与日军眉来眼去;热河省省长汤玉霖割据一方,骄横跋扈;万福麟平庸寡能却深得宠幸;张作相虽然还算忠诚但也只顾着自己吉林的那一亩三分地。
这样的局面张学良不想着如何整合内部,增强东三省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却站在父辈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先是挑起中东路大战,使东北军元气大伤,接着又搞了个弭兵运动,消减军备,最后又昏招迭出,竟然出兵关内,给了日本人一个可趁之机。
纵观东北军军事布防图,很显然,少帅张学良在东北的兵力布局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他把东北军多数集中在北部中苏边境、辽宁西部、西南山海关一线,典型的防共防苏防南军不防日本,十几万大军把国内入关的道路封的死死的,但对肘腋之患,近在眼前的日本关东军、朝鲜驻屯军视而不见。
或许是担心引起日本人的误会,对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方向几乎没有驻兵,将东北军大本营奉天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这就造成了事变发生后,东北军措手不及,仓皇撤退之下将奉天的飞机、大炮、枪支弹药、金库、兵工厂等完整的留给了日本人,东北军积攒了三十年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