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商业三国-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捉摸其中的道理,病中无事,才方豁然开朗。”
   皇甫嵩一点桌上的邸报,继续说:“那上面有一句话,据说是出自刘玄德之口。它说:天下政治不外乎制衡、妥协之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妥协的交往导致流血冲突。
   刘备推让相国职位,是想以自己强大的实力制衡曹孟德。同时,也是以曹孟德制衡自己的野心。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刘玄德是不想让绝对的权力欲望控制自己,如此君子,古今能有几人?
   况且,刘玄德可以安排,已为陛下埋下了收拢天下士人之心的伏笔,御林军来自青州公民之后,云麾军来自天下士人之后,陛下若结以恩义,这些人回乡之后,便是陛下的绝对拥护者,虽曹孟德专权,亦不能治也。”
   皇上打断了皇甫嵩的罗嗦:“皇甫将军病重了,还是好好养病吧。”
   皇甫嵩一阵深深的悲哀涌上心头,皇甫嵩无力的挥挥手,想出一个主意:“陛下,现在曹孟德与刘玄德均征战在外,陛下得此空闲,不如出巡青州,在青州广布恩义,以此拉拢青州百姓……”
   看到皇帝不耐烦的神情,皇甫嵩进一步诱惑道:“我听说青州物产丰富,还有各色刘备虏来的夷人作俘虏,陛下不如以封禅泰山、祈求天下太平的名义出巡青州,我想陛下必会大有收获。”
   皇甫嵩想让陛下到青州后,由刘备宣示自己的忠诚,以此赢得与曹操相抗衡的力量,可惜的是,皇帝及其随行官员进入青州,对青州造成的灾害,比一场蝗灾还厉害,最终加重了青州人于朝廷的离心离德。
   皇帝一边捉摸着皇甫嵩的建议,一边匆匆告辞了病榻上的老将军。
   在皇甫嵩生命的最后一刻,仿佛在告慰这位老将,洛阳城终于收到了刘备出兵讨伐私自称帝的叛贼袁术的消息。
   “刘玄德出兵了?好,好,好。刘玄德怎么也算是汉室宗亲,如今,刘玄德开始下伐逆贼,这表明我大汉还有一搏之力。绝不允许逆贼的存在。圣上啊圣上,你毕竟还需要刘玄德支撑汉室。”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五十六节
  九江郡之北,袁术占领寿春后,将之改为淮南郡。经过多年搜刮,郡内已残破不堪。除寿春外,南方只剩合肥城尚堪入目。东侧,靠近徐州的方向只剩下义成(今蚌埠)城还有点人气。
   合肥、肥城由袁术大将军张勋带领乐就、雷薄驻扎,义成城由大将军桥蕤带领梁刚、李丰统领。首将纪灵与陈兰、张炯、刘勋与伪成朝沛相舒仲应、长吏杨弘留在寿春,贴身保护袁术安全。
   六安国伸出一个硖角进入豫州,硖角东侧毗邻芍陂湖,城东湖挡在路中,城西湖在西侧,三湖中间有小路可通。可选择的行军路线只有这两条小路。
   然而,城东湖与城西湖之间是战略要地霍丘,袁术在那里驻扎了一支兵马。虽然在人心惶惶下,霍丘不难一举而克,但袁术也没想到让霍丘兵马阻挡住素有“善攻城”之名的刘备,他只想用霍丘兵马预警,好让他有时间准备行装逃窜。
   至于城东湖与芍陂湖之间道路,泥泞难走,一旦下雨,那里就成为桨糊路。刘备手下主力是骑兵,这样的路对于骑兵来说是灾难。袁术在这道路上没有驻军。
   在两条道路的终点,袁术还特意修建了阳泉堡,翼望它能支援霍丘,迟滞刘备兵马。
   开战前,刘备军中参谋商议作战计划时,皆围绕着三湖间两条道路做文章,计划书写了数份,刘备部分打了回去。参谋们不解,最终要求一名有刘备义子(收养的孤儿)之名的人上前探问,刘备回答让众人大开眼界:“我们的主力是骑兵,对骑兵来说,只要路况好,道路远近不是总是。地球是圆地,通向寿春的路不止一条,参谋的眼光太狭窄。”
   这是刘备第一次对于夷学(船队带回的大秦书籍)争化发表看法。
