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有 
4O。一如代数的例子,我们并不是说,抑郁症不该研究,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病症,患者
理应获得科学所能给予的全部帮助(事实上,由于上世纪后半叶科学界对精神疾病的关注,我
们已经发明了医治 
14种精神疾病的方法)。问题在于失衡。我们满脑袋只有弱点和疾病,以致
于对优势和健康无所知晓。用马丁 
·塞利格曼的话来说: 
“心理学是半生不熟的,这样说毫不夸
张。我们熟知精神疾病,熟知损伤和修补。但对另一半却是陌生的:优势的那一半,我们擅长
的那一半,使我们的生活美好的那一半。 


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对于某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另一些人可能难上
加难。如果这些弱点干扰了我们的优势,就需要想出一些策略来控制它们(详见本章后半部)。
然而,为了拨乱反正,我们必须记住,关注并设法控制弱点,虽然有时确有必要,但只能帮助
我们避免失败,而不可能帮助我们出类拔萃。塞利格曼告诉我们 
——我们采访的许多有卓越表
现的人们也告诉我们一一惟有了解并加强自身优势才能出类拔萃。
早在 
20世纪 
30年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就说过: 
“如果目的是摧毁、瓦解或


削弱,批评会卓有成效。批评只会造成伤害。 
(卡尔 
。荣格 
Carl 
Gustav 
Jung,

但是如果目的是建设,”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

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是一种通病:因为失败从来不是有趣的事,所以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情愿不冒这个
险。面对辉煌人生的挑战,这种对于失败的惧怕格外顽固,而不易消除。

失败也不全是一样的。有些失败很容易应对,对于这种失败,我们通常能找到借口,继而
避免损及自身形象。这在幼儿园 
(“嘿,我还没有准备好 
”)和在一作单位( 
“我想这不是我的专
长”)听起来不大一样,但是道理是相同的。当失败的原因与我们的为人之本无关时,我们可以
接受它。

但有的失败却如鲠在喉,令人耿耿于怀。此类失败中最持久和最令人沮丧的是,我们选择
自己的某个优势,夸下海口,全力以赴,结果仍惨遭失败。这种失败真是叫人痛苦难言。还记
得电影《烈火战车》中的短跑运动员亚伯拉罕吗?他在一场准备已久的竟赛中失利后,无奈地
对女友喃喃低语: 
“我发誓,我不可能跑得更快了。 


无论我们是像亚伯拉罕那样与别人竞赛,还是按自己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当我们扑下身子,
寻找优势,却呼之不出时,失败的感觉是最彻底的。尽管别人好言相告: 
“再试一次,再试一次 
”;
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却无法摆脱绝望。 
“我发现了才干,将它发展成优势,公诸于世,千锤百炼,
到头来还是失败!我该怎么办? 


发挥优势却惨遭失败,本已令人恐惧,而使这种恐惧雪上加霜的是,公众最乐于取笑的,
莫过于那些声称优势却遭遇失败的人。想想上世纪 
90年代初唐纳德 
·特朗普的破产险情,还有
理查德 
·布兰森推出新口味可乐( 
Virgin 
Cola)的种种波折。我们很少有人敢发誓,自己看到这
些大人物的海口落空时没有几分快意。我们的某些卑下本能使我们对于别人的不幸喜不自胜。
并且可悲的是,这种幸灾乐祸与对方的自大成正比。他们越自大,我们对其失败越高兴。

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许多人避免发展优势的 
“张扬 
”。相反,我们呆在工作室里弥补缺陷。
这是勤奋,这是谦逊,这是社会所尊敬的。不幸的是,如前所述,弥补缺陷从来不会将你引向
卓越。那你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对发挥优势却陷于失败的巨大恐俱呢?

你很可能无法根除对自身失败的惧怕或对别人失败的快意。两者看来都扎根于许多人共有
的人性之中。然而,你如果仔细分析它们,至少能破除对它们的迷信,使它们不至于阻碍你去
发展自身优势。

我们从自大的问题谈起。毕生发展自身优势是自大狂吗?我们的研究表明,根本不是。发
展自身优势与自大狂是两码事。自大狂是你夸下海口,却光说不练,就像 
“戴着大帽子,没有一
头牛 
”的牛仔。这种瞎诈唬的生活态度才是人们取笑的对象,

但是发展白身优势并不一定与自大有关,它所关联的是责任。对于与生俱来的才干,你无
需自傲;就像你对于自己的性别、种族或头发颜色无需自傲一样。你的天生才干是上帝的恩赐
或出生的巧合 
―究竟是哪一种,要看你的信仰而定。无论是哪一种,都与你无关。然而,能否
将才干发展成优势,却与你大有关系。这是你的机会,抓住了,就能把握自身才干,并通过专
注、学习和实践而发展成为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从这个观点看来,避开你的优势而专注于弱点,不是勤奋和谦逊的表现,而可以说是不负
责任。相反,最负责任、最具挑战性,并且就忠实于自我而言最值得尊敬的任务,就是直面潜
伏在你天生才干中的优势,并努力将它充分实现。

