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处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姻处方-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看璇璇的问题就是你唠叨出来的。”
“呵,怎么又怪罪到我头上了?我辛辛苦苦地将她抚养大,省吃俭用送她进重点中学,我全部心思都花在她身上,现在反倒成了罪证?”妈妈气咻咻地说。
“我早就说过,孩子要让她自由成长,你偏偏要将她送进重点中学,你看她现在都急成这样了。”
“我们家璇璇不比别人笨,别的孩子为什么都能在那个学校好好的?我看问题就在于,别人家的爸爸关心孩子、辅导孩子,你却是甩手掌柜!”
爸爸立即反唇相讥:“我这是‘放飞教育’,你的‘鸟笼教育’现在算是初见‘成效’了吧——璇璇害怕走出去,离不开家了……”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起了嘴仗。
熊璇突然“呜呜”地哭起来。女儿这一哭,爸爸妈妈的争吵立即戛然而止。妈妈搂住女儿的肩,轻轻拍着她的背,爸爸忙着给女儿倒水、递纸巾。
妈妈低声嗔怒爸爸:“医生说过,自杀的孩子心理上很脆弱,不能受刺激,你的嗓门怎么那么大?”
“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大嗓门!是你火气大,嘴一张就火星四溅。”
“我干吗火气大?是你处处和我作对!一个大男人总是斤斤计较,挑剔别人,可自己又什么也不做,出了问题将错都推给别人。”
“我‘无为’总比你‘乱为’好吧。你的苦劳不仅算不上功劳,而且还害了璇璇。”
……
夫妻俩的嗓门越来越大。熊璇突然站起身,捂着脸,边哭边向门外跑。夫妻俩愣住了,很快,妈妈就大喊起来:“抓住她!快抓住她!别让她又干傻事!”爸爸很快醒悟过来,“腾”的起身向门外冲去,妈妈也跟上去。夫妻二人又是拖又是哄,终于将女儿“擒拿”归位。璇璇在妈妈的怀抱里嘤嘤地哭。妈妈哄劝了女儿一番后,抬起头,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爸爸则一个劲地叹气、摇头。
这真是一幕有趣的游戏。夫妻吵,女儿闹;女儿闹,夫妻停;夫妻为女儿的事而吵,女儿被夫妻的情绪所牵制。这是一个孝心、懂事的女儿,她用自己的行为来分散父母的注意力,维持父母表面的和睦。
企盼父母幸福和睦是每一个儿女的心愿,这是人之常情。可是,熊璇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脾气古怪、逃学、厌食、要自杀的“问题少女”呢?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2)
诊疗手记
1。孩子是在代父母“生病”
我问熊璇:“爸爸妈妈争吵,你为什么这样伤心呢?”
熊璇摇摇头:“我不知道,反正心里很难过。”
妈妈忙说:“她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一会儿哭、一会儿闹、一会儿笑,要不,怎么说她心理上有问题呢……”
我示意妈妈打住,让女儿说。
熊璇慢慢止住了哭声,低声说:“我恨自己。”
我问她:“为什么要恨自己呢?”
“我知道爸爸妈妈都是因为我而争吵,如果我非常优秀、听话,他们就不会这样了。我觉得是我让一家人过得很不幸福。”
“那你们家以前一定很幸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不幸福了呢?”
妈妈抢着说:“璇璇很小的时候,我和她爸就有很多矛盾。我们两人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吵起来。后来,他索性不理我了,也不顾家,家务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回过头来,他又怨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当然,这也不是我的一面之词,璇璇虽然是孩子,但是她也看得清楚,是吧,璇璇?”
