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侃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侃侃侃职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后有一次和F的好友一起喝咖啡聊天,席间我说起G从F那儿离开自己创业了。F的好友立刻冒了一句:“不是吧?G是让F给开了,别提了,每个月工资拿着,蓝图画着,拉了一堆人进来,不是朋友就是朋友,F对人怎样你了解,你看现在一年多了出活了么?”

“啊?”我惊呼,“不是在测试期还行吗?”

“亲,你傻啊?喊几个朋友帮忙做做测试效果你不会啊?”

鉴于我和这个朋友的关系,我肯定相信他所说的。当时我的理解,可能G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是被F给开了吧,F又是个厚道人,从未跟我提过这事儿,可能也不希望G和朋友们难做。后来我又跟F谈起他借钱给G20万创业的事,他说:“我傻啊,我就不说忽悠了半天蓝图最后留下一烂摊子,我还支持20万创业,你当我民政部?”

现在我彻底无语。G同学可是跟我说F也支持了一把,所以看看我能不能也支持他一把。

再后来,我们谁也没有再提起过G,虽然G偶有在我微博下留个言什么的,我也是象征性地回复一下。后来有一天他突然问我:“最近很多朋友都忙着没空出来聚会,是不是我啥事儿做得不对他们对我有意见啊?”虽然我口上说应该不会吧,可能大家都比较忙。然而我相信他心里清楚的。

出来混,混的就是个圈子,相关职业圈子里的朋友,总有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时候,见面口耳相传的便是圈子里人的传说,特别是世界信息化之后,传说传播的速度就更快了。虽然传说多半有演义的成分,但多种传说造就的口碑一般不会是凭空捏造的,总有与你深入打过交道的人了解事实的真相。

为了职业的发展,有时我们会绞尽脑汁地想进入一些圈子,因为不同的圈子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机会。有些人善于争取,争取进入一个圈子并创造发展事业的机会并非有错,但靠吹牛来赢取机会是不可以的,牛不可以吹,吹了就要实现它。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在成功之前也吹牛,不同的是,他实现了,但是在没实现之前,大家都会觉得他吹的牛更像一个笑话。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擅长交际、擅长推销自己甚至擅长资源整合的人,在职场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依然是本职工作。普通职场和官场可能不同,从政的重点可能在于角色扮演,而职场不光要塑造角色,关键要实现你所扮演角色的业绩。角色扮演在职场中可以创造机会,但机会的把握最终还是靠业绩,而业绩并不是靠说话实现的。

这事儿就像恋爱一样。

自打我开始和现在的女朋友谈恋爱,她的耳边就不断飘入我的各种“传说”。主旋律离不开花心、不靠谱、爱玩、喜欢漂亮姑娘等,总而言之,就是不靠谱。更夸张的是她的10朋友8个这样和她说,并且讲述时还有故事、事例佐证,并且故事还都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发生在她的朋友身上一样,然而当我问起他们是谁时,绞尽脑汁后我依然不觉得我与他们曾相识。

当然这不怪他们,曾经的我爱玩、花心、喜欢漂亮姑娘……这都不可否认,唯一我还觉得光荣的是,比起闷骚的爷们,我活得还算真实。这总比表面上看起来老实,结果进了夜总会就上下其手的闷骚男们靠谱多了。

然而玩多了,江湖里总会有茅侃侃的传说,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只是形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为在别人眼中,你的过去早已将你定型。现在我只能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待在女朋友身边,以证明我的清白,因为任何解释、表忠心貌似都无济于事。

你步入职场的前5年是树立你口碑的关键期,基本上会建立你未来50年的基础口碑,所以不容有任何闪失,但是这5年,恰恰又是我们最容易犯错误的5年。

我们都吹过牛,在职场上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给予过对方过高的承诺。过高的承诺让我们不堪重负,以至无法兑现,最后我们只能选择逃离。是的,我们还年轻,一次、两次、三次这样的过错,给我们机会的人也许还能够理解和容忍,因为谁都年轻过,年轻总会犯错,但是凡事适可而止。人的承诺就是信用卡,一次次透支的结果就是上了黑名单。

我不知道G的未来如何,他丢掉的不是一次工作,也不是我投资20万的机会,他丢掉的是一个圈子的信任,是丢掉了在一个行业里混的好口碑。恐怕G这次跌倒再爬起来需要更大的勇气。

祝他好运,也希望读到这个故事的亲们记得,都在河边走,早晚会碰头,今天做的是自己的以后,千万不要用未来的30年来给自己现在的5年埋单。

STORY 3 做人不要无间道——职场道义与保守企业秘密

如果你把自己了解的企业秘密当成了跳槽的砝码,那么我估计你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换个行业了,因为在这个行业,你要混不下去了。保守企业秘密是职场道义的另一个重要法则。