你会失败吗?当然有可能。建立辉煌人生意味着你必须让业绩来作你自身优势的最后仲裁。
准确度量的业绩是铁面无情的。毋庸讳言,有时你声称具有优势,却获得不利的评判。

那又如何?最糟又能怎样,假设你识别自身一项才干,将它发展成一个优势,却没有达到
预期目标。是的,这很痛苦,但是你不应就此崩溃。这是个学习的机会,可以 
“吃一堑,长一智 
”,
如此往复。若下次努力仍未如愿,那怎么办?当然,你会觉得更加痛苦。但是,你应从中有所
感悟:也许,你的优势不在这里。虽然受到刺痛,但至少你可以更有效地重新寻找优势。正如


机智的 
W·C·菲尔兹所建议的: 
“如果第一次不成功,再试一次。再不行就放弃。没有理由愚弄
自己。 


这个建议说来容易,却难以实施。但是你如果在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有时进步,有时后退,
不必气馁,因为辉煌人生就是这样的。这个过程 
——行动、学习、改进、再行动、再学习、再
改进 
——尽管看来很笨拙,却是辉煌人生的实质。辉煌人生要求你大胆、感知敏锐、倾听外界
对业绩的反馈,并且,最重要的是摈除种种干扰,不断研究自身优势。卡尔 
·荣格说得一针见血: 
“忠实于自我是 
……面对生活的勇敢行动。 


不过.我们要提醒你:时刻警惕一个可能伤害你的危险:错觉。当你屡试屡败却毫无察觉
时,你就可能受到误导。你自认为有演讲的优势,却没看到听众昏昏欲睡。你自认为是销售明
星,却从不觉得奇怪为什么没人来买。你自视文斯 
·隆巴迪后最伟大的管理者,却没有注意到,
当你四处巡视时,员工们都在躲避你。最危险的是,你记录下了可怜的业绩,却找出千万条理
由来说明这一切与你无关。错觉加上否认是致命的。(饭 
。饭。论。坛。手。打。)

如果你染上这样的病,那么本书中的一切都治不好你。我们只能明告你,受你伤害最重的
正是你自己。哲学家巴鲁克 
·斯宾诺莎曾经说: 
“成为自己,成为我们能成为的人,是生活的惟
一目标。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话,但是,你生活的目标之一肯定是发现并运用你的优势。如果你
的感官受到错觉和否认的麻痹,你就会停止寻找这些真正的优势,结果过着一种别人生活的二
流版本,而不是你自己的生活的辉煌版本。

害怕真实的自我

你之所以不愿研究自身优势,很可能是因为你不认为你的真实自我有什么惊人之处。无论
我们用什么名称 
——自卑感、 
“骗子综合症 
”,或老套的不安全感 
——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
尽管不无成就,你仍然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富有才干。你怀疑,也许是运气或环
境,而不是你的优势造就了你的成功。你耳边老是有一个焦虑的声音: 
“你什么时候会原形毕
露? 
”尽管你的理智结论相反,但这话你却听进去了。

这部分地说明,为什么人们在被要求描述其优势时,很少提及自身才干.。相反,他们会谈
到自己一生中获得的身外之物,如证书、文凭、经验和奖励。这些是 
“证据 
”,能证明他们取得
了进步,获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宝贝。

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恐惧是完全消极的。毕竟,不安全感的反面是自满。然而,我们确实要
提醒你,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而不去研究自身优势,你就可能错失你的优势。我们之所以 
“提
醒”,是因为很多人把自己的优势视为当然。我们与优势朝夕相处,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不予
珍惜。正如纽约人久居闹市而听不到警报和喇叭,我们与优势靠得太近,继而熟视无睹。

几年前,布鲁斯 
·B被授予美国最显赫的教师奖。据他的同事、学生及家长所言,他善于创
造一个既专注又体贴的学习环境。盖洛普有一项研究杰出成就的计划,其中有他。我们采访了
他,并进行优势反馈。他最突出的才干之一是体谅,所以我们说他是多么了不起,能察觉每个
学生的感受,并使其觉得自己被关心和理解。我们描述这个才干主题如何使他能听到未说出口
的问题,能预见每个学生的学习障碍,并能调整其教学风格来帮助学生们绕过这些障碍。我们
生动地描述他如何将这个才下发展成巨大优势。

我们讲完时,布鲁斯坐在那儿,一脸茫然。他毫不惊奇,也不感兴趣,甚至看不出受到恭
维的任何迹象。他只是感到困惑。

他问道: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吗? 


