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一赠一,是很多快速消费品拉动销售的方式,本身也没有错。活动进行了快一个月,OKFIRE麦片在很多卖场和超市“买一赠一”活动告知并不明显,货架上几乎没有告知牌,端架和堆头的卖场POP做得也不够醒目,结果终端促销的气氛十分冷清;
● 试吃,是很有力的促销方式,一般来说可以促进销售量增大5倍以上。令宋明伟十分恼火的是,OKFIRE麦片的大多数试吃现场反应平淡,这和同样做试吃的雀巢咖啡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OKFIRE麦片的试吃小姐明显缺乏培训,就知道静静地等着消费者主动要求,从不积极主动地推介,结果对销售形成的促进作用并不理想;
● 整个促销过程中,没有随时的监督机制,促销是在一个自由的状态下进行。促销期间内,很多卖场在周末、晚上都没有作促销,可那是促销的最佳时机,就这样白白浪费;
● 由于组织不力,很多终端促销活动开始的头一天,临时促销人员才招聘到位,上岗前15分钟,由业务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匆匆上岗,结果促销人员对产品、企业、竞争品等等都不了解,促销表现也十分被动;
● 终端准备不充分,有很多终端的促销也是匆忙上阵,促销期间内业务人员忙的都是终端促销点的布置,对促销人员的指导和监督基本为零;促销工具制作不足,很多终端已经确定促销,但促销工具迟迟不能到位。诸如此类的组织不力,让OKFIRE麦片的营销人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耗在相互扯皮上,真正用于市场操作的时间反而不多。
小结:样样都做了,可是样样做得稀松平常,效果自然出不来
人员培训不足、活动组织不力都导致了整个活动在紊乱之中进行。从宋明伟的终端促销手段上看,他采用了目前对销量最具备促销力的终端促销手段。但是由于促销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最终导致了促销基本形同虚设。
例如:宋明伟对人员调整的出发点无疑是对的,即按照区片而不是按照终端类型配备业务员,这样避免了人员精力的浪费,但关键的问题是不该在活动之前仓促作出调整,导致整个队伍对新的工作职责不熟悉,从而组织活动困难。
再比如:没有实施对促销小姐、导购小姐、试吃推介人员的监督,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说什么?怎样进行推介?工作礼仪等等)。因此,真正到了最接近消费者的时候,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火候。
假如宋明伟不急于调整人员的职责,在活动开始之前多花一点时间对整个活动的组织作个讲解,把活动中的管理和培训搞好,促销活动就不致于如此不理想。
经过近两个月的市场调整和强力市场促进,原本都准备好向老板黄虎尘传去市场初战捷报的宋明伟被市场整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整个市场的直接投入近300万,销售量仅仅提高了30%,和宋明伟制定上海市场策略时向黄虎尘立下的市场销售提升300%的“军令状”相差太远。
OKFIRE麦片上海样板市场运作之兵败镜鉴
宋明伟错在哪里?
一次成功的样板市场启动,绝非是一个单点突破的过程,而是一个对原有市场运作重新检核、纠偏、继承和创新的整体过程。而一次失败的市场启动,也决不是因为某一单方面的原因。
OKFIRE麦片本次的打造上海样板市场的行动,在大的策略上还是基本正确的,宋明伟也是从体系联动的角度出发,去操作和执行活动的。然而,粗放的市场操作是难以获得巨大的成果的,在执行的诸多细节上,OKFIRE麦片总是距离到位有半步之遥。
无论从产品卖点提炼、渠道的重心策略还是活动的组织,总是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细节的不足。而正是这些小的“蚁穴”,导致了整个活动效果的坍塌。
黄虎尘错在哪里?