女儿马上回应:“就是,我爸是大男子主义,很少做家务。我妈又要上班,又要管我,还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太累了。”
“我在公路收费站上班,是三班倒,经常半夜回家或者半夜起床去上班,他从来没有接过我、送过我,我出门进门他连问都不问一句。”妈妈说着,竟然哭起来。熊璇去拉妈妈的手,也嘤嘤地哭。
爸爸无助地摇头:“两个女人一台戏。家里这一闹一哭,我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惹不起我就躲呗。”
显然,这对夫妻有很深的矛盾,他们无法解决,却将女儿拉进来。女儿支持母亲,和母亲相依相怜,爸爸却像没事儿似的。爸爸解脱了,妈妈得到了安慰,可是,女儿呢?她瘦弱的肩膀能承受妈妈的精神重托吗?她单纯的心灵能明辨两个成年人的情感是非吗?
我问熊璇:“爸爸妈妈都好像非常担心你,可是你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你很正常,也很健康啊。”我故意将问题正常化,引导来访者以理智的心态思考和说话。
“就是,我也没觉得我有什么大的问题,我的同学都这样嘛,喜欢睡懒觉,喜欢上网,不敢多吃饭,害怕长胖,爱玩不愿意上学,这不很正常吗?可我爸妈却喜欢小题大做,整天揪着我这些问题不放,他们越唠叨,我越要这样做,反正我怎么做,他们都不满意,要批评……”
“这得怪你妈!”爸爸抢过话头,“她老是抱怨你呆在家里,太闷气,要你多出去交朋友,可是你刚一出门,她又会给你打电话,催你早点回家……”
“我这是关心她!一个女孩子,当然不能玩得太晚!”妈妈立即辩解。
我看了看璇璇,她低下头,很顺从的样子。
妈妈舍不得女儿走出去,女儿也放心不下孤单的妈妈,妈妈是矛盾的,女儿也是矛盾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胜利”:女儿不肯出门了。
夫妻俩继续相互攻击。“你教育孩子不也是自相矛盾吗?璇璇晚上睡得晚,你说她不注意身体;睡早了,你又骂她懒惰?”“你老是嫌她自理能力差,可是你什么事都替她做……”
有了矛盾的夫妻很容易陷入冷战状态,可是这对夫妻的情绪却很高昂,只是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对方,而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将对对方的不满都发泄在女儿身上,女儿像一个球,被他们频繁地拍来拍去。他们用拍球来填充他们夫妻的冷漠空间,活跃家庭气氛。他们不孤独了,也不空虚了,可是,被他们拍来拍去的“球”呢,累不累?
我小心翼翼地问熊璇那个敏感的话题:“你为什么要自杀呢?”
熊璇回答很迅速也很轻松:“那天晚上,他们两个人又吵起来了,还打架,说要离婚,明天就去办手续,我突然感觉世界末日到了,顺手拿起桌上的小刀……可是,我又不想死,我死了,他们怎么办?所以我就大声喊……”
原来,她只是将自杀当做和今天哭、向外跑类似的行为,其目的不过是分散父母的注意力。
“傻孩子,我们这是在说着玩儿呢!你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能放心得下吗?”妈妈忙说。爸爸也说:“是的,我们就是因为你的事才吵架,你如果干傻事,那我们的良苦用心又有什么意义?”“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再辛苦、再伤神都是为你好。”夫妻俩夫唱妇随给女儿做思想疏通工作,而刚才还口若悬河的熊璇突然低下头,不吱声了……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3)
女儿再一次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父母吵架是因为你,是你让我们一家不幸福!懂事的女儿怎么不会为此深深自责,她希望自己能恢复“正常”,健康、优秀。可是,她也看到,她时不时惹出来的“麻烦”真的能让父母不再针锋相对争吵,并显出一副夫唱妇随的状态。孝心的女儿是如此享受自己的功劳!
难怪女儿心理上会出现问题!她内心里有太多的矛盾:她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可是母亲需要她,她走不开;她希望自己能“正常”,可是她又如此享受自己的“不正常”给父母带来的和睦。这些矛盾绑着她,她无法活动,只好以“非正常”的言行来抗议。
这些矛盾是谁“赐予”她的呢?正是口口声声说爱她、为她好的父母!一方面,母亲自私地将她拉入夫妻矛盾,让她成为母亲的情感寄托;另一方面,父母用女儿的“问题”来填充他们夫妻之间的情感空虚,而且他们在女儿的问题上偶尔达成的一致会让他们感觉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妇,他们享受这种感觉。他们津津乐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有着正常的青春反叛性格的女儿向有心理障碍方面的恶化!
