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为前夫报仇、为后夫出气,谋夺萧绰母子的地位。于是计划带着自己的党羽,从原本由自己把守的西北边境出逃,与骨历札国联合举兵谋反。
然而消息很快就走漏出去,萧绰闻讯,立即先发制人,于统和二十四年五月将萧胡辇夫妇一举擒拿,先后囚禁在幽州和怀州两地,并于次年六月将二人赐死。其余主要党羽活埋。
除了萧胡辇,萧绰的二姐、赵王喜隐之妃也对萧绰妒恨入骨。当然世上有权力欲望的男人都愿做皇帝,而有权力欲望的女人都愿做皇后、太后。赵王妃也不例外,在嫁给喜隐之后她全力支持丈夫的谋反大业。谁知老天不佑,喜隐虽有契而不舍的毅力,却屡叛屡败,而他屡败屡叛的行为,终于使自己饶无可饶,于辽景宗乾亨四年七月被赐死。
世人皆知,景宗朝的内外政务,都决定于皇后萧绰一人之手,赵王妃因此对自己的妹妹刻骨痛恨。后来她试图以宴饮为名毒死萧绰,却被婢女告发。萧绰终于对二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毒酒鸠杀。
——萧氏三姐妹留在史书上的记载,都让人深刻感受到她们的狠辣,尤其是她们的政治才干和军事天份之高,更让人难以忘却。
三姐妹没有一个无能之辈,只有出色与更出色的区别。这使人不禁要转过头来看她们的父亲萧思温:他可是一个被公认为“非将帅才”的人,竟能生出这样三个女儿,实在是有点基因突变。
除了两个姐姐与自己不齐心之外,萧绰的一位女婿也让她伤心透顶。
萧绰共有四子三女,儿子是:辽圣宗耶律隆绪、梁王耶律隆庆、楚王耶律隆祐、早夭的耶律郑哥。女儿是:齐国公主耶律燕哥、卫国公主耶律长寿奴、越国公主耶律延寿奴。
萧绰对儿女倾注了母亲的全部爱惜,既对他们百般疼爱,也对他们严格要求。在她的一力培养下,除了出色的圣宗,隆庆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将才,隆祐虽然体弱多病,但相貌俊美、喜好文学道教,也算是出色的人材。
萧绰将大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弟弟萧继先、二女儿嫁给了国舅少父房之后萧排押,这两个女婿都战功卓著、为人谦虚宽仁,很让萧绰喜爱。
然而三女婿萧恒德(二女婿之弟)却狠狠的伤害了萧绰的爱女之心。
萧恒德本来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为辽国立下了不少功劳,他作战之时身先士卒,非常英勇,还因此负过重伤。然而就在统和十四年(公元996),萧恒德却做了一件害人害己的蠢事。
就在这一年,越国公主延寿女因为生育而患病,心疼女儿的萧绰便将自己宫中的女官贤释派去侍候。谁知萧恒德竟然见色起意,不等妻子病好便迫不及待地与贤释勾搭成奸,甚至于当着公主的面也眉来眼去。越国公主被气得病势越发沉重,终于不治身亡。——这样的事情,若干年后在宋朝也发生了翻版:宋英宗的嫡出女儿魏国大长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诜,她文彩出众,品行贤德,对婆母和丈夫侍奉周到,毫无公主架子,甚至主动让王诜纳妾。谁知王诜得意忘形,在听了宠妾的诋毁之后,竟恨不得将公主弄死以扶正宠妾。在魏国公主生病的时候,他故意当着公主的面与宠妾行淫,将未满三十岁的公主活活气死。——王诜的行径被宋神宗知道以后,怒火中烧的神宗下令将那名以为将要做将军夫人的妾室痛打一顿,嫁给小兵,而王诜则发配均州。
宋神宗毕竟是公主的兄弟,他的处理方法,与萧太后这个做母亲的相比,就显得非常小儿科了——萧太后在得知女儿不治的底细之后,顿时怒不可遏,一面将女儿出生未满月的儿子养在自己身边,一面立即将驸马萧恒德赐死,为公主殉葬。
八、圆满的后事
在家事国事的纷扰中,其它的儿女还是使萧绰足以安慰的。他们对母亲都发自内心的敬爱,一切都以萧绰的心愿归属为自己的意志转移。
自从萧绰正式表示下嫁韩德让之后,对于韩德让的“继父”身份,辽圣宗耶律隆绪不但毫无反感,而且还对韩德让有着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父子般的感情。他每天都让自己的两个弟弟隆庆和隆祐(萧绰四子中排行最幼的耶律郑哥早夭)去向韩德让问候起居,而且让他们在离韩德让寝帐二里以外的地方就必须下车步行;韩德让如果离京外出返回,两位亲王也要去站守迎接,问安拜见。作为辽国皇帝的耶律隆绪本人去见韩德让时,礼节更是一点都不含糊:他会在50步以外的地方下车步行,韩德让虽然出帐迎接,隆绪却一定会先向他行礼,入帐后更是由韩德让高居上座,隆绪则极为恭敬地向他执父子家礼。