   刘备的表态顿时开启了参谋地智慧,几天后,参谋们拿出一份计划,要求全军东向,绕过芍陂湖,甚至绕过再东侧的瓦埠湖,从合肥城西北侧进击寿春的计划,刘备对此大加赞赏。
   袁术重兵都在西侧的阳泉,若青州兵突然出现在寿春东侧,必然出乎袁术意料,一定会因此打乱袁术手脚。
   此后,一切战略计划围绕东进方案展开。为了迷惑袁术,青州兵对阳泉一带展开了密集巡逻。表现出一副寻找行军路线地架势。对于东路,则通过诱惑居民迁移入六安,再通过他们的嘴,了解路况,雇请向导。
   大汉历四零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公元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傍晚,雨,青州兵忽临寿春东门。
   大雨倾盆,寿春城楼上,守卒畏畏缩缩躲避在城垛口,风雨声中,隐隐传来铜号声,一名守卒好奇地向外一望,顿时,嘴里响起了惊恐的呼喊:“敌袭,青州兵来了。”
   众守卒不顾大雨,纷纷趴在城垛口向外张望。雨中,出现了一支黑黢黢地骑兵队伍。这支骑兵淌着雨水走近城东门,随着一声军号响,他们整齐地抽出军刀,一动不动地站在雨水中。
   这时候,雨越来越大起来了,风吹的雨丝斜斜地打在人脸上,顺着骑兵的身躯,雨水哗哗地流淌。数名青州尉官冒雨前后奔跑,雨声中,城头守卒隐隐听到青州尉官地呼喊:“保持戒备,定军姿。”
   倾盆大雨浇在青州骑兵身上,这些人却单臂擎着军刀,目光凶狠地瞪着城头,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寿春城一阵慌乱,暴雨盖不住喧嚣的传警声、惊叫声、奔跑声。不一会,城内大将纪灵陪同袁术登城查看敌情。
   城下,刘备见到城头黄罗伞盖移动,知道袁术登城,大声命令:“起歌,男儿当杀人。”
   城下,暴雨中,青州兵站的象钉子一样,大声高唱战歌:“
   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又有雄与霸,杀人乱如麻。
   驰聘走天下,只将刀枪夸。
   今欲觅此类,徒然捞月影。
   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
   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
   血流万里浪,尸枕千寻山。
   十士征战罢,倦枕敌尸眠。
   ……
   古来仁德专害人,道义从来无一真。
   君不见,狮虎猎物获威名,可怜麋鹿有谁怜?
   世间从来强食弱,纵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问,男儿自有男儿行。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
   男儿事在杀斗场,胆似熊罴目如狼。
   生若为男即杀人,不教男躯裹女心。
   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
   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
   男儿莫战栗,有歌与君听: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世界数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将军令。男儿行作者:提琴手)”
   暴雨也盖不住杀气腾腾地歌声,歌声嘹亮直冲云霄。城头上,袁术纪灵等人禁不住滴溜溜打了个冷战:“天下第一铁军,名不虚传。”
   天下间,没有哪个诸侯敢于如此赤裸裸推崇杀戮,刘备军中作此歌,不负其“疯狂之名”。这是“丛林法则”第一次在华夏大地上隐晦的被提出来,其中蕴含地杀机,让城头上袁术士兵战栗恐惧。