显然,女儿做了他们婚姻危机的一个替代品,女儿其实是在代父母的婚姻“生病”!女儿不过是父母手中的一个傀儡!
2。解放“家囚”孩子
“你们的女儿是个‘家囚’,她在忠心守护你们这个家,她是为你们而病。”我直言不讳地对这对为“女儿的事”焦虑不安的父母说。
爸爸很敏感,马上反驳道:“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主要是为她的事伤神。”很多父母都不愿正视自己的婚姻,他们将孩子作为“替代品”往往都是无意识的。
妈妈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他不喜欢和我说话,我们俩在很多方面,观念都不一致。”
我说:“不一致是正常的,因为你们两个是独立的个体,世上又有多少对夫妻能真正做到心有灵犀呢?但是,不管你们夫妻之间有多么大的矛盾,那都是你们两个人的事,你们自己可以协商解决,不需要女儿来帮忙……”
“没有。我们现在没想过要怎么解决,我们全部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了。”妈妈忙解释道。
“可是,孩子是有思想的生命,她不仅会接受你们指责她的信息,以此自责,她还会小心地关注你们的情绪,她宁愿自己变‘坏’一点,只愿你们能消消气、和睦一些。”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不再表示异议。
我继续说道:“你们的女儿其实是个健康的孩子,她只是太爱你们,她被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困住,无法动弹,希望你们能为她松绑,还她自由成长的空间,尊重她的成长……”
这时候,熊璇又低声啜泣起来。
“你很担心父母的关系吗?”我问她。
熊璇点点头。
“他们争吵并不是因为你的事,他们是两个成年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误会和矛盾,但是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通过相互沟通解决好。他们不需要你来维持他们的和睦,他们需要的是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是这样吗?”我抬头,问爸爸妈妈。
他们互望一眼,点了点头。
“你看,爸爸妈妈已经有了一致意见,他们愿意通过沟通来解决他们的矛盾,那你也应该回到你做女儿的位置上,努力成长,去做一个15岁少女应该做的事,比如上学,比如交朋友,比如增强营养、健壮身体等等。”
熊璇抬起头,看看我,又看看爸爸妈妈,像在征求他们的意见。
妈妈说:“我希望你走出去,发展你自己的生活空间,我不会再阻拦你。”
爸爸也说:“我们相信你会有自我约束能力,不会再整天唠叨你。”
熊璇的嘴角往上扬了扬,露出一丝甜甜的笑。
婚姻处方
“家囚”孩子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问题”孩子都是出于“问题”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将孩子拉入夫妻矛盾之中,并用孩子来平衡夫妻关系,由此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只好以“非正常”的言行来抗议。
我们不能要求每一对夫妻都能做到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亲密融洽。毕竟,感情上的事外人无法介入。但是,既为父母,就应该努力做一对有效的父母:
1。不要将孩子拉入夫妻矛盾
孩子的任务是成长,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来辨别成人世界的是非,他瘦弱的肩膀也无力承受一个成人的精神依托。请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精神负担,也不要拖住他成长的脚步。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4)
2。不要肆意侵犯孩子的空间
孩子不是木偶、不是玩具,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请尊重孩子的行为。孩子可以是夫妻关系的纽带,但是,他却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当婚姻关系失衡的时候,需要做出改变的是父母这两个主角,而不是打破和谐的家庭结构,让孩子做出成长的牺牲。
再婚家庭,爱的序位如何排(1)
诊疗档案
姓名:兰琳 年龄:33岁 职业:医院护士
姓名:鹏飞 年龄:45岁 职业:局机关干部
自述:妻子在丈夫、继女之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丈夫坦言深爱着妻子,但已心力交瘁。
诊断:妻子面对着丈夫、继女甚至丈夫的亡妻,在家庭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丈夫怀念前妻,但应该给现有的妻子以应有的尊重。
“我们是再婚家庭。”妻子一进门,就直言不讳地说。丈夫瞪了她一眼,不满地说:“你什么意思?不就是要到处宣扬你嫁给一个带孩子的男人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是下嫁吗?”“你处处抢白我,难道我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吗?”妻子低头,嘤嘤地哭起来。丈夫故意将头别过去,自言自语道:“我讨厌这种小女孩的招术!我结婚是给蓓蓓找妈,而不是让你和她赛着哭鼻子。”
妻子满腹委屈,敏感脆弱;丈夫怨声载道,冷漠无情。这对再婚夫妻到底有什么矛盾呢?