如果宋明伟在上海运作成功,是不是就能达到黄虎尘所钦定的样板市场的目标?肯定不行,那顶多是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市场而已。
因为上海市场根本就不具备样板市场的基本特点。上海市场的不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上海市场根本就不是一个拥有很多市场共性特征的市场。
如果宋明伟上海市场操作成功,然后黄虎尘再按照上海的运作模式在各市场复制,或许麻烦就更大了。
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撇开市场策略与执行等具体运作层面,从思想层面上看,黄虎尘也好,宋明伟也好,都犯了一个成功营销人最容易犯的错误:经验主义和企业情结。
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很容易让经验主义和企业情结成为自己的概念牢。粗略一眼看上去,似乎运作很有体系,但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处处都潜藏着经验主义和企业情结的魔鬼细节。这或许才是最为致命的,所以我们时常说:一个成功的营销人更要具备“空杯心态”。
在冷静地分析活动失利的原因时,我们不免充满惋惜。如果在活动执行的诸多环节上,宋明伟能够想得更周到,事先准备得更充分,调整得更快,组织得更得力,执行得更到位,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执行到位,这也许是一次市场成功启动的箴言。
第三部分找到品牌的“问题”——案例(1)
引 子 品牌,帮企业赚钱的超级武器
一个企业不是为了打造一个好品牌而经营的,企业的终极目的无疑是盈利(赚钱)。
但有一个好品牌,却是完成企业终极目的的有效工具。因为拥有好品牌至少具有以下两点好处:
产品卖得更好,更畅销、更长销;
产品具有更好的溢价能力,卖得更贵。
想要更畅销和长销,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经销商的感受,了解终端的实态;想要溢价,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资源,结合消费者的需求,挖掘品牌的内涵,给品牌定位。
先研究品牌、为品牌把脉,才能进而打造品牌。
让我们看看如何为“红塔山”进行品牌诊断。
案 例
“红塔山”品牌诊断纪要
2000年,“红塔山”以439亿元的品牌价值第六次位居中国品牌之冠,“红塔山”可谓无限风光。然而“高处不胜寒”,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红塔集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全球对烟草业的紧缩政策,面对各地方政府对地产香烟的竭力支持,面对国内层出不穷、千姿百态的竞争对手,面对竞争激烈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红塔更加需要时时刻刻把握大局,避免任何决策的失误。深入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现状才能对未来进行规划,基于这样的目的,2001年5月,我们就“红塔山”品牌及营销现状进行了一次初步盘整,旨在真实客观地把握现状,为决策提供参考。由于时间和项目内容的限制,我们主要针对红塔集团的部分外部营销环境进行了调研和把握。
“红塔山”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意味着什么?“红塔山”品牌定位和传播的现状如何?红塔集团的营销状况和渠道状况如何?“红塔山”销售势头减缓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红塔山”品牌诊断之旅。
调研与基本判断
终端调研:挤到角落里的烟草“大王”
作为消费者和产品直接接触的场所,终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销量,同时,对于产品宣传、品牌传播、分销渠道策略的制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本次调研主要选择东北和华东的若干大中城市,走访的终端共选择150家,其中包括:街边小店、宾馆饭店、商超、烟草专卖店等。在调研中发现:红塔山的铺货率较高,在86%以上,与三五不相上下,但在各类终端,其硬终端都较差,摆放位置不明显,基本在边角位置、没有任何宣传或促销品,而三五的宣传画和灯箱则占37%,此外,万宝路、大红鹰均有宣传品,在问及营业员时,主动推荐红塔山的仅有寥寥几人,而推荐三五、万宝路、红河、利群、大红鹰等的人数均超过红塔山,在问及销量时,大多数营业员表示,红塔山的销量并无明显优势,已经逐渐下降,不同以往,在问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时,大多数营业员表示,红塔集团的人员很少来终端了解情况,近年来,促销活动少之又少,而其他烟厂尤其是一些新的品牌无论在利润还是活动支持上都好于红塔集团。
由此可见,红塔山尽管仍然保持着较大的销量,但在终端的绝对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由于缺乏必要的终端维护工作,昔日的烟草大王已经渐渐被摆在了烟草柜台的角落。“红塔山”多年的忠实消费者尽管仍然一如既往的购买红塔山,但因为新品牌的冲击而尝试新品的烟民也不在少数。面对洋烟、地产烟和后起之秀,“红塔山”的灵活主动性不强,在终端上已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
经销商调研:烘托气氛为主,赚钱为辅
经销商调研是了解产品分销状况的必要环节,对于制定分销渠道策略,了解营销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共选择12家经销商,包括:烟草批发商、烟草专卖商、零售商。在调研中发现,67%的经销商把经营的重点放在其他的烟草品牌上,而不是红塔集团的品牌;75%的经销商认为红塔集团的政策不灵活,利润不高,支持较少,而经销商倾向于扶持本地烟草品牌(因为本地烟的盈利和支持较大),只有一家经销商表示经营红塔集团的烟要看综合收益,主推红塔集团的烟;对于“红塔山”品牌,超过50%的经销商认为品牌形象老化是销售减缓的原因,在高档烟里,红塔的高档形象优势已经日渐衰弱,相比之下,大红鹰、黄山、芙蓉王、利群等均对“红塔山”造成冲击;经营“红塔山”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仍在,红塔集团的实力和“红塔山”的品牌影响力仍是十分巨大的。