   片刻间,刘备的辎重兵在骑兵背后扎营完毕。一队队骑兵一边高歌着,一边缓缓步入营帐。城楼上,只余一群瑟瑟发抖地杂兵。
   刘备一动手,陈登统领的徐州兵当即策应,挥军南下攻击义成,牵制了梁刚、李丰的回救。与此同时,孙闻风丧胆率领200人的骑兵,放过赶回救援的乐就、张勋部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合肥。
   日日提义,袁术却没料到刘备胆子这么大,敢不打外围,直扑他地都城寿春。
   刘备在六安采用的是两季稻,收割早。袁术领地内种植的是粟,现在还没开始收割。刘备兵临城下,袁术慌乱间紧闭城门,城内连粮秣都不齐全,只好一边向合肥、义成求援,一边在城内大肆搜罗,随后,城内民心已乱。
   第二日晨,雨后的大地泥泞一片,薄雾蒸腾,城外刘备地军营响起了一阵阵军号声,城头上袁术的士兵依垛眺望,只见刘备军营内,炊烟缭绕,一队队士兵踏着泥水在营内跑操,青州尉官的喝斥声传得格外远,城头上声声入耳:“生命在于运动,昨日大雨寒气入骨,兄弟们,跑出一身汗来,强身健体,听号令,一二一……”
   城头上守兵听到这话,不自觉地按照城外军营地号令声,披着湿漉漉的军衣,在城头上跑起步来,嘴里兀自念叨着:“一二一……”
   城外,军营中的口号突变,城头上守卒不自觉地随着军营内地号令,一字一顿的喊着:“一二一,活捉袁术,一二一,踏平寿春,一二一,扬我军威……”
   正说到这,彻夜未眠的袁术引领着部下大将走上城头,听到士兵嘴里地念叨,纪灵暴怒着,冲上前去,用皮鞭抽翻了几个跑步的士卒。
   袁术皱着眉头,望着城外地军营,不解的问:“刘备就来这么点军队?这一点兵力他就敢围城?视我大成如无人矣。谁敢为朕出马,灭了敌军的威风。”
   刘备确实目中夫人,九个旅团的骑兵部队外加一个师团的步兵就敢直逼寿春城下。昨夜大雨,看不清刘备立营的情况,今日随着太阳升起,薄雾渐消,刘备营寨的面貌呈现在居高临下的袁术眼中。
   刘备立寨的方式及其古怪,一字排开的栅栏不是一根接一根的紧密排列的木墙状,相反,每根相邻木桩之间,透着很大的间隙,这间隙刚好可以容一人侧着身子钻入,每五根木桩连接成木排,每两片木排间用工字钉连接——怪不得昨夜暴雨中刘备立营如此迅速,原来是将每片木排连接起来,便成了一个营寨。
   袁术心中一喜,正准备开口说话,忽然看见一物,复紧紧的闭上了嘴。
   疏营容易被偷袭,袁术本打算建议本军乘夜偷袭,然而,他看到了几个在栅栏边巡逻的青州士兵牵着一条狗,在栅栏里来回巡视着,再细细一观察,无奈的打消了偷袭的念头。狗是警觉的动物,夜里听到脚步声,立刻会叫个不停,守夜的士兵有瞌睡的时候,狗却没有这个习惯。刘备将狗引入军营,想要偷袭他的军营,而不被察觉,几乎不可能。
   袁术暗自寻思,自己也该弄几条狗上城墙,放下偷袭的心思,拾起旧话题:“谁敢为朕出城杀上一阵?”
   诸将默然,大将纪灵勉强道:“刘军与我军作息时间不同,我军日出而食,日落而息。我听说刘备日出后一个时辰才开始起床,日落后,数小时才上床睡觉。如今,我军士兵大部分已就食完毕,观刘备营寨,尚未开始吃饭,现在立即动手,出城战上一场,未必不能胜也。”
   众将听了纪灵的话,都做白痴状瞪着纪灵,纪灵左看看,右看看,寻不见一个自告奋勇的人,一咬牙,一横心,吼道:“点起军马,我来出战。”
   众人长出一口气,阿谀声不绝于耳。袁术也禁不住夸奖连连,然而,纪灵却无喜无悲,他分明感觉得到众人望向他的目光,就如同看着一个死人,充满着怜悯。
   走下城头,纪灵开始点交军马,不过,他高估了袁术军的筹备能力。昨夜大雨,材火尽湿,袁术虽然起得早,但早起的鸟却没吃上虫子,等他下城后,袁术军的伙夫尚在跟湿材奋斗。
   暴怒的纪灵连连催促伙夫加紧动作,等到所有的袁军士兵吃罢早饭,纪灵特地登城瞭望,刘备军营中炊火已息。
   “陛下,灵无用,现在才整军完毕,刘备军已进食,先机已失,臣恳请取消这次攻击。”
   袁术讥笑着问:“纪将军,你不是故意拖延吧?”