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的承天皇太后萧绰在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的十一月为儿子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决定从此结束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整整四十年有余的“摄政女皇”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
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萧绰染上了疾病,就在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终年57岁。
萧绰的死使辽圣宗耶律隆绪悲哀异常,他寝食俱废,一直哭到呕血,并为母亲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隆重安葬于辽乾陵。
萧绰之死对晚年的韩德让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他从此抑郁寡欢,一年后便重病不起。耶律隆绪和皇后萧菩萨哥每天执子媳礼为他侍奉汤药,却仍然回天乏术。
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三月初,韩德让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辽圣宗耶律隆绪为继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切规制都与母亲一样。他亲自拉着韩德让的灵车送出百步之远,并且为他服丧,随后将他安葬在母亲的身边。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绰,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还作为一个女人,真正享有完整的人生。
四帝之母——元睿宗拖雷妻唆鲁合贴尼
古今中外,同一个女人生出几个皇帝的事情虽然不多,可是也从来没有少过。中国有北朝娄太后,欧洲则有法国的凯萨琳太后。三人为众,那她们所生的儿子群可算是帝王众多。虽然这些帝王在吾辈小民看来,都是难以企及的人物,但是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另一位母亲的帝王儿子们来说,他们就实在是芝麻绿豆的小角色了。
这位母亲的名字,叫唆鲁合贴尼。
唆鲁禾贴尼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有三人终身称帝,还有一个儿子运气稍差,没能把皇帝这个工作干到底就被撤了职。
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这四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哥是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开创元朝,旭烈兀为伊利汗国(波斯)皇帝,阿里不哥则曾经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并一度占上风,称蒙古帝国大汗(皇帝)近四年(公元1260…1264)。
而这四个儿子之所以能够登上人间巅峰,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但有一个深得成吉思汗信任的父亲拖雷,更有一个睿智精干的母亲唆鲁合贴尼。
唆鲁合贴尼是什么时候嫁给拖雷的,已经难以考证。可以确定的是,她是拖雷诸妻中年纪最长、最早嫁给拖雷、也最受宠的。在拖雷的十一个儿子中,出自她腹中的就有四人。
做为后妃、做为母亲,唆鲁合贴尼无疑是幸运并且成功的,但是做为一个女人,唆鲁合贴尼却四十岁左右就成了寡妇。造成这两种情形的理由都只有一条:她是拖雷的妻子。