兰琳自述:这个家里有我的位置吗
鹏飞的前妻是在两年前的一次车祸中丧身的,他8岁的女儿蓓蓓很乖巧,第一次见我,“阿姨”前“阿姨”后地叫着。我满心欢喜,决定好好爱她,弥补她缺失的母爱。
蓓蓓的床头柜上一直放着她母亲的水晶照。鹏飞怕我不高兴,偷偷将照片收了起来。蓓蓓发现照片不见了,大声质问我:“你把我妈妈的照片弄到哪儿去了?”鹏飞帮我解释:“不关阿姨的事,是我收起来了。”小姑娘“哇”的一声哭起来:“爸爸你偏袒阿姨,妈妈会伤心的,我也会伤心。”小姑娘一哭,鹏飞就慌了,立刻哄她。最后的结果是,小姑娘又将照片摆到床头柜上,还在旁边附了一张纸:除了我,谁动照片谁就是王八蛋!
这以后,小姑娘处处和我作对。吃饭时,她说:“你做的土豆丝没我妈做得好吃。”我穿裙子,她说:“丑死了!我妈妈穿裙子才好看呢!”鹏飞让我别计较小孩子,我只好强忍着装作没听见,但心里的委屈却是越积越重。
我给蓓蓓买了一件毛衣,蓓蓓看也不看,说:“我妈从来都是自己织毛衣,独一无二的,那才叫有味呢!”
晚上,我又哭又闹地向鹏飞宣泄我积郁多日的委屈。没想到,鹏飞冷冷地说:“说句实话,你的性格比蓓蓓她妈差远了!既不贤惠也不成熟!”我气极了,扑上去和鹏飞扭作一团。鹏飞避开我,拖出床底下的暗柜,那是满满一箱手工织的毛衣。鹏飞旁若无人地说:“玲子,你给我和蓓蓓织了那么多毛衣,我们都舍不得穿……”我愣住了。我从来没想到在我们恩爱缠绵的床下竟然藏着鹏飞的这个秘密。我像发了疯似的,操起剪刀,胡乱剪着这些毛衣……
半夜醒来,我看见鹏飞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拾掇着地上的毛衣碎片,一往情深地说:“玲子,你不要生气,她是一个不讲理的女人,我们不要计较她,我和蓓蓓都会怀念你的。”那一刻,我的心像掉进了冰窖。
这以后,我们夫妻感情明显淡了很多。鹏飞和蓓蓓在屋里有说有笑,我像个局外人似的,插不上嘴。双休日,他们父女俩出去玩,也不叫我一声,回到家里就直嚷:“饭做好了吗?这屋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我赌气回他们一句:“我又不是你家保姆!”小姑娘伶牙俐齿地反问我:“那你是什么人了?”这真的将我噎住了。我将目光投向鹏飞,鹏飞却像没听见似的,大声招呼道:“吃饭!吃饭!”
“我在家里到底什么位置?”如果连鹏飞都不认可我,那我呆在这个家里还有什么意义?
鹏飞自述:这个女人醋味十足
在结婚前,我就很慎重地对兰琳说过:“做继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她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只要你对我好,任何委屈我都能忍受。”
刚开始,兰琳还真的做得不错。蓓蓓这小姑娘是有些刁蛮,但是她毕竟只有8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