   纪灵恼怒的辩解说:“刘备军中具有行军车,炉灶均在车内,以煤石作为燃料,虽出野外,但野炊甚速。我军虽处城中,但大多材火都被雨水打湿……”
   看着袁术等人满脸意味深长的奸笑,纪灵的嗓门越来越低,最终沉默下来,微微一拱手,再跪下来,向袁术重重的叩了几个头,长身而起,走下城楼。
   “打开城门”,纪灵高声大呼,诀别般的冲着城头微一拱手,挥舞着三尖两刃刀催马冲出城门。
   为了加快突击速度,纪灵首先打开了城门,然后,才放下了吊桥。吊桥才一落地,他便冲了出去。
   轱轳,本来是宋朝末期传入中国的,袁术的吊桥还使用手工牵拉绳索,缓缓放下,吊桥沉重,这一过程花费了很多时间。纪灵,出了城,扭头看看从狭窄的城门口一对对涌出的袁术士兵,方才想到:“失误了,刘备在东门,我为什么不从北门或者南门出来,绕到西门攻击他,那样可以打他个不提防。”
   此刻,刘备军营中军号乱响,等纪灵冲出了城外,刘备的军寨栅栏边,已站满了一排弓弩兵。随着军号的响声,一对对弓弩兵不断地向栅栏处增援。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五十七节
  看着栅栏边越来越厚的弩兵队伍,纪灵叹了口气:“来不及了,刘备的弩兵向来以箭发如雨而闻名,三段级、五段级、十段级层出不穷,曹孟德当初吃了他的大亏。现在依靠城门口这点小部队当先突击,等于送死,只有等大部队出来了再战。”
   那一刻,时光仿佛流失得格外缓慢,纪灵整理着一支支队伍的队形,排列出锋矢突击阵形,所有的动作,在他眼中都成了慢镜头,一个个画面历历在目。
   “终于结束了,开始吧。”纪灵绝望的挥动长刀,开始了死亡冲锋。
   “冲啊!”袁军呐喊着,开始缓步跑动。
   栅栏边,刘备士兵毫不慌乱,尉官们站在列列队伍右手,面向张弓以待的弩兵镇定自若的高举起佩刀,发号施令的嗓门一点都不慌乱:“第一排听号令,预备,射击。”
   第一排射击完毕的士兵蹲了下来,第二排弩兵又站了起来,接着向外射击。一列列弩兵象起伏不定的波涛,形成了一排排人浪,凶猛地向外倾泻着箭羽。
   到了此时,袁军士兵才体会到连绵不绝这个词的真实含义,最佳的注解就刘备军队射击时的场景,每次射出的箭数量不多,但是箭羽连绵不绝而下,无数的士兵倾倒在箭羽下。跨过呻吟的伤兵,才迈上两步,又一轮箭羽倾泻而下,那些士兵再度倒下,一具具尸体铺成了血肉交织的地毯,层层叠叠自城门口附近以营寨前,这是一条血路,稍嫌泥泞地地上呈现出的不是土地的黑色,全是鲜红的血色。
   营寨中,看着袁军士兵迟迟疑疑的在箭羽地浇灌下艰难地向自己的营寨跋涉,刘备痛心的说:“一群才放下锄头不久的农夫,袁术怎忍心驱赶他们上战场?快点,轻骑兵出动,斩杀后方督战大将。若有可能,乘机占领城门”,刘备掩面补充道:“子龙,快去结束这场屠杀。”
   赵云转身欲走,鲁肃摆手止住了他:“主公,雨后道路泥泞,骑兵不易出动。不如让寨前再坚持一会儿,等日午地干燥一些,再遣骑兵出击。”
   刘备一指骑地马蹄,说:“子敬,你忘了我们的骑兵,在出发前都钉上了重钉马蹄铁,这本来是马匹在田间耕作时用的蹄铁,相比于田间,这点泥泞算什么?只要重骑兵不出动,弓骑、突骑完全可以胜任这种环境地搏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