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妻孛儿贴一共为他生下了四个儿子。在这四个嫡出儿子中,拖雷是最幼子。按照蒙古习俗,幼子为“守产”之子,理应继承父亲的财产和牛羊。除此之外,拖雷本人更是同胞四兄弟中最有胆略才干的。因此,成吉思汗对拖雷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成吉思汗曾经让他担任监国,还曾经将拖雷称为自己的“那可尔”(同伴)。
成吉思汗曾经想将帝位传给拖雷,但是在家族内部纷争之中,他最后决定将帝位传给嫡三子窝阔台。大约是为了补偿,更因为蒙古习俗使然,成吉思汗随后将绝大多数的财产分给了拖雷。——有一个最直接的对比是这样的:拖雷所得军户为十万一千户,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仅得四千户。
不过,蒙古帝国时期有一个这样的规矩,即使老皇帝有遗嘱,也必须通过忽里勒台大会的最后批准,新帝才能继位。这是一个必须得走的过场。
成吉思汗死于公元1227年七月十二日,在他死后两年间,蒙古汗国都没有正式确定新汗。最终,在公元1229年8月,蒙古诸王大臣齐聚,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
会议由拖雷主持,由耶律楚材从中周旋。经过长时间的议论考量,实力最雄厚的拖雷表示愿意接受父亲的主张,将汗位给予三哥窝阔台。
由于拖雷的实力实在太雄厚,虽然他已经点头应允,窝阔台仍然颇为踌躇,说当着这位弟弟的面登上汗位,自己很过意不去。
经过多次推让,窝阔台终于被二哥察合台、弟弟拖雷、叔父斡惕赤斤一起又推又拉地登上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宝座。
窝阔台登上帝位之后,拖雷遵守诺言,尽心尽力地辅佐他。不过我们可以想象,窝阔台心里面不可能不对这位实力超群的弟弟满心忌惮。
公元1231年,窝阔台和拖雷率大军南征,目的地是金国。
早在成吉思汗临死前,他就已经预言蒙古大军一定能够分头灭金灭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金与宋之间有“靖康”的死仇,宋朝绝对不可能给予金国任何协助,反而会给蒙古帝国帮大忙。灭金之后再灭宋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不幸的是,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成吉思汗的战略远见,在这方面,他对战国年间“远交近攻”的策略即使不是再次发现,也可以算得是活学活用。当蒙古大兵压境之后,金哀宗果然接连遣使向南宋求和请援通好,宋理宋不予理睬,并且与蒙军结成了同盟。
金国在左右夹攻之下,经过三年的挣扎,终于在1234年灭亡了,37岁的金哀宗自尽。勉强也算是一个祖辈造孽儿孙还债的下场。
然而就在蒙古汗国凯旋北归的路上,窝阔台突然患病,口不能言。病情发展得很快,自起病后不到一个月间,窝阔台已经到命悬一线的地步了。随军的巫师用了所有的方法也不能阻止大汗走向死亡的步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蒙古军队灭金之时杀戳太过于惨毒,触怒了金国土地上的鬼神,他们一定要报复,因此任何祭祀都没有作用,除非大汗自己死掉,或者堪与大汗地位相比拟的皇族死掉,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这些鬼神很爱国的说)
这时,拖雷站了出来,他认为自己正是有这个资格的人选:“父亲选择汗兄继承了汗位,承担了统率万国的至高任务,我辅佐汗兄,要把忘了的事情提醒你,睡着了唤醒你。如果失去汗兄,我能提醒谁唤醒谁?我愿意代死。何况在征战中杀人最多的正是我(也算是实话实说),造下无边罪孽的也是我,应该让我被带走。”
既然他这么说了,窝阔台自然不会客套。巫师立即将木碗端来,里面盛着据说是抹过窝阔台身体后又施了咒语的水。拖雷将这碗水饮下之后,窝阔台果然霍然而愈,而四十来岁的拖雷却死了。
由于拖雷有这样代兄赴死的“义举”,整个蒙古帝国上下,都将他奉若神明,窝阔台也非常感激。
不过这事儿实在透着糊涂。被蒙古帝国灭得寸草不生的国家多了去了,金国的百姓好歹还剩了那么一些,怎么说,金国鬼神的怒气也不至于能高过那些国家的鬼神吧!再者说了,如果灭了一个国家,那国家的鬼神就要立即现世报灭掉仇家的一个高级成员,那蒙古帝国的宗王老早就该一个不剩了。何况,北宋王朝那般惨烈的靖康之耻,咋没见鬼神出来效个力啥的!
