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想阻止已是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位战场上的虎将撞得脑浆四溢、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牢之内。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7节:赵普是个高人
赵匡胤听说张琼撞死在狱中,命人抄了他的家,结果发现,张琼家里一贫如洗,这才知道自己听了谗言,颇觉后悔,命令有关部门,厚恤张琼的家人,对于陷害张琼的元凶石汉卿,也没有做什么处理。
5。赵普是个高人
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同时罢相。赵普提拔为同平章事。
宋朝的官制沿用的是唐朝的制度,同平章事是宰相的代名。
赵匡胤还想安排一个副相,不知道用什么名称,因为没有叫副同平章事的,于是,他就询问翰林承旨陶谷该用一个什么名称。
陶谷说,唐朝在唐太宗的时候,皇帝召开会议,研究朝政大事,只有宰相级别的官员才能参加,不够级别不能参加会议。为了使有才能、有能力但不够宰相级别的人能够参加朝廷中枢机构、宰相政事堂会议,李世民异想天开,设立了参知政事这么一个官衔,使不够宰相级别的官员,在本官后面,加一个参知政事的官衔,有了这个官衔,就可以参加皇帝召开的研究国家大事的会议。参知政事,履行宰相职责,相当于副宰相。
赵匡胤觉得这个办法好,便任命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兵部侍郎吕庆余为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办事,工资待遇为宰相的一半。
赵普有能力,但也很独裁,任何事情,除了皇上以外,只能由他说了算。
赵匡胤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他很信任赵普,朝廷的大小事情都要和赵普商量,有时一件事情没有决定,常在晚上亲自到赵普的家中商量。所以,赵普退朝回家之后,不敢脱去朝服,以免皇上突然来了,再去换朝服拜见太麻烦。
这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积雪一尺多厚,汴梁白茫茫一片,街上行人断绝,到处一片寂静。赵普退朝回家,吃过晚饭之后,看到天上大雪下个不停,估计皇上今晚不会来,想脱去朝服,但又有些犹豫不决。
下人说,今天天气这样冷,就是一般的百姓也不愿出门,都躲在家里烤火。皇上贵为天子,怎么会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出来呢?
赵普觉得有理,便脱去朝服,退入内室,同家人一起烤火闲聊。突然,门外传来叩门声,正在疑惑之际,门人慌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圣上驾到!
赵普来不及穿朝服,一身便装,匆匆忙忙赶出来,见赵匡胤站在风雪之中,披风上沾满了雪,慌忙将皇上拜迎进屋,惶恐地说:“臣接驾来迟,且衣冠不整,请陛下降罪!”
赵匡胤哈哈大笑地说:“今夜大雪,怪不得你,何必请罪?”
赵普迎进赵匡胤,恭恭敬敬地请他上坐,行过参拜之礼后,关切地说对赵匡胤说,天气寒冷,陛下要保重龙体,不要轻易外出的好。
“无妨!无妨!朕的身体硬朗得很。”赵匡胤微笑着问道,“朕约光义一起来的,他还没有到吗?”
话刚说完,赵光义在门人的带领下已经进来了,他见赵匡胤早到了,连忙上前拜奏道:“臣迟到了,请皇兄恕罪!”
赵匡胤伸手扶起赵光义,然后对赵普说,之所以大雪夜造访,是有些事情心里不踏实,特地约光义过来商量一下。
赵普立即命人在客厅内摆好垫子,将炉火拨旺,端上羊肉、美酒,并叫来妻子林氏参拜皇上。
林氏上堂,先拜见皇上,后谒见赵光义。
赵匡胤对林氏道:“贤嫂,今天可要麻烦你了!”
林氏见皇上称她嫂子,有些受宠若惊。赵普连忙代妻子谢了皇上。
不一会儿,肉烤熟了,酒也炙热了,林氏亲自将酒、肉端上来摆好,赵普拿起小刀,动手将肉切成小块,分别放在皇上、赵光义和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再斟上热酒,君臣三人,边喝酒边吃肉,边聊了起来。
赵匡胤叉起一块肉,正欲放进嘴里,忽然又放下了,面色凝重地对赵普道:“朕有一事犹豫不决,想听听你的意见。”
“皇上请讲!”赵普放下手中的酒杯说。
赵匡胤说:“朕的皇位虽然稳固了,但国内还有几块版图为他人所有,列国环绕,仍对我中原国土虎视眈眈,朕每每想到这些,就食不甘味、寝不得安。”
赵普叉一块肉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两眼注视着赵匡胤,等待他继续说下去。赵匡胤见赵普没有答话,试探地说:“外敌之中,以北汉最为强悍,朕欲先取太原,然后再去征伐其他割据政权,你认为如何?”
“那可不行。”赵普脱口而出,“太原西北边便是契丹,北汉虽然与我为敌,却是赵宋的屏障,挡住了西、北两面。如果我军攻下太原,国土直接与契丹接壤。契丹比北汉更是强悍,此时他国未平,却要直接面对如此劲敌,实在不是万全之策。”
“你的意见如何?”赵匡胤询问道。
“以臣之见,不如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待削平南方诸国之后,再挥得胜之师转攻太原,太原乃弹丸之地,取之易如反掌。请陛下明察。”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朕刚才之言,是想试试你罢了。既然我们君臣想到一块儿去了,朕也就放心了。要削平他国,你认为应先从何处下手?”