由此可见,因为渠道环节竞争的加剧,“红塔山”现有的渠道政策不具有灵活主动的特征,许多昔日里对“红塔山”无限忠实的经销商开始着眼于培养其他品牌的经营优势,只是因为“红塔山”有忠实的烟民和红塔集团的影响力才把“红塔山”作为烘托气氛的工具,却不是主打产品。
消费者调查:我只想到了云烟
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他永远存在于消费者心中。要梳理红塔集团的品牌形象,就不得不了解烟民的看法。我们分别采用随机街头寻访和小组座谈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到,知道“天外有天,红塔集团”广告语的烟民占26%,对于广告语的具体含义,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当问及看到“红塔山”时想到什么?100%的人想到云南、云烟,红塔集团,想到“红塔”图案的有84%,想到红塔集团标志的仅占27%;对于“红塔集团”和“红塔山”,大多数烟民表示“有钱,实力雄厚”,87%的消费者表示不知道“红塔山”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说不出“红塔山”品牌的具体含义;在选择烟草第一品牌时,34%的人选择了万宝路,23%的人选择了三五,尽管选择红塔山的有19%,但“中华”、“玉溪”和“红塔山”均不相上下;90%以上的烟民认为“红塔山”存在形象老化的问题,“红塔山”的亲和力不足,缺乏和消费者的沟通。
由此我们发现,“红塔山”品牌形象老化已经是事实,在消费者心目中,红塔山的高档烟价值感逐渐降低。最主要的是,“红塔山”对外形象的传播中缺乏和消费者的沟通,形象生硬,没有亲切感。
资料收集与研读分析
除了掌握一手的调研材料,我们也收集了大量烟草行业的数据并结合红塔集团提供的部分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以使我们对烟草行业和红塔集团的判断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红塔山”和烟草行业的发展历史
“红塔山”的发展,几乎贯穿着中国现代烟草行业的发展历程。在没有名牌的时代,香烟卖的是质量,那时“红塔山”因为独特的制烟工艺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名牌欲出的时代,香烟卖的是附加值,体现的是身份、地位和气质。这时的“红塔山”抓住了历史机遇,改善制烟工艺、扩大规模,因为始终坚持贵族化路线,“红塔山”一举成名,优势明显。
在名牌辈出的时代,香烟卖的是感觉,于是有了三五的“醇和满足”、大红鹰“新时代的精神!”白沙的“我心飞扬!”、黄山的“天高云淡”等等,而此时,“红塔山”虽居品牌之首,却没有提炼出像样的感觉。
在品牌致胜的时代,香烟卖的是文化。文化更具体,更深入,是集历史、质量、附加值、感觉为一体的意境,于是才有万宝路的常胜不衰。从品牌战略上看,万宝路的“百年历史传奇、男子汉气概的精神、西部牛仔的表现”体现的是一种立体的“万宝路世界”,而此时的红塔,虽有六百年的历史传奇,丰厚的文化渊源,却没有任何立体的传播和表现。
“红塔山”为什么萎缩
从表面上看,“红塔山”销售势头减缓和全球环境、行业整体萎缩、竞争加剧等因素有着较大联系,但从本质上说,“红塔山”的问题,一方面仍在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积习已久的官商作风和落后的市场营销观念,另一方面是缺乏品牌观念,没有做出以品牌战略为核心的未来选择。
红塔的常规问题
由于一直处于行业的领跑者的地位,红塔环顾四周,未有敌手,多年来,经销商对“红塔山”趋之若鹜,消费者对“红塔山”忠诚不二,因此,红塔的“坐商”观念深厚。由“坐商”观念带来的是“等市场”,“以产定销”等一系列观念,因此,缺乏现代的市场营销意识就不足为奇。正是因为缺乏竞争观念,缺乏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红塔与消费者的沟通很少,生硬的形象延续至今,对于经销商缺乏灵活的制度,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较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领域,在烟草行业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红塔的问题就会一一体现出来。
红塔的战略问题
近年来,由于烟草行业的萎缩和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红塔集团选择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在这一过程中,红塔集团用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拓展新的领域,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识别、品牌区隔、品牌传播,红塔集团的品牌力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在弱化红塔集团金字招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红塔集团在多元化的同时,对烟草这一红塔安身立命的根本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品牌融合、品牌共生、品牌推广几乎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因此,解决在多元化战略下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红塔及“红塔山”的品牌力已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否则将得不偿失。
“红塔山”怎么办
解决常规问题,就要用常规的方法,红塔需要转换经营思想,理顺自身的机制;在营销体系规划、销售网络建设上多下功夫。
我们相信,这些常规方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