上节提到过,跳槽是种常态,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在跳槽时一般会涉及要不要保守原企业秘密的问题,这也是关系到职业道德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间似乎不存在什么秘密了,保守原企业秘密似乎变成了一种傻×的行为。把企业秘密当做饭后谈资或利益交换筹码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似乎不这么做,就不太像行业圈里的人,不这么做,就不能在圈子里混下去一样。

我就曾泄露过原企业的秘密。

但刚开始,我对我所在的企业是非常忠心的,对待对手企业,就像对待阶级敌人一样,恨之入骨。我当时所处的公司是IT公司,我们公司主要业务是制作类似于Microsoft Windows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和我们公司做相似业务的企业有很多,这主要得益于从2001年,北京市政府对软件正版化的大力支持,扶持了一大批基于Linux定制系统与跨平台的办公应用软件开发商,我当时的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我们公司Red Office应该是这个行业里第一个拿出办公套件成品的。现在想起来,这完全是中国人的套路。

其实那一年中国企业做的操作系统和办公套件,怎么说也还是别人的。因为Linux的核心开发根本不在中国,中国的软件企业当时也没有一家踏踏实实地制作操作系统的,这就像造汽车一样,轴承和发动机依然进口,国内公司重新调校,再装上所谓国产的外壳、四个轮子和内饰配件而已。现如今的小米手机也是如此,操作系统再怎么定制,也是人家Google的Android核心,硬件再怎么定制组装,ARM CPU依然也是人家的。说白了,高端组装国产定制机,仅此而已。

但在2001年,我依然光荣。

我觉着我们在做一件特别民族的事儿,我们就是民族产业的脊梁,我对公司和民族的无限热情都化成了对当时对手企业的同仇敌忾。我在写各种公关稿件时不断抨击¨贼吧Zei8。COM电子书 贼吧ZEi8。COm电子书 贼吧Zei8。COM电子书 贼吧Zei8。COM电子书¨对手企业,抬高我们企业的Red Office,比如耻笑当时的金山WPS Office不兼容微软的Office文档等。因为我在写抨击对手的公关稿件时,既能套用技术逻辑又能引经据典,所以当时在论坛上发的帖子都特别火。鉴于我的公关能力又对IT行业比较熟悉,就有人忽悠我去家公关公司,因为当时公关公司的客户多半集中在IT行业。

新的公关公司是需要客户的,但我们当时的第一个客户并不是我的老东家,却是老东家的三大竞争对手之一,位于江苏无锡的一家新兴办公软件开发商。这家公司也曾被我用媒体软文和网络帖子的形式强烈抨击过。

但是当这个客户找到我们时,作为股东之一的我,毅然拒绝了他们的邀请,我当时还大义凛然地告诉我的合作伙伴(我的合作伙伴是我之前的同事):“这是咱老东家的竞争对手,我不想做对老东家不利的事情。何况如果这个公司成了我们客户,我们还要每个月向客户提供它竞争对手的监测报告,这不就相当于让我把老东家的秘密全说出来了吗?这么缺德的事儿我干不出来。”

虽然当时的三位合伙人为此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包括什么等公司没生意饿死了看你还这么说吗云云,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这事儿就算放在半道上了,他们还是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其他新客户的开发中了。

但后来老东家在技术论坛上的几个帖子却让我着实愤怒了一把。几个帖子的内容出奇的一致,基本上矛头都指向了我,有的说我离职是被竞争对手挖了墙脚,有的说我为了利益跑去了竞争对手那儿上班,有的说我为了利益才出来做公关公司的,背后最大的客户是竞争对手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最可恨的是捏造了一批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2001年,我才初入职场,还是个毛头小子,我对此事的愤慨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并因此还做出了特别出格的事情。见到帖子,我就知道这事肯定是老东家有人作祟,后来经过我查那些发帖子的IP地址,验证了我当初的猜想。我伤透了心,很冲动地跑到之前的公司,将发帖子的同事谩骂一番,并扬言要让老东家好看。现在想来真是幼稚,但是当时真是觉得非如此不能泄愤。

不仅如此,我还第一时间给无锡老东家的竞争对手的老板打了电话,表示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非常愿意成为他们的公关服务供应商,并表示很愿意在近期就去那边考察并商谈服务与合同细节。

我和几个同事去考察了远在无锡的企业。自然地,我们得到了贵宾款待。虽然是因为老东家的行为带来了伤与恨才我答应合作的,但看到这些老总们纷纷笑脸相迎,不断夸奖,对合作有着无限的期许,我当时只是想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吧。

后来,老东家也确实好看了。这就相当于一个我军叛逃的情报人员去替敌人做情报工作,肯定一逮一个准。

现在如果很多人像我那样离职,他们肯定会主动把老东家的竞争对手当做自己首要服务的客户,道理很简单,竞争对手觉得你更了解老东家的秘密。虽然我也泄露了我原先就职企业的秘密,但是我并不赞成这么做。