赵光义插嘴道:“以我之见,不如先取西蜀。”
赵匡胤两眼注视着赵普。
“臣的想法也是先取西蜀。”赵普分析道,“西蜀乃天府之国,国富民殷,如果攻克了西蜀,天府之国的财富将为我所用。”
赵匡胤也同意先伐西蜀。于是,君臣三人,就如何征伐西蜀的问题讨论了两个时辰方休。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8节:伐蜀有了借口
深夜,赵匡胤兄弟起身告辞,赵普将他们送出门外而别。
六江山美人都可爱
1。伐蜀有了借口
西蜀乃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令赵匡胤垂涎三尺的地方,虽然他很赞成赵普的建议,决定先取西蜀,但迟迟没有动手。没有动手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他认为,做了皇帝,就要有一点皇帝的风度,无缘无故地发兵去攻占他国,别人会说你霸道。
中国有句俗话:就是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用这句话来形容赵匡胤此时的想法,是再恰当不过了。
想瞌睡,就有了枕头,用这句话形容赵匡胤此时的处境,似乎很合适。正当他为伐蜀找不到借口的时候,西蜀主孟昶却蠢蠢欲动了,这真是老天也要帮赵匡胤的忙。
孟昶躺在天府之国享福享够了,觉得在西蜀那一隅之地玩得不过瘾,竟然想玩一玩猫戏老虎的游戏,赵宋没有去惹他,他反倒要找赵宋的茬儿。用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孟昶的行为,就是玩火自焚。
现任的蜀主叫孟昶,他的皇位是从他老爸孟知祥手中继承过来的。登基之初,他衣着简朴,勤于国事,兴修水利,注重农桑,与民休养生息,表现得中规中矩,将西川打理得有模有样,在百姓的眼中,算是一代圣君。谁知到了后来,环境变了,心性也变了,他认为守着美女如云的天府之国,不享受一番,岂不是暴殄天物、枉此一生?加之身边几个佞臣向他献殷勤,替他拉皮条,孟昶一下子就栽进了温柔乡,白天围着酒杯转,晚上搂着美女眠,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在人们的眼里,他由一个圣明天子而变为一个标准的昏君,身边的几个亲近大臣如王昭远、伊审征、韩保正、赵崇韬等,也都是一些阿谀奉承的佞臣,一个个只知道溜须拍马,贪图享受,没有一个能干正事。孟昶的母亲李太后,倒是位十分明达之人,常告诫儿子,要亲君子,远小人,说他身边的几个人既不懂兵法,又没有战功,国家一旦有了战事,没有一个能派上用场。
孟昶将母亲的话置若罔闻,仍然是我行我素。
宋朝大军平定荆南、湖南之后,西蜀的宰相李昊倒是有点自知之明,对形势认识得也很清楚,料知宋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吞并西蜀。因此,他主张向赵宋纳贡称臣,以求偏安自保。他对孟昶说,赵宋的皇帝不简单,绝不亚于后周的柴荣,大有统一海内的气势。西蜀是个小国,力量对比悬殊,不是赵宋的对手,与其等着他来吞灭西蜀,不如先向赵宋皇帝称臣纳贡,以免将来受兵祸之患。
孟昶认为李昊的建议有些道理,似乎也有所心动。
枢密使王昭远却坚决反对向宋廷纳贡称臣,认为这是找贱。
王昭远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自命不凡,他自比诸葛亮,蜀中除了蜀主孟昶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他振振有词地说:“蜀道险峻,三峡之险乃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宋军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来。况且我还有十四万大军,扼险而守,根本就不怕宋军来犯。主上尽可安心地守住天府之国,安享荣华富贵,何必要向赵宋纳贡,俯首称臣、听命于他呢?”