拖雷之死,就这么神秘离奇地记载进了《蒙古秘史》,成为元史中最大的一桩谜案。
拖雷临死前,曾经嘱咐窝阔台照料自己留下的孤儿寡妇。然而再怎么照料,孤儿寡妇就是孤儿寡妇,何况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窝阔台照料的方法并不是很地道。
蒙古汗国盛行的是萨满教,当时的萨满教仍然带着原始宗教的印记,巫术、人牲、天意……以巫师的说法来解释拖雷之死,自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然而——
唆鲁合贴尼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成吉思汗义父王罕之弟扎合干不的女儿。王罕的克烈部被成吉思汗灭掉,扎合干不也被杀。但是唆鲁合贴尼仍然坚持着克烈部的信仰,她信仰的可不是萨满教,而是“景教”,即基督教中的聂思脱里派,蒙语称之为“也里可温”。因此巫师的解释并不一定能在唆鲁合贴尼这里过关。
几乎是从知道丈夫死讯的那一刻起,唆鲁合贴尼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事情另有隐情。不光是因为宗教信仰差异太大,更因为她深知蒙古汗国皇族内部的许多隐事——早年,成吉思汗就曾经派三名力士杀死了威胁自己权威的巫师阔阔出并毁尸灭迹,还声称是“上天”取走了阔阔出的性命和尸体。
不过,唆鲁合贴尼的理智很快就战胜了感情,再说人死不能复生,拖雷“义举”的名声肯定是比被大汗铲除的名声更符合实际需要,她没有做任何反应。与此同时,做为拖雷家族的当家人,唆鲁合贴尼开始严格地约束诸子及部属,既不让他们做任何违拗窝阔台大汗的事情,更不让他们彼此之间争执。总之,不能给别人任何整治拖雷家族的理由。
唆鲁合贴尼的默不作声,并不能平息窝阔台的疑心。他开始用各种方法挑衅拖雷家族。
窝阔台很清楚,拖雷家族如今的主心骨就是唆鲁合贴尼。于是他忽然颁下了一道诏书,要唆鲁合贴尼改嫁,而且是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
拖雷死时,贵由刚二十七岁,比唆鲁合贴尼的长子蒙哥大不了几岁(蒙哥小的时候还曾经做过窝阔台一段时间的养子)。如今居然要让养子的母亲嫁给自己的儿子,很明显这不是一椿般配的婚姻。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原因,应该还是窝阔台想借机将拖雷家族的兵权财富统统纳入窝阔台系的囊中,也顺便使拖雷诸子没有母亲可依靠。(算一下这个辈份很壮观:唆鲁合贴尼是王罕的侄女,本应与成吉思汗平辈,却嫁给了他的儿子;现如今窝阔台更要将弟媳妇变成儿媳妇,如果成事的话,这是个什么道道儿)。
接到诏书的唆鲁合贴尼非常镇定,她委婉地答道:“我并不敢违背大汗的意旨,只是我已经立下誓言,一定要先把拖雷的儿女抚养到成年之时。我不能背誓。”
既有拖雷为兄替死的名声,加上唆鲁合贴尼又说得这么心平气和,窝阔台实在找不出什么毛病,再加上年轻的贵由并没有领会父亲的用意,始终没有坚持非娶寡婶不可。窝阔台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贵由议婚之事并不是唆鲁合贴尼唯一遇到的麻烦。
窝阔台在毫无理由、未经过任何宗室商议的情况下,就忽然把原属于拖雷家族的三千军户划到了自己的次子阔端的名下。
这一次的挑衅如此公然,果然触怒了拖雷部下的将领,他们纷纷表示要去讨回这个公道。
然而唆鲁合贴尼仍然不动声色,她劝阻了部属的冲动,并平息了他们的怒火。经过她的说明,她的儿子和将领们都明白了忍耐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唆鲁合贴尼甚至变害为利:既然自己的部属和财产是不能拿回来了,何不趁势和阔端结下友情?果然,阔端从此成了窝阔台系最为亲近拖雷家族的人物之一。只是可惜他死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