很多行业也是,企业之间好像没有秘密可言了一样,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有时夸张到自己企业的事,对手企业的员工知道得要更快。特别是微博流行以后,更多的秘密都被晒了出来,这其实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很多的成本。

如果你把自己了解的企业秘密当成了跳槽的砝码,或者说在A公司工作却和B公司的对应岗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那么,我估计你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换个行业了,因为在这个行业,你快要混不下去了。

道理很简单,很多谍战片和事实已经给我们启示,如果B公司在A公司培养了一个嫡系,一旦东窗事发,B公司打死也不会承认A公司里有你的存在。傻子才会站出来特仗义地说:“嗯,是我们培养的人。”这事儿在谍战片里不会发生,在商业环境中,也不会存在。

谍战片和大量事实还告诉我们,只要是叛逃的特务,只要是靠出卖情报而获得对方“认可”的人,在情报被敌军获得后,一般都是死路一条。这事儿就如同谈恋爱中的一个逻辑一样:我能因为你跟他分手,我也就可能以后因为别人和你分手。

并且,泄露原公司的商业资料不光关乎职业道德,还有可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行为人以秘密窃取或者故意泄露、使用,或者违反约定,侵犯商业秘密,造成商业秘密权利人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规定:1。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单位犯本罪,对单位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前述两个规定处以自由刑。

并不是所有的人现在都把保守企业秘密这条行业规则当成一条空文,其实可以看到还有很多出色的从业者,在用自身的行动坚持着应有的职业精神、素养与道德。

之所以前面我用了两大段故事说了竞争和跳槽的事儿,最后的落脚点却是保守企业秘密的道德问题,是因为泄露企业秘密的问题最容易在企业间的竞争与跳槽中出现,成为跳槽者获得利益的附属条件,也是很多年轻的傻孩子最容易干出来的事情。

在跳槽时,总会有企业要求你出卖老东家的秘密,来换得利益,有的傻孩子人家还没问,自己就在前期接洽中噼里啪啦地将前家企业的秘密全招了,这样的人,对方的企业也许会给你一时利益,但用完后扔掉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人,放到新的企业,也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也许在国家与国家的情报站中,也许在黑与白的争斗中,我们为了事业和荣誉的付出,无法选择,可能会成为一颗无间道的棋子。然而在职业发展中,不会有人逼迫你出卖原企业的秘密,而一般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最终都是被一时的利益所惑。但是出来混,有些钱不该现在拿,你拿了,会是用以后的生命来换的。总之与道为背、与德无益之事,还是不要尝试的好。

第二章 混在三六九等

引言

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就如同一部复杂的机器,职场中的我们就像这部机器中的一个个精巧零件,缺一不可。

飞机的有些零件,如核心的电脑、黑匣子等,就好像一个公司的要害部门;而有的零件如座椅、桌板,则好像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行政、人力资源部门;有的零件如降落伞、安全设备,就好像一个公司的客服,看似永远用不到,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一章,我想用自己亲眼所见、所闻与所感,告诉年轻的朋友,职场中的每一个零件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零件,如何互相配合使零件的组合发挥最大的功效。

STORY 1 我的“艳照门”——不该占的小便宜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的每条规章制度都不是虚设的,有的规章制度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关系到企业长期的发展,所以,要做到和企业共生共荣,就要好好遵守企业规则。

“艳照门”在2008年春节带给过我们“惊喜”,想必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也曾为了找套图,经历过木马爆后门,被各种病毒侵入系统的惨剧,也有不少人为了对抗这些病毒,练就了不少玩转互联网的本领。总而言之,谢谢“艳照门”,它帮助了我们成长,也帮助了360杀毒软件的成长,没有这事,可能360杀毒软件也没有今天。

经历这件事,我特别庆幸自己打小就玩电脑,至少坏了不用找别人修,我想存啥就存啥,不怕丢,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你会修电脑,也有可能经历“艳照门”,尽管我会修电脑,但我还是失足陷入“艳照门”过。

我刚工作那会儿是2000年。我记得,2000年能上互联网的除了在IT类企业工作的人,就剩下文艺青年了,至少普通青年在那会儿才刚有手机,而文艺青年们上网,还都靠在家拨号一点点爬,也就是说,那会儿下载个MP3,能有每秒10—15KB下载速度,都会让人欣喜得热泪盈眶,并且那时候在家上网还要一小时给万恶的运营商很多钱。

而我工作的那家公司,就是我前面故事里提到的那家IT企业,让我感受到了神马才叫做信息高速公路,就算放到现在,每秒1。5—2MB的下载速度依然会让家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