乍一听起来,王昭远说得确实有道理,因为中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若能以天然屏障而扼守天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王昭远高估了自己,也小视了赵匡胤,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小视了赵匡胤吞并西蜀的决心。
孟昶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又觉得王昭远说的有理,并且采纳了王昭远的意见,摒弃了李昊的主张。下令增加水兵,扼守长江入川之道,以抵御宋兵。
王昭远有些诸葛亮的风范,过了几天,他又向孟昶出了一个歪点子,劝说孟昶与宋廷的宿敌北汉修好,联合北汉发兵进攻汴梁,使宋廷腹背受敌,首尾不得相顾。具体的作战计划是:北汉自太原发兵,南下黄河,蜀兵则自黄花谷、子午谷一带出兵响应,东出潼关,进攻汴梁。
单从军事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着极具战略眼光的妙棋。因为赵宋的精锐部队,大都集中在黄河南岸各镇,如果北汉挥师南下过黄河,赵宋东京、西京的部队势必回援,那时,蜀兵穿越六百里子午谷,直抵西安。此时宋军无暇西顾,则关中三辅之地可以传檄而定了。难怪后来赵匡胤和赵普看了孟昶给北汉主的蜡丸密信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可惜这个计划并不是王昭远的主张,而是幕僚张廷伟的点子。而且,正是这个歪点子,送给了赵匡胤一个伐蜀的借口。
孟昶对于王昭远算得上是言听计从,他依计修了一封国书,用蜡丸封好,派兴州军校赵彦韬和孙遇、杨蠲三个人,带上蜡丸帛书,出使北汉,游说北汉出兵攻打汴梁。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孟昶、王昭远君臣二人一样,得了狂想症。至少,赵彦韬就没有得这种病,他带上蜡封的国书没有去北汉,反而借故去了汴梁,将蜡书和他随行的两个人一并交给了赵宋皇帝赵匡胤。
赵彦韬送来的蜡书,算是帮了赵匡胤一个大忙。因为他早就制定了取蜀的计划,就差一个出兵的借口。他讲究出师有名,认为不义之战难以服人,更难以服天下。现在好了,不是我赵宋要攻打你,而是你孟昶企图勾结北汉来夹攻汴梁,这是向宋廷挑衅。既然是挑衅,我发兵征伐,当然就师出有名了。
所以,赵匡胤看了赵彦韬送来的蜡书之后,高兴地对群臣道:“朕正准备西征,只是苦无借口。如今,孟昶竟然勾结北汉攻宋,公然挑衅大宋的权威,朕出师有名了。”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49节:兵发西蜀
2。兵发西蜀
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底,赵匡胤下达了西征伐蜀的命令。
任命王全斌为西征元帅,刘光义(原名刘廷让)、崔彦进为副帅;王仁赡、曹彬为监军。西征之军,兵分两路:王全斌、崔彦进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北路军,由凤州出发,沿嘉陵江南下;刘光义、曹彬等人率领三万兵马为东路军,由归州出发,溯长江西进。
两路兵马,浩浩荡荡,杀奔西川。约期会合,攻打成都。
赵匡胤知道西川地势险要,这个仗有点不好打,当西征主帅王全斌率众将入朝辞行时,故意问道:“你认为此次西征,能一举拿下吗?”
王全斌信心百倍地说:“西川就是咱菜园里的一个大西瓜,臣这次征伐西川,就是到咱菜园里去摘瓜,去去就回。”
都校史延德瓮声瓮气地叫道:“西川如果是在天上,人不能到,那就没有办法。如果是在地下,大军一到,一定能马到成功,踏平西川。”
在场的人,不是朝中大臣,就是出征将领,没有谁说他们吹牛,打仗,要的就是这种豪气。赵匡胤久经沙场,深谙此道,他霍地一下站起来,挥挥手,对众将士说:“朕只要西蜀的土地,其他什么也不要,你们入川之后,攻城拔寨所得的军械、粮草充公,金银财物尽数分给出征的将士。”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赵匡胤不愧为带兵打仗的人,将驭兵之道用到了极致。
赵匡胤的激励机制对于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他这种过分的赏赐,使那些杀红了眼的将士们最后变成了杀人狂,这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接着,他又特别叮嘱王全斌,叫他转告蜀主孟昶,说汴梁城右掖门外的汴水河畔修建了一座高级别墅,有五百多个房间,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这是为他准备的。叫他不要有后顾之忧,搬到汴梁来和皇上做邻居,仍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逍遥快活。
看来,赵匡胤是吃定了孟昶。
蜀主孟昶得知宋军大举来犯,胆怯、害怕了,立即找来王昭远,说祸是他惹出来的,叫他去收拾这个残局。
王昭远拍着胸脯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并主动请缨,愿意率军抵御入侵之敌。
孟昶当即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全权负责后蜀抵御入侵宋军的这场战争;命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协助王昭远出战,命宰相李昊于郊外为出征将士饯行。
李昊在郊外为出征的将士摆酒饯行,三杯酒下肚,王昭远突然发飙,离座而起,不可一世地说,他这次率兵御敌,不仅要打败宋军,而且还要直捣汴梁,收复中原。
李昊见王昭远如此大言不惭,心里暗自发笑,由于王昭远是孟昶的第一宠臣,李昊不敢扫他的兴,口中还得奉承敷衍几句。如此一来,王昭远更是飘飘然,仿佛真的是孔明再世,胜券在握了。
三军拔寨起行,王昭远手持铁如意指挥部队,自比是诸葛亮,声称要拒敌于境外。
孟昶见王昭远从容不迫、神态自若的样子,心里踏实了很多,认为蜀军此去定是马到成功,安心地转回后宫,回到温柔乡风流快活去了。
3。三战三捷
宋帅王全斌率领宋军从凤州出发,先头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整个部队像一阵旋风一样刮向西蜀。将士们都知道,西蜀是一个富得冒油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等着他们去捡。且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粮食器械之外,捡到的金银财物大家平分。这样好的事,怎能不群情鼎沸、斗志昂扬呢?因此,宋军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接连攻克万仞寨和燕子寨。
王昭远率领蜀军到了罗川,宋军已经在向兴州逼近。他急忙命令韩保正、李进率五千兵马前去拒敌。
韩保正、李进二人率兵日夜兼程,想在