答案当然是: 
“不,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做的。但是,你这么做了。布鲁斯,你这么做了,这
使你干这行出类拔萃。如果每个教师都像你这么体谅,他们都会像你一样出色。但他们没有。 


布鲁斯落入我们很多人都会落入的陷阱。他忍不住会注意每个学生情绪的蛛丝马迹。他忍
不住要对这些情绪做出反应。他忍不住要分担学生们的痛苦和欢庆他们的成功。正因为这都是
他忍不住去做的,所以他并不珍视。一切都易如反掌,平淡无奇,理所当然: 
“难道不是每个人
都这么做吗? 


有一句格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一辈子都生活在自身优势的山中,所


以不奇怪,慢慢地你就视而不见了。我们希望,通过揭示你的五个标志主题,能向你表明,你
对周围世界的本能反应 
——那些你 
“忍不住 
”去做的事情 
——不是平淡无奇和理所当然的。正相
反,你的本能反应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使你有别于其他任何人。它们使你异乎寻常。

我为什么应当关注自身标志主题?

优势识别器的主要目的不是对你进行总结,或提供一个完整的个性肖像。相反,优势识别
器旨在帮助你达到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 
——出色而令人满足的表现。发展优势需要专注,这

几个理由。

首先,虽然你无疑经历过成功和满足,但是辉煌人生的秘密在于不断重复这种美妙时刻。
为此,你必须深刻理解这些时刻.你需要识别哪些优势在起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组合而形成业
绩,或使你满足,或既形成业绩、又带来满足。你需要有意识地增强能力。即使拥有五大才干
主题,要有意识地增强能力仍非易事。

其次,如果你仔细观察,业绩平平的人与持续作出近乎完美表现的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
表现近乎完美的人很少做非常特别的事。而对日常成百上千的决策挑战,他只不过作出了几个
更加合适的选择。

到底是几个?在棒球队里,你如果每 
1000次击球能击中 
270次,就是一名二流选手。如果
每 
1000次击球能击中 
320次,你就会被尊为棒球联盟中最优秀的选手之一。所以,棒球界的一
般选手与超级巨星之间的差别大约是每个赛季 
25个更准确的决定(每个赛季每名击球手平均击
球 
500次)。在职业高尔夫球界,一般选手与顶级选手之间的差别同样很小。顶级高手平均每轮
打 
27杆。一般选手平均打 
32杆。

在工作场所,苦苦挣扎的销售员与销售状元之间的差别也许只是每周多打三个电话,或者
在销售演示中多接受听众的两个情感信号,或者在交谈中不失时机地多作一句介绍。员工的良
师益友与平庸的老板之间的差别也许只是多问几个间题和多几分倾听。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
持续的近乎完美表现的秘密就在于这些细枝末节。

要在这些细枝末节土出彩是需要专长的。你必须研究自身最强的几个才干主题,琢磨它们
如何组合而成你的优势。如果你这样去想,就会豁然开朗,发现要从平庸升至卓越,你只需把
重点从一个主题移到另一主题,或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深化你的知识。

例如,如果你的一个主题是 
“搜集 
”,你就可能发现,你虽然博览群书,却没有记住有趣的
文章和事实。于是,你决定将每周的阅读方式稍加改变,做个剪报夹,至少每季度将其中内容
全部重读一遍。你很快发现,有了大量的新鲜信息武装,你变得更有洞察力,更善于助人,更
会创新。

也许你的一个标志主题是 
“关联 
”。它给你的个人生活带来满足,但你从未想过将它用于你
的工作。于是你做出调整。你有意识地与同事讨论他们各自的努力如何聚合成团队的整体业
绩。你特别指出一个人对细节的关注如何为另一个人的工作带来方便。你强调共同目的和相互
支持。如此,你在公司中逐渐出了名,被誉为最佳团队创建人。

即使是完善一个主题,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对于你的自我意识和机智都是一次检验。而
要雕琢所有五个主题则需要一生的努力。

我的标志主题排序有意义吗?

从技术上讲,答案是肯定的,似在实际意义上,答案是否定的。 
“优势识别器测试 
”评价你
的每个反应,计算出你最强的几个主题,然后将你的五大主题依次排出。因此,从技术上讲,
列在首位的主题就是你的最强主题,而列在第五位的主题则是你的第五强的主题。

然而,我们建议你不要太看重标志主题的排序。首先,你的第一主题与第五主题,或其他


主题之间的实际差别很可能非常小。在数学世界里,差别的确存在,但在真实世界里,它们可
能没什么意义。

其次, 
“优势识别器测试 
”的实际目的是揭示你的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此
处我们要区分你的标志主题和你的反应主题。标志主题对于你具有引导作用。无论情况如何,
它们都过滤你的世界,迫使你以某种贯穿始终的方式去行动。相比之下,你的反应主题只是偶
尔起作用,通常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起作用。(饭 
。。饭。。论。。坛。。手。。打。。)

例如,如果你的一个标志主题是 
“伯乐 
”,你就会积极寻找机会帮助别人成功。你念念不忘
他们的成长。如果 
“伯乐 
”是反应主题,那就只有当别人坐在你的对面,就其职业生涯向你求教
时,它才会展